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丘县,隶属于山西省大同市,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大同市东南角,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3′—114°33′,北纬39°31′—39°38′。东与河北涞源、蔚县接壤,西与繁峙、浑源毗邻,南与河北阜平交界,北与广灵相连。灵丘县下辖3镇9乡,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总人口234004人(2010年)。
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4.3亿元,同比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2.46亿元,同比增长3%;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2亿元,同比增长2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2亿元,同比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58亿元,同比增长16.1%;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817元、9530元,同比增长5.2%、8.2%。
中文名灵丘县
外文名Lingqiu County
行政区划代码140224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山西省大同市
地理位置山西省东北部
面积2732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3镇9乡
政府驻地武灵镇古城街15号
电话区号0352
邮政区码034400
气候条件中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赵武灵王墓、觉山寺、平型关战役遗址
机场大同机场
火车站大同火车站
车牌代码晋B
人口212771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方言晋语-灵丘话
名优特产莜面、苦荞、花椒等
地区生产总值54.3亿元(2020年)
历史沿革地名由来“灵丘”之名始于战国,因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位国君赵武灵王葬于此而得名。汉高祖十一年始设灵丘县,清雍正三年避孔子讳改灵邱县,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后标准化为灵丘县。
西汉初置灵丘县,属代郡。东汉光和元年别属中山国,不久废。
北魏复置灵丘县,属司州。太和中年属恒州。东魏太平二年为灵丘郡治。
隋属蔚州,后陷废。
唐武德六年复置灵丘县,重为成州,属西京路。元复为灵丘县,属蔚州,明因亡。清雍正六年,蔚州由山西大同府改隶直隶宣化府,灵丘始径属大同府。
民国属雁门道。
1937年属山西省第一行政区(沿五台),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大捷后灵丘开辟为抗日革命根据地。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成立,灵丘属第二专区。1945年3月31日灵丘全县解放,属晋察冀边区。
1949年8月属察哈尔省雁北专署。
1952年11月重归山西省雁北专署。
1959年1月属山西省雁北地区。
1993年7月地市合并后属大同市。
2018年,灵丘县引入工商资本,汇聚专业人才,创新产权制度改革,采取“有机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旅游”的模式,建设了车河、城头会、北泉、花塔、小寨等一大批特色村庄,同步建设了“一元圆你创业梦”创客公寓、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等众创空间,推动有机农业与旅游休闲、农耕体验、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农村电商等深度融合,带动发展新型经营主体927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117名。[2]
行政区划区划沿革民国元年(1912年)灵丘县直属山西省。
民国三年(1914年)属山西省雁门道。
民国十六年(1927年)直属山西省。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九月阎锡山将山西划为7个行政区,灵丘属第一行政区(驻五台,领17县)。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将第一行政区中的8县划为,第十行政区,灵丘属之。
民国三十一年至三十四年(1942年~1945年)灵丘又属第一行政区。
日本侵略军侵占大同地区后,于民国二十六年10月(1937年)成立伪晋北自治政府,辖雁北13县。民国二十八年9月(1939年)伪晋北自治政府改称晋北政府。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日伪晋北政府改称大同省公署。
抗日战争期间,灵丘为重要抗日根据地之一,隶属晋察冀边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20日日军侵占灵丘城,10月23日八路军115师收复灵丘城,成立灵丘县抗日民主政府,并创建以灵丘、广灵、蔚县、涞源、易县五县行政委员会(驻上寨)。11月中共晋东北特委划为一、二两个分区特委,灵丘属一特委领导。12月上寨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辖上寨、下关、冉庄、南城(今涞源县南城乡)。灵丘县抗日民主政府辖城关、三山、东河南、赵北4个区,不久王庄堡归属灵丘为5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1月,中共五地委在下寨南成立,灵丘由一地委改属五地委领导。9月22日晋察冀边区察南雁北办事处在雁翅成立,灵丘属之。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月察南雁北办事处撤销,灵丘属晋察冀边区第二专署。
