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全日制本科高等院校)

更新时间:2024-12-24 13:07:36 阅读: 评论:0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全日制本科高等院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全日制本科高等院校) 次浏览 | 2022.08.12 19:33:10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全日制本科高等院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简称“广外”,是一所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的广东省属重点大学,入选国家“2011计划” 、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1]  、亚洲大学生集体行动交流计划(“亚洲校园”计划),是联合国高端翻译人才培养大学外延计划的中国合作院校、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和国际译联(FIT)联席会员、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的首创单位,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校的前身是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广州外国语学院于1964年11月设立、1965年7月正式招生,是原国家教委(现教育部)直属的36所大学之一。广州对外贸易学院成立于1980年12月,是原国家外经贸部(现商务部)直属院校,为全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的创始单位之一。1995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将两校合并组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10月,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划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辖4个校区,总面积约2442亩(含规划);设有25个教学单位,67个本科专业,授课语种28种;有事业编制教职工总数2129人,专任教师1421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9826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031人,外国留学生2372人。 

中文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外文名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简称

广外(GDUFS)

办学性质

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

语言类

学校特色

广东省“211工程”、“2011计划”高校、“亚洲校园计划”高校、“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AMBA)”高校、“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高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高校

主管部门

广东省

现任领导

石佑启(校长)

本科专业

67个

硕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

博士点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

博士后

科研流动站2个

国家重点学科

二级学科1个

院系设置

英语语言文化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国际商务英语学院、金融学院、商学院、法学院等

校训

明德尚行,学贯中西

校歌

《凤鸣岭南》

地址

中国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

院校代码

11846

主要奖项

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截至2014年)、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截至2014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截至2014年)

知名校友

王超,李绍山,黄华,贺同新,王辉耀,林彦俊,刘涛

所属地区

中国·广东·广州

历史沿革前身史略广州外国语学院校门

广州外国语学院

1964年3月,中共中央中南局、中共广东省委和广东省政府决定在广州创办一所高等外语院校,以适应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对外语人才的需要。7月,广州外国语学院筹备委员会成立。

1965年7月25日,广州外国语学院正式成立,校址定在广州市东北郊瘦狗岭原广东石油学校旧址。9月,首届317名学生正式开学,共设2个系4个专业。

1966年1月,广州外国语学院直属中央人民政府高等教育部管理。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爆发,学院停止招生。

1969年10月,广州外国语学院下放广东省管理。

1970年10月,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对广东高校实行“调、并、迁、改”,中山大学外语系、暨南大学外语系、外贸系以及广州外国语学校并入广州外国语学院,同时更名为“广东外国语学院”。校址迁至广州市北郊黄婆洞原中南林学院旧址。1970年冬,学校恢复招生。

1971年春,508名“小大学生”入学,学制5年。设4个系9个专业。

1972-1976年,在全国招收5届共1258名工农兵学员。

1977年11月,正式恢复广州外国语学院校名,重新归属教育部领导。

1978年,开始招收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创办《现代外语》。

1980年1月,教育部在广州外国语学院成立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培训部。

1981-1982年,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3个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3年,4个系调整为3个系并更名;创办外语夜大学,招收3年制专科生。

1984年,成立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所。

1986年,德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印尼语语言文学3个专业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7年,成立对外汉语部,招收外国留学生。

1988年,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被国家教育委员会确定为全国5个外语类重点学科之一。成立外国文化研究所(1992更名为国际问题研究所)。

1989年,成立对外经济贸易系(1991年更名为国际贸易系)和涉外秘书系。由桂诗春、李筱菊两位教授主持的“全国高校统一招生入学英语科考试标准化改革实验”课题通过国家教委鉴定,在广东试行2年后推广至全国(1990年获国家级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1992年,成立广州外国语学院董事会。

1993年7月,实行人事、分配、住房、医疗和退休养老辅助基金等校内管理体制改革。

1994年秋,推行奖、贷学金制度,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实行“学分制+绩点制”教学管理改革,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制度。

