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县(山西省长治市下辖县)

更新时间:2025-01-09 07:06:48 阅读: 评论:0

壶关县(山西省长治市下辖县)

壶关县 (山西省长治市下辖县) 次浏览 | 2022.08.25 13:11:44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壶关县山西省长治市下辖县

壶关县位于山西东南部,属长治市管辖。东与河南省林、辉二市相连,西与长治市为邻,北与平顺县隔界,南与陵川县接壤。因古治北有百谷山(今名老顶山),南有双龙山、两山夹峙,中间空断,山形似壶,且以壶口为关,而得名壶关。县城距长治市只有13公里,是长治市的东大门。故西铁路、荫林公路横贯县境,是国家中部地区经济开发的重化工基地,也是晋豫经济文化交流的要冲。

中文名

壶关县

外文名

Huguan County

行政区划代码

140427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山西

面积

1013平方公里

著名景点

太行山大峡谷,绍良遗址,沙窟遗址,三嵕庙,真泽二仙宫,天仙庙,东岳庙

建立时间

汉王刘邦元年(前206)年,始置壶关县

人口

30万人(2008年)

GDP

25.8亿元(2007年)

地方特产

党参、陈醋、小米、羊汤

知名产业

矿产资源

电话区码

0355

邮编区码

047300

历史壶关县古建

汉王刘邦元年(前206)年,始置壶关县,属上党郡,因古壶关口山形似壶,且在此置关,古名壶关。[2]

始于商、周时,属黎侯国,为冀州域。

春秋,属晋。

战国初期,属韩上党郡,后为赵所有。

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属上党郡。

魏、晋、十六国时期,属并州上党郡。

北周建德七年(575),属潞州。

隋开皇元年(581),更名上党县,仍属上党郡。隋大业三年(607),并入上党县。

唐武德四年(621),复职壶关县,属河东道上党郡潞州。

宋太平兴国元年(976),改属河东路昭德大都督府威胜军节度。

元大德九年(1305),为晋宁路潞州所辖。

明初,属山西布政使司冀南道潞州。

清朝,属山西省安府。

民国元年(1912),属山西省冀宁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长治专区。

1959年,属晋东南专区。

1974年,属晋东南地区。

1979年底,属晋东南行署。

1985年4月30日至今,属长治市管辖。

地理地理

壶关县位于山西东南部,东与河南省林、辉二市相连,西与长治市为邻,北与平顺县隔界,南与陵川县壤。因古治北有百谷山(今名老顶山),南有双龙山、两山夹峙,中间空断,山形似壶,且以壶口为关,而得名壶关。

壶关县自然条件复杂,经济资源比较丰富,境内有险峻奇秀的山峰,蜿蜒幽深的峡谷,苍郁葱茂的山林,飞流直下的瀑布,金波荡漾的谷乡,瓜果飘香的田园。山光水影,自然成化。境内既有雄浑粗犷的北国风光,又有妩媚多姿的江南秀色。古词云:“若非紫团山顶雪,错把壶关当江南”、“莫道江南景色好,峻秀未必若壶关”。这正是壶关胜景的真实写照。全县总面积1013平方公里,森林面积50多万亩,耕地35万亩。

气候

壶关县全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630.1小时,日照率60%。境内年平均气温8.9℃,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6.5℃,7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2.1℃。年降水量在574.5毫米左右。全年无霜期约153天,初霜日出现在10月上旬,终霜日在次年5月上旬。土壤有褐土、草甸土、2个土类,分淋溶褐土、山地褐土、粗骨性山地褐土、褐土性土、碳酸盐褐土、浅色草甸土6个亚类。气候、土壤、宜农宜林。

境内盛产小麦、玉米、谷子、土豆、大豆等粮食作物。油料、蔬菜品种繁多,质量上乘,酥梨远近闻名,紫团参等土特产品得天独厚。

资源石子河

矿产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金属矿主要有铁、硅、黄铁矿等,非金属矿主要有煤、石灰石、白云岩、粘土、大理石、矿泉水等。

水利   

境内水资源总量1.47亿米3。其中地下水5650万米3,地表水9060万米3。境内河流有陶清河、郊沟河、石子河、百泉河、桑延河。

人口

2008年全县总人口30.12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46人,人均寿命69.49 。