民国三十年(1941年)2月,二专署重新划县界。灵丘县9、10、12区划归浑源县,2区划归广灵县,灵丘县重编为6个区:1区龙玉池,2区银厂,3区冉庄,4区上寨,5区下关,6区招柏。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9月,晋察冀边区设冀晋、冀察、冀中、冀热辽4个行政公署,灵丘县属冀晋行政公署的第五专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3月30日日军被赶出灵丘城,灵丘县全境解放。6月,王成庄、赵北、史庄3个区重新划归灵丘,全县划为10个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5月灵丘所在的雁北由第五专区改为第一专区。石家田、柳科重新划归灵丘。全县由10个区改划为8个区。同年10月阎锡山派任玉玑在大同组织国民党灵丘县流亡政府,任以"山西省灵丘县政府驻同办事处”名义挂牌办公。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国民党灵丘流亡县政府迁到广灵县北关。11月冀晋区与察哈尔省合并为北岳区,灵丘等雁北各县属之。全县8个区改划为36个小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21日,国民党灵丘县流亡政府县长任玉玑被解放广灵县城的解放军俘虏,该“政府”自行解散。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北岳区与冀热辽区合并重建察哈尔省,灵丘所在的原北岳一专区改为察哈尔省雁北专区。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灵丘仍属察哈尔省雁北专区。年末,灵丘全县新编为7个区,辖224个行政村。
1952年12月13日,察哈尔省撤销,灵丘县所在的雁北专区重归山西省。
1958年9月,浑源县王庄堡、中庄铺、温庄堡划归灵丘县管辖。
1959年1月29日,雁北专区与忻州专区合并为晋北专区,灵丘属之。
1960年王庄堡、中庄铺、温庄堡重归浑源管辖。
1961年5月,晋北专区复分为雁北、忻县两个专区,灵丘仍属雁北专区。
1978年雁北专区改称雁北行政公署,灵丘仍属之。
1993年7月地市合并后属大同市。
区划详情截至2018年,灵丘县辖3个镇、9个乡,[3]县政府驻武灵镇。
武灵镇 | 东河南镇 | 上寨镇 | 落水河乡 |
赵北乡 | 独峪乡 | 下关乡 | 白崖台乡 |
史庄乡 | 石家乡 | 柳科乡 | 红石塄乡 |
灵丘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大同市东南角,地理坐标为东经113°53′~114°33′,北纬39°31′~39°38′。东与河北涞源、蔚县接壤,西与繁峙、浑源毗邻,南与河北阜平交界,北与广灵相连。全县南北长84千米,东西宽66千米,总面积2732平方千米。
地质灵丘县位于五台山、太行山、恒山三大山脉余脉的交接处,由于各大山脉所处造山构造阶段不同,因而境内地质非常复杂。从太古界最古老地层至新生界全新统最新地层,境内都有出露。主要出露地层有:太古界、上元古界震旦系;古生界奥陶系、寒武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全县地层南老北新。
地形地貌灵丘地处黄土高原。由85.8%的土石山区、8%的丘陵和6.2%的平川三部分构成,素有“九分山水一分田”之说。境内群山连绵,有大小山峰500余座,其中海拔1500米以上的55座,2000米以上的3座,中、东部山峰属太行山余脉,西、北部山峰属恒山南延,最高海拔太白巍山主峰2234米,为群峰之冠,最低海拔独峪乡花塔村冉庄河出口处558米。
气候条件灵丘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总特点是:春季时间短,昼夜温差大,降雨少,风沙多;夏季雨量集中,但分布不均匀;秋季凉爽,降雨时多时少,年季变化大;冬季较长,空气干燥,气候寒冷。全县年平均气温7°C,极端最高气温37.3°C,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0.7°C,平均大于5°C的积温3329.5°C,无霜期一般在150天左右,最长为189天,最短为120天,南山地区无霜期较长,一般在160天左右,北山、东北山一般为120-13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432.4毫米,最高年份降水量614.6毫米。年主导风向为西北偏北风,风力一般是四到五级。
水文信息灵丘主要河流有唐河、赵北河、三楼河、下关河、华山河五系长流河。唐河是灵丘人民的母亲河,流长58公里,流域面积1611平方公里,每年平均天然流量1.16亿立方米,河水基流量为2.41立方米/秒。
土壤灵丘土壤分为4个土类、10个亚类、26个土属、71个土种:山地草甸土:主要分布在灵丘东北部柳科乡甸子山风凰尖一带的山顶平台和缓坡处。海拔2000米以上,面积0.38万亩。根据成土过程划分山地草原甸土1个亚类、1个土属、1个土种;棕壤:分布于太白山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顶缓坡平台上,总面积为1.575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0.38%。
根据成土过程分为生草棕壤1个亚类、1个土属、2个土种;褐土:是主要的农业土壤。从地形部位讲从海拔800米开始到1800米高处均有分布,总面积39.76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97%。褐土细分为淋溶褐土、山地褐土、淡褐土性土、淡褐土、草甸褐土5个亚类;草甸土:分布于唐河两岸及南山河谷阶地上,面积10.2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2.5%,该土类所处地势平坦,地下水位在1.5~2.5米之间,水源充足,肥力高,是受生物气候影响较小的一种隐域性土壤。