1995年1月,广州外国语学院划归广东省管理。

广州对外贸易学院校门2

广州对外贸易学院

1980年12月,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在广州市北郊大朗正式成立,设1个系,2个部和2个教研室。(1979年经外贸部批准,广州对外贸易学院筹建工作正式开始)。

1981年,学院正式面向中南、西南及西藏各省区招生,招收新生80名。

1984年,增设对外贸易企业管理系。

1985年,试点实行院长负责制。成立夜大学,招收2年制专科生。

1990年,调整院系机构,设3个系2个部。

1991年,成立成人教育部。成立董事会,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谷永江任董事会主席。

1994年9月1日起,正式划归广东省管理。

1995年,共设有3个系、5个本科专业、1个本科专业方向和2个专科专业。

开拓发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门3

开拓发展

1995年1月中旬,广东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将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合并组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6月6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正式宣告成立。8月,首次以新大学名义招生,招收本科生676人、专科生164人。10月,相继成立新大学第一届校务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11月14日,成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董事会。

1996年1月,校本部和大朗校区财务工作实现全面并轨。上半年,机关各部门全面修订、融合两院的相关规章制度。暑假,对外贸易企业管理系从大朗校区迁往校本部,附设外语学校从校本部迁往大朗校区。

1997年1月,整合资源组建7个学院和1个直属系。

1998年11月,开展机构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至1999年6月完成。表彰一批从教40周年教师。

1999年6月,成立公开学院。

2000年6月,成立国际法学院。11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成功入选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下半年,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中心成为国家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试办基地。

2001年,开展教学、科研架构调整、非学历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校内分配制度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等校内管理体制五项改革。召开新大学首次党代会和制订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三坚持,两适应”的指导思想,着力推行五项改革。成立继续教育学院,与公开学院合署办公。

2002年,推行五项改革,全力以赴争取进入广州大学城建设新校区。

2003年1月,在佛冈会议上,系统提出办学理念、思路、方法、特色。2月,广东省政府正式同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作为优质教学资源进入广州大学城建设南校区,南校区位于番禺小谷围岛东北部,占地面积1095亩。12月,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级(教育部2004年6月发文)。12月,设立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4年3月,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中心成为教育部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9月,南校区(大学城校区)迎来首批4529名新生。成立南校区管理委员会,机构设置以精干、高效为原则,实行“统一领导,职能延伸,条块结合,分类管理”。成立国际学院,统一全校的中外合作办学。

2005年1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科专业调整和校区布局方案》公布实施。成立高级翻译学院;组建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艺术学院;基础英语学院更名为英语教育学院。提出新一轮深化五项改革,重点推行学院目标管理。11月,学校召开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

2006年2月,获得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4月,入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5月,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三个五年,分三步走,把广外建设成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7月,撤销南校区管委会,校部机关按照“一个部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分区运作”的要求开展工作。9月,英语语言文化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4个学院成建制安排在北校区,原定进驻南校区的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英语教育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艺术学院6个学院除毕业生留在北校区外全部进入南校区,国际商务英语学院、法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3个学院除2005、2006级本科生安排在南校区,其余均安排在北校区。

2007年,获准成为MTI(翻译硕士)、MBA(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

2008年,提出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打造“深度”国际化教育品牌。党委书记徐真华担任广州地区第12棒北京奥运火炬手。10月,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划转广外管理。12月,成立财经学院。

2009年,成立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国际服务外包研究院、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建程贤章收藏室。

2012年,召开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到2025年建校六十周年时,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建设成为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中长期奋斗目标。

2013年,成为广东省深化高校自主办学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

2014年12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章程》获省教育厅首家核准公布。

2015年,学校“面向国际语言服务的外国语言文学创新体系建设”和“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需求的经管学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2个学科项目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2016年12月8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合作办学协议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根据该协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将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合作,在澳大利亚招收计算机和法学专业学生,并派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师赴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为上述两专业学生授课,符合条件的学生将授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位证书。这项协议的签署,开启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境外办学的新篇章。

2018年11月,入选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中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