经济壶关县

建国以来,壶关县域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经济增长速度平均每年在12%以上。水、电、路、邮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大大改善。特别是1994年在县城北钻探开凿750米深井2眼,日出水6000吨,改写了壶关“掘地三千尺犹不及泉”的历史。地方工业初具规模,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初步形成了煤炭、化工、建材、冶金、机械、农副产品加工等体系,主要产品有原煤、生铁、硅铁、水泥、电石、陶瓷、工程雷管、陈醋、糠醛、糠醇、粉碎机、活力乳、各类果汁等上百种。其中,日用陶瓷远销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老陈醋畅销全国二十五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地区;豆腐制作历史悠久,韧细洁白,余香满口,堪称一绝;紫团党参,曾为古代宫廷贡品,该参性温、味醇、含菊糖多,居上党党参之冠。

工业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33.3亿元,同比增长4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完成27.8亿元,同比增长44.2%;销售产值完成26.6亿元,同比增长43%;实现销售收入26.44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利税2.08亿元,同比下降14%;实现利润0.82亿元,同比下降32%。

建筑业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全县建筑业完成投资1000万元,各类房屋建筑面积达到1500万平方米,其中成才中学整体搬迁,壶关一中科技楼、公寓楼建设,日月桥商城改造工程等10个工程全面完工,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农业

全县绿色基地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紫团饮业、裕丰酿造、九牛寨乳业、郭氏羊汤等一批龙头企业快速增长,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林业

  林业生产取得新进展。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大力实施荒山绿化、退耕还林工程,完成太行山绿化和低效林改造1.4万亩,退耕还林8.0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7.6%。围绕打造中国北方绿城的目标,大搞县城绿化,建成环山、环城林带1210亩,植树25万株,新建游园12个,建设园林化庭院单位和小区85个,县城及周边绿化总面积达到285公顷,县城新增绿地20余万平方米,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36.5%,初步形成了林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县城绿化新格局。

交通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建设完成了新建路北延、西城路南延、健康街东延、南城街东延、团结街拓宽及龙丽街、柳南街建设等路、街延伸改造工程,县城初步形成了东西南北成环、内外道路贯通的“四纵八横”大骨架。实施了鹅桥线,东井岭乡、石坡乡、店上镇等乡镇、村循环路建设等20条乡村干道建设工程,全县村通水泥路总里程达到948公里,全县通水泥路和通客车的行政村分别达到95%和92.6%。全年完成货运量182.7万吨,同比增长14.87%;公路货运周转量6031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2.3%;公路客运量234万人,同比增长82.8%;公路客运周转量6120万人公里,同比增长21.1%。

行政区划

壶关县辖5个镇、7个乡:龙泉镇、百尺镇、店上镇、晋庄镇、树掌镇、集店乡、黄山乡、东井岭乡、石坡乡、五龙山乡、鹅屋乡、桥上乡。

旅游

壶关县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旅游产业方兴未艾。一是具有丰富多姿的自然景观。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光旅游区面积5848公顷,林草覆盖率达74.9%。区内有享誉全国的紫团参、红豆杉等300余种珍稀植物和金钱豹、黑鹳、金雕等130种国家保护动物。

共有自然景观400余处,景点44个,以五指峡、龙泉峡、王莽峡三大峡谷为主线,串联真泽宫、紫团洞、十八盘、青龙潭、"猫路"险道、"天桥"奇观等风景名胜。林海、怪石、飞瀑、流泉、幽洞、古庙、峭壁、深潭等众多气象万千的景点景观构成了以雄、奇、险、幽、美为特色的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光。二是具有异彩纷呈的文物古迹。

壶关县历史悠久,文物古迹和革命遗址遍及境内13个乡镇区。目前,已发现不可移动文物537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和琳琅满目的馆藏文物;有抗大一分校旧址、朱德总司令旧居、窑洞保卫战遗址等颇具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的革命文物,这些众多的文化遗址和历史古迹构成了一幅幅绚丽的人文景观。

古树名花与奇特景观

1.门槐:位于壶关县集店乡王家河村中,栽植于唐代,高15米,周长7米,呈A型,中间宽1米,树冠直径10米。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龙凤松:位于壶关县东井岭乡高岸上村东,栽植年代不详。高5米,径围0.8米,根部裸露呈龙形,盘踞在高2米的土岸上,龙松中植一径围1米,高10米的榆树,奇特怪状。古称“龙凤松”。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遗存

1.绍良遗址,位于壶关县店上镇绍良村东北1.5公里,东西200、南北200米,未调查发掘。地面及断崖上暴露灰色、泥质、夹砂绳纹、篮纹陶片、石器等。可辨器形有龙山文化鬲的足部、 的中部。保存较好。