成土母系多系近代河流冲积物,因各河流的上游母质不同、河性的差异,以及河床的远近不同,沉积物错综复杂,质地差异较大。分为浅色草甸土、盐化浅色草甸土、沼泽化草甸土3个亚类。
植被灵丘县有广阔的牧坡草场和森林植被。全县牧坡草场总面积为220.23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54%,覆盖率在70%以上,是雁北地区草地面积最大的县。森林面积为53万亩。分布全县各地。
灵丘县牧坡草场分为4类,即山地草原类、山地草甸类、灌丛草地类、灌木草丛类。其中山地草原类包括山地干草原亚类、亚高山草甸草原亚类;山地草甸类包括亚高山草甸亚类、中低山草甸亚类;灌丛草地类属山地灌丛类。山地草原类,此类草地本县共有15.77万亩,占全县总草地面积的7.2%。
土壤主要以淡栗钙土、亚高山草甸草原土为主。低山山麓地带,多属黄土性农业土壤类型。植被以冷生和温生的多年生禾草及蒿类和百里香组成,个别地段有杂草,也分布有零星灌木。不食草和毒草常见的有狼毒、阿尔泰紫菀等。本类包括2个亚类,3个组;山地草甸类,此类面积21.72万亩,占全县总草场面积的9.9%,此类草场多分布在海拔1500至2000米的北部山区,生草层发达,肥力较强,产草高,质量也好。
植物种类达40至50种。有2个亚类、3个组、3个型;灌丛草地类(山地灌丛类)土壤主要为山地草灌褐土和少量淡栗钙土。主要优势灌木种类为虎榛子和醋柳,灌木占15%~30%,分虎榛子和醋柳两个组。面积有46.56万亩,占全县草地总面积的21.1%;灌木草丛类南部山区大面积的草地多属此类,面积为136.19万亩,占全县草地总面积的61.8%。有1个组3个型。
自然资源资源概况灵丘气候复杂多样,受地形影响南北气温、湿度、无霜期等气候条件差异较大,适宜多种经济作物。土地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全县现有51万亩耕地,其中41万亩属中低产田,近年来通过改造仍有35万亩低产田,这无疑是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所在。全县有牧坡面积135万亩,现已利用95万亩,还有40万亩可供开发利用。全县除有林面积外,还有83.6万亩宜林面积可待利用。
全县已初步探明各种金属、非金属矿藏40多种,其中有较高开发价值的30多种。现已开采的有花岗石、大理石、珍珠岩、石英石、金、银、铜、铁、锰、煤等20多种,特别是是花岗石不仅储量大,而且品种多、质量高、花色好,尤以“贵妃红”最为名贵,倍爱中外客商青睐,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铜矿、银矿、锰矿储量大,品位高,分布集中,锰矿在华北地区独一无二。巍山银矿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具有极为广阔的开发前景。
灵丘历史文物丰富,革命遗址众多,自然风景优美,区域文化独特,历史人文遗迹和自然景观星罗棋布。境内有国家、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自然景区50多得。其中以平型关战役遗址、赵武灵王墓、北魏觉山寺、曲回寺唐代石佛冢群、桃花山天然溶洞、甸子梁空中草原最为著名,发展旅游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土地资源灵丘地处黄土高原。由的土石山区、8%的丘陵和6.2%的平川三部分构成,素有“九分山水一分田”之说。境内有大小山峰500余座,其中海拔1500米以上的55座,2000米以上的3座,中、东部山峰属太行山余脉,西、北部山峰属恒山南延,最高海拔2234米,最低海拔550米。
灵丘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短暂凉爽,冬季漫长少雪。年均气温6.9℃,降水量432?、无霜期150天左右(127——189天),南山地区达170天左右,年均积温3000℃左右,日照总时数2800小时。
灵丘现有耕地51万亩,大部分为中低产田,其中水浇地面积6万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谷子、黍子、山药、苦荞、莜麦、豆类、油料、烟叶等。宜林面积70万亩,现有森林160万亩,其中经济林25万亩,森林复盖率达39%,属山西省林业大县,主要林种有松、柏、槐、柳、桦等用材林和核桃、花椒、桃、苹果、杏、梨、枣、山楂、柿子等干鲜果经济林。全县牧坡面积135万亩,年产草量约5亿公斤,现牧坡利用面积100万亩,大牲畜饲养量7.04万头,羊28.6万只。
矿产资源灵丘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储量的金属、非金属矿藏有40多种。其中黄金储量20吨,白银2000吨,铜10万吨,锰矿石400万吨,铁矿石9000万吨,石灰石500亿立方,花岗石100亿立方,沸石3.6亿吨,磷灰石2.9亿吨,大理石2.5亿吨,珍珠岩6000万吨,石英石5000万吨,石棉3300万吨。此外,铅、锌、钼、长石、蓝晶石、冰洲石、蛭石、云母、方解石、黑砂石、软玉石、莹石、硫磺、澎润土、高岭石、矸石、粘土等矿藏储量也很大。现已开采的矿藏有花岗石、珍珠岩、石棉、磷灰石、沸石、石灰石及金、铅、锌、铜、铁、锰等20多种。
水利资源灵丘水资源丰富。地表水2.65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1.1亿立方米。主要河流为十河两系,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一系是主干河唐河,流经全县4个乡镇52公里,流域面积1611平方公里,清水流量28m?3/S。一系由四条支流汇入河北阜平沙河。两系均汇入大清河。全县现有3个万亩自流灌区和两个万亩电灌站,有小水电站4处,装机容量2075千瓦。
