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1B重型战机是中国在引进苏-27SK后为提高航电系统效能而自行研制的第三代国产空中优势战斗机。与其他国产武器相比,中国为实现苏-27国产化而花费巨大,也因此可以冠以歼-11B“山寨之王”的称号。歼-11B的成功服役也明显的提升了中国空军战力。
中文名歼-11B战斗机
外文名J-11B
所属国家中国
战机划代第三代战斗机
研制单位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制造单位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
前型飞机J-11
航程1,340km于海平面3,530km于高空(800mi于海平面/2070mi于高空)
爬升率300m/s
推重比1.07
机翼面积62.04平方米
空重16380千克
乘员1人
载重23926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33000千克
实用升限18,500m
简要介绍歼-11B是中国在俄罗斯苏-27战机基础上改进生产的一款重型战斗机。
与歼-10中型战机相比,歼-11B战机航程更远,载弹量更大;与苏-27相比,歼-11B在隐身、火控、电子系统、雷达、机体寿命等方面都有大幅改进和创新。
研制历史研制背景上世纪90年代我国从俄罗斯引进了苏-27SK战斗机,与空军其他战机相比苏-27SK最大特点就是载油系数高,航程远,并且由于有较大的机体空间,可以配备较多的航电系统和武器,最有价值的是其在机腹挂4枚中距空空导弹和翼尖挂2枚格斗导弹时,仍旧能维持上千公里的作战半径,也就是说其可以抵达较远的战区作战,或者在战区滞留较长的时间,以减少战机因续航能力差,进行频繁轮换而出现的空中掩护空白期。
研制过程由于当初引进的苏27SK型号,是设计于上个世纪70年代,所使用的技术水平在当时是世界一流的。而在中国引进、生产的90年代一直到新世纪,苏27的技术局限、落后显露无疑。
首先是苏27的功能单一,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到战斗机的功能多样性。简单的对空作战,其落后的火控系统,分布式的操作模式(发射一枚导弹,要打开很多的开关),缺乏对地攻击的火力控制,只能发射火箭弹、普通炸弹,不能对重要目标进行精确打击。而通过各种报道,我国的战斗机雷达发展进步很快,在学习西方的基础上,摈弃俄制设备的粗大、笨重,新一代的PD雷达也定型,因此,改进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其次是落后的操作界面,当今的第三代战斗机,已经普遍使用”玻璃化“坐舱的设计,集中式控制系统,让战斗机飞行员能够从容地操纵飞机进行飞行、作战。在这样要求下,苏27显得尤其落后,就连目前国内在研制、生产的飞机也不如。而在与西方交流的过程中,我国的航空电子发展取得了显着的成绩,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俄方,这就为改进苏27的创造了条件。
随着我国新的空军作战、指挥方式的转变,以前飞行员习惯于听从地面引导作战方式必将淘汰。而新的空中预警机的服役,空中指挥战斗机编队,强调编队飞机之间的协作,包括图象、数据的适时传输,不同电子系统之间的兼容与联结,都是重要的改进方面。在研制预警机的同时,数据链成为有效的沟通纽带。不同国家、标准系统之间的兼容是苏27要必须发展自主的电子系统。
新材料、新技术在原机型上的运用,也是摆脱一味仿制,走自主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动机的进口、维修、更换是极其昂贵的。用自主发展的新型发动机,不但能挣脱进口的制约,而且能够从根本上改进飞机的性能。
在苏-27的引进之初,我国就把发展苏27国产化作为引进、发展中国航空工业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国先进行进口散件的组装,之后不断提高国产率,然后借助我国在飞机控制、航空电子与欧洲交流、航空标准向美国看齐的基础上,开发研制自主的一套改装系统,用于苏27的改进,以适应新的作战任务和航空电子技术的发展,进而全面实现国产化。
不过苏-27SK虽然从平台来讲适合执行战区扫荡这样的任务,但其航电系统及座舱显示系统的落后却限制了其作战能力的发挥,苏-27SK的雷达由于信号/数据处理能力限制,在锁定一个目标后就失去了对其他目标的控制,这在有我方雷达网支援的地区作战尚可以借助外部探测系统来维持飞行员对战场态势力的感知,若深入对方区域作战就比较危险,同时苏-27SK的座舱显示系统也比较简单,只有基本的平显和下视系统互为备份,并且没有实现显示系统的综合,
