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县,隶属于湖南省郴州市,地处湖南省南端,南岭山脉中段,骑田岭南麓。东毗汝城县、广东省乐昌市,东南与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相接,南邻广东阳山县、连州市,西部、北部分别与临武县、苏仙区相连,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2°37'35"∽113°20'29”,北纬24°53'38"∽25°41'53"之间,总面积2117.85平方千米,下辖14个镇、5个乡。
宜章在2015年、2016年、2018年均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宜章是生态宜游县。属于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全县森林覆盖率62.3%。境内有莽山国家4A级景区。厦蓉高速赤石特大桥为世界第一大跨径高墩多塔混凝土斜拉桥。湘南起义宜章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宜章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湖南省旅游强县、全省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县。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宜章县常住人口567970人。2020年,宜章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0.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
中文名宜章县
外文名yizhang
行政区划代码431022
行政区类别县
所属地区湖南省郴州市
地理位置湖南省南端,南岭山脉中段,骑田岭南麓
面积2142.72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14个镇、5个乡
政府驻地玉溪镇民主西路15号
电话区号0735
邮政区码424200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莽山国家森林公园,回龙庙,八角寨,骑田岭,滴塔水等
火车站白石渡火车站
车牌代码湘L
地区生产总值220.23亿元(2020年)
人 口567970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
历史沿革宜章古称义章,因境内有大章、小章二水而得名。后因避宋太宗赵光义讳,改义章为宜章。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后梁萧铣在荆州称帝,据有郴州,称桂阳郡,析郴县南境始置义章县,县治设永福下村(今麻田镇新村)。
唐武德七年(624年),义章县并入郴县;八年,复置义章县,属潭州桂阳郡。长寿元年(692年),义章县分置义章、高平两县,同属江南道桂阳郡。义章县治仍设在永福下村,高平县治则设在今宜章县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废高平,徙义章于高平县治,属郴州。
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为避太宗赵光义讳,将义章县改名为宜章县,属湖南道郴州军。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宜章县属岭北湖南路郴州。至元十四年(1277年),属湖广行中书省湖南道郴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宜章县属湖广行中书省郴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属湖广行中书省郴州直隶州。
清顺治四年(1647年),宜章县属湖广行省郴州直隶州。雍正二年(1724年),宜章县属湖南省衡永郴道郴州直隶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宜章县属湖南省衡永郴桂道;民国三年(1914年),属湖南省衡阳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湖南道制撤销,宜章县直属湖南省政府。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湖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湖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宜章县属湖南省郴县专区。
1950年11月,郴县专区更名为郴州专区,宜章县属湖南省郴州专区。
1952年11月,宜章县属湖南省湘南行政公署。
1954年7月,复置湖南省郴县专署,宜章县复属郴县专署。
1959年3月,临武县并入宜章县,县治设宜章县城。
1961年7月,临武县分设,宜章县和临武县均属郴州专署。
1979年3月起,郴州专署改名为郴州地区行政公署,宜章县属之。
1995年5月22日,郴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宜章县隶属郴州市。
2015年9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推进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出台。根据《方案》,宜章县成为湖南国土资源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县(市)。
行政区划区划沿革1996年,宜章县辖11个镇、16个乡:城关镇、梅田镇、麻田镇、迎春镇、黄沙镇、一六镇、岩泉镇、栗源镇、白石渡镇、杨梅山镇、瑶岗仙镇、城南乡、浆水乡、长村乡、东风乡、莽山瑶族乡、天塘乡、白沙乡、笆篱乡、关溪乡、沙坪乡、太平里乡、平和乡、赤石乡、里田乡、新华乡、长策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10年,宜章县辖11个镇、16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城关镇、白石渡镇、杨梅山镇、瑶岗仙镇、梅田镇、麻田镇、黄沙镇、迎春镇、一六镇、栗源镇、岩泉镇、城南乡、浆水乡、长村乡、东风乡、天塘乡、莽山瑶族乡、笆篱乡、白沙圩乡、关溪乡、长策乡、里田乡、新华乡、赤石乡、平和乡、太平里乡、沙坪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12年,宜章县下辖11个镇、11个乡(含1个民族乡),349个村。
