备(拼音:bèi)是现代汉语常用字。备的古文𤰇(𤰈),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指箭袋,引申指具备、完备。备(繁体)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本意是谨慎。谨慎是有所戒备的表现,故引申指准备。备与“𤰇(𤰈)”整合后有完全、周遍的意思,如:完备,备受欢迎。又指具有,如具备;引申指配置,如装备。
中文名备
拼音bèi
繁体備
部首夂
五笔TLF
仓颉HEW
郑码RSKI
笔顺ノフ㇏丨㇕一丨一
字级常用字;一级字
平水韵去声四寘
注音ㄅㄟˋ
异体俻*、偹、僃等(见扩展图册)
古字𤰇、𤰈
统一码5907
四角码27604
笔画数3 5
字源演变备的古文写作“𤰈”或“𤰇”,这是个会意字。甲骨文(左图1、3、4)的下方是一个方形的箭袋,上方是一支箭头朝下的箭,箭头伸入到了袋中。两相会意,表示箭插于箭袋之中。它的本意是装箭的工具,读fú。箭袋装满箭,表示准备好了。由此引申出准备、完备。读bèi。金文基本上同与甲骨文,只是箭与袋略有变化(左图5、6),但意思未变。小篆中装箭的箭袋没变,而箭变得根本不像箭了(左图8),但准备好了的意思未变。后来,这个字的“箭袋”义假借作“服”,又作“箙”。“准备”“完备”义另造“备(繁体)”表示。
备(繁体)在甲骨文(右图1)时期就加上了“人”,这是个形声兼会意字。从人,声𤰈,𤰈也表意。备最初指谨慎,与“𤰇(𤰈)”整合后才有完备的意思。字形体流变中,声符变化最大,初形像矢在盛矢器中盛放之形。西周已讹,但初形仍可寻见(中图1),发展到战国(中图2),已面目全非,《说文》小篆将其定形作“僃”(中图4)。到楷书繁体,由“𤰈”又讹作“𤰇”;形符“人”旁稳定。一直保持形声结构。楷书简体则取自草书简化体“俻”,“俻”去掉“亻”之后就成为“备”。声旁将整个字定型为“备”,遂使形声之旨全失,成了结构上不可分析的记号。
现代释义基本释义备
(備)
bèi
完全,应有的都有了:具备。完备。求全责备(要求全面、完美)。[1]
事先安排好:预备。防备。准备。筹备。备案(向主管机关做书面报告,以备查考)。备注。备忘录。
设施:设备。装备。军备。
详细释义备
備
bèi
【形】
(形声。从人,備(bèi)声。本义:谨慎、警惕)[2]
同本义〖cautious〗
事戒不虞曰知备。——《大戴礼记·小辨》
备者,国之重也。——《墨子·七患》[3]
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国语·周语》
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汉书·史丹传》
又如:傥荡不备(行为无拘无束,不谨慎)
完备;齐备〖complete〗
备,具也。——《广雅·释诂三》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易·系辞》
前人之述备矣。——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众妙毕备。——《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请备述之。——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又如:德才兼备;完备(齐备)
通“惫”。疲乏;困顿〖dog-tired;verytired〗
修容而以言,耻食以上交,以避农战,外交以备,国之危也。——《商君书·靳令》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宰予备矣。——《吕氏春秋·慎人》
备
備
bèi
【动】
准备;预备〖prepare〗
宗人举兽尾告备。——《仪礼·特牲馈食礼》
备物以将形。——《庄子·庚桑楚》
犹得备晨炊。——唐·杜甫《石壕吏》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又如:备马;备他充饥;备办;备课
防备;戒备〖guardagainst〗
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孙子·虚实》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史记·项羽本记》
又如:守备(防守戒备);备水(防备水患);备灾;备患(防备祸患)
储备〖store〗
而设法备贮弹药。——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备料;备藏(收藏)
提供或装备〖有用的或必需的设施〗〖beequippedwith〗
事异则备变。——《韩非子·五蠹》
又如:所需各种农业机械无一不备;备榜(张榜;出榜)
凑数;充数〖simplyfillthepost;makeupthenumber〗
吾尝备位将相。——《汉书·萧望之传》
又如:备位(居官的自谦之词);备员(凑数,充数)
守备〖performgarrisonduty〗。如:备伍;备守(守备之器用);备边;备卫
备
備
bèi
【名】
设备;设施〖equipment;facilities〗
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韩非子·五蠹》
又
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又如:军备;装备
备
備
bèi
【副】
全部;完全;尽〖completely;entirely〗
农事备收。——《礼记·月令》
诸侯备闻此言。——《左传·成公十三年》
备极欢洽。——《广东军务记》
备极护爱。——《聊斋志异·促织》
备鞍
bèi'ān
〖saddle〗给马等装设鞍子
备案
bèi’àn