办学规模师资队伍校园风光

截止2020年6月,学校有事业编制教职工总数2047人,专任教师138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比例达到55.8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达到95.45%。教师队伍中,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5人(其中在职10人),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2人,入选中宣部2019年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入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才2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人,获国家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资助1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2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珠江学者”讲座教授4人,“青年珠江学者”6人,入选广东“特支计划”4人、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1人、广东省理论宣传青年优秀人才2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培养对象44人次,入选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3名,(先后)聘用“云山学者”328人。此外,学校还聘有77位客座教授和近100位长期外教。 [1]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仲伟合、石佑启、杨解君、易行健 

国家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资助(1人):李平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王桂珍

省级教学名师(5人):杜金榜、左连村、仲伟合、肖惠云、王桂珍、郑立华

国家级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

负责人

获评年份

英语专业基础英语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王桂珍

2008年

英语口译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仲伟合

2010年

院系概况

截止2020年6月,学校下辖25个教学单位,1个独立学院(南国商学院),有67个本科招生专业,分属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八大学科门类。 

2020年8月6日,学校与广州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正式签约共建广外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

学院设置

专业设置

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英语(语言学)

英语(英美文学)

英语(文化与传播)

英语(高级翻译)

英语(信息管理)

经济贸易学院 [8]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

财政学

税收学

国际商务英语学院 [9] 

商务英语(国际商务管理)

商务英语(国际贸易)

商务英语(国际金融)

商务英语(国际经济法)

国际商务(全英教学)

商学院 [10] 

工商管理

市场营销

人力资源

电子商务

会计学院 [11] 

会计学

财务管理

审计学

金融学院 [12] 

金融学

保险学

金融工程

西方语言文化学院

法语

德语

西班牙语

俄语

意大利语

葡萄牙语

波兰语

希腊语

塞尔维亚语

捷克语

日语语言文化学院、亚非语言文化学院(筹)

日语(语言文化)

日语(经济贸易)

日语(高级翻译)

日语(中日韩亚洲校园计划)

印地语

阿拉伯语

乌尔都语

波斯语

土耳其语

孟加拉语

希伯来语

东方语言文化学院

印尼语

越南语

泰语

老挝语

柬埔寨语

缅甸语

朝鲜语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13] 

汉语言文学(创意写作)

汉语言(高级涉外文秘)

汉语言(涉外文化管理)

汉语国际教育

法学院 [14] 

法律

国际经济法

民商法

知识产权法

国际关系学院

外交学

国际政治 [15]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

英语教育学院

教育学(英语教育)

英语(师范类)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网络空间安全

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16] 

应用心理学

社会工作

行政管理

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级翻译学院

翻译

新闻与传播学院 [17] 

播音与主持艺术

新闻学

广告学

网络与新媒体

艺术学院

声乐表演

钢琴表演

音乐国际传播

舞蹈表演

视觉传达设计

信息艺术设计

环境与展示设计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与精算)

经济统计学

体育部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20年6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官网)

教学建设校园风光

截止2021年3月,学校有3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9]  ,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有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含11个专业),20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含24个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共有28个外语语种,是华南地区外语语种最多的学校。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3个):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国际商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波兰语、日语、印地语、朝鲜语、泰语、越南语、汉语言文学、法学、翻译、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保险学、意大利语、葡萄牙语、波斯语、印度尼西亚语、马来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新闻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非通用语种群(越南语、朝鲜语、泰国语、印尼语等4个语种)、英语、法语、日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服务外包领域)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个):非通用语种群(越南语、朝鲜语、泰国语、印尼语等4个语种)、英语、法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日语、金融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俄语、西班牙语、汉语言、新闻学、法学、税收学、国际商务、意大利语、审计学

教育部普通高校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中心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经济学、审计学、印度尼西亚语、意大利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税收学、电子商务、金融工程、阿拉伯语、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外文学、软件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法学实验教学中心、数字媒体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化语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际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宽带多媒体教学实验中心、数字化同声传译实验中心

广东省首批协同育人平台(1个):多语种高级翻译人才协同育人基地 

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多语种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获评年份

课程类别

中级英语写作

王初明

2010

国家级

法语口译

蔡小红

2009

英语口译(课程系列)