2015年,根据宜章县乡镇区划调整方案,调整后下辖5乡14镇:平和乡和杨梅山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杨梅山镇。白沙圩乡和笆篱乡成建制合并设立笆篱镇。梅田镇与麻田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梅田镇。撤销五岭乡设立五岭镇。撤销天塘乡设立天塘镇。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宜章县共撤销3个乡级建制,现辖浆水、长村、关溪、赤石、莽山瑶族乡5个乡,玉溪、白石渡、瑶岗仙、迎春、黄沙、一六、栗源、岩泉、梅田、杨梅山、笆篱、天塘、里田、五岭14个镇。
区划现状2019年,宜章县下辖14个镇、5个乡。[3]
宜章县人民政府驻玉溪镇。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名称 |
431022101000 | 白石渡镇 |
431022102000 | 杨梅山镇 |
431022103000 | 瑶岗仙镇 |
431022104000 | 梅田镇 |
431022106000 | 黄沙镇 |
431022107000 | 迎春镇 |
431022108000 | 一六镇 |
431022109000 | 栗源镇 |
431022110000 | 岩泉镇 |
431022111000 | 玉溪镇 |
431022112000 | 天塘镇 |
431022113000 | 笆篱镇 |
431022114000 | 里田镇 |
431022115000 | 五岭镇 |
431022201000 | 浆水乡 |
431022202000 | 长村乡 |
431022205000 | 莽山瑶族乡 |
431022208000 | 关溪乡 |
431022212000 | 赤石乡 |
宜章县地处湖南省南端,南岭山脉中段,骑田岭南麓,东靠汝城县,西接临武县,北于郴州市北湖苏仙区接壤,南与广东省乐昌市、乳源瑶族自治县、阳山县交界,东北与资兴市相连,西南与广东省连州市毗邻。介于东经112°37′35″—113°20′29″,北纬24°53′38″—25°41′53″之间,总面积2117.85平方千米。距市人民政府驻地50千米。
地形地貌宜章县境南北两端高,中间低,地面坡度基本上由南北西三个方向向中部和东部倾斜。东面长策乡仙鹅抱蛋海拔1842米,北面骑田岭二尖峰海拔1654米,南面莽山主峰猛坑石海拔1902.3米,为境内最高点。境内最低点是东面的栗源镇老坪山村高车,海拔155米。最高与最低点相比,高差1747.3米,全县地形平均比降44.2%。
气候特征宜章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气候介于岭南、岭北之间,冬季虽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气温较岭南低,但因县北部有骑田岭等大山作为屏障,削弱了北方冷空气的强度。以骑田岭为界,往往南晴北雨,南热北寒,岭北大雪,岭南微雪,冬季气温明显高于湘中湘北。
宜章县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早多变,夏热期长,秋短温冬,冬无严寒,霜雪不多;热量丰富,降水集中,但雨量分布不均,夏秋易涝易旱。晴久则隆冬亦暖,雨久则盛夏生寒。宜章县的春季要早于湖南大部分地区。夏季气温高,但无酷暑。
水系水文宜章县境内有大小河流276条,分属珠江、湘江两大水系。其中注入珠江的有武水、长乐水、玉溪、章水和渔溪等259条,流域面积共2015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94.04%。注入湘江的有策水等17条,流域面积共127.7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5.96%。县内长度达到5千米以上的河流共有66条,流网冲沟总长度达到966千米。
自然资源水资源宜章县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为8.4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枯季径流量为3.33亿立方米。全县每年可供开采利用的地下水总量大于4259万立方米,占枯季径流量的12.8%。县境内多年地表水资源总量达到33.62亿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1.87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总量占18.33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宜章县内山地面积共185.3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7.68%;丘陵面积共80.5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5.04%;岗地面积共17.3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41%;平原面积共32.9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0.26%;水域面积共5.1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61%。
生物资源宜章县生物资源品种繁多,已查明的树种有90多科,共5844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树种1种,二级保护树种8种,三级保护树种11种;竹类有17种,植物药物共有1100种。畜禽有近10种。鱼类有29种。有珍稀野生动物3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27种。
矿产资源宜章县内矿产资源丰富,截至2010年,县内已发现的矿产36种,即煤、铁、锰、钛、钨、锡、锑、铅、锌、铜、钼、铋、镁、铝、汞、金、银、钽、铌、铍、锆、铀、钍、砷、石墨、硅石、水晶、萤石、硫铁矿、钾长石、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花岗石、高岭土、耐火粘土等。宜章县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和湖南省10个煤炭基地县之一,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1.81亿吨。
人口民族截至2018年末,宜章县总人口(户籍人口)65.48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21.57万人,乡村户籍人口43.91万人。常住人口59.6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7.92万人,乡村常住人口31.77万人,城镇化率46.8%。人口出生率15.6‰,人口死亡率7.8‰,人口自然增长率7.8‰。全县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1128人,发放奖励扶助金122.47万元,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对象31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宜章县常住人口567970人。[4]
