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位于山东省东南部的鲁苏两省交界处,因濒临沭河而得名。辖9个镇街,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新型工业化实验区和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36个行政村居,人口67万、面积1010平方公里,是中国钻石之乡、柳编之都,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复混肥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级出口柳编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首批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省创业型城市等称号。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县曹庄镇朱村视察,看望了支前模范,查看了钢八连战斗纪念馆、村史馆,作出了“让老区人民生活得更幸福”的重要指示。
中文名临沭县
外文名Linshu
所属地区中国,山东省临沂市
下辖地区临沭镇、蛟龙镇、大兴镇、石门镇、曹庄镇、南古镇、郑山镇、白旄镇、青云镇、玉山镇、店头镇、朱仓乡
建立时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
面积1038平方公里
人口63万人(2003年)
GDP115亿元(2008年)
地理位置东经118°26′-118°48′,北纬34°40′-35°06′之间
著名景点冠山佛道
主要街道327国道、225省道
地域名人吴步韩、陈继宗
地方特产太子参、常林钻石、柳编制品
知名企业金沂蒙集团、山东常林集团、金正大公司、史丹利公司、沂蒙老区酒业
电话区码0539
邮编区码276700
所在地山东省临沂市鲁苏交界处
开放时间全天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侯
所属地区中国山东省临沂市
下辖地区临沭街道、郑山街道、蛟龙镇
建立时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
邮政区码276700
电话区码0539
面积1010平方公里
人口63万人(2011年)
历史沿革周征东夷后,临沭县地属鄟(今贺城一带)、祝(今夹谷山一带)等小国。春秋战国时,先后属吴、越、楚三国。秦代,北部属琅琊郡莒县,南部属东海郡郯县。汉初,东及东北部,属利城、祝其二县,北部韩村、白旄、青云一带属琅琊郡魏其、高乡二县,西部醋庄、曹庄一带属东海郡即丘县,南部石门、西南部华桥一带属东海郡郯县、东安县。
三国魏黄初年间(220-226年),东部及东南部分治于东海国祝其、利城二县,西部、中部属琅琊国即丘县,南及西南部隶属东海国郯国,北部为城阳郡莒县地。
西晋时,隶属关系与三国魏时基本相同,分治于东海、琅琊、城阳三郡。东晋时期,在后赵、前燕、前秦政权时,南境属东海郡,北境属琅琊郡;后燕、南燕时,北境属琅琊郡,南部属东晋东海郡。
南北朝时期,刘宋时分治于东海、琅琊两郡;北魏时为琅琊郡即丘县、东海郡郯县分治。东魏、北齐时,全境属北徐州琅琊郡。
隋代大部属琅琊郡临沂县,东部唐岭、蛟龙一带隶于东海郡怀仁县,西南部曹庄、华桥一带为下邳郡郯县辖。唐初,为沂州琅琊郡和海州东海郡分治。武德四年(621年),析置临沂县为兰山、临沭、昌乐三县,今临沭地域尚含利城、新乐(后改称祝其)二县之域。六年(623年),临沭县撤销,并入临沂县。八年(625年),利城、祝其二县撤销,并入东海郡怀仁县。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大部属沂州临沂县,西南部曹庄一带属泗州下邳,东部唐岭、蛟龙、芦庄一带为海州怀仁县辖。宋代,为沂州府临沂县辖。金时,为沂州府临沂县辖。元代,属益都路,为沂州府临沂县辖。
明朝洪武初年,属山东布政司济宁府沂州,五年(1372年)改属济南府沂州,十八年(1385年)又改属兖州府沂州。万历十年(1582年),大部属沂州,西南部属郯城县,东及东北部为南京淮安府赣榆县辖。清代,属山东布政司沂州府,为郯城、兰山二县分治。
民国初年,属济宁道,1925年(民国14年)改属琅琊道。1936年,属山东省第三行政区,北部为临沂县第五区,南部为郯城县第五区。后郯五区析置郯六区、郯七区,隶属国民党郯城县政府第二办事处。
1940年1月,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郯东北第一办事处,直属鲁南专署领导。同年7月,改称苍马办事处,属鲁南地区第三行署。