武器配置国产系统歼-11B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我国自行研制的综合火控系统替代原来苏-27SK的简单的攻击/导航系统,其着眼于作战要求的提高和机载武器的增加,围绕着作战任务的相关系统,可以提供更快、更准、更多的目标信息,具有多机协同和多目标攻击能力,整个系统以1553B数据总线为骨干,以任务计算机为核心,将火控雷达、光电探测系统、外挂管理系统、综合显示系统、惯导系统、大气数据计算机等有机相连,并且综合了通信/导航/识别系统和电子战系统。
由于航空电子系统的综合化程度提高,实现了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可以帮助飞行员顺利的执行战术操作,并赋予战机良好的操作特性,由于使用了模块化结构也助于系统方便的进行功能的扩展、升级和维修。
国产雷达作为系统主要的探测系统歼11B配备了国产脉冲多普勒雷达,雷达采用了平板缝阵天线,根据我国相关外销产品的介绍其应该具备远程探测和多目标攻击能力可在高、中、低三种脉冲重复率多种波形条件下工作,形下工作,可完成自适应的脉冲压缩和自动波形管理。敌我识别器与雷达交联,辨别目标敌我属性。
国产导弹与其配套的国产霹雳12/SD-10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
另外歼11B可以通过数据链与预警机形成联合网络作战系统,可以在远离国土防空雷达网的战区执行作战任务,形成“中华侧卫之墙”对战区敌机进行扫荡,这在我国空军预定战场远离大陆的情况是极其宝贵的。
国产座舱与先进的航电系统相配套歼11B采用了全玻璃化座舱,根据有关资料歼11B的座舱采一个衍射平显和多个座舱显示器,其中生动衍射平显具备广角、宽视的优点,并且可以支持光电瞄准吊舱的使用,其是飞行员的基本显示系统,可以显示导航、飞行和火控等相关信息,平显下方还有战术输入控制面板,用于通信、导航等信息的输入。
歼11B座舱显示器采用彩色多功能液晶显示器,显示器周围有输入控制键用模式的控制和参数的选择,功能分别包括:飞行/作战信息、雷达/电子战、叠加了战术信息的数字地图等,显示器的功能可以互换,由于具备良好的座舱界面,大大降低了飞行员的负担,提高其掌握战场态势的能力,即战机可以通过数据链获得外部探测系统如预警机的信息来对战场形势地图进行实时的更新,这样飞行员可以迅速从显示器读取相关信息。
不过再先进的探测系统也不能保证对战机所有目标的全部掌握,因此总有少数敌机会靠近我方战机,利用红外制导导弹或者航炮发动“静默”突袭,因此需要飞行员在作战时尽量保持头向座舱之外,来维持对战机周围的状况的感知,因此飞行员从座舱读取信息的时间越短,其能够向外警戒的时间就越长,因此对方的可趁机之机就越少,这在复杂战场情况下可以有效的提高战机的生存能力。
电传操纵与第三代战机一样,苏-27SK采用放宽静稳设计以降低阻力和提高飞机机动能力,为提供良好的操纵性能,苏-27采用了四余度电传操纵系统,但限于当时前苏联的技术条件,其电传系统仍旧属于电子-机械混合体制,在纵向使用了四余度全权全时工作的模拟电传系统,而横航向采用了机械操纵和模拟式三余度阻尼器的混合控制布局。这个系统虽然满足了飞机总体战术技术指标的要求,但也付出了较大的重量和体积的代价,同时可靠性也较低。
歼11B采用我国自行研制的三轴四余度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与苏-27SK的操纵系统相比,有着控制精度高、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低、易于复杂逻辑和控制律设计实现、软件易于修改、便于与其他机载系统接口通讯等不可比拟的优点,特别是可以减小系统重量、占空体积、加工周期及制造成本。同时由于取消横航向机械杆系,采用全电传系统增稳.可扩大飞机的大攻角工作范围。提高战机的机动性能,为进一步发展为飞控/火控及推力一体化综合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动态意义深远有资料称,中国为引进、掌握苏-27重型战斗机,前后花费了将近200亿美元,超过建国以来对整个航空工业的总投资。通过不懈努力,中国终于有能力将苏-27国产化,并改进出性能更加出色的歼-11B。
回顾中国国防工业60年的发展,限于基础工业、基础研究环节薄弱,更多的是选择仿制,众多国产武器或多或少都有引进的部分。歼11B战斗机是沈飞再一次腾飞的象征。50年前,中国的飞机工业第一次就是从引进、组装开始的!在沈飞,又开始新一轮的技术合作。机遇不会永远这样,中国的航空工业也不会永远重复,中国的战斗机不会永远仿制!