仲伟合

2007

英语语音

王桂珍

2005

交际英语

肖惠云

2003

当代商业概论

朱文忠

2009

国家级双语示范

普通心理学

杨韶刚

2010

省级

营销渠道管理

常永胜

2010

大学英语

周富强

2010

中级英语写作

王初明

2009

基础法语

谢咏

2009

当代商业概论

朱文忠

2009

法律英语

杜金榜

2008

物流管理学

张余华

2008

基础日语

许罗莎

2007

法语口译

蔡小红

2007

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

李心广

2007

英美文学

刘岩

2006

市场营销学

王卫红

2006

当代英国概况

肖惠云

2005

国际贸易

何元贵

2004

英语口译

仲伟合

2003

英语语音

王桂珍

2003

交际英语

肖惠云

2003

英语语音语调

王桂珍

2012

省级精品开放

当代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

朱文忠

2012

组织行为学

陈国海

2012

国际商法

周新军

2012

网络辅助英语听力自主训练课程

吴旭东

2012

日汉互译

陈多友

201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学科建设

截止2020年6月,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7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2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5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几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5个一级学科入选广东省“冲补强”提升计划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2个):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二级学科) 

一级学科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2个):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

一级学科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个):工商管理、法学

二级学科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3个):国际关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政治学理论

一级学科广东省“冲补强”提升计划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5个):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序号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1

05文学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2

02经济学

0202

应用经济学

3

——

——

法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序号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代码

一级学科名称

1

02经济学

0201

理论经济学

2

0202

应用经济学

3

03法学

0301

法学

4

0302

政治学

5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6

05文学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7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8

0503

新闻传播学

9

07理学

0714

统计学

10

08工学

0839

网络空间安全

11

12管理学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12

1202

工商管理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1个):工商管理硕士、翻译硕士、法律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会计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工程硕士、金融硕士、社会工作硕士、应用心理硕士 .

学术研究科研机构

至2020年6月,学校拥有1个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加拿大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区域创新国际战略研究中心);5个教育部备案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非洲研究院、国际移民研究中心、印度尼西亚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欧洲研究中心),8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翻译学研究中心、粤商研究中心、党内法规研究中心、跨国并购与创新战略研究中心、金融开放与资产管理研究中心、区域法治研究院),3个广东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语言工程与计算重点实验室、双语认知与发展实验室、语言与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1个广东省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国际服务经济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区域一体化法治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党内法规研究中心),4个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国际商贸中心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市绿色经济与环境能源法研究中心、广州国际城市创新传播研究中心、广州华南财富管理中心);1个广州市创新平台建设计划重点实验室(非通用语种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并设立了国际服务经济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华南国际知识产权研究院、广东省社会组织研究中心、广东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研究基地等20多个校级研究机构。此外,学校还设有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智库机构——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太平洋岛国战略研究中心,积极为“一带一路”建设等提供咨询服务;学校牵头组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广东省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规划项目。学校承担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创新团队项目等一系列重大、重点项目。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获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

科研机构类别

研究中心名称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教育部区域与国别研究培育基地

加拿大研究中心

省部(教育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22] 

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

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

翻译学研究中心

粤商研究中心

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

区域一体化法治研究中心

广东省软科学重点基地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

广州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广州国际商贸中心重点研究基地

广东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语言工程与计算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智库机构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

广东省协同创新中心

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

广东“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

研究院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

国际服务外包研究院

校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

商务及法律话语研究中心

语言信息工程实验室

低碳经济与环境能源法研究中心

汉语二语学习研究中心

公共经济学研究中心

校级科研机构

词典学研究中心

国际问题研究所

欧洲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馆藏概况

截止2020年6月,馆藏纸质文献资源总量为308.05万册,中外文纸质报刊1712种,2385份,中外文电子书581.75万种,中外文电子期刊10.3万种,中外文电子数据库152种,自建数据库7种,并实现35个外语语种馆藏文献采购、编目、流通和检索的网络化集成管理。

自建数据库包括:广东研究文献资源中心、超星电子图书服务平台、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数据库、外国文学文化研究数字化电子图书库、广外学术典藏库、梁宗岱著述与研究专题数据库等。

