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莲花落(绍兴地方曲艺)

更新时间:2025-01-10 06:40:15 阅读: 评论:0

绍兴莲花落(绍兴地方曲艺)

绍兴莲花落 (绍兴地方曲艺) 次浏览 | 2022.08.11 14:22:21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绍兴莲花落绍兴地方曲艺

绍兴莲花落,亦称莲花乐、莲花闹,是浙江省绍兴地区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因演唱中间有“哩哩莲花落”之类的帮唱过门,故名。或说由唐时“散花乐”变为“莲花乐”再变为“莲花落”。因其演唱生动活泼,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朴实流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莲花落为群众喜闻乐见。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文名

绍兴莲花落

批准时间

非遗级别

国家级

申报地区

绍兴

别 名

莲花乐、莲花闹

流行区域

绍兴、宁波、杭州地区

代表曲目

珍珠塔、何文秀、血泪荡等

遗产编号

Ⅴ—23

遗产类别

曲艺

历史溯源绍兴莲花落

莲花落曲艺渊源,据有关资料记载,宋元时期已经流行,佛典《续传灯录》第23《俞道婆》载:"一日闻丐唱《莲花乐》云:'不因柳毅传书信,何因得到洞庭源。'忽大悟。"可见最初是丐者卖艺所演唱。绍兴莲花落相传始于清光绪年间,时有"下三府"(今杭、嘉、湖一带)绰号"长手指甲"之张姓艺人来绍兴卖唱,并收徒定居于绍兴。先后收上虞松厦沈阿发、绍兴坡塘唐茂盛为徒。其时,唱词信口编造,无固定内容,演唱亦无固定基调。

民国初,唐茂盛受越剧呤嗄调及宣卷调之影响,开始采用接调方法,创造出一套基本唱腔。其演出形式亦由沿街卖唱而改为登台演出。后逐渐形成有故事情节的段子,称为"节诗"。据传,节诗只有18只半,第一节诗的唱辞各用一韵,共有18个半韵。节诗如《娘家节诗》、《长婆节诗》、《分家节诗》、《箍桶节诗》等,内容多取材于民间生活,故事主人公多为农夫农妇或手工业者,一个节诗叙述一个情节较为简单的故事,具有滑稽、夸张、讥讽、幽默的特点,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继而开始说唱长篇,仍以民间轶事、传说为题材,如《闹稽山》、《马家抢亲》、《天送子》等,后借鉴和吸收戏剧及其他唱说文艺本子,如《何文秀》、《百花台》、《顾鼎臣》、《游龙传》、《龙灯传》、《珍珠塔》、《后游庵》等。

近年来,绍兴莲花落表演、唱腔及音乐,皆有较大发展,在伴奏上有时加用琵琶、扬琴、二胡、笛子等乐器,还根据剧情需要,穿插演唱绍剧、越剧及部分民歌小调,并开始进行男双档演出的尝试,除发挥原说唱特点外,还增加表演部分。其书目日益丰富,由绍剧改编的《血泪荡》录音,已为浙江人民广播电台保留节目。由《娘家节诗》整理改编的《回娘家》,1982年由胡兆海在全国曲艺(南方片)会演中演出,并获创作、音乐、演出三个一等奖。后又选为全国优秀曲目之一,参加文化部组织的演出团,到内蒙古、新疆、青海等12省、市、自治区巡回演出。1985年以来,绍兴市连续举办3次全省绍兴莲花落调演,全市现有莲花落专业演员30余人,业余演员50余人。

表演方式绍兴莲花落

浙江省主要传统曲种之一。流行于绍兴、宁波、杭州地区。相传起源于明末清初。当时的演唱者多化装为乞丐,沿街说唱一些宣扬神道、劝人为善的曲词。

一般由二人组成一档,一人主唱,持串起铜钱的竹板敲击两臂、肚、胸、两腿以为节拍,另一人帮腔接调。后来,逐渐发展成为说唱新闻,有说、有唱、有表演,改用三翘板击节,另有四胡伴奏。

由于唱腔流畅、婉转动听,善于叙事,也宜抒情,生动风趣,通俗易懂,特别为农民群众所喜爱,成为农闲时的一种文艺活动。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著名的职业艺人。

流传的曲目有《珍珠塔》、《何文秀》、《闹稽山》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绍兴莲花落在音乐唱腔上有所改革和发展,增加了琵琶、阮、扬琴、二胡等乐器伴奏,并新编了不少曲目,如《血泪荡》、《夜抢李秀英》、《徐文长三气窦太师》等。

艺术特色

绍兴莲花落一般以三人一组演出。前期唱调为哩工尺,后期为基本调。哩工尺以唱说者一人主唱,另二人帮唱,其中一人以板、鼓击节,均为徒歌清唱,无丝弦伴奏,按板式分为一板一眼的平板及有板无眼的走板。