〖putonrecord〗向主管机关报告事由,登记备查
备办
bèibàn
〖prepare〗操办;置办
年货备办齐了
备不住
bèibuzhù
〖uncertain〗[方言]∶说不定
备不住在家里睡觉
〖perhaps〗[方言]∶或许
备不住他会来
备查
bèichá
〖forfuturereference〗供查考
存档备查
备尝辛苦
bèicháng-xīnkǔ
〖sufferuntoldhardships〗备:尽,全。尝:经历。受尽了艰难困苦
备尝辛苦的穷孩子
备份
bèifèn
〖makeupthenumber〗[方言]∶虚设,以…充数
〖rerved〗∶备用的份额
备份文件
备耕
bèigēng
〖makepreparationsforploughingandsowing〗为耕种做准备,包括修理农具、挖沟、积肥等
备荒
bèihuāng
〖prepareagainstnaturaldisasters;provideagainstfamine〗无灾时作好防灾荒的准备
备件
bèijiàn
〖spareparts〗备用的机件
备具
bèijù
〖prepared;geteverythingready〗齐备
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备考
bèikǎo
〖forreference〗∶留作参考。一般表格,多有备考一栏,留作记载杂事之用
〖readytoexamine〗∶准备参加考试
备课
bèikè
〖preparelessons;prepareteachingplan〗教师在讲课前准备讲课内容
备课
bèikè
〖preparation〗教师或学生为一节课作的准备工作
备料
bèiliào
〖getthematerialsready〗∶准备供应生产所需材料
〖preparefeed〗∶为牲畜准备饲料
备品
bèipǐn
〖machinetoolskeptinrerve;spareparts〗备用的机件、工具等
备取
bèiqǔ
〖candidateonthewaitinglistforadmission〗在正式报考名额之外多录取考生,替补未报到的正式录取生。这样录取的考生叫备取生
备忘录
bèiwànglù
〖aide-memoire;memo;memoire;memorandum〗
非正式的外交信件;特指政府部门或外交部致大使馆或公使馆的书面声明,尤其用于例行传达或询问,无需签署
备忘或保留准备将来用的非正式的记事录;帮助或唤起记忆的记录;日记本里的记事录
备用
bèiyòng
〖rerve;spare;standby〗准备着供使用
备用款项
备用卧室
备用座机
备用系统
备用品
bèiyòngpǐn
〖store〗∶备将来之用而储藏或保留的东西
供十天之用的备用品
〖standby〗∶保留着备用的东西
备员
bèiyuán
〖gathertogetherenoughpeople;getaquorum〗凑足人员的数,充数
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备战
bèizhàn
〖prepareforwar〗为战争作物质、人员方面的准备
备至
bèizhì
〖fully;ineverypossibleway〗∶细致全面;周全
关怀备至
像对待儿子一般备至地照顾他
〖totheutmost〗∶非常
谦虚备至
备注
bèizhù
〖remarks〗∶表册上供填写附注的栏目
〖notes〗∶指在备注栏内所加的注解说明
古籍释义说文解字【卷八】【人部】平祕切(bèi)
慎也。从人𤰈声。
𠈍,古文备。
说文解字注慎也。
心部曰:慎者,谨也。言部曰:谨者,慎也。得僃而三字同训,或疑僃训慎未尽其义。不知用部曰𤰈,具也。此今之僃字,僃行而𤰈废矣。𤰈废而僃训具。尟知其古训慎者。今义行而古义废矣。凡许之书所以存古形古音古义也。方言曰。僃,咸也。此具之义也。又曰。藏,敕,戒,僃也。此慎之义也。
从人。𤰈声。
平秘切。古音在一部。
康熙字典【子集中】【人字部】备·康熙笔画:12·部外笔画:10。
〔古文〕𠈍。《唐韵》《集韵》《韵会》竝(并)平祕切,音避。成也。《周礼·春官·乐师》:凡乐成则告备。
又咸也,副也。《书·周官》:官不必备惟其人。
又先具以待用也。《书·说命》: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左传·僖五年》: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又足也。《易·系辞》: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
又《礼·祭统》: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之谓备。
又尽也。《礼·月令》:季秋之月,乃命冢宰,农事备收。
又长兵曰备。《左传·昭二十一年》:用少莫如齐致死,齐致死莫如去备。
又搔也。《周礼·秋官》:冥氏若得其兽,则献其皮革齿须备。注:须直谓颐下须,备谓搔也。搔音爪。
又姓。
又叶蒲必切,音弼。《诗·小雅》:礼仪既备,钟鼓既戒。戒音吉。
广韵备具也。防也。咸也。皆也。副也。愼也。成也。又姓,《风俗通》云:“宋封人备之后。”平祕切。十七。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4 09:15: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59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备(汉语汉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备(汉语汉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