1941年6月,临沭北部成立了沭水县,苍山、朱仓、石河、青云等属该县辖。8月苍马地区改为临沭县。因县临沭河故名。隶属鲁南专署第四行署。1942年4月,隶属滨海专署。1943年10月,属滨海专署第二行署(滨南行署。1945年4月,滨海专署第二行署改称滨海行署第二专署,即滨南专署)。1946年7月,属滨海专署。1948年8月,属鲁中南行署第六专署。
1949年5月,属滨海专署。1950年5月,属临沂专署。
1956年3月,临沭县撤销。1961年8月,临沭县恢复,属临沂专署。1981年3月,隶属临沂行政公署。1994年12月,撤销临沂地区,设立地级临沂市,临沭县属之至今。
地理临沭县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洼,县境东部和北部为低山丘陵,西部沭河沿岸为冲积小平原,海拔高度均在60-400米之间,全县大小山峰44座,最高海拔394.70米。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3.82%,丘陵占72.82%,平原占23.36%。境内有苍马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沭河生态旅游区等名胜。
气候临沭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寒暑交替,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3℃;年均降水量852毫米。这里没有北方漫长的冬季,没有南方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没有海滨的潮湿,也没有北方内陆地区的干旱,是投资兴业、工作、生活、居住的理想之地。
资源临沭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重晶石、金刚石、大理石、石英石、金红石、云母、陶土、粘土页岩、优质矿泉水等20余种,其中金红石、陶土、粘土页岩储量十分丰富,质量非常好,具有很高的开采利用价值,闻名全国的“常林钻石”(158.7860克拉,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就出土在临沭县曹庄镇常林村,享有“钻石之乡”的美誉。
经济工业:临沭县工业经济发达。已基本形成化工、机械、复混(合)肥、五金、柳制品、食品、酿酒、纺织等优势支柱产业,并涌现出金沂蒙、金正大、史丹利、常林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临沭县小型手扶拖拉机、醋酸乙酯等生产能力全国第一,复混(合)肥年生产能力达450多万吨,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全国争创优质化肥生产基地先进县”称号,并是五金锤类和航海索具类产品生产、出口基地和脱水蔬菜制品大县。
农业:临沭县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东茶、西菜、南桑、北柳”的产业化格局,建立起了10万亩白柳、5万亩烟桑、16万亩果茶、6万亩蔬菜等生产基地。花生产量居全国油料百强县前20位;柳编制品畅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国家林业局、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杞柳之乡”;是全省板栗生产基地县。
服务设施:临沭县服务设施日趋完备。全县拥有30000多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10万名较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并常年开设各类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现有医疗卫生机构20所;公共图书馆、体育场、市民活动中心、文化大楼等一批文化体育设施;涉外高等级宾馆2家,并建有一批高档别墅和适合外商入住的生活区,具备良好的外部接待条件。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迅速。
交通电力临沭县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完善。百公里内有三个大港口(日照、岚山、连云港)、两条铁路(陇海、兖石)、两个机场(白塔埠、临沂),改造后的327国道、225省道纵横交叉通过县城,京沪高速公路距县城也只有35公里,即将建设津汕、枣岚高速境内交叉穿过,加之乡乡通柏油路、村村通水泥路,形成了纵横成网、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村村通电话和有线电视,电力供应充足。