消化、吸收,通过引进第三代战斗机的技术,让沈飞连贯地学习到苏联――俄罗斯飞机工业的发展方式、研究特点、技术脉搏。对于沈飞自主发展歼11B计划,乃至下一代战斗机都是“点睛之笔“。
歼11B除外形气动与苏27相同外,是完全国产的战斗机,机身涂料全是隐形的复合材料,由于更好的火控系统与电子设备,因此来说它的比较对象不是直接的苏27的某种改进型号,应该是苏35。
但论到整个苏27/歼11项目花费之昂贵、对解放军作战能力提升之巨大,可谓是“前无古人”,估计也是“后无来者”,所以冠以歼-11B“山寨之王”的称号,还是贴切的。随着中国国家的作战方向开始转向海洋,歼-11B无疑在未来将担负起维护中国在远海地区利益的重任,同时这对于中国空军向攻防兼备型转型也具有重大意义。
2009年10月1日11时17分,12架歼11B型战斗机作为空中第八梯队飞越了天安门广场上空参加了国庆60周年阅兵活动!这是歼—11B是首次在国庆受阅亮相。
应对威胁对于中国空军来说由大型预警机指挥的中华侧卫之墙已经能够压制F-15J和幻影-2000-5这样战斗机,如果在研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也称“主动相控阵雷达”)和固体冲压弹研制顺利的话,那么升级后的歼-11B也可以对抗国外三代半战机如F/A-18E/F和阵风这样战机带来的威胁,因此可以这样说,如果能解决相关问题,歼-11B-中华侧卫之墙将堪称中国空军作战能力的中坚和首战用中的铁拳。
护卫英魂人民网北京2014年3月28日电据《解放军报》官方微博消息,中空军两架歼-11B战机为运送志愿军烈士遗骸飞机护航。
《解放军报》官方微博原文:
【中空军两架歼-11B战机为志愿军烈士遗骸护航】北京时间28日早上,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举行了437具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运送烈士遗骸的专机进入中国领空后,空军派出两架歼-11B战机迎接护航。两架战机都来自沈空某师。
产品亮相航空开放日飞行展示
2015年9月10日,中国空军在吉林长春举行航空开放日活动。在此次航空开放活动期间,中国空军歼-11B战机向社会公众进行了三次飞行展示。歼-11B挂载最先进的中距近距导弹,同时新型对地攻击弹药的挂载使其对地攻击能力获得一定突破,更重要的是,歼-11B装上了“中国心”。
歼-11B首先低空大速度通场,这体现的是飞机低空突防的能力,突防成功才能保证飞机自身的生存;紧接着飞机急拉起,做了一个两周半的上升横滚,这体现出飞机较好的横侧性能;随后在300米高空做了极限盘旋,这体现出了飞机水平机动的性能,在近距空战中,凭借该性能可在短时间内取得态势上的优势;最后飞机低空低速从观礼台前通过,展示出飞机小速度性能。
与此前的战机型号相比,歼-11在配置上有了很大提升。歼-11B座舱的人机界面非常简洁,但功能非常强大,可全天候完成对空、对海、对地的作战任务。
歼-11B火控系统挂载的都是国内目前最先进的中距近距导弹,同时新型的对地攻击弹药的挂载使其在对地攻击能力上也有一定突破。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4 07:24: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52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歼-11B战斗机(超音速、全天候歼击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歼-11B战斗机(超音速、全天候歼击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