20年代中期,绍兴莲花落开始以四胡伴奏,一改原来徒歌清唱、人声帮接的形式,逐步形成传承至今的基本调。其唱说形式为,唱说者一人手执三敲板、纸扇,桌置醒木。伴奏为敲板一人,四胡一人,或加置琵琶一人,以琵琶随托平板部分的演唱。现在绍兴莲花落唱腔已有较大发展,除演唱基本调外,时有穿插演唱绍剧、越剧和民歌小调等,并开始尝试男女双档演出,除说唱外,还增加表演。

剧目介绍

《救爹》(绍兴莲花落)由绍兴县文化馆于2001年首演。

该作品是一曲大力弘扬社会新风,宣扬新时期干群鱼水之情的颂歌,是对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写照,在当前具有十分现实的教育意义。

该作品在2001年浙江省曲艺新作大赛中获得创作一等奖;同年获得文化部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曲艺类金奖第一名;2002年由中央电视台《南腔北调》栏目录播,并被列为向党的十六大献礼节目,进京参加由文化部举办的全国“群星奖”优秀节目展演,得到了中央和国家部、委有关领导以及首都人民的好评。

曲艺名人绍兴莲花落

翁仁康

爱听绍兴莲花落的观众,几乎没有不认识翁仁康的,只要翁仁康在舞台上一亮相,连四五岁的小孩子也会叫一声“翁仁康,莲花落!”翁仁康差不多成了莲花落的代名词了。[2]

翁仁康从艺几十年来,登上过首届中国曲艺节、第三届中国曲艺节、第二届中国艺术节的大舞台,获得“浙江省艺术明星”、“全国百名青年优秀艺术家”等称号。

27年前,年仅12岁的翁仁康从瓜沥大园的田野走向了舞台。当年由于政治的需要,城里城外都时兴讲故事,翁仁康是学校里的文艺骨干,有灵气,胆子又特别大,他学着大人的样,在台上讲起了故事。讲故事对年幼的翁仁康来说,只是好玩。

17岁那年,翁仁康大着胆子上茶馆去说书,一口地道的萧山东片口音,一脸滑稽的表情,再配上几个夸张的动作,常常惹得听众捧腹大笑。在讲故事和说大书中,他开始渐渐接近了绍兴莲花落,并着魔似地爱上了它。他四处求师,可在当时的萧山,上哪去找说莲花落的?于是他找来了录音机当老师,跟着录音机学,对着镜子唱,天天跑广播站翻录磁带。有一次听说绍兴曲艺团的莲花落演员倪齐全来萧山献艺,翁仁康竟骑车赶了20多公里去观看。以后他常常一个人踏着辆破车到杭州、绍兴去听莲花落、评弹等,回来后,就自己摸索,装着样子学;在认识了著名演员胡兆海之后,翁仁康的莲花落步入了正道。

翁仁康起初唱莲花落是为了挣几个钱。翁仁康家境很苦,高中没读完就到一家纸箱厂当上了学徒。母亲告诉他,家里的草舍不能再住人了,要盖间泥房子,翁仁康就想到了去唱莲花落,好挣些钱来盖房子。可他唱莲花落挣来的第一笔钱,母亲却为他买了一台录音机。这台当年花了100多元钱买回来的录音机成了家中唯一的宝贝。唱戏是件苦差事。那年正月初三,公社组织巡回演出队为村民们搞春节联欢,就在那天上午,翁仁康的父亲突然病逝了,家里办起了丧事。失去了父亲,翁仁康哭得死去活来,可一想到晚上还要上场演出,犯难了,去还是不去呢?节目是喜剧,又笑又唱,可这种时候怎露得出笑容?他决定不去了。母亲了解儿子的心思,过来劝说:“去吧,那么多人等着听你的戏,不要让大家失望。”翁仁康回忆说,这是让他最难受的一件事。

苦苦地唱,翁仁康“唱”响了,他的《晦气鬼告状》在1985年杭州曲艺大奖赛上获创作、表演一等奖,成了他的成名作。之后,《糊涂村长》唱进了全国第二届艺术节,而他的《新乡长上任》在荣获省第三届曲艺比赛最佳表演奖后,又赴天津首届中国曲艺节献演。《分爹》是观众最喜爱的节目,在中国第三届曲艺节上,火爆内蒙古。现在,翁仁康担任萧山市演出公司经理,更是把精力放在活跃萧山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上,他没有一点架子,每年上百场地送戏到田间。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报答养育我的土地,是我永远想做、要做的。翁仁康也算得上是位大明星了,上过中央电视台,登过北京大舞台,可是居委会要组织文艺活动去邀请他,他从来都不拒绝,所以他的观众特别多。翁仁康和他的莲花落是属于人民的艺术。

