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体育学院(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简称“吉林体院”,位于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是吉林省中高等职业教育“3+4”衔接试点单位、吉林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入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学校始于1958年创建的长春体育学院。1961年,学院更名为吉林体育学院。2004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吉林省体育运动学校并入吉林体育学院。
据2020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62.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金额达到9170.73万元,图书馆藏书52.91万册;设有10个二级院部,开设13个本科专业;有教职工555人,专任教师391人,外聘教师117人,全日制本科生6160人,硕士研究生304人。
中文名吉林体育学院
外文名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简称吉林体院
办学性质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体育类
主管部门吉林省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郑永奎
本科专业11个
校训厚德博学 育人夺标
地址长春市经济开发区临河街5699号
院校代码10208
属性省属高等院校
主要院系体育系、运动系、武术系、体育人文社会学系、运动人体科学系等
办学历史吉林体育学院校园风光1958年9月,长春体育学院成立。
1961年,学院更名为吉林体育学院。
1962年,在暂时经济困难时期,吉林体育学院根据国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停办。
1981年7月,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适应吉林省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吉林体育学院正式复建。
1997年,学校进行运动员学生化管理体制改革。[3]
办学条件院系专业二级学院 | 本科专业 |
体育教育学院 | 体育教育 |
运动训练学院 | 运动训练 |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公管事业管理(体育管理方向)、休闲体育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学院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
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 运动人体科学、社会工作 |
体育艺术学院 | 表演 |
冰雪学院 | 冰雪运动 |
运动健康技术学院 | 运动康复 |
基础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据2020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60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近20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70%。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吉林省教学名师5名。
国家级教学名师:张瑞林
吉林省教学名师:宋丽媛、于立强、邵桂华、方方、赵志军
学科建设据2020年1月官网显示,学院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1个(涵盖4个二级学科),二级省级重点学科2个。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体育学、公共管理
专业学位授权点:体育硕士、艺术硕士、教育学硕士
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体育学
二级省级重点学科: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
教学建设
据2020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育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竞技教育学、运动心理学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体育教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公共事业管理
省级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武术教育、轮滑教育、学校体育学与社会、篮球教育、运动解剖体操、乒乓球、田径
据2020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主持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
学术研究科研机构据2020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吉林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体育总局耐力项目重点实验室1个,吉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吉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吉林省特色文化吉林冰雪文化研究基地1个,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2个。
国家级科研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耐力项目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科研基地:吉林省运动健康关键技术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吉林省体育产业研究基地、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吉林省风险评估研究基地、吉林冰雪文化研究基地、吉林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等。
科研成果名称 | 主持人 | 日期 |
基于多主体协同的冰雪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 邵桂华 | 2019年 |
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产业链构建的机理及实现路径 | 满江虹 | 2018年 |
唐代娱乐文化研究 | 王赟馨 | 2018年 |
消费需求升级背景下我国冰雪体育产业供给转型研究 | 张瑞林 | 2018年 |
我国冬季项目运动员参赛风险评估与控制机制研究 | 王月华 | 2015年 |
我国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协同发展机制研究 | 邵桂华 | 2015年 |
馆藏资源
学报封面据2020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馆藏各种文献总计370910万册,其中南岭、临河校区总计279036册(南岭校区藏书203299万册,临河校区藏书75737册)。竞技运动人才基地藏书91874册。
学术期刊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创建于1985,每两月出版一次,是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吉林省级优秀期刊。
文化传统学校标识校徽
校徽校徽图案为字母“JT(吉林/体育)、跑道、运动员、太阳”协调组合的“体育人才摇篮”,体现吉林体育学院科学管理、严谨治学的规范性与开放性,以及为祖国体育争光、为人类传承友谊的庄严使命感。
字母“J”突出吉林体育学院的“吉林”地域概念,“T”代表“体育”;“跑道、运动员”体现吉林体育学院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各级各类体育人才作为根本任务,教学与科研并举的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体系和强大的学研优势,人才辈出,硕果累累,铸就辉煌。
精神文化校训
厚德博学、育人夺标
校风
崇实求新
现任领导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郑永奎 |
院长 | 黄金林 |
党委副书记 | 臧德喜 |
纪委书记 | 张景隆 |
副院长 | 王永明、邵桂华、王月华、武红军 |
以上资料来源[2] |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03:01: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36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吉林体育学院(高等体育专业院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吉林体育学院(高等体育专业院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