特色馆藏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基地图书室】中国最为丰富的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方面的图书和核心刊物。

【梁宗岱特藏室】收录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梁宗岱先生的藏书、个人专著及有关研究资料。其中包括世界文学大师瓦莱里、罗曼·罗兰等赠送梁宗岱先生的多种签名本著作。

【本校教师著作室】收录该校教师的个人代表性著作近2000种。

【精品图书室】收录《四库全书》等重要古籍和大型外文工具书精品。

【数字图书馆】包括电子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音视频资源、图片资源、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统计数据、考试题库等各种数字资源类型的海量信息。如CNKI中国知网、读秀知识库、超星学术视频、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中国法律资源全互动数据库(北大法意)、MyiLibrary电子书库、剑桥期刊库(CUP)、牛津期刊数据库(OUP)、Wiley-Blackwell期刊数据库、Elvier ScienceDirect期刊数据库、EBSCO,Proquest系列数据库、Emerald管理学全集数据库、美国计算机学会全文数据库(ACM)、PressDisplay多语种报纸库等。

学术期刊

《现代外语》创刊于1978年。创始人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宗炎教授和桂诗春教授,由全国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级重点学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承办,双月刊;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百强社会科学学报”,“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美国教育信息资源数据”(ERIC)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转载刊物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创刊于1990年,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所涉及一级学科或研究领域主要有外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公共管理、教育学、社会学、文化研究、艺术研究等,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是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国际经贸探索》编辑部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际经贸理论与实务的专业性月刊,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2008年连续5次入选具有广泛影响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位列国际经贸类核心期刊的前四名,并多年保持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选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战略决策研究》杂志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办的大型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致力于国际战略理论、政策和实践等问题的研究,反映国际化战略实践的最新成就,关注世界范围内国际化研究的最新理论动态。内容以经济学、管理学、国际法学、国际关系学的研究为主,兼容各新兴的交叉学科。该刊设置的重点栏目有:“国际战略新视角”、“宏观战略环境”、“国际经济战略”、“区域国际化战略”、“焦点战略新探”、“国别发展战略分析”、“研究报告及述评”等。 [18] 

合作交流

截至2020年6月,学校已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士、波兰、葡萄牙、芬兰、冰岛、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老挝、韩国、朝鲜、智利、秘鲁、巴西、古巴、墨西哥、哥伦比亚、以色列、埃及、佛得角及香港、澳门、台湾等58个国家和地区的465所大学和学术文化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学校开办了6所海外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日本札幌大学孔子学院、俄罗斯乌拉尔大学孔子学院、秘鲁圣玛利亚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佛得角大学孔子学院、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孔子课堂及葡萄牙波尔图大学孔子学院。此外,学校还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举办英语教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与英国雷丁大学合作举办英语教育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在管理国际化方面,学校实施海外高校挂职学习项目,启动六年来,共派出8批合计40名干部到海外高校挂职。 [2]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隋广军

校长、党委副书记

石佑启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广东省监委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监察专员

刁振强

党委副书记

李云明、唐锐

党委常委、副校长

王廷惠

何传添

刘海春

焦方太

副校长

刘建达

知名校友

温耀深 65级法语校友,曾任云浮市市长、市委书记、广东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何莲珍:1995年9月至1998年7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2017年12月起任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院长;2018年6月起任浙江大学副校长。 [26] 

于平 70级英语校友,现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副会长。

王华 70级西班牙语校友,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几内亚比绍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梁梳根 70级英语校友,中国外交官,现任中国驻开普敦总领馆总领事,曾任中国驻墨尔本、温哥华总领事馆总领事。

徐真华 72级法语校友,曾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法语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国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第十届政协常委、港澳台委员会副主任等,法国教育骑士勋章获得者。

隋翚 72级法语校友,现任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简称工发组织)执行干事,曾任中国驻希腊使馆经商参赞、商务部外事司司长。

邱举良72级法语校友,现任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科技处一等秘书,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获得者,曾任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

