簋(汉语汉字)

更新时间:2025-01-11 13:04:19 阅读: 评论:0

簋(汉语汉字

簋 (汉语汉字) 次浏览 | 2022.11.10 14:09:54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簋汉语汉字

簋guǐ古代盛食物器具,圆口,双耳。笔画数:17;部首:皿;笔顺编号:31431451153425221

簋,读作诡(Guǐ),是古代中国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圆口,双耳。流行于商朝至东周,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标志性青铜器具之一。簋象,则簋亦以木为之也。〔古文〕朹《广韵》居洧切《集韵》《韵会》矩鲔切《正韵》古委切,音晷。《疏》祭宗庙用木簋,今此用瓦簋,祭天地及外神,尚质,器用陶瓠之意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墨者尚尧舜,言道其德行,曰食土簋。孝经郑注,说者谓郑小同之注也。旧图云内方外圜曰簋,外方内圜曰簠。

拼音

ɡuǐ

繁体

部首

五笔

TVEL

仓颉

HAVT

郑码

MXLK

笔顺

31431451153425221

名称

笔画

17

部首笔划

5

四角号码

88102

UniCode

CJK

释义

会意,从竹,从皿,从皀,本义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圆口,两耳或四耳

词性

名词

统一汉字

U 7C0B

五笔98

TVLF

方言集汇汉字演变

1、粤语:gwai2

2、客家话:[台湾四县腔]kui3[客英字典]kwui3kwui3[海陆丰腔]kui3[宝安腔]kui1[梅州腔]gwi3

3、沪语:ju3

典籍解释康熙字典簋

【未集上】【竹字部】簋·康熙笔画:17·部外笔画:11

〔古文〕朹《广韵》居洧切《集韵》《韵会》矩鲔切《正韵》古委切,音晷。《说文》黍稷方器也。《广韵》簠簋,祭器,受斗二升,内圆外方曰簋。《周礼·冬官考工记》旊人为簋,实一觳,崇尺。《疏》祭宗庙用木簋,今此用瓦簋,祭天地及外神,尚质,器用陶瓠之意也。《易·损卦》二簋可用享。《注》离为日,日体圆。为木,木器圆。簋象,则簋亦以木为之也。《诗·秦风》于我乎每食四簋。《传》四簋:黍稷稻粱。《周礼·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簋。《仪礼·公食大夫礼》宰夫东面坐启簋会,各郤于其西。《史记·太史公自序》墨者尚尧舜,言道其德行,曰食土簋。《注》用土作簋。考证:〔《传》四簋,黍稷稻梁。〕谨照原文稻梁改稻粱。〔《史记·太史公自序》墨者尚尧舜,道其德行。〕谨照原文尚尧舜道为句,言其德行为句,言字不可省,谨增言字。

说文解字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

【卷五】【竹部】簋

黍稷方器也。从竹从皿从皀。㔳,古文簋从匚饥。匦,古文簋或从轨。朹,亦古文簋。居洧切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黍稷方器也。周礼舍人注曰。方曰簠。圆曰簋。盛黍稷稻粱也。掌客注曰。簠,稻粱器也。簋,黍稷器也。秦风传曰。四簋,黍稷稻粱也。按毛意言簋可以该簠。郑注则据公食大夫礼分别所盛也。许云簋方簠圜。郑则云簋圜簠方。不同者,师传各异也。周易。二簋可用享。郑注云。离为日。日体圆。巽为木。木器圆。簋象。聘礼竹簋方注云。竹簋方者,器名。以竹为之。状如簋而方。贾疏云。凡簋皆用木而圆。此则用竹而方。故云如簋而方。宋刻单行疏内簋字凡四见。今本依释文改经注疏皆作簠字。非也。巳上可证郑确谓簋为圆器。周礼疏云。孝经陈其簋簠注云。内圆外方受ぬ二櫵者。直据簠而言。若簋则内方外圆。孝经郑注,说者谓郑小同之注也。贾所引文亦不完。则无用湥求矣。而秦风释文有内圆外方曰簠,内方外圆曰簋之文。葢本孝经注。聘礼释文则又方圆字皆互易之。自相乖剌。聂崇义曰。旧图云内方外圜曰簋,外方内圜曰簠。与秦风音义合。广韵曰。内圆外方曰簋。欧阳氏集古录曰。簋外方内圆。与聘礼音义合。考圜器之内为之方。方器之内为之圜。似以木以瓦以竹皆难为之。他器少如是者。恐孝经注不可信。许郑皆所不言也。郑注礼曰。饰葢象龟。葢者意拟之词。注礼器云。大夫刻为龟形可证也。聂氏,陈氏礼图皆于葢顶作一小龟。误解一葢字耳。见考工记图。从竹皿皀。合三字会意。按?古文或从匚,或从木。葢本以木为之。大夫刻其文为龟形。诸侯刻龟而饰以象齿。天子刻龟而饰以玉。其后乃有瓦簋。乃有竹簋方。因制从竹之簋字。木簋竹簋礼器。瓦簋常用器也。皀,榖之馨香。谓黍稷也。居洧切。古音在三部。读如九。