2.沙窟遗址,位于壶关县黄山乡沙窟村西150米,东西100、南北100米,未调查发掘,地面及断崖上可见有灰色、泥质、夹砂绳纹陶片,可辨器形有鬲的足部、罐的口沿等,保存较好。1996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建筑

1.三嵕庙,现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壶关县黄山乡南阳护村中,创建年代不详,据明万历二年(1574年)重修碑载,金大定八年(1169年)修葺,座北向南,中轴线上有山门、献亭、正殿;两侧有钟、鼓二楼、廊房、耳殿、占地面积1140平方米,正殿为金代结构。深广各三间。悬山顶,柱头斗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存历代重修碑五通。

2.真泽二仙宫,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位于壶关县树掌镇神郊村,创建年代不详,宋开宝八年(975年)及元、明、清、民国均有增建重修。座北向南、五进院落、中轴线上有牌坊、山门戏楼。当央殿、子孙殿、后宫殿、两侧有望河楼。钟鼓楼、梳妆楼、插花楼、配殿。占地9600平方米。当央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拱七踩单抄双昂。存宋、明、清、民国碑碣二十八通,石狮六尊。

3.天仙庙,2004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壶关县晋庄镇庄头村,创建年代不详。据有关专家鉴定,正殿梁架结构系元代,明、清均有重修。座北向南。中轴线上现存山门、正殿,两侧有耳殿、廊房(改建)。二进院,占地1554平方米。正殿深广各三间,悬山顶,柱头斗拱五铺作双下昂。存明,清重修碑二通。

4.东岳庙,2004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壶关县龙泉镇秦庄村中,创建年代不详。元代及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重修。座北向南,二进院。现存过亭、正殿、配殿,廊房已改建。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正殿保留元代建筑风格,面阔五米,进深三间,悬山顶,柱头斗拱六铺作,单抄双下昂。

石刻雕塑壁画

1.万佛寺石刻,位于壶关县鹅屋乡沙岗沟村北200米,雕刻年代不详。据传说万佛寺内原建有用雕刻万余尊像的青石条砌成的石屋一间。现寺毁,仅存石屋,四壁残存千余尊雕像,分别为佛、菩萨、天王、力士等。或立、或拱手端坐,大者高0.35米,小者高0.1米。

2.大安桥碑,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壶关县店上镇北大安村南50米,碑圆首,座毁,通高2.1、宽0.98、厚0.25米,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立,冯文止撰文,秦之柄书丹,碑文记载重修大安桥的详细情况。

古墓葬古牌坊古塔

1.森掌墓地,位于树掌镇森掌村中,占地东西20、南北17米,封土高2米,周长51米,未调查发掘,周围散存唐代瓷碗底、罐口沿。保存较好。

2.苗晋卿墓地,位于龙泉镇清流村东北200米。苗晋卿生于唐嗣圣元年(684年),卒于唐永泰元年(765年),潞州壶关(今山西省壶关县)人,其墓占地东西南北各10米。封土不存,未调查发掘,保存较好。

纪念地

1.抗大一分校旧址,现为省德育教育基地,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壶关县树掌镇神郊村。抗大一分校在原抗大第五、六大队的基础上扩建,1939年7月1日,进驻神郊真泽宫,学员分三个大队,除二大队(女生)住真泽宫外,其余住附近村庄,真泽宫现存殿,堂、楼、阁200余间,近年进行了维修。

2.朱德总司令旧居,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壶关县石坡乡郭家驼村。1940年4月23日至25日,朱总司令由平顺县来此地划定八路军与国民党军队南北管辖区时,住在村东湾子大院。该院座北向南,二进院落。后院有北房五间,东西房各三间;前院有东西房各三间,现除后院东房已拆除外,其余均保存原貌。

3.县第一次党代会旧址,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石坡乡北平头坞村。1939年7月1日至3日,壶关县第一次党代会在在该村五楼院召开。该院座北向南,二进院落。后院有北房七间,东西房各二间;前院有东西房各三间,现在由孙兴福等四户村民居住。

