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力报告》(The Military Power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是美国国防部为执行2000年通过的《国防授权法案》(National Defen Authorization Act for Fiscal Year 2000, Public Law 106-65)。具体承办单位是美国国防部,是美国自2000年始至今的一年一次(除2001年外)对中国军力的“披露”。作为每年众多报告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美国军队针对中国军队的战略分析,以游说国会,为其决策提供依据。
中文名中国军力报告
外文名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承办单位美国国防部
首次提出中国威胁论
产生背景《中国军力报告》最初是根据美国《2000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的规定产生的。该部法律在1999年由美国国会通过、克林顿总统签署,其第1202款中写明,国防部长要向国会提交报告,内容是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前和未来的军事战略。报告应该关注人民解放军当前和未来可能的军事科技发展的方向,以及中国总体战略、安全战略、军事战略、军事组织、操作概念的原则和未来20年间可能的发展”。
这部法律制定和通过的时间正值克林顿第二任期的最后阶段,当时民主党总统与共和党把持的国会之间争斗空前激烈,美国对华政策也被严重政治化。那一时期,国会在中国问题上做了很多手脚,包括出台《考克斯报告》、推动《加强台湾安全法案》的制定与立法程序等,不仅对中美关系构成伤害,也使克林顿总统在制定和执行政策上受到极大掣肘。
实际上克林顿政府对国会的做法也不满意。在1999年10月5日克林顿签署《2000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当天,白宫发表了一份声明,在对该法进行正面评价的同时,也指出了法案中“令人不安的”几个方面,其中就包括“对中国的军事威胁进行臆断”的内容。
承办单位《中国军力报告》的具体承办单位是美国国防部,从理论上来说应当是一个具有权威性的报告,但现实情况却不然。在美国的情报体系中,国防部是美国对外军事情报的职能部门。可以说,它是收集、评估国外军事情报实力最强、权威最高的部门。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国防部对外国军事实力的评估应当是最接近真实的。
根据美国会要求,美国防部自2000年以来每年都要提供一份有关中国军力发展情况的报告。中国政府多次就此提出抗议,指出美方的做法无视客观事实,对中国正当和正常的国防建设横加指责,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不利于两国军事和政治关系的良性发展。[1]
虽然在历史上国防部对苏联军事实力的评估、对越南战争期间北越军事实力的评估曾出现过大摆乌龙的事件,但总体而言,美国人仍信任其真实性、客观性。毕竟,在美国,甚至在世界上,没有一个政府部门、没有一家思想库拥有价值昂贵的太空侦察设备、庞大的情报人员队伍和专业精干的分析人员在每时每刻盯着中国的军事发展情况,只有美国国防部能做到这一点。
中国-巴基斯坦联合反恐演戏然而,事实的另一方面是,美国情报史表明,部门偏见历来夹杂在情报评估中,挥之不去。例如,1965年~1979年期间,美国各情报部门在评估苏联导弹的准确性方面发生严重分歧。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分歧更多体现的是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
在中国军力的评估问题上,国防部的部门利益显而易见。冷战后,寻找明确的、实力强大的威胁一直是美国防部的一个重要任务,中国是其多年来一直试图树立的重大安全"威胁"。同布什政府的其他部门相比,包括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内的国防部官员总是更多地强调中国的"威胁",有的时候甚至还是鼓吹"中国威胁论"的主要人物。
在分析依据上,《中国军力报告》很大程度上依赖公开材料,包括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有关讲话以及人民解放军各级军官、学者的谈话和论著。另外还有各思想库和媒体发表的研究成果和新闻报道。但是就所用材料的准确性来说,报告并不是无懈可击。比如说今年的《中国军力报告》,就在缺乏事实根据的情况下将中国的军事预算夸大成900亿美元,是中国政府发表数字的三倍。这种做法在美国国内都引起了不少反对声。
除了军事预算的数额,《中国军力报告》还有不少值得质疑的地方。比如2003年的报告中引用了香港某报纸在2001年1月发表的一篇文章,说中国在研发一种反卫星武器,并说对这则消息的真实性不能确定。但2004年的报告再次引用同一篇文章时就称,中国已经对这一反卫星武器系统进行了地面试验,很快就要进行太空试验。
《中国军力报告》之所以能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主要原因还在于它的影响力。从理论或法律角度看,这个报告对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没有任何影响,只是国防部向国会说明中国军事实力的状况,对任何部门或个人都没有法律约束力,美国政府内的任何部门都没责任据此制定对华政策。
但是,如果就此判断这个报告没有效用就大错特错了。如前面谈到的,这个报告是以非常客观、权威的面目出现在美国公众和国际社会面前的,它将成为美国各界人士及国际社会一些国家判断中国军事实力及意图的主要依据,这也是国会推动这个报告出台的初衷。以往的经验表明,当年的报告出台后,美国学术界、国会人士及政府官员在谈到对华政策时,经常引用《中国军力报告》中的内容支持自己的观点。
1998年长江抗洪救灾中的中国军队军事关系冷战结束初期,中国军力发展并非美国对华政策中的重要议题,中美军事关系也非影响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1995-1996年的台海危机成为触发中美军事关系生变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从美方角度看,之前美国决策者们很少注意到中国将对美国在东亚的军事优势构成挑战,此次危机则使得美国开始关注中国军力发展及意图。
1997年的《四年防务评估》首次关注中国发展“非对称、反介入能力”,美国国会要求国防部自2000年开始对中国军力发展进行年度评估。美国军方借发布首份《中国军力报告》,开始系统性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论”。此后的“撞机事件”、“反卫星试验”等进一步加剧了美国对中国军力发展的疑虑,同时随着中国下大力气推进军事现代化,中美军事关系开始呈现量变的积累。
随着奥巴马政府推动“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开始关注中国军力发展对于亚太地区的“安全意涵”。在此背景下,《中国军力报告》在2010年更名为《中国军事与安全态势发展报告》。美方评估认为,中国不仅持续推动军事现代化,并且中国军力的发展已经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导权构成了局部、现实性挑战;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安全意涵”开始呈现,并对亚太地区的安全态势、战略环境产生全面影响。
目前,中美军力对比的变化尚未走到转折点,但是美国对于军力对比的认知正在带来新风险。中美军事交流近些年明显降温,正是这种风险的表现。同时,在对华竞争战略的驱动下,美国炒作“中国军事威胁”,持续对华军事施压,则可能引发军备竞赛和擦枪走火的巨大危险。两军关系将是决定中美能否和平共处的关键。
美国国防部负责东亚事务的副助理部长迈克尔·希弗2011年8月24日在五角大楼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报道据美国“C4ISRNET”网站5月4日报道称,美国国防部近期向国会提交的2019年度《中国军力报告》介绍了中国军队开展信息战能力建设的最新进展。[2]美媒称,美军方领导人对该领域“特别感兴趣”。
报道称,2015年,解放军组建了战略支援部队,可能将军事航天、网络战和电子战等新质作战力量集中在该部队中。五角大楼的国家安全专家估认为,中国将“信息优势”视为获取作战胜利的关键性因素。
报道指出,于5月2日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军力报告》对去年报告的相关内容进行扩充,概述了中国军队的网络战部队的职责和能力。报告认为,中国网络战部队担负信息战任务,通过将多种任务整合进一个部队中,来提高该领域的协同作战能力和信息共享能力。
报道认为,中国未来会将信息战、电子战系统等非直接杀伤型武器与直接杀伤型武器相结合,以提高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
美国国防部发布年度中国军力报告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4 04:42: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42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军力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力报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军力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军力报告).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