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论中,裴蜀定理是一个关于最大公约数(或最大公约式)的定理,裴蜀定理得名于法国数学家艾蒂安·裴蜀。裴蜀定理说明了对任何整数a、b和它们的最大公约数d,关于未知数x以及y的线性的丢番图方程(称为裴蜀等式)。
中文名裴蜀定理
外文名Bézout's identity
别名贝祖定理
提出者艾蒂安·裴蜀
适用领域数学-不定方程
应用学科数学
定理定义齐次多项式方程组解的个数的定理.[1]
裴蜀定理(或贝祖定理)得名于法国数学家艾蒂安·裴蜀,说明了对任何整数a、b和它们的最大公约数d,关于未知数x和y的线性不定方程(称为裴蜀等式):若a,b是整数,且gcd(a,b)=d,那么对于任意的整数x,y,ax+by都一定是d的倍数,特别地,一定存在整数x,y,使ax+by=d成立。
它的一个重要推论是:a,b互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整数x,y使ax+by=1
推导过程证法一设则。由整除的性质,,有d|(ax+by)。
设s为ax+by最小正值,令,则。
可见r也为a,b的线性组合。
由于r为amods所得,所以。
由于s为a,b线性组合的最小正值,可知r=0。
因此有s|a,同理s|b,因此,s是a与b的公约数,所以ds......①。
因为d|a,d|b,且s是a与b的一个线性组合,所以由整除性质知d|s。
但由于d|s和s>0,因此ds......②。
由①②得d=s,命题得证
证法二⑴若b=0,则(a,b)=a.这时定理显然成立。
⑵若a,b不等于0.
记d=(a,b),对ax+by=d,两边同时除以d,可得(a1)x+(b1)y=1,其中(a1,b1)=1。
转证(a1)x+(b1)y=1。由带余除法:
①(a1)=(q1)(b1)+(r1),其中0<r1<b1
②(b1)=(q2)(r1)+(r2),其中0<r2<r1
③(r1)=(q3)(r2)+(r3),其中0<r3<r2
.....
④(rn-4)=(qn-2)(rn-3)+(rn-2)
⑤(rn-3)=(qn-1)(rn-2)+(rn-1)
⑥(rn-2)=(qn)(rn-1)+(rn)
⑦(rn-1)=(qn+1)(rn)+1
故,由⑦和⑥推出(rn-2)An-2+(rn-1)Bn-1=1
再结合⑤推出(rn-3)An-3+(rn-2)Bn-2=1
再结合④推出(rn-4)An-4+(rn-3)Bn-3=1
.....
再结合③推出(r1)A1+(r2)B2=1
再结合②推出(b1)A0+(r1)B0=1
再结合①推出(a1)x+(b1)y=1
得证。
定理推广以上定理可推广到n个,n≥2
如1stIMO1959第1题:证明对任意自然数n,(21n+4)/(14n+3)为既约分数。证明:很容易看出3(14n+3)-2(21n+4)=1,由裴蜀定理,21n+4与14n+3互质,故(21n+4)/(14n+3)为既约分数。Q.E.D.
另如:5x+4y+3z可表示全部整数.因为3,4,5互质,所以5x+4y+3z可以等于1,则必定可以等于其他任意整数。
发展简史历史上首先证明关于整数的裴蜀定理的并不是裴蜀,而是17世纪初的法国数学家克劳德-加斯帕·巴歇·德·梅齐里亚克。他在于1624年发表的著作《有关整数的令人快乐与惬意的问题集》第二版中给出了问题的描述和证明[1]。
然而,裴蜀推广了梅齐里亚克的结论,特别是探讨了多项式中的裴蜀等式,并给出了相应的定理和证明
应用整数中对任意两个整数a、b设d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那么关于未知数x和y的线性丢番图方程(称为裴蜀等式):
ax+by=m
有整数解(x,y)当且仅当m是d的倍数。裴蜀等式有解时必然有无穷多个解。
n个整数间设a1,a2,a3......an为n个整数,d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那么存在整数x1......xn使得x1*a1+x2*a2+...xn*an=d。
特别来说,如果a1...an存在任意两个数是互质的(不必满足两两互质),那么存在整数x1......xn使得x1*a1+x2*a2+...xn*an=1。证法类似两个数的情况。
任意主理想环裴蜀可以推广到任意的主理想环上。设环A是主理想环,a和b为环中元素,d是它们的一个最大公约元,那么存在环中元素x和y使得:
ax+by=d
这是因为在主理想环中,a和b的最大公约元被定义为理想aA+bA的生成元。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4 03:57: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39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贝祖定理(数学定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贝祖定理(数学定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