政治张润槐:宜章县委书记
邓生华:宜章县委副书记
经济综述2018年,宜章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31.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4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87.03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123.74亿元,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9.0:39.3:51.7调整为8.85:37.64:53.51。其中,第一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0.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1.6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上升1.81个百分点。
2020年,宜章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0.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45亿元,比上年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74.81亿元,比上年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116.97亿元,比上年增长3.5%。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11:34.5:54.5调整为12.9:34.0:53.1。[5]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宜章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6%。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7.3%;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4.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8.7%。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2.8%;民生投资下降19.5%;生态环保投资增长64.5%;工业投资增长38.7%;房地产开发投资19.19亿元,增长10%。投资50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8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46个;投资亿元以上施工项目43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1个;全县重点建设项目56个,其中工业项目18个。宜章被评为产业项目建设先进县。
财税收支
2018年,宜章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3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16亿元,增长1.5%。税收收入10.05亿元,增长16%;非税收入2.68亿元,下降13.4%;税比78.9%,提高5.26个百分点。上划中央“两税”2.72亿元,增长1.3%;上划中央所得税0.81亿元,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23亿元,增长6.8%;其中民生支出29.74亿元,增长8%。
人民生活
2018年,宜章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96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96元,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14元,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377元,增长6.2%,其中食品烟酒人均消费性支出6039元,生活用品及服务人均消费性支出1925元,教育文化娱乐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58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225元,增长16.6%,其中交通和通信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28元,增长1.4%。
2018年,宜章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9%,其中:食品烟酒类增长1%,衣着类增长1.1%,居住类增长4.5%,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增长1.7%,交通和通信类增长2.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增长1%,医疗保健类增长1%,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下降1.3%。
第一产业2018年,宜章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21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农业总产值22.9亿元,增长3.5%;林业总产值0.84亿元,增长3.5%;牧业总产值7.66亿元,增长3.5%;渔业总产值0.95亿元,增长3.5%;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0.86亿元,增长3.5%。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615家;年末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9家,其中:省级5家,市级19家。实现企业总产值33.06亿元,比上年增长37.4%;实现销售收入23.62亿元,增长9.4%;实现利润2.26亿元,增长15%。年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90个,专业合作社成员3.53万人,增长8%;家庭农场139个,增长19.8%;实现休闲农业经营收入18.76亿元,增长19.1%。耕地流转面积15.56万亩,增长5.4%;流转耕地占承包耕地总面积比重41.9%。
