佀为华夏八大古姓之一,始祖为大禹。《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后经历史演变:姒-似-佀。佀是娰的异体字,《佀氏族谱》记载,先人以为女边是人,于是有了第一次演变,变娰为似,而后避祸,变似为佀。 佀姓现有两大聚集地———山东郓城县和河南清丰县。
中文名佀
拼音sì
部首亻
五笔WHNN
仓颉ORLR
郑码NYVV
笔画7
部首笔划2
详细解释佀为华夏八大古姓之一,始祖为大禹[1]。《史记 五帝本纪》中记载“帝禹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后经历史演变:姒-似-佀。佀是娰的异体字,《佀氏族谱》记载,先人以为女边是人,于是有了第一次演变,变娰为似,而后避祸,变似为佀。 佀姓现有两大聚集地———山东郓城县和河南清丰县。
⑴sì(与四同音)主要用于姓氏,其族人现多数居住在山东郓城和河南
⑵形声。从人,以声。本义:像;相像,主要用于姓氏。
⑶同本义 [look like;similar]
似,象也。――《说文》
似,有以相撄,有不相樱也。――《墨子经上》
见似目瞿。――《礼记·杂记》。注:“谓容貌似其父母。”
寡人虽无似也。――《礼记·哀公问》。注:“无似犹言不肖。”
似,类也。――《广雅》
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庄子·大宗师》
夫马似鹿者而题之千金。――《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玉人之所患,患石之似玉者。――《吕氏春秋·疑似》
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吕氏春秋·察今》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⑷又如:似起(像,如);似像(相同的样子,模样);似有若无(只当没有这回事。形容不在乎,不在意);似许(如此,如许);似漆如胶(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似类(相类;相似;像);似若(好像)
⑸似乎 [em;look as if]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聊斋志异·促织》
⑹又如:似不足信;似如(好像);似若(好像);似是而非。
⑺给予,送给 [give]
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贾岛《剑客》
⑻继承 [inherit]
是以似之。――《诗·小雅·裳裳者华》
似续妣祖。――《诗·小雅·斯干》
⑼又如:似续(继承;继续);召公是似。
基本解释sìcéng
[emingly] 好像;曾经
似曾相识的面孔
似…非…
sì…fēi…
[em] 中间插入同一个单音名词、形容词或动词,表示又像又不像的意思
似哭非哭
似非而是
sìfēi érshì
[paradox] 看来与常识相矛盾或相反而事实上却可能是正确的
似乎
sìhū
[as if;look like] 仿佛;有些像
他们似乎无所不谈
似是而非
sìshì érfēi
[specious;be apparently true but really wrong] 表面看来似乎对,而实际上并非如此的
世多似是而非,虚伪类真。――汉·王充《论衡·死伪》
其他信息注音:ㄙˋ
简部:亻,部外笔画:5,总笔画:7
繁部:人
笔顺:3225151
编码:CJK
统一汉字UN:U+4F40
四角:27277
古同“似”。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4 08:09: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55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佀(华夏八大古姓之一).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佀(华夏八大古姓之一).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