旅游利城遗址:利城遗址位于县城东15公里之后利城村东200米处。遗址南北200米,东西100米,略高于四周,呈现鏊面状,土黄褐色。遗址地面有汉代砖瓦及商周时的陶片。遗址东及东南半公里处各有汉墓1座,后皆平掉种地。平墓时出土铁剑1把,铜镜1面。
遗址西南1公里的岭上有汉代墓群,东南江苏境内有古城遗址。《临沂县志》载,汉武帝无朔四年城阳共王子刘钉为侯国于此。该遗址为汉代遗址,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沟头遗址:北沟头遗址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西北3公里处的沟头村东北。重点保护区占地百余亩。遗址有一条长80米、宽60米、高7.5米的平顶土台。历年出土文物有石斧、石铲、石凿、石锛等石器,灰陶鼎、黑陶壶、蛋壳陶杯等陶器,鹿角、骨针、骨镞、铜币、铜箭头以及汉代砖瓦等。系新石器文化遗址,历经商周一直延续到秦汉。据《沂州府志》载,该遗址有“康王城”之说,无考。
滨海革命烈士陵园:(原名临沭革命烈士陵园),座落在临沭县境内的苍山脚下,南距县城十华里。它始建于是1968年,后经多次整修扩建,现已占地区性13200多平方米。这里苍松凝翠,怪石嶙峋,涧幽壑深,鸟语啁啾,风景十分优雅。
冠山仙人洞景区:冠山仙人洞景区,是临沭苍马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冠山仙境”与区内沂州八景之冠的“苍山叠翠”不仅自然风光秀美,且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相互间构成了鲁东南绝妙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她东邻大海与花果山相望,西枕苍山沭水,北依演武山,山顶北侧有一巨石隆起形成的奇峰,主峰海拔299.5米,状若凤凰之冠而得名冠山。一六六八年莒郯大震之前,相传人们清晨立于苍马之巅望大海旭日东升,红霞满天,静处于汪洋中的冠山被笼罩在金光万道的神秘之中,犹如太阳般灿烂,故日冠山为太山。据东盘观音禅寺碑载大清雍正皇帝甲辰年巡游此山,建有太山行宫,现仅存遗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冠山以其优美静雅的自然环境引来了道教创始人老子的⟪道德经⟫传人尹喜及徐则、张良、徐庶等历代数位高人在此修炼成仙而名闻天下。
仙人洞,又称神仙洞。位于冠山主峰北侧,有石洞两穴,分上下垂直序列。面对大海。世传汉代大军事家张良及三国时期名将徐庶先后在此修炼成仙而名为仙人洞。上下两洞相距约数米。洞内留有古老遗迹,⟪临沂县志⟫称它“容积不逾方丈,而中有天然之石榻石椅,滑而光泽,若人常坐卧者然。”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战时期,人民领袖刘少奇来山东视察指导工作时,就曾住冠山脚下的东盘村,五月的一天,少奇绕有兴趣地登上了冠山,当他被眼前幽美的自然风光而深深感动之余,欣然挥笔在仙人洞口写下了“冠山仙境,福地洞天”八个秀美的墨宝。同时,他还诙谐地笑着说:“大家齐心努力,等我们的事业成功了,我也来做神仙”。星转斗移,人民领袖的音容笑貌仍与冠山仙境同春共青,传为佳话。
长春观,位于冠山与演武山之间的朝阳怀抱处,面积近百亩,东西北三面皆为山崖,林深涧蓝,祥云辽绕。隋唐义军将领罗成曾在此操练兵马,至今尚存演武台、点将台及山顶部的寨墙遗迹。相传罗将军在长春观的基础上重修庙宇后,改称“演武庙”。宋元时期著名道教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曾在观中传道诵经,并自谕长春子。观内有“三清阁”、千佛塔、讲经台等。⟪续修临沂县志⟫记载:“三清阁有银杏二株。”其中,一株在长春观院内,至今保护完好。树龄2100余年,高24米,主干约7米,最大围粗7.7米,须5人合搂。枝繁叶茂,遮阴200多平米。大晋八年,即公元227年碑记树为徐则栽植,是目前临沂市树龄最长的银杏树。另一株在观前墙外约20米处,古碑记载,此树为“尹喜所植”。距今已有近两千五百年的历史。该树曾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毁于战乱。时隔十年后又在根部抽出一枝新芽。即观前银杏树,高达21米,胸径达1米,且挺拔茂盛。活灵活现地印证了道家“万事万物,生生不息,周而复始”的宇宙观。当今画坛泰斗张文俊先生面对苍桑古树,深情而感慨地说:“这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应当备加保护和珍惜”。
