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周期(经济现象)

更新时间:2025-01-06 03:32:01 阅读: 评论:0

周期(经济现象)

猪周期 (经济现象) 次浏览 | 2022.05.15 23:26:04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猪周期经济现象

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指“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怪圈。“猪周期”的循环轨迹一般是: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猪肉价格上涨刺激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造成肉价下跌,肉价下跌打击了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周而复始,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猪周期”。

中文名

猪周期

一是

生猪生产产量不稳定

二是

标准化规模饲养程度低

三是

疾病加剧产业波动

四是

信息监测预警调控滞后

五是

生猪生长周期性影响

简介

猪肉价格上涨刺激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增加,供给增加造成肉价下跌,肉价下跌打击了农民积极性造成供给短缺,供给短缺又使得肉价上涨,周而复始,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猪周期”。

原因分析

一是生猪生产产量不稳定。生猪生产没有与工业化、城市化同步。一方面中国用地、劳力、资金急剧向工业和城

市流动,生猪发展速度减缓;另一方面居民收入快速增加,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猪肉需求急剧上升。特别是受比较效益低、疫病难控制及市场风险大等影响,生猪生产产量起伏不定。

二是标准化规模饲养程度低。在生猪价格历次波动中,散养户缺乏准确的市场信息和预测能力,只能随生猪价格的涨跌,或盲目扩张生产,或恐慌性退出生产。2011年农业部对全国2000个养猪村的定点监测,养猪户占所有农户的比重为22.74%,仍占不小比例。

三是疾病加剧产业波动。如,2006年下半年以来,部分生猪主产省暴发猪蓝耳病疫情,除生猪直接死亡损失外,还导致患病母猪流产或死胎。又如,2010年冬季到2011年春季,一些省区发生仔猪流行性腹泻,个别养殖场小猪死亡率高达50%。疾病导致供应减少,大大推动猪肉价格上涨。

四是信息监测预警调控滞后。由于生产分散、单位众多,难以普查,抽检又存在误差等问题,存在着统计数据不准的问题。加之生产者和地方政府出于税收、疫病信息、政策红利等自身利益因素,工作合力不强,没有建立灵敏的监测预警机制,以销定产难度大。

五是生猪生长周期性影响。生猪生产具有周期较长、途中难改变的特性。散养户以当年市场价格为标准预期未来收益,陷入“蛛网困境”,生产计划赶不上变化,产量赶不上市场变动的节奏。以2011年猪肉价格上涨为例,既有疫情导致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散养户退出的原因,也有饲料、人工、仔猪等成本迅猛上涨的因素。

解决之道

中国生猪业已经出现多次周期性波动,这个周期一般在2-3年左右。如2003年、2004年,猪价高,导致生猪生产发展很快,结果到了2005年、2006年,猪价又大跌,养猪户不得不大量减少母猪,结果又导致2007年、2008年猪价大涨,随后,又开始一轮猪价下跌,进而踏入了猪价的上升通道。这种周期性大幅波动,使猪农叫苦不迭,“赚一年、赔一年”,“价高伤民、价贱伤农”。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谭砚文教授分析,这种周期性波动不断,当中有多个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加快生猪的产供销一体化建设。有数据显示,中国的生猪散养比例占到了80%,规模养殖仅占20%。散养猪户的组织化程度较低,造成中国生猪生产、加工与销售的脱节,供需失衡就会导致游资的介入,从而加剧市场的波动。

二是完善补贴政策。猪肉价格高时,社会各方都关注,为了增加市场供应量,相关部门出台各项促进生猪生产的政策,比如实施能繁母猪补贴等。但实际上,这时候价格已经给养猪户发出了收益趋增的信号,再给予补贴,只会使扩大生产的信号更强,导致下一轮供应量过多,反而增大了生产的波动性。

三是提高预警信号。现在经营者多少都有了一定的“猪周期”意识,但绝大多数散养户并不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再加上盲目的追涨惜售与恐跌滥杀,从而导致养殖户始终处于受损最大的弱势。