倪齐全

倪齐全是当代绍兴莲花落发展的旗帜性人物。其主要代表作有:中长篇《智擒章如安》(又名《闹稽山》)、《玉连环》、《王华买父》、《双鸳鸯》等;短篇《疯姑娘》、《阿Q与辫子》、《“傻瓜”闪光》、《卖座》、《救爹》等。表演台风沉稳,吐字清晰,行腔流畅,具有浓郁的乡土味,人物表演“跳进跳出”得当自如。30余年来,先后获得省、市、国家专业奖励62次(个),其中:1986年参加浙江省新曲(书)目比赛获创作、表演一等奖;1990年10月演唱《阿Q与辫子》入选首届中国曲艺界(南京)演出;1995年10月参加第二届中国曲艺节(河南平顶山)演出《“傻瓜”闪光》荣获创作、表演“牡丹奖”;1997荣获全国第七届文华剧作奖、文华表演奖,全国第七届“群星奖”创作金奖;2000年荣获全国首届“蒲公英奖”创作金奖;2001年参加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广州)演出《救爹》荣获创作、表演金奖。

2003创作《又出洋相》,参加中宣部、文化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全国“四进社区”优秀节目展演,荣获金奖。2007年荣获全国群星奖创作奖。2002年,中国说唱文艺学会、绍兴县人民政府共同为其举办“鉴湖莲花”个人专场演唱会。同年10年,带着绍兴莲花落《救爹》进京参加向党的十六大献礼演出。演唱的曲目《救爹》、《卖座》、《进补》、均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1994和1996年两次赴香港演出,把土生土长的绍兴莲花落首次带到境外。2005年在浙江省首届“金莲花奖”演唱大赛上被授予“突出成就奖”。2006年,主持绍兴莲花落申请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获得成功。

1991被评为浙江省“艺术明星”,1997年被评为全省群众文化先进工作者,2002年被授予浙江省“德艺双馨”曲艺家称号,2006年被授予全国“四进社区”优秀辅导员称号,现系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绍兴莲花落)代表性传承人。

传承意义

绍兴莲花落艺人多因个人爱好由别业转入,并无严格的师承关系。后来出现了专业演员,倪齐全、潘家富和翁仁康均是有代表性的当代传人。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绍兴莲花落的前景也不容乐观,特别是近几年,演出市场逐渐萎缩,观众大量流失。出现这种局面,原因众多,但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文艺样式空前发展,演出市场竞争激烈,莲花落这一民间说唱艺术难敌对手,二是本曲种演出形式单一,演唱曲目陈旧,适应不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当然还有演唱队伍老化,尖子演员青黄不接等原因。面对这一现状,绍兴莲花落若再不改革创新,也存在着被淘汰的可能。当前,绍兴莲花落的发展面临着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问题,进一步保护与发展这种艺术已成为一个艰巨的任务。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秦腔名录。

现今地位

“莲花落”是说唱艺术,是曲艺艺术门类中的一大曲种。在这一曲种内部,还可以按地域的不同而细分,如:江西莲花落、闽东莲花落、太原莲花落、陕北莲花落、汉中莲花落、十不闲莲花落、广西零零落、山东落子等,以及本文将要专题阐述的“绍兴莲花落”。“绍兴莲花落”作为大概念“莲花落”中的一种,现今它与宁波走书、金华道情、温州鼓词被并称为浙江四大曲种。

“绍兴莲花落”的流行地域主要在绍兴、上虞、余姚、慈溪、萧山和杭州一带。因为,其说白唱词采用的是绍兴方言炼话,通俗易懂,风趣幽默;其音乐唱腔朴实流畅,娓娓动听;其故事情节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所以特别为绍兴人所喜爱,尤其是深受绍兴农村群众的钟爱。

2006年,“绍兴莲花落”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发展趋向

绍兴莲花落是流行在浙北一带的地方曲种,近10年来,先后12次赴北京、南京、天津、山西、河南、内蒙古等地参加全国性的艺术节、曲艺节和曲艺调演等活动,并频频获高奖,例如文化部的“文华奖”、中国曲协的“牡丹奖”、文化部“群星奖”等等。唱片公司、音像出版社先后出版发行了绍兴莲花落曲目唱片3张,VCD4张,音带28盒,市场销势看好。1992年2月和1996年月3月。绍兴莲花落应香港旅游同乡会邀请,二次赴港演出获得成功!在省市重大节庆活动中,也常应举办单位的邀请登台献艺。在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村,一到传统节日,莲花落艺人忙得不亦乐乎。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绍兴莲花落的前景也不容乐观,特别是近几年,演出市场逐渐萎缩,观众大量流失。出现这种局面,原因众多,但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文艺样式空前发展,演出市场竞争激烈,莲花落这一民间说唱艺术难敌对手,二是本曲种演出形式单一,演唱曲目陈旧,适应不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当然还有演唱队伍老化,尖子演员青黄不接等原因。面对这一现状,绍兴莲花落若再不改革创新,也存在着被淘汰的可能。要使绍兴莲花落永葆青春,在艺术百花园中争得一席之地,应从五方面上下功夫。