观音禅寺,又名沂阳观音院。座落于鲁东南临沭苍马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冠山之阳的东盘凤凰台莲花湾畔,始建于隋唐,是名闻遐尔的千古名刹。主要供奉佛祖、观世音菩萨及十八罗汉等,当地百姓传说,到该院烧香特别灵验,能达到有求必应、心想事成的结果。寺院碑载早在宋元之前,观音禅寺就是声望甚高的佛教圣地,香火极盛,信徒如云。仅大元至正已未年至大清光绪十九年的六百年间,官府与民间先后五次重修此院,足见该寺院地位之要。2003年始,当地知名人士李培梅先生为抢救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和弘扬佛学,跑遍大江南北,向多位佛学家求教,并举多年自办石材公司积蓄,倾其所囊,投资400多万元,在原址修复了占地120多亩的玉圣园(暂名)观音禅寺。李培梅先生坦言“不图家产万贯裕后,但求佛光普照众生”。毅然将寺院义捐给佛协,以表信徒虔诚崇尚佛法之心境。
云林栗海:云林栗海素有“杨柳遮路不知村,绿林深处有人家”的中国板栗之乡,山东临沭县白旄镇沭河古栗林,位于苍马山风景名胜区西部沭河北段东侧的河滩地带,自古就有“沭河栗海”之美誉。它沿河遍布于南起周官庄,北至柳庄村的整个沭河流域。栗海西涉碧水金沙,东望杞柳翻浪,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数里,总面积十万余亩。约五百万株古栗树,多数为明清时期所植,至今枝繁果盛。
栗树最大胸径约2m,最长树龄乃云林观古唐栗,相传系隋唐瓦岗寨首领程咬金亲手所植。因此,当地人称其为“千岁栗祖”。观前有楹联曰:“问四时墨林何处弄来碧水金沙呈画卷,听千岁栗祖眼前正于闲云雅士话苍桑”。清代著名进士吴步韩在“墨林庄云林观赋”中,描写沭河栗海的壮观景色,“春草连塘,和风绕廊,几枝红杏,万树绿杨,燕双飞而试剪,莺百啭以流黄。每携竿而载酒,足鼓吹乎诗肠,至如朝雨初过,午阴乍凉,蛙鼓两部,蝉琴一张,乐薰风之自至,正高枕乎羲皇,既而栗叶渐黄,枫林半霜,桂花已蕊,菊影自芳,寄远怀乎千里,盼雁仰乎一行,迨夫木叶尽脱,空林气苍,雪花著树,满目淋琅”。“漫天苍翠沭河崖,千树万树栗花开;清风最知游人意,故将芬芳拂面来”的诗句,则更是时人对其发自内心的由衷赞美和感叹。
沭河栗海树姿百态,造形奇异,金色柔软的沙地林带上,芳草青青,彩蝶翩翩。春天花放万树;夏时栗林深幽;秋季硕果累累;冬雪鹤鸟竞飞,真乃名符其实的栗海森林。各种桃李杂果相间林中,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随处可见。栗海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趣事传说众多,古代绿林好汉罗成的爱情故事堪称路人皆知。尤其是云林观遗址、龙凤栗轶事、钟华山的传说、柳毅庙的晨钟暮鼓,更为古栗海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目前,该栗林被国内知名专家认定为是现代人休闲度假、回归自然和举办各种大型节庆活动的理想佳境。
沭河生态风光旅游景区:沭河,位于县境西部平原,发源于沂山山脉,婉延数百里,流经马陵山脉。境内沭河以其景观特色,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游以古明清时几百万株古栗树形成著名的“沭河栗海”,四时风光,独具特色;中游,得力于解放初期党和人民政府的“导沂入沭”、“沭水东调”工程,几十里浩瀚水面,壮丽的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鲁东南“沭河都江堰”;下游,即沭河古道,因沭水东调开挖新河相对得名。古道水路湾湾,细柳如烟,绿杨似山、障立两岸,鹤鸟意飞。河中芦苇丛生,两岸生态原始,环境恬静幽美,天蓝水秀,素有“中国北方漓江”之誉。
羽山:羽山,以禹王父子治水的故事而闻名天下。位于县城东南30公里的苏鲁交界处。海拔269.5米,东西走向,总面积1.5平方公里。山势挺拔,景色秀丽,有“殛鲧泉”、“禹王庙”、“出云洞”、“凤凰石”等名胜,自古为游览胜地。古诗云:“羽山一点青,海岸杂花碎。日暮千里帆,楚色有微霭”。
相传,夏禹的父亲鲧,因治水不力,被舜帝正法于此山,后在鲧死处涌出一山泉,谓之“殛鲧泉”,泉水终年不涸。明隆庆海州志;载:“羽潭在羽山下(左传)鲧化为黄熊人于羽渊即比”。又“羽泉亦谓舜殛鲧处,其水常清,牛羊不饮”,清⟪嘉庆海州直肃州志⟫载:“山西南有渊水即羽泉也,俗谓此山为惩父山”。“鲧化为黄熊,以人于羽渊,池上多生细柳,野兽不践”。此山旧称禹山,后因山石多羽毛状,更名羽山。亦说因山上古有一种珍鸟,羽毛甚美,得名羽山。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4 08:50: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57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临沭县(山东省临沂市下辖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临沭县(山东省临沂市下辖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