四是发展规模化养殖。要化解这种周期性波动,最主要的还是要发展规模化生产。散户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始终是比较弱的。通过各种扶持、鼓励措施,发展生猪的规模化生产,增强养猪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这是加快跳出生猪周期性大幅波动的关键。

猪周期与通货膨胀

回顾一下我国的通货膨胀史,我们可以发现,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通胀周期受到食品项影响较大,无论宏观经济如何波动,食品价格始终成为CPI上涨的主要推手,即使年初国家统计局将食品占CPI权重下调了2.21%,但其对于CPI的拉动作用却一点都没有减少,今年以来CPI持续上行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因素推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而食品项的运行则明显是由肉禽类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所主导,换句话说,CPI波动与猪肉价格之间存在明确的相关关系,这从两者同比增速的数据图表中可以明显的看出。

由于猪肉价格上涨具有波动幅度大和替代效应,因此猪肉价格上涨将对CPI将产生较大影响,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猪肉价格与CPI走势有着良好的正相关关系。表面上看,猪肉价格占CPI权重不大,但由于猪肉价格从波谷到波峰往往具有较大的波动幅度,对于CPI数据会产生较大影响。比如,2007年猪肉价格全年上涨超过60%,拉动CPI达两个百分点。在此背景下,市场上出现了中国经济是“猪经济”的说法,更有“要研究CPI只需研究猪肉价格”这样的说法。从这个层面上说,研究猪肉价格对预测CPI走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生猪存栏——猪粮比价

由于猪肉这种农产品同其他农产品一样,具有生长周期较长、途中很难改变的特性,其生产也往往存在周期性波动,因此,学术领域称其为“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简称“猪周期”。通常来说,猪周期的运行路线图为:猪肉价格大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量剧增——肉价下跌——养殖户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量减少——肉价再次上涨……,这是一个循环的周期性过程。

在我国,一个完整的猪周期包括了猪肉价格上升和下跌两个周期,跨度大概在三年左右,有时候甚至会更长,这与宏观经济周期有些相似。自2000年以来,我国共经历了三次猪周期,而目前正处于第四个周期当中。第一个周期是2000年1月到2003年6月,第二个周期是2003年7月到2006年5月,第三个周期是2006年6月到2009年5月,我们当前所处的第四个周期是从2010年6月开始的,如果按照一个完整的周期来运行的话,第四个周期起码要运行至2013年。

根据我们的观察发现,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猪周期存在以下几个特征:周期跨度比较稳定,一般在三年左右;周期波幅逐步加大,由第一周期的峰谷相差16%到第三周期的163%;周期重心不断上移,与生猪绝对价格不断攀升的走向一致;猪价与猪粮比的分化逐步扩大。猪周期并非我国独有,从美国的猪粮比来看,也存在周期性的变化,但周期的时间存在不稳定性,一般4-6年为一个周期。

我们认为,影响猪肉价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价格波动主要源于成本端和供给的调整。养猪成本的改变将致使生猪存栏量的变化,进而会导致供给面的调整,市场供需平衡被打破后,猪肉价格将陷入了剧烈波动的区间。

不可忽视的是,猪肉价格的短期波动将会产生中长期影响,猪肉产业链的生产者会根据猪肉市场价格的波动情况对养殖规模进行自我调整,能繁母猪的数量变化将会对下一期生猪供给数量产生决定性影响,在猪肉需求端未发生大的变化的前提下,猪肉价格会随着养猪成本和供给的变化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回到猪粮比这个指标上,我们发现,生猪收购价格与猪粮比的变动是同周期的,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明显。

任何经济行为都是为了追求利润,养猪业也是,对于行业生产者而言,养猪利润的高低决定了他们的生产计划。利润与成本的此消彼长关系,生产者对于养猪成本的关注不亚于对利润的关注,我们知道,饲料成本占养猪成本的60%以上,因此,发展养猪生产最重要的一个限制因素是上游饲料的供应情况与价格。

