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大将军(中国古代职衔)

更新时间:2025-01-08 03:47:18 阅读: 评论:0

大司马大将军(中国古代职衔)

大司马大将军 (中国古代职衔) 次浏览 | 2022.09.01 13:10:50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大司马大将军中国古代职衔

大司马大将军(general-in-chief rving as commander-in-chief),中国西汉时为尊崇战功而在大将军前冠以大司马的一种职衔。卫青为其始。成帝末,由于确立了三公制,大司马后面不再联以将军之号。

汉武帝时,内朝逐渐成为中央枢机所在,掌握中央机密决策,大司马大将军作为首辅,置官属以理事,可领衔在内朝预闻政事,参议决策,其主要任务就是“辅政”,即辅助皇帝行使君权,是地位最高的辅政大臣。元寿二年复赐大司马印绶,置官属,去将军,位在司徒上(汉哀帝元寿二年改丞相为大司徒)。

中文名

大司马大将军

外文名

general-in-chief rving as commander-in-chief

确立时间

西汉

废除时间

中国西汉成帝末

废除原因

确立三公制

首位任职

卫青

简介

西汉有前、后、左、右将军,但不常置。汉初军帅称将军,如曹参、周勃等都用此号。吕后、景帝时,灌婴、窦婴曾为大将军。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卫青因大破匈奴而拜为大将军,以统率诸将军,位在三公上,卿以下皆拜。元狩四年(前119),武帝为了尊宠有功的卫青、霍去病,初置大司马为将军加官,以卫青为大司马大将军,以霍去病为大司马骠骑将军,这是西汉将军前冠以大司马的开端。

自汉武帝起,章奏的拆读与审议,转归以大将军为首的尚书,分丞相权。此时,大司马作为加官,其地位的高低要以所加将军的地位来体现。

汉武帝时,内朝逐渐成为中央枢机所在,掌握中央机密决策,大司马大将军作为首辅,置官属以理事,可领衔在内朝预闻政事,参议决策,其主要任务就是“辅政”,即辅助皇帝行使君权,是地位最高的辅政大臣。

武帝临终时以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受遗诏辅佐幼主昭帝。昭帝时,国事皆决于光,权在丞相之上。《汉官仪》载:“汉兴,置大将军,位丞相上。”《文献通考》卷五十九云:“大将军内秉国政,外则仗钺专征,其权远出丞相之右。”

宣帝时,外戚许延寿、史高以大司马车骑将军身份辅政。西汉之世,有资格冠加大司马的有四类将军,即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武昭以后,大将军无不加大司马者。车骑、票骑、卫将军或加或不加。它将军无加大司马者”。

成帝(前51—前7)末,确立了三公制。大司马后面不再联以将军之号,和丞相、大司空并列为三公。三公为皇帝的三个最高辅政之臣,但仍以大司马居首位。《汉书·百官公卿表》:“成帝绥和元年初赐在司马金印紫绶,置官属,禄比丞相,去将军。哀帝建平二年复去大司马印绶、官属,冠将军如故。

元寿二年复赐大司马印绶,置官属,去将军,位在司徒上(汉哀帝元寿二年改丞相为大司徒)。”掌权重臣如董贤、王莽等,职位都为大司马。

东汉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改大司马为太尉,以后不再见大司马的名称。光武帝给予吴汉等有功将帅以大将军之号,但无实权。然而,从和帝时起,居大将军之位者为外戚窦宪、邓骘、梁冀等人,其权势极大。大将军官属的秩禄、人数都超过太尉府,当时人还把大将军府和三公府合称为“四府”。从外戚专权以后,大将军的权位高于三公,直至汉末。

代表人物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汉朝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胜,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元封五年卫青逝世,起冢如庐山,葬于茂陵东北1000米处,谥号为“烈”。[1]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03:18: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37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大司马大将军(中国古代职衔).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大司马大将军(中国古代职衔).pdf

标签:职衔   中国古代   将军   大司马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