种植业
2018年,宜章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6.9千公顷,下降2.4%。粮食播种面积44.67千公顷,下降4.3%;产量25.35万吨,增长1.5%。油料种植面积5.17千公顷,下降9.7%;产量0.77万吨,下降11.9%。玉米种植面积9.22千公顷,下降2.8%;产量4.47万吨,下降11.7%。蔬菜种植面积11.73千公顷,增长1.7%;产量39.4万吨,增长5.3%。烤烟种植面积2.44千公顷,下降8.5%;产量0.49万吨,下降8.5%。
畜牧业
2018年,宜章县肉类总产量6.38万吨,比上年增长8.3%。其中,出栏生猪70.01万头,增长0.8%;出栏牛1.42万头,增长3.7%;出栏羊3.54万头,增长4.7%;出笼家禽363.16万羽,增长2.5%。
生产条件
截至2018年末,宜章县农业机械总动力91.8亿千瓦,小型拖拉机269台,耕整机18663台,排灌机械25205台,机动脱粒机25109套,联合收割机348台。开工各类水利工程106处,水利工程投入资金5.24亿元,完成土石方453.7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3平方千米。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5座,有效灌溉面积2.4万公顷。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33.33公顷。
第二产业工业
2018年,宜章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产值112.6亿元,增长10.1%;重工业产值58.2亿元,增长10.5%;大中型工业产值26.3亿元,增长25.2%;园区工业产值123.2亿元,增长11.8%。按行业划分,采矿业产值19.1亿元,增长1.5%;制造业产值150.9亿元,增长11.8%,其中烟花爆竹业产值增长6.8%,建材业产值增长22.5%;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9.8%,其中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8.1%。
主要产品产量中,铅精矿折含量2.7万吨,增长3.8%;锌精矿折含量1.9万吨,增长5.6%;钨精矿折含量0.66万吨,增长12%;水泥210万吨,增长8.6%。工业经济效益中,利润增长的行业14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8.2亿元,增长20.3%。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3.08亿元,增长15.9%。其中,采矿业利润总额增长30倍,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长9.6%,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利润总额下降77%。
建筑业
2018年,宜章县建筑业总产值9.3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具有资质建筑企业8家,房屋施工面积124.04万平方米,增长24.9%;房屋竣工面积18.29万平方米,下降50.9%;商品房销售面积51.49万平方米,增长1.2%;商品房销售额20.80亿元,增长8.2%。城市棚户区改造房255套。
第三产业国内贸易
2018年,宜章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0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5.71亿元,增长10.2%;零售业零售额78.42亿元,增长12%;住宿业零售额0.77亿元,增长10.3%;餐饮业零售额11.13亿元,增长14.3%。按地域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9.13亿元,增长10.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6.9亿元,增长10.7%。
对外经济
2018年,宜章县外贸进出口总额50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出口额5018万美元,增长22.2%;进口额62万美元,增长5.1%。按贸易方式分,加工贸易219万美元,增长18.5%。按重点商品分,农产品出口45万美元。全县新批境内省外项目10个,其中引进亿元以上境内省外项目数1个。实际到位内资54.71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资金2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7853万美元,增长11.2%。按产业类别分,第二产业实际利用外资1323万美元;按投资项目分,新引进外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1个,千万美元以上项目合同利用外资1323万美元。
邮电通信
2018年,宜章县邮电业务总量14.75亿元,增长157.8%;邮电业务营业收入5.22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39亿元,增长183.7%;电信业务总量13.36亿元,增长132.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47万户,下降11.7%;移动电话用户41.79万户,下降9.6%;互联网宽带用户12.67万户,增长37.6%。全县邮政业务网点32个,其中:邮政所16个,代办所15个。
旅游业
截至2018年末,宜章县共有国家级旅游景区3家,其中4A级景区1家。全年接待游客699.9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实现旅游总收入63.95亿元,比上年增长2.5%。
金融业
截至2018年末,宜章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1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4%。其中,单位存款余额55.19亿元,下降10.4%;个人存款余额153.05亿元,增长8.5%;全年新增本外币各项存款4.89亿元,下降50.9%。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16.14亿元,增长16.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0.27亿元,下降4.5%;中长期贷款余额88.8亿元,增长16%;房地产开发贷款14.12亿元,增长23.4%;农、林、牧、渔业贷款0.84亿元。不良贷款比率6.43%,比上年提高1.75个百分点。