详细解释

(会意,从竹,从皿,从皀。本义: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圆口,两耳或四耳)同本义

簋,黍稷方器也。——《说文》

皆云圆曰簋,谓内圆也。——《周礼·舍人》注

二簋可用享。——《易·损》

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易·坎》

每食四簋。——《诗·秦风·权舆》

宰夫设黍稷六簋。——《仪礼·公食礼》

陈馈八簋。——《诗·小雅·伐木》

鼎簋十有二。——《周礼·掌客》

饭土簋。——《史记·始皇纪》

臣闻昔者尧有天下,饭于土簋,饮于土簠。——《韩非子·十过》

管仲镂簋朱紘,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簋廉(盛酒的瓦器);簋实(置于簋器的黍稷)

发展过程

萌芽与奠基时期的簋

青铜簋出现在商代中期,但是数量少,晚期前段逐渐增加。商代簋形体厚重,多为圆形,侈口,深腹,圈足,两耳或无耳。器身多饰的兽面纹,有的器耳做成兽面状。

西周时期簋的数量甚多,早期一般沿袭商式,中期变化较大,样式繁多,晚期又趋于定型化。

西周簋器大体分为萌芽与奠基、创新与继承、过渡时期与全盛和衰亡四个阶段。萌芽与奠基阶段的青铜簋器形制上是商末流行式样的沿袭,一些特征不明显的器型难以精确地区别其为商器或周器,乃是殷周之际的式样。青铜簋器的纹饰保持最初的兽面纹,与殷末相比增添了有触角的卧状体驱的怪兽纹,出现了以凤鸟为主题纹饰的器物。随着青铜器的不断发展,簋器出现了变形纹饰,活泼有力,可以说是抽象的变形纹饰占领装饰艺术舞台的新时期。在完成创新后,簋器铭文用笔纯熟,结体圆浑,和前期笔画不相同,其内容除少量反映政治事件外,大多是承平时期世官司世禄的记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而可以看出,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在完成周人自己的礼器体制过程中,带有彻底淘汰旧、积极创造新的特点。西周后期青铜器的铸造及纹饰呈现出退步的趋势,简草、粗疏、衰颓成为一时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极少数的重器才显示出较好的工艺技巧,个别的作品甚至产生新的构图,而成为艺术的翘楚。盘旋龙纹等已形成,这是日后春秋时代盘龙纹的滥觞,簋器由此开始走向没落。 整个西周时期,簋的形式有较多的发展,可分为四耳簋、圈足簋、四足簋、圆身方座簋、三足簋、弁口簋和大侈口簋等各种形式,部分簋上加盖。商周时多数簋体形厚重,饰云雷、乳钉等纹饰,少数为素面或仅饰一二道弦纹。春秋时期簋沿袭西周晚期形制,没有根本的变化,到春秋中晚期,簋这种食器不甚流行,在传统的礼器体制中尚有所发现,但形制有较大变化。簋的铜胎变薄,花纹细碎,有的簋盖铸成莲瓣形。战国以后,簋极少见到。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05:46: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46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簋(汉语汉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簋(汉语汉字).pdf

标签:汉字   汉语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