我们观察发现,猪粮比与生猪的存栏量之间存在良好的正向相关关系。猪粮比上升,养猪利润增加,养猪户扩大养殖规模的意愿增强,生猪存栏量增加;反之,粮价走高将对猪粮比指标产生下行压力,侵蚀养猪户的利润养猪户面临亏损,只能将生猪存栏规模缩小,因此,猪粮比持续下降直接导致了生猪存栏量增速回落。在我国,以猪粮比为判断养猪的盈利状况,当猪粮比大于6:1,为盈利,小于6:1则为亏损。因此,我们从下图可以发现,当猪粮比低于6:1时,生猪存栏量发生较大幅度的回落,而当猪粮比大于6:1时,生猪存栏量则大幅回升。

价格会影响未来供给。由于2009年底,猪肉价格急剧下跌,养猪户面临较大亏损,于是大量宰杀生猪推向市场,导致生猪存栏量出现大幅下降。由于对猪肉价格预期的悲观,养猪户在处理生猪存栏之后,才逐步对能繁母猪“下手”,所以我们会发现,能繁母猪量的变化要滞后于生猪存栏量的变化两道三个月左右。

一个完整的猪周期的时间跨度在三年左右,有时候会更长一些。第一个周期是从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周期跨度为42个月;第二个周期从2003年7月至2006年5月,周期跨度为35个月;第三个周期是从2006年6月至2009年5月,周期跨度为36个月。这三个周期的平均值为38,即猪周期的平均跨度为38个月。第四个周期从2010年6月开始,到2011年9月份的新高,本轮猪肉价格上涨阶段已经持续了15个月,此后,猪肉价格出现持续回落,截至2011年10月27日,国内猪肉价格已经连续下跌了6周,我们认为,猪肉价格下降趋势可以基本确立。

如果按照前三个猪周期的平均值38个月来算,本轮猪肉价格上涨15个月,那下降阶段应该有23个月左右,也就是本轮猪周期将会在2013年9月份左右结束,这个假设是基于国家不会出台干预养猪业生产和养猪业不发生大的疫病的前提之下。基于此,我们认为,猪肉价格上涨阶段高一段落,我国本轮猪周期的顶部区域已经形成,接下去有可能转入下降阶段中,猪肉价格仍将继续回落。

蛛网模型可以很好的解释中国的猪周期。蛛网模型有三个基本假定:1、商品从生产到产出需要一定时间,而且在这段时间内生产规模无法改变;2、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3、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根据我们的测算,猪肉消费量对猪肉价格缺乏弹性,而生猪出栏量与生猪价格是富有弹性的,因此,生猪价格波动适用于发散型蛛网模型。

当肉价高涨,猪农们会选择多养母猪以扩大产量,但从母猪育种到最终成猪出栏量扩大的时候,前后至少共需要17个月左右的时间,而在这近1年半的时间里,猪肉价格早已经从谷底走到了接近顶峰的水平,肉价已经开始下跌;而肉价的下跌又迫使猪农们削减母猪以减少产量,当产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将再次引起猪肉价格上涨。由于生产时滞和适应性预期的存在,养猪户的计划永远跟不上变化,于是,中国的猪周期周而复始,这从2000年以来的数据来看尤为明显。

由以上分析得出,猪肉价格在CPI权重中占比虽小,但会对CPI走向形成重大影响。结合当前的猪周期情况来看,猪肉价格开始步入下行通道,玉米价格也经历了连续五周的回落,一旦这种趋势得到进一步强化,那么玉米价格的中期调整将会得到确立,此种情况的出现将更利于猪肉价格的回落。此外,如果新涨价因素不再出现,那么CPI将会随着猪肉价格的回落而逐步回落,也就是说CPI的趋势性回落已经基本形成,通胀压力将逐步缓解,我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的风险将进一步弱化,甚至不可能出现硬着陆的情况。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05:57: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46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猪周期(经济现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猪周期(经济现象).pdf

标签:周期   现象   经济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