截至2018年末,宜章县共有证券公司营业部1家,全年证券交易额79.21亿元,增长33.3%。其中,A股开户数5866个,基金开户数1758个。
保险业
截至2018年末,宜章县保险业务机构14家,各类保险保费收入2.58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寿险保费0.22亿元,增长19.3%;财产险保费2.36亿元,增长19.8%。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0.86亿元,增长18.2%;其中财产险赔款0.79亿元,增长18.3%。
交通运输交通截至2018年末,宜章县公路线路里程2135千米,增长0.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2.24亿元,比上年增长0.2%。
公路
京珠高速公路、厦蓉高速公路、宜凤高速公路、衡武高速公路分布于宜章县境内,S324线、京珠高速、G107线、宜凤高速、厦蓉高速、衡临高速构建出宜章“三纵三横”的交通网络格局。
铁路
宜章县境内贯穿京广铁路,在县境内长20.92千米,设有白石渡站、太平里站。白石渡至杨梅山货运专线起于京广铁路白石渡站至杨梅山浯溪站,全长13.8千米。
南岭铁路在宜章县境内总长达到53.3千米。白石渡到车湾村八里排货运专线有3条支线全长2.9千米,主要用于干法氟化铝厂产品运输。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宜章段)全长18.18千米。
运输2018年,宜章县公路货物周转量比上年增长67.3%,公路旅客周转量增长63.5%。年末机动车保有量81459辆,其中:汽车保有量47797辆,摩托车保有量33173辆,农用运输车328辆,挂车161辆。
社会事业科技事业2018年,宜章县高新技术产品企业66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73.82亿元,比上年增长49.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5.1亿元,增长71.6%;研发经费支出1.71亿元,增长84.6%。全年专利申请279件,增长61.3%。其中,发明专利37件,授权专利161件,增长49%。全县各类气象台站1个,自动观测点27个。
教育事业截至2018年末,宜章县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199所,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6.84亿元,发放国家奖学金、助学金1061万元,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2265万元。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155人,毕业生498人;普通高中招生4333人,毕业生2549人;初中学校招生11006人,毕业生9051人;普通小学招生10566人,毕业生11267人;特殊教育招生59人,毕业生2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9647人;各类民办学校14所,在校学生1210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74.6%,毕业生升学率93%,本科上线率50.5%,一本录取267人。
文化事业截至2018年末,宜章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纪念馆1个,广播电台1座。乡镇综合文化站19个,农家书屋数371个。送戏下乡130场,送电影下乡4296场。年末有线电视用户数35742户,年末有线电视入户率19.3%;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4%,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4%。
体育事业截至2018年,宜章县共有体育场地1110个,运动场560个。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5.6万人。获得市级以上运动会奖牌8枚。
卫生事业截至2018年末,宜章县共有卫生机构555个。其中,医院3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乡镇卫生院27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共34个,农村卫生室485个。医疗机构床位数3154张,其中,县级医院床位数940张,乡镇卫生院床位数2124张。卫生技术人员2996人。其中,医生1185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13人,注册护士1294人。
截至2020年末,宜章县卫生机构531个,其中:医院3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乡镇卫生院27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共34个,农村卫生室453个。医疗机构床位数3886张,其中:县级医院床位数980张,乡镇卫生院床位数2089张。卫生技术人员3380人,其中:医生1285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83人,注册护士1627人。[6]
劳动就业2018年,宜章县推进“家门口就业帮扶工程”,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692人,比上年增长10.1%;失业人员再就业1875人,增长1.8%;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1%,下降0.3个百分点;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100%。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21.49万人,增长1.8%;在外务工总收入54.43亿元,增长1.2%。
社会保障2018年,宜章县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2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5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8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5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3.0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81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人数527人。