人口截至2018年,灵丘县户籍总人口为245858人。其中,男性126785人,女性119073人。据人口抽样调查统计,全县常住人口为244109人。其中城镇人口为82481人,乡村人口为161628人。常住人口中,男性128241人,女性115868人。城镇化率达到33.7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8‰。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灵丘县常住人口为212771人。[4]
经济综述2018年,灵丘县生产总值完成39.05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5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4.47亿元,同比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20.42亿元,同比增长8.4%。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第一产业占10.64%,第二产业占37.06%,第三产业占52.30%。
2018年,灵丘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406人;创业带动就业人数405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305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2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436人。全民技能提升培训47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
2018年,灵丘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0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工业投资完成19.46亿元,同比增长229.2%;基础设施投资完成7.95亿元,同比增长72.5%;工业技改投资完成0.63亿元。
2018年,灵丘县用电量40665.78万千瓦时。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488.22万千瓦时;第二产业用电量33369.05万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量6808.50万千瓦时。
2020年,灵丘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3亿元,同比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2.46亿元,同比增长3%;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2亿元,同比增长2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2亿元,同比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58亿元,同比增长16.1%;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817元、9530元,同比增长5.2%、8.2%。
第一产业2018年,灵丘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3.54千公顷,比2017年减少0.04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95千公顷,比2017年减少0.04千公顷。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谷物播种面积24.96千公顷,比2017年增加0.17千公顷;豆类播种面积3.15千公顷,比2017年减少0.15千公顷;薯类播种面积2.85千公顷,比2017年减少0.05千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77千公顷。其中:油料种植面积1.90千公顷,同比减少12.81%;蔬菜种植面积为0.29千公顷,同比增长19.1%。
2018年,灵丘县粮食总产量为10.2万吨,比2017年增长3.5%。其中,谷物产量9.1万吨,比2017年增长3.3%;豆类产量0.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8%。经济作物中:油料作物产量2417.7吨,蔬菜产量11841吨,瓜果类产量1377吨。
2018年,灵丘县肉类总产量11248.4吨。其中,猪肉产量5906吨;牛肉产量1498吨;羊肉产量3009吨;驴肉产量360.4吨;骡肉产量28.9吨。年末生猪存栏4.71万头,全年生猪出栏7.28万头;年末牛存栏2.92万头,全年出栏1.35万头;年末羊存栏48.76万只,全年出栏27.05万只;年末家禽存栏36.75万只,全年出栏30.62万只。禽蛋产量6647吨,牛奶产量5980吨。
第二产业2018年,灵丘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2.96%。其中:国有控股企业3.47亿元,同比增长20.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0%(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
2018年,灵丘县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现行价格)完成15.17亿元,比上年增长33.60%。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126.80%,同比增长19.6%。
