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话即兴化方言,兴化方言属汉语方言系闽海方言群,为福建省十个汉语方言之一,在整个语言体系中占有一定地位。兴化方言俗称“莆仙话”。兴化方言的特色是:八音(包括白阳入)分明,保存着较多的唐以前中原古汉语。国际音标中边擦清音(舌尖前音)就是兴化方言的独特标志,有人认为这是古百越族的底层语言遗存。
中文名莆田话
外文名Putian Language
别名莆仙话、莆田方言
使用地区福建莆田,台湾乌丘、新加坡等
主要区域福建莆田,台湾乌丘、新加坡等
使用人口500万
语系汉藏语系—汉语—闽语—莆仙话
地区莆田市位于太平洋西岸中国的东海之滨,福建省沿海福厦黄金海岸线中部,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北纬24°59’—25°46’,东经118°27’—119°40’。[2]北距省会福州市108公里,南离厦门经济特区190公里,与台湾隔海相望,距台中港仅72海里。莆田话流行区域除莆田市的莆田县、仙游县、涵江区、城厢区、湄洲湾北岸、湄洲岛外,还分布在福清、永泰、惠安等市、县的部分村落。
宋、元后,不少莆仙人因谋生或飘洋过海,或迁徙他乡,随着他们的足迹,兴化方言也被带到各地。远的如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都有兴化方言的分布,近的如闽东、浙南沿海均发现兴化方言岛。在台湾,有不少寮、廊、坑、厝、店地名前冠以“兴化”,这表明在今日的台湾,也不乏兴化方言的踪迹。
特点在汉语方言特别是福建诸方言中,兴化方言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是由其语音特点所决定的。莆田话在保存上古汉语、中古汉语的某些特点方面较其他汉语方言显著,国际音标中的边擦清音(舌尖前音)就是独特标志;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的“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等古音方面的著名论断,可以在兴化方言中找到大量例证;在广化寺有两座,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建造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石经幢,上用中、梵文勒刻,其中梵文英译本中的“伽、迦”等与兴化方言读音相同。由于古音的大量存在,所以很多人感到兴化方言“好说不好写”,有的话好象很“土”,根本就写不出来。
其实不然,兴化方言任何一句话都可写成文字,且句句字字有来历。如,莆仙人将淘米水之类的猪饲料叫做“潘”,1949年大众书局出版的《大众字典》第377页关于“潘”字的解释有两个,第一个是:淘米泔水;第二个是:姓氏。又如,莆仙话把成年的男人叫做“打捕”,源自古代氏族社会中男人主要外出打猎捕鱼。莆仙话连古代社会的家族成员分工都能反映出来,其源流之久长可见一斑了。兴化方言八音(包括白阳入)分明。在今普通话中,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没有入声。这是因为在古汉语的演变中,入声字已于元代消失了。但是,莆仙话中却仍然保留着大量的中古汉语的入声,构成完整的八音。
有些人写旧体诗词时,分不清哪些字是仄声,用莆仙话一读便知:音节短促不能拉长尾声的便是入声,入声属于仄声。莆田话在语音上的另一个特点是,无前后鼻音之分,只有鼻音尾韵;无平卷舌音之分,仅有舌齿音,因此莆仙人说普通话常闹笑话。莆田话还有个音变特征。所谓音变就是某些字、词在同其他字、词连读时,语音发生了变化。虽然其他方言也有这个特征,但远比莆仙话来的简单。这也是莆仙话难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莆田话中不仅保存着大量的古汉语语音,也保存着大量的古汉语词汇。许多古籍中可以看到的词汇,一直被莆仙话继续沿用着,只是读音发生了变化而已。
莆田话在词汇上除了大量继承古汉语词汇外,另一特点是词汇的通用性较其他汉语方言发达,特别是动词。如:莆田人的“打”字,可表达120多种不同意思的动作,仙游人的“装”字,几乎可代替所有动词使用。莆田话在普通话了冲击下,将慢慢退出历史,直到灭绝。又了文化要消失了!!!
形成条件在汉语方言特别是福建诸方言中,兴化方言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这是由其语音特点所决定的。莆田历史上人才辈出,自古就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由莆仙两县组成的古兴化府、举进士者多达2400多名、其中文武状元22名、宰相14名、尚书(中央政府各部部长)近70名,以上数据没有包括已经移民外地的莆田人所产生的人才,是历史上在全国有名的科举名邦。
保护行动莆田地区已渐渐没有了那淳朴而又古老的氛围。由于莆田人大都在外地经商,除了涵江,江口,黄石,仙游等地区的还在说莆田话,在莆田市区等较发达的地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了说普通话。
兴化方言的处境相对较好,除了相当部分90年代生人以外,几乎或多或少的都在讲莆仙话。但是保护莆田话的任务十分严峻。说方言是一个种族传承祖先文化最基本的能力,一些人只会说普通话不会说方言,就等于是放弃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但以普通话那么后起的语言,要怎么去承担接续祖先文化的责任呢?因此,要复兴文化,要延续文化,请善待方言。
2010年12月2日,莆田市委召开五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莆田市委关于制定莆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审议时,与会认为,《建议》体现中央、省委精神,又结合当地实际,既讲“普通话”,又讲“莆田话”。当前,各级各部门都在迅速行动,抓好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立足实情、结合实践、取得实效,学习贯彻同样既要讲“普通话”,也要讲“莆田话”。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精神,牢牢把握我市的客观实际,综合分析现有发展基础和未来五年的发展趋势,做好“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各项筹备工作,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学习贯彻市委全会精神,首先要讲好“莆田话”。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精神,要着眼于我市发展的基础、条件、潜力、优势,充分利用,大干湄洲湾、突破兴化湾,努力实现“跨越发展、宜居港城”的奋斗目标。
要全面推进湄洲湾北岸临港产业发展,以铁路支线、高速公路等为突破口,统一规划、统筹开发环兴化湾南岸等新增长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力推进临港产业崛起,加快构建以临港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把我市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先进制造业和能源基地。同时,着重突出荔林水乡特色、建设生态环保家园,坚持“跨溪、面海、环湾、集聚”的方向,形成“五山簇拥、四水相依、三湾环绕、二岛添辉、一心为源”的宜居城市建设格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莆田话也与时俱进地融入到网络社区中。很多莆田话被莆田网民们附予了现代的汉语故事,使得外地人学起莆田话来更为轻松、方便。
方言辞典莆仙方言第一部工具书《莆仙方言辞典》日前由香港天马出版社正式出版。该辞典共有80万字。虽然其对研究莆仙方言、挖掘、保护地方文化有着重要意义,仙游县有关部门也表示支持全县各图书馆将它当作参考书馆藏,但未见该字典出版,保护地方文化的作用仍旧是空谈。
本书作者林金火祖籍仙游,现为三明八中教师。他经过6年的努力,翻阅了无数古籍,决定以自然现象或社会属性分篇,以汉语拼音为主,国际音标和英语音标为辅,音按7声调,用阿拉伯数字标在拼音的后上角,特设“对照表”、“声调表”、“语例表”、“查字表”等,方便人们学习、研究莆仙方言。此外,他还将莆仙有关的民谚、俗语、口头禅、典故等一一罗列,向读者展示莆仙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4 03:35: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38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莆田话(福建省汉语方言).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莆田话(福建省汉语方言).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