社会福利2018年,宜章县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城镇居民537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583万元,城镇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360元;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居民9318人,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2514万元。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2817张,收养各类人员1376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0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7个;实施灾民住房和农村安居房改造4户。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953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36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1415万元。
脱贫攻坚2018年,宜章县贫困村已退出80个,退出率100%;贫困户已退出20946户,退出率100%;贫困人口已退出79015人,退出率100.3%。投入精准扶贫资金3601万元。其中,产业扶贫资金2318万元,教育扶贫资金863万元,健康扶贫资金411万元,交通扶贫工程资金257万元,水利扶贫工程资金155万元。
环境保护2018年,宜章县空气质量达标率92.9%,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达标率97.9%,城市污水处理率96.6%,日均污水处理量3.64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100%。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55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率0.6%,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达标率97.1%;二氧化硫排放量0.22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达标率100%,氨氮排放量1576吨,氮氧化物排放量2288吨;工业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建成环境噪声点位达标率100%。
安全生产2018年,宜章县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为零,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共5起,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零。
历史文化综述宜章自隋置县以来,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宜章县独特的地域文化。在社会和群众中影响较大,底蕴较深的有:
莽山瑶族文化。瑶族文化贯穿莽山瑶族生活、生产、风情、风俗等。主要有瑶族盘王节文化,至今仍传承着许多原汁原味的瑶族风情,中央、省内外许多学者、媒体都慕名来采风,并在各媒体常有报道。2003年,湖南省文化厅授予莽山瑶族乡为“百优群众文化艺术之乡”。
“夜故事”,“夜故事”是宜章城关传承较好的传统文化,1995年,湖南省文化厅授予宜章城关镇为“百优群众文化艺术之乡”。2008年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湘南小调,即“宜章小调班”是宜章群众文化的一大品牌,在全县农村业余剧团中十分盛行。至今仍有麻田等6个小调班常年活跃在全县的村村寨寨。湖南省文化厅先后于1997、2005年授予麻田小调班、黄沙镇大元村小调班为“农村百佳业余剧团”称号。
宜章祁剧,是1961年宜章办专业剧团时,从祁东请师傅来传教的,至1985年宜章祁剧团撤销时的20多年中,宜章祁剧在宜章影响很大,在宜章南部乡镇,不少业余剧团专唱祁剧,至今仍有不少祁剧爱好者。
文物宜章是一座有着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城,文物丰实,有85处不可移动文物,已公布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3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
风俗婚嫁习俗:提亲。县内男女婚嫁,无论是自由恋爱还是媒人介绍,男女双方在初步互相了解认识的基础上,由男方向女方父母或兄长提出求婚,求婚时男方带上一定礼品,俗称见面礼,拜访女方父母或兄长,向人简单介绍自己和家庭情况;少部分农村寮庄,还讲究年庚八字。迎娶。定亲后,男方确定迎娶日期,俗称选日子。
男方择定成亲吉日后,提前告知女方,以便女方准备嫁妆,男方也整修新房,购置结婚用品,结婚前几天向亲友送请柬,准备送给女方的聘礼。结婚这天,讲究的家庭,则先约请好迎亲用的小车、中巴车、拉结婚用品的工具车,车体披红挂彩,写上“良缘佳偶”、“天作之合”等颂词,由媒人或女方的至亲好友带着男方的迎亲队伍去女方家接新娘及女方宾客、伴娘。有条件的新郎新娘准备好摄像机把整个迎新场面拍摄下来。然后迎接亲朋好友到酒家上宴,少的十几桌,多的几十桌,新娘新郎逐席敬酒。出嫁。全县城乡,特别是农村,女方在出嫁前几天内,一是准备嫁妆,二是通知至亲好友(一表示庆贺,二帮助备办酒席,迎接男方接新队伍的准备事项)。
城镇男女青年结婚比农村简单而隆重,男女双方办事讲求简单而时髦,男女双方两家合在一起办酒席请客,一起发请柬宴请宾客。新郎新娘在酒席中先敬双方父母和本家辈分高的长辈,然后再依次向宾客敬酒。婚礼。无论城乡,婚礼形式内容大同小异。新娘披婚纱,新郎着西装,男女胸前佩带绣花一朵。
结婚礼节:新娘乘彩车临门,由喜娘扶出,入男家堂屋,朝内而立,新郎从内室出,也与新娘朝内立,主婚人(或介绍人)居中率新郎新娘祭告祖宗,向男妇双方家长行礼,然后新郎新娘相对行礼,向男女来宾行礼,男女来宾代表致祝词,新郎新娘行答谢礼,最后由傧相送新郎新娘入洞房。闹洞房的人往往先讲几句祝词,如“夫妻恩爱,早把儿带”、“吃你果子,早生贵子”,以示庆贺。闹洞房时,极少数人也出一些难题“刁难”新郎新娘。但大部分还是采取文明婚礼的多,如唱歌、跳舞,讲一些夫妇间的笑话,猜谜语等诙谐浪漫的节目,形式多样,具有新时代特点。