2018年,灵丘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8.7%,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0.86亿元,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下降了13.8个百分点。
2018年,灵丘县建筑业总产值完成4.76亿元,比上年减少2.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3.36亿元。全县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11亿元,比上年增长1.1%。
第三产业2018年,灵丘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5.45亿元,同比增长8.6%。
2018年,灵丘县房地产投资完成0.65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53.8%。
截至2018年末,灵丘县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52550户,其中移动公司用户107200户,联通公司用户32100户,电信公司用户13250户。2018年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总数35408户,其中移动宽带用户12300户,联通宽带用户12936户,电信宽带用户10172户。
2018年,灵丘县旅游总收入完成24.25亿元,同比增长26.9%;接待游客308.43万人次,同比增长26.5%。
2018年,灵丘县货物运输总量340万吨,比上年增长3%。货物运输周转量50000吨/千米,比上年增长1%;旅客运输总量4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客运周转量5000万人/千米,比上年下降3%。
2018年,灵丘县财保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930万元,比上年增长33.3%;县人寿财保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519万元,比上年增加1.2%;县太平洋财保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565万元,比上年增长20.5%;县人寿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846万元,比上年减少2.1%。
2018年,灵丘县财政总收入完成3.3亿元,同比增长22.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48亿元,同比增长9.4%;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为22.37亿元,同比增长16.4%。
截至2018年末,灵丘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22384万元,比上年同期余额增加150606万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99983万元,比去年同期余额增加99602万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63052万元,比上年同期余额增加22451万元。
2018年,灵丘县完成金融扶贫小额信贷任务5873.48万元,涉及全县12个乡镇195个村贫困户1190户。其中:邮储银行发放贷款199户966.08万元,信用联社发放贷款542户2662.4万元,大同银行发放贷款80户400万元,工商银行发放贷款80户400万元,农业银行发放贷款244户1220万元,晋商银行发放贷款45户225万元。
社会事业教育事业截至2007年底,灵全县共有中小学校298所,其中公办学校294所(普通高中1所、普通初中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小学277所);民办学校4所(完全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全县小学在校生27212人,初中在校生11396人,高中在校生3998人。全县专任教师小学1775人,初中967人,高中234人。全县公办学校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1.2%。民办学校小学专任教师156人,初中专任教师159人,学历合格率均为100%。。
社会保障2012年,灵丘县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11.7万人,全县的2.78万名60岁以上农民领取养老金1872万元,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领取生活补助金5031万元。
城市建设2012年,灵丘县财政投入资金1.9亿元,重点用于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生态林业建设和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全县实施了27个新农村重点推进村建设,修筑护村护地坝3115米,改造危房1096户,日光节能温室达到2026栋,新改扩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11处,实施农建工程70处,完成造林任务4.34万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6个行政村、1.2万人、3767头大畜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交通运输灵丘位于晋东北边缘,是大同通往沿海地区的南大门,并处在大同、张家口、北京、天津、保定、石家庄、太原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境内虽有山川之险峻,却无交通之阻,京原铁路和大涞、天走、京原三条公路干线在这里交汇,县乡公路四通八达,交通极为便利。