一、潜心创作新曲目

计划经济年代,绍兴莲花落的演出活动主要是在剧(书)场进行,当时为了占领演出市场,注重创作演出长篇书。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变革,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观众欣赏口味的变化,应注重创作中、短篇书。采取长、中、短篇和小段一齐上。既要创作、改编有艺术生命力传统中、长篇曲目,更要创作适应各种场合演出的现代新短篇新段子曲目。在内容上,选用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题材,瞄准人们普遍关注的生活热点。抓住能使观众容易在感情上产生共鸣的典型事例,用莲花落特有的艺术魅力撞击观众的心灵。

二、精心培养新演员

近几年,绍兴莲花落演唱队伍的年龄已日趋老化,有影响的几位演员大都已年过半百,而且还从事着其他职业。虽有几位冒尖的青年演员出现,但从表演力度,演唱水平上还有很大差距,为此,培养新一代演员已迫在眉睫。演唱队伍的建设应为金字塔型。塔顶与塔底要有区别,塔底是一批民间艺人,他们大部分活动在农村,在那里不断地普及绍兴莲花落,管理部门要定期对他们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演唱水平和演出曲目的质量。塔顶是尖子演员,则要抓住不放,精心培养。形式上可从基础教育着手,与教育部门联合,举办小型特色班,从中发现人才,进行师傅带徒弟式的培养,按曲艺行业特色,对演员的培养必须全面,把他们培养成专演唱,会创作,能伴奏的多面手。

三、科学尝试新形式

绍兴莲花落的表演形式,长期来是一人演唱,四胡、琵琶、鼓板等乐器伴奏。这种表演形式,是符合绍兴莲花落以叙述故事为主的表现特征的,在近期内和今后一段时间肯定还能被观众所接受。但在一部分新潮观众眼里,也有单一乏味之感。今后,在保留现在这种表演形式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演出场合,可以尝试一些新形式,比如伴舞、群唱、小组唱,改编成电视剧,搬上舞台进行多角表演等,这样,既丰富了绍兴莲花落的表演手段,又可争取多层面的观众,进一步扩大绍兴莲花落的影响。四、索队伍新机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直接创办演员团体,推动了艺术的发展,现在社会向市场经济转化,老的演出机制存在许多不适应性,在强调国家和政府仍然应该对艺术创作有力的扶植的同时,要对现有的演出单位为经营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加大社会、民间,特别是企业单位支持演出活动的力度。

五、拓宽演出新市场

80年代初,绍兴莲花落事业真所谓是“吉星”高照,一曲中篇莲花落《唐伯虎点秋香》,在嵊县人民剧院演出连满16场,农村包场演出往往都要提前半年预约。出现如此兴隆的演出市场,其原因是,因为当时文艺活动的场所主要是在剧(书)场里,文化娱乐的形式还比较单一,如今,文化市场出现多元化,文艺样式空前发展,面对这一形势,绍兴莲花落的演出方式,如果继续吊在剧(书)场演出这棵树上,势必要被挤垮。因此,利用莲花落船小调头快的特点,今后,在继续保留剧(书)场演出的前提下,要积极地寻求和探索新的活动空前,比如:进酒楼、宾馆、茶座、社区进行小型演出,配合商业文化活动和企业文化活动的宣传娱乐演出,结合各种会议、庆典活动的有偿无偿演出,为培养新观众,进校园为学生免费演出。

农村这一块,仍是莲花落最大的演出市场,过去下乡演出,通常由集体经济支付演出费。现在改由个人出资包场演出,个人出资请莲花落艺人演出,目的很明确,非到贺寿、婚嫁、乔迁新居等活动时,这种近乎于堂会式的演出市场也要积极去占领。

此外,随着文化科技手段的日益发达,借助现代传媒使绍兴莲花落“三台”同上“四机”齐响。三台同上,即舞台、电台、电视台都要去占领。四机齐响,即:舞台演出喇叭响、电台播放收音机响,电视机播出电视机响,出版磁带录音机响。这样,不仅基本观众不会减少,还能培养大批新观众,使绍兴莲花落更受广大群众青睐。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06:45: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50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绍兴莲花落(绍兴地方曲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绍兴莲花落(绍兴地方曲艺).pdf

标签:绍兴   莲花落   曲艺   地方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