方言宜章县的语言(方言)分为二类,一是以玉溪镇为中心的宜章官话,它属西南官话,发音与西南官话(四川、重庆、贵州)大致相同,只是语调之间的微小差异;二是以赤石方言、梅田方言、一六方言为代表的地方方言。宜章方言纷繁复杂,赤石、梅田、一六三种方言与宜章官话不同语系,他们之间不能相互进行语言交流。
一六方言区域内的笆篱堡、白沙圩、关溪圩还有一种当地人所谓的“军话”,这种话类似宜章官话,这是因明代茶陵,攸县籍人到宜戍边形成的。三是玉溪镇的水浸窝村190人讲客家话;一六方言区域内的11个乡镇境内还有讲当地特点的客家话的人约44300人;四是分布在玉溪、梅田、麻田、长村少数村庄约2000余人,莽山瑶族乡约3200人讲瑶语,亦称为勉语藻敏方言。此外,迎春镇的山上和浆水乡的大地岭土话,称为“方言孤岛”。
宜章为楚粤孔道,且矿产丰富,县内矿山发展迅速,于是在矿山形成独立于宜章方言的“矿山话”,主要有近似于湘方言的瑶岗仙矿话;近似于普通话的杨梅山矿话;带有浓重粤方言的梅田矿务局话。这些矿区附近农村的青年农民多数亦讲附近矿山方言。
宜章方言虽然纷繁复杂,县境内的各土语区人民在严肃的场合均会讲流利的宜章话,宜章官话是宜章人民共同使用的方言。
地方特产莽山绿茶原种为土茶,据民国版《宜章县志》记载:莽山“以崖子石之山茶、莽山思仁坳之横水茶为最佳,其性凉,能解热毒,可治痢疾”。莽山茶栽培过程中不施用任何化肥与农药,无污染,无公害。泡时清香飘逸,饮后甘苦回味,具有清热解渴、提神美容促消化的功效。采茶精挑细选,炒茶火候准确,揉茶轻搓细揉,烘焙竹笼木炭。“莽山银翠”茶,条索紧结,肥硕,银毫满披,栗香浓郁,耐冲泡,1996年获“湘茶杯”金奖。1997年被评为“湖南名茶”,1999年、2000年在湖南农博会上连获金奖。
宜章脐橙宜章是脐橙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基地,总面积达7.3万亩,年产脐橙2000万千克,宜章县地处柑橘产业带的最适宜区,有宜果山地36.4万亩。宜章的脐橙肉质脆嫩,风味独特,是优良的保健营养绿色食品,而且它的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类营养成分,经常食用可以降低胆固醇、分解脂肪、清火养颜。
莽山苦笋又叫“仙笋”,生长于海拔500—1600米林间、草丛、高寒山区肥沃原野。该产品可炒食,可汤食,入口微苦,苦后而甘,鲜美无比。因其性味寒苦甘平,有消火降火、清热解毒、调理肠胃、促进消化、增进食欲的功效,内含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粗纤维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份和微量元素。2000年,获省农博会“明星产品”称号。
宜章香柚果形美观,皮薄光滑,单果重1.5—2.5千克,果肉饱满,蜡黄色、晶莹透亮、柔嫩多汁、酸甜适口、香气浓郁、无核,可食部分60—68%、可溶性固形物10.7—11.6%、全糖9.17—9.86克、全酸0.734—1.011克,并富含多种维生素与营养成分。果实10月中下旬采收。果实耐贮存,用塑料袋包装不须其它处理便可存放半年,品质仍佳,素有天然罐头之美称。
肠粉(烫皮)宜章百姓每天早餐习惯吃烫皮或和米粉。烫皮其实就是肠粉,是用一个抽屉式的高温蒸汽箱子蒸出来的。将蒸汽箱子的每一层抽屉抽出来,倒上薄薄的一层米糊,按照顾客的需要,米糊里面是打好鸡蛋或者是混入肉末的,再撒上榨菜、青菜、葱花等。推入抽屉大概一分钟后,拉出抽屉,米糊变成了极薄的一层米皮,用薄薄的刀片刮起来,刮成一堆,刮完后放入塑料袋浇上汁就可以吃了。
酿豆腐年的“团年”菜中,酿豆腐是必不可少的。四四方方的大块团子肉,和酿豆腐酿得圆圆滚滚的,这两道菜合起来意喻团团圆圆。
平日里每逢过节、喜事,农家老父母也总免不了要酿豆腐。于是,酿豆腐成为了宜章百姓喜庆的一个名菜。而葱、肉、姜、蒜成为了主要的配料,其余的配料则随心了。
桃环俗称绞耳。在农村,过年的时候几乎家家都会炸“桃环”。桃环形如桃花,一般为6个大圈6个小圈,寓意一年6个大约6个小月,月月红、六六大顺、阖家团圆。用糯米灰加糖加芝麻,经过一系列的揉搓搅拌、搓条、编花,最后油炸而成。形如一个个花环相套。看起来金黄亮泽,吃起来香甜脆爽,是宜章每到过年时家家都备有的待客送礼佳品。它形状别致,外面一个圆环,里面像五角星,寓意环环相扣、生生不息。做好的桃环呈金黄色或桔黄或枣红色,看上去富丽堂皇,吉禧祥和,吃起来香脆回润,余味悠悠。
蕨根糍粑蕨是野生植物,蕨芽如大蒜蕊,筷子大小,撕去皮毛,切成寸长,加调料煎炒,鲜甜嫩滑。野蕨含丰富的淀粉,挖根捶烂,经过滤沉淀,去清水留浆粉,晒干留用。制作时,以水开浆,调入白糖,蒸熟即成蕨糍,软滑可口,别具风味。
风景名胜中夏公园宜章县中夏公园是宜章县委、县人民政府为纪念中国的创始人之一、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邓中夏诞辰100周年修建的。邓中夏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生于宜章县太平里乡邓家湾村,“八·七”会议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9月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中夏公园位于县城南京洞开发区,占地面积50亩,初步建成了公园广场,公园牌楼、陵园配房、陵园台阶、纪念广场等主要项目;邓中夏铜像屹立在纪念广场中央,底座至铜像高9.4米,铜像身高3.9米,国家主席亲自为“邓中夏”铜像题名,欧阳毅将军和湖南省政协主席刘正分别为“宜章烈士陵园”、“中夏公园”题字。
湘粤古道自郴州市城区裕后街至宜章县城关镇南关古街三星桥,全长九十里,又称盐铁古道、官帽大道,史籍称驿道、峤道。史载湘粤古道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距今已2200多年。古道宽3米,距面均为上好青石板。过往骡马长年累月踩踏,古道石板上留下了众多深深的蹄印,如石匠雕凿一般,故又称为“骡迹路”。
三仙洞溶洞位于距宜章县城13千米的沙坪乡。相传是因鹤仙、狮仙、龟仙在此修炼时,闻八仙之一的铁拐李过境,欲得大仙指点,竞先出洞,撞出三道洞口而得名。此洞结构奇特,共有上下五层,层层迂回贯通。洞中水景、沙景、石景各具有特色,旖旎万千。有石人、石笋、石柱、石门、石扇、观音莲、摩天大厦等从多景观,鬼斧神工,千奇百状。
莽山国家森林公园莽山是地球同纬度保护最好的一片原始森林,东、西、南与广东省乳源、连州、阳山相连,莽山地形复杂,山峰尖削,沟壑纵横,境内1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50多座,最高峰猛坑石1902米,称作“天南第一峰”,蜿蜒山间的长乐河是珠江的发源地之一。被列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首批十四个自然景观区和新潇湘八景之一,2008年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区。