王雁南 73级英语校友,曾任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嘉德创始人之一。

林迪夫74级英语校友,现任广东省政府港澳办巡视员,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博茨瓦纳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廖菊华 74级英语校友,现任中国驻米兰总领馆总领事,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奥克兰总领事。

邱绍芳 74级英语校友,外交官,曾任驻塞拉利昂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驻悉尼、洛杉矶总领事(大使衔)。

贺同新 74级英语校友,现任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曾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黄华 75级经贸校友,现任南方国际集团总裁。

王超 77级英语校友,现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曾任商务部副部长。

王辉耀 77级英语校友,现任中国欧美同学会商会会长、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

方健壮 77级英语校友,现任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广东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曾任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校长。

郑立华 77级法语校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语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兰西教育骑士勋章获得者。

周海中79级英语校友,数学家、语言学家,周氏猜测和网络语言学的提出者,中山大学教授。

熊韶辉 84级国际贸易校友,现任广东振戎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李绍山87级英语博士校友,现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院长。

曾用强 88级英语硕士校友,现任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院长。

曾德祥 89级国际贸易校友,现任广州博冠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温琦 94级国际金融校友,现任东莞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文化传统校徽

设计理念: (一)校徽设计立足于校训“明德尚行,学贯中西”,主体部分采用地球造型,上半球为简约地球仪造型,象征学校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办学思路,下半球为“W”的变体造型字母,既是“外语外贸”中“外”字的汉语拼音声母和英语单词“world”的首个字母,寓意该校培养国际通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W”在象形上近似一本翻开的书和一只展翅飞翔的鸟,象征学子孜孜汲取知识,鹏程万里。 (二)校徽外型为圆形,外圈为中英文校名,上半圈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毛体手书校名,下半圈为“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英文校名。 (三)校徽主体以中蓝色为基调,图案为白色,简洁明快,寓意大学的学术自由和独立精神。中英文校名为红色,醒目突出,表现热情、智慧与活力。[1]

校训

中文:明德尚行,学贯中西 英文:Moral integrity, exemplary behaviour, and conversance with both Eastern and Western learning “明德尚行”:意即“追求美德与至善,推崇行动与实践”。古代周人便有了“明德慎罚”的观念。《大学》一开篇就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朱熹在注释中把这三者称为“大学之纲领也”,同时也是理想人格实践的纲领。其中“明德”的意思是说:让人们本应有的美德得以表明;北宋易学大家邵雍提出:“尚行,则笃实之风行焉;尚言,则诡谲之风行焉。……是知言之于口,不若行之于身。”极力推崇行动与实践,反对空谈和胡吹。 “学贯中西”:指的是在学习、教学、学术等方面要具备跨文化视野和通才意识,校训中“学贯中西”除包含此习见用法外,还具有“熔铸中外文化,构建新型文明”的特定内涵。“西”在此不独指“西方”,而是泛指与“中”相对的“外”即“外国文化”。 “明德尚行 学贯中西”八字,文辞典雅,言简意赅,集中体现了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特色,概括性地传达了学校对全体师生的训诫。

校歌

《凤鸣岭南》

(作词:陈飞 作曲:温恒泰 李志刚)白云山青,碧溪水蓝,携侣中外,凤鸣岭南。山育佳木,水滋美兰,明德尚行,凤舞岭南。德馨有容,行实致远,学贯中西,凤起岭南。啊!明德尚行,学贯中西,凤舞岭南,凤起岭南。白云山青,碧溪水蓝,携侣中外,凤鸣岭南。山育佳木,水滋美兰,明德尚行,凤舞岭南。德馨有容,行实致远,学贯中西,凤起岭南。啊!明德尚行,学贯中西,凤舞岭南,凤起岭南。白云山青,碧溪水蓝,携侣中外,凤鸣岭南。山育佳木,水滋美兰,明德尚行,凤舞岭南。德馨有容,行实致远,学贯中西,凤起岭南。啊!明德尚行,学贯中西,凤舞岭南,凤起岭南。德馨有容,行实致远,学贯中西,凤起岭南。啊!明德尚行,学贯中西,凤舞岭南,凤起岭南,凤起岭南。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08:29: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56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全日制本科高等院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全日制本科高等院校).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