纪念馆博物馆

1.常行民兵窑洞保卫战旧址纪念馆,位于壶关县东南30公里东井岭乡常行村。

一九三九年日寇侵占壶关县城后,国民党二十七军占领了壶关南部地区并成立了国民党政府,驻扎常行村。该村民兵在共产党领导下,与罗掌、崔家庄等村民兵成立了联防区,不但保卫家乡,除奸锄恶,还经常袭击陵川的草坡、平城一带的敌人。侵占在陵川的日寇对常行民兵恨之入骨,经常到常行扫荡、袭击。一九四四年农历七月二十一日夜,日寇的一个小队长带领伪山西剿共军第二师及投敌的国民党保安五中队共五百余人。从陵川县城出发,夜袭常行村。得知这一情况后,村武委会主任徐顺孩、民兵队长张小保带领常行村民兵机智、灵活、英勇顽强,依托村中碉堡与敌人周旋四天四夜,终于等到了区委的救援。常行窑洞保卫战共歼灭日伪军百余名,缴获武器300余件,极大的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当时的《新华日报》曾以“惊天动地的四天四夜”为题作了报道。一九四四年十一月,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在黎城南委泉召开的“太行区群英会”上授予徐顺孩、张小保“腹心地区一等民兵杀敌英雄”的称号。邓小平在会上盛赞“太行山是豪杰辈出之地,感谢太行人民为中国革命尽了一切力量”。抗战胜利后,徐顺孩、张小保分别于1951年9月、1960年5月出席了全国民兵代表会议,在北京怀仁堂和天安门受到毛主席、周总理、朱德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当时民兵用过的枪、炮仍展览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内,作为红色的象征永久珍藏。

2.常行民兵窑洞保卫战旧址纪念馆,一九六五年五月公布为山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五年确定为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该旧址座北朝南,西南环山,北为村民居舍,由窑洞、碉堡、展厅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旧址的窑洞是一九四三年,常行村党支部组织全村民兵利用旧的采煤坑道,修筑长3000余米的“爪”字形坑道。村中、南山设置三个洞口,村中的洞口上修筑三层结构调堡一座。展厅内布设展版50块,展线60.55米,展版总面积75.49平方米,并配有纪录片、解说词供游人参观,展览以“永远的丰碑”为主题,图文并茂,史物结合,以详实的历史资料再现了当年民兵抗日的战斗场面。

政治

机构设置

壶关县共有科级行政事业单位103个,其中县委12个;政府23个(不含交警队);乡镇12个(不含常平开发区);群团7个;事业34个(含副科事业4个);条管25个。条管单位占到全县科级行政事业单位的24%。

民主党派

2005年底,民主党派有民革。

民革成员有4人,退休人员4人,大专文化以上4人,高级职称4人,建有壶关县民革小组。组长马有忠,成员分别为张元琪、马松根、琚世清、刘忠原。

文化羊肠板

具有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壶关县从汉代置县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仅就大峡谷来说,每个景点景区几乎都能和一段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传说故事联系上。如羊肠板景区,三国时期曹操从此北上太行,留下了"羊肠板诘屈,车轮为之摧……"的千古悲吟;如十八盘景点,《史记》有晋献公派太子申到此平息赤狄族部落犯边的记载。四是具有生动多彩的民俗风情。在数千年历史的演绎中,壶关形成了许多别具特色的民俗民情,诸如饮食、婚嫁、喜庆、节庆、信仰、生产等各方面习俗。

文化艺术和广电事业成效显著。完善配套了县宣传文化青少年活动中心功能设施,开工建设了桥上、晋庄等乡镇宣传文化站,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下乡活动,全县有线电视用户总量达到1.4万余户,有线电视节目总数达到37套。 卫生工作得到加强。加强城乡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县医院综合病房楼、传染病房楼投入使用,乡镇卫生院“三建一改”和卫生所“三创一建”扎实推进,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体育事业取得新成效。积极开展全民义务健身活动,全年共有9万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全县体育协会达到16个,老年体育人口达到5万人,各类裁判员达到54名。

科教

科技推广成效显著

制订了全县“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积极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认真实施重点成果项目推广,加快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对农业、工业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0%和45%。科技工作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表彰,全县有9个乡镇区被命名为长治市科普示范乡镇。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共撤并学校30余所,新改(扩)建学校39所,完成了壶关一中科技楼和公寓楼、职教中心一期、成才中学整体搬迁、常平六轨制完全中学建设工程,常平中学投入使用,教育设施进一步改善,布局进一步优化。全面实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为全县5万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为1.6万名贫困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为1600名贫困寄宿制学生提供了生活补助。全县教育工作进入全市先进行列。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07:05: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51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壶关县(山西省长治市下辖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壶关县(山西省长治市下辖县).pdf

标签:长治市   壶关县   山西省   下辖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