著名人物彭儒女,原名良凤。民国二年(1913年),生于黄沙团碕石村(今属迎春镇)。民国十九年(193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后,历任江西省总工会副主席、农业部监察室副主任、国务院农村办公室党委专职书记。1960年,荣获全国妇联授予的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72年,任国家水产总局顾问,1979年,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专职委员,“两案”(审查平反冤案错案)办公室副主任。
欧阳毅原名欧阳德贤。清宣统二年二月二十二日(1910年4月1日),生于白沙团麻田村(今属麻田镇)。民国十七年(192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湘南起义,任白沙区苏维埃政府秘书。1934年10月,参加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1950年9月,调任公安部部队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1951年1月9日,任公安部队纪委书记。1955年9月27日,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8月,调任第二炮兵部队副政委。1983年3月,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邓秀新1961年生于白沙圩公社邝里洞大队(今属白沙圩乡)。1981年,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1984年,在华中农业大学取得硕士学位,1987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先后获得国务院、人事部、农业部、国家科委、国家教委的5项科技奖项和“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做出突出贡献专家”等称号。1998年,他符中国柑橘学会理事长。并被聘为国际柑橘学会执行委员、农业部种植业专家顾问组成员。2001年,任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10月,被教育部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李常水1951年生于第三区笠头洞乡笠头村(今东风乡)。1971年,在湖南农学院(现湖南农业大学)园艺系果蔬专业学习。1993年,他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和省党代会代表。1994年,被评为省模范共产党员和省劳动模范。199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先后当选为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佑贵1951年生于第五区径坪乡径口村(今属栗源镇)。先后在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1993年,王佑贵作曲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在第一届“中国音乐电视大赛”上获MTV作品金奖。1994年,他创作《春天的故事》,同年作品获中国音乐电视金奖,1995年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6年获中国音乐“金钟奖”。现任中国轻音乐学会副主席、中国歌舞团编创中心主任,国家一级作曲。
李白文民国二十五年(1936)11月12日,生于第三区智明乡(今属迎春镇)。1958—1961年,在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于敏教授领导的小组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70—1978年,参加氢原子钟的研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1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生导师。获2000年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荣誉称号2012年,宜章实现粮食生产面积74.51万亩,总产26.32万吨,获得农业部2012年度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2013年,宜章县蝉联湖南省计生、综治、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县。
2014年,宜章县成功创建全国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成为湖南省首批获得此荣誉称号的五个县之一。
2015年9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推进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出台。根据《方案》,宜章县成为湖南国土资源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县(市)。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9年3月1日,经过实地检查和第三方实地评估宜章县符合贫困县退出条件,同意脱贫摘帽。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通知》宜章县名列其中。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7]
2020年11月,被评为第十届湖南省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模范县(市)。
2021年1月29日,入选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区名单。[8]
2021年3月25日,被湖南省文明委授予“湖南省文明城市”称号。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4 05:07: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44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宜章县(湖南省郴州市辖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宜章县(湖南省郴州市辖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