社会事业教育事业截至2007年底,灵全县共有中小学校298所,其中公办学校294所(普通高中1所、普通初中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小学277所);民办学校4所(完全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全县小学在校生27212人,初中在校生11396人,高中在校生3998人。全县专任教师小学1775人,初中967人,高中234人。全县公办学校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1.2%。民办学校小学专任教师156人,初中专任教师159人,学历合格率均为100%。。
社会保障2012年,灵丘县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11.7万人,全县的2.78万名60岁以上农民领取养老金1872万元,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领取生活补助金5031万元。
城市建设2012年,灵丘县财政投入资金1.9亿元,重点用于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生态林业建设和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全县实施了27个新农村重点推进村建设,修筑护村护地坝3115米,改造危房1096户,日光节能温室达到2026栋,新改扩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11处,实施农建工程70处,完成造林任务4.34万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16个行政村、1.2万人、3767头大畜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风景名胜觉山寺风景区
觉山寺又名普照寺,位于县城东南30华里之外,周围峰峦叠秀,唐水环绕。该寺始建于北魏太和七年(483),现存庙宇为清代重修。
空中大草原甸子梁位于灵丘与河北涞源、张家口蔚县交界地带,东西狭长,南北广阔,海拔2151米,顶部宽广平坦,面积达3万亩。
桃花洞位于桃花海拔1900米处。该洞距今已有170万年的历史,并且仍处在生长期。
灵丘县赵武灵王墓位于县城西门外。一九六五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在这里筑城设县,因有赵武灵王墓家,故取名“灵丘”。
曲回寺
曲回寺又称哭回寺,仅次于县城西南三楼乡曲回寺村,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曲回寺遗址千斤大铁钟文记载,曲回寺是五台山佛寺的下院,与五台山禅宗佛寺有密切的联系,开元二十一年北。
平型关战役遗址
平型关地处灵丘县白崖乡,距县城30公里,是灵丘、繁峙交界处明代内长城上的一个重要关隘,与雁门关宁武关/倒马关/紫荆关齐名.关内关外山恋迭嶂,沟壑纵横,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地方特产苦荞凉粉苦荞凉粉为灵丘风味小吃,吃起来滑润爽口,略苦,具有特色,久负盛名。苦荞凉粉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医收记载“荞麦可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
苦荞挂面灵丘苦荞挂面是集保健食疗于一身的多功能食品,食用苦荞挂面还可抗衰老、开胃、健脾、清热解毒,是中老年人的理想食品。
黄烧饼灵丘黄烧饼源于清期中叶,距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形状美观、香甜酥脆、可口味美、油多不腻,日久存放,不变质味。
南山大核桃灵丘南山大核桃以个大、皮薄、油大、香甜而闻名,年总产量25万公斤,一公斤核桃营养价值相当于五公斤鸡蛋或九公斤牛奶,现代医学认为对肾亏、腰痛、气喘、便秘、身体虚弱均有较好疗效,经常食用可延年益寿。
花椒灵丘花椒年产量7000公斤,分为伏椒和秋椒两种,伏椒的皮薄、味纯、无籽、尤为出名。
黄米面灵丘黄米面由黍子加工而成。灵丘黍子有上千年的历史,制作的油炸糕营养丰富、外脆里软、又筋又黄、香甜可口,别具风味,誉满雁门关外,驰名山西、河北、内蒙、北京等地。
著名人物赵武灵王,战国时期赵国国君,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军事改革家。
钟声扬,国家一级作家。曾被艾青誉为“诗坛才子”,“北国诗魂”。现任朔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文联主席团委员、山西作协理事,山西大学文联顾问、山西散文诗学会主席、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主席。
荣誉称号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2019年)[5]。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9年)[6]。
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7]
2021年6月21日,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4 09:02: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58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灵丘县(山西省大同市辖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灵丘县(山西省大同市辖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