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经(选举官员的科目)

更新时间:2025-01-11 08:03:26 阅读: 评论:0

明经(选举官员的科目

明经 (选举官员的科目) 次浏览 | 2022.10.01 18:50:40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明经选举官员的科目

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清代用作贡生的别称。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明经科由郡国或公卿推举,被举出后须通过射策以确定等第而得官,如:西汉时期的召信臣、王嘉等,皆是因射策中甲科而为郎。汉代设置这一科,为儒生进入仕途提供了渠道。

中文名

明经

出现时期

汉武帝时期

废除时期

宋神宗时期

各朝明经汉朝先儒范子宁像

汉代察举中的“明经”科,是最重要的特科之一。明经就是通晓经学。秦朝就有此科,到汉代地位开始突出。《汉书.平当传》:“以明经为博士。”[1]所谓“经”,原指先秦经典,自从汉武帝尊崇儒学,“经”就专指儒家经典了。

其实,察举各科都有经学內容,被举者也要熟习经学;把“明经”特立为一科,说明经学在汉代政治上地位之重要。

西汉时举“明经”科不按人口,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开始,以人口多少定举数,后來加上年龄限制,年50至70岁才可入太學。但在东汉初,年纪轻而精通经学,也可应举明经。如张玄“少习《颜氏春秋》,兼通数家法,建武初,举明经。”

汉代许多名臣,如孔安国、贡禹等都是明经科出身,韦贤、韦玄成父子皆以明经科入仕,先后位居宰相。重经之风一直延续到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唐代的“明经”科试帖经,以通经比例决定等第。

经书像砖唐朝

明经与进士二科为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明经又有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史科之别。经有大中小之分。《礼记》、《春秋左氏传》称大经,《诗》、《周礼》、《仪礼》称中经,《易》、《尚书》、《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称小经。[2]

韩愈在《答崔立之书》中说:“及来京师,见有举进士者……或出礼部所试诗、赋、策等以相示,仆以为可无学而能。因诣州县求举,有司者好恶出于其心,四举而后有成。”岑仲勉说:“明经多帖两经,似乎较难,然《孝经》、《论语》文字无多,不难兼习。……进士诗、赋限韵,要须自出心裁,比口试专凭默记者,难易有差。”

神龙元年(705年)明定明经科考试有三场。第一场帖经,第二场试义,第三场试时务策。

杨国忠之子杨暄举明经,落地。主考官之子见过杨国忠曰:“奉大人命,相君之子试不中,然不敢黜落。”杨国忠骂道:“我儿何虑不富贵,岂藉一名,为鼠辈所卖耶!”主考官以“国忠恃势倨贵”,“奈何以校其曲直”,于是“致暄于上第”。

宋朝历代选官制表

科举除进士外,诸科中亦有九经、五经、三礼、三传、学究等科,乃是经由唐代明经科转变而来,考试之法亦与唐相近。嘉佑年间,又于进士、诸科外别设一明经科,分二经、三经、五经,考试时问大义十条,试时务策三条,出身同于进士,直至宋神宗时方废除。

批评

唐代主考官杨绾指出,进士“幼能就学,皆诵当代之诗;长而博文,不越诸家之集。……《六经》则未尝开卷,《三史》则皆同挂壁”。赵赞更指出,明经举子“比来相承,唯务习帖,至于义理,少有能通”。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03:14: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36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明经(选举官员的科目).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明经(选举官员的科目).pdf

标签:科目   官员   明经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