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信仰的海神)

更新时间:2025-01-11 06:46:24 阅读: 评论:0

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信仰的海神)

妈祖 (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信仰的海神) 次浏览 | 2022.04.28 21:24:02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信仰的海神

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等等,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莆田湄洲岛,因救助海难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目前,全世界46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上万座从湄洲祖庙分灵的妈祖庙,有3亿多人信仰妈祖。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称号。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生于公元960年农历三月廿十三,卒于(987年)九月初九。

中文名

妈祖

外文名

MAZU

来源出处

福建莆田湄洲岛

别名

林默

神话体系

中国神话

居所

莆田县湄洲

司掌

海上安全、商业兴隆、平安守护、消灾避难

象征

海洋、大爱、平安

出生

公元960年农历三月廿十三

逝世日期

(987年)九月初九

人物简介

妈祖,是人们对海上女神的亲昵称呼。据宋代的文献史料记载,她是莆田湄洲一位姓林的女子。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船员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问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

相传妈祖的真名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称林默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福建莆田县湄洲岛人。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日。父讳愿,字惟懿,官都巡检,慈祥乐善,乡里称为善人。母王氏,生有一男六女,默娘最小。其生时红光绕室,异香氤氲。因生弥月不闻啼声,故日默娘。幼聪颖过人,读书过目成诵。年十六,能通晓变化,妙用玄机。驱邪治病、济世活人,能呼风唤雨。常于大海狂澜,救护难船。又应县令之请,登坛祈雨,获降甘霖。屡显神异,以济世人,人以为神。[1]

妈祖作为一个古代民间的神祗,为何她的精神能被海内外、世界上这么多人认可、赞扬和崇敬呢?这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妈祖身上聚集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妈祖她作为一个民间的渔家女,善良正直,见义勇为,扶贫济困,解救危难,造福民众,保护中外商船平安航行,凡此种种都是功德无量的事情,所以才会深受百姓的崇敬。妈祖做了很多有益于民众的善事义举,因此受到了海内外很多百姓的尊敬和膜拜。

莆田是对外移民的原乡。在潮汕民居门楼额匾仍可见到“莆田旧家”、“莆阳世系”等莆田印记。海南可考的入琼始祖有九十多个,数量为来自莆田为最。而莆田崇尚美德、坚守家乡传统的文化氛围,熏陶影响了这些迁移者,加上浓重的恋乡情结,来自家乡的妈祖崇拜自然而然就随着这些迁移者来到了全国、海外各地。

宋元时期,泉州是世界最大贸易港之一,元政府为了发展海上贸易,妈祖因被引进至海外交通贸易繁盛的泉州港,成为泉州海神,并因漕运及海外交通的发展,成为全国性海神并远播海外。

明清海禁,福建大批民众为了生计下南洋过台湾,妈祖信仰也随着商人和移民的足迹更为广泛地在海外传播。

传说

相传妈祖的真名为林默,又称林默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一出生则不哭不闹,因而取名为默,小名默娘。相传妈祖为福建莆田九牧林六房之后。

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长大后,她立志终生行善济人,矢志不嫁,父母顺从她的意愿。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大家都感颂她。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不断为乡亲排难解纷,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世人遇到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通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不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测吉凶,必会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987年(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羽化飞升之日,实际上她是在海上救难时去世。但在后来的传说故事中,林默羽化飞升这一天,湄洲岛上群众纷纷言看见妈祖乘长风驾祥云,翱翔于苍天皎日间。从此以后,航海的人又言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

信仰源起

妈祖是从中国闽越地区的巫觋信仰演化而来,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其他民间信仰(千里眼顺风耳)。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又纳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最后逐渐从诸多海神中脱颖而出,成为闽台海洋文化及东亚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

妈祖信仰从产生至今,经历了一千多年,作为民间信仰,它延续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深,都是其他民间崇拜所不曾有过的。历代皇帝的崇拜和褒封,使妈祖由民间神提升为官方的航海保护神,而且神格越来越高,传播的面越来越广。由莆邑一带走向五湖四海,达到无人不知,无神能替代的程度。

千年来,在莆田民间保留了不少有关妈祖的民俗,反映了妈祖信仰的具体特点。其信奉礼俗及妈祖的言行、品性等逐渐被民间吸收,形成许多俗例。

文化

经过一千多年的传播演绎,妈祖已经走出单纯的民间信仰殿堂而形成一种影响广泛的民俗文化--妈祖文化,涉及到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侨务、贸易、文化等诸多领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华夏文明的组成部分。

妈祖文化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就学术角度考察,它涉及宗教史、民俗史、航海史、科技史、建筑史、文学史、艺术史、华侨史、中外关系史等多学科,是一个具有多学科意义的综合性科目;从语言、民俗角度看,有关妈祖神话、传说是妈祖文化的重要内容。

妈祖信仰及其形成的民俗也是妈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流行的妈祖髻、妈祖服、妈祖面、妈祖祭典、船上供妈祖神像、启航前的祭祀,造船厂供妈祖、供船模、水族朝圣供品与传说妈祖看孩子、孩子挂乳名,求香袋等。台湾妈祖信仰及其习俗有合火、过炉、春秋祭典、卸马戏、相倾戏、艺阁阵、武馆、曲馆、遥拜、绕境、三月疯妈祖、大甲妈祖回娘家等等。

概括地说,妈祖文化包括妈祖的献身精神,集中于妈祖身上的真善美道德、乐于助人的品格以及有关妈祖的建筑艺术、雕塑、绘画、书法、诗文、楹联、文物、民俗文化、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宗教信仰等,内涵丰富,外延深广。

历史地位

妈祖在宋,元,明,清受到的国家祀典就达36次,其最长封号“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后来同治十一年(1872年),要再加封时,“经礼部核议,以为封号字号过多,转不足以昭郑重,只加上‘嘉佑’二字。”

澳门的英文Macau就是妈祖的简称。

台湾的妈祖信仰十分普遍,台胞三分之一以上信仰妈祖,台湾全岛共有大小妈祖庙510座,其中台南一地即有116座。它们的名字很多,有的叫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有的叫天后寺、天后祠、圣母坛;也有的叫文元堂、朝天宫、双慈亭、安澜厅、中兴公厝、纷阳殿、提标馆等。福建、台湾、广东及东南亚的林氏宗亲都称妈祖为:“姑婆”、“姑婆祖”、“天后圣姑”、“天上圣母姑婆”等。据统计妈祖为世界三大宗教信仰之一。

祭祀场所

奉祀妈祖的宫庙,在我国沿海各省、市,以及内地除青海、新疆、西藏等3省、区以外的其他省份,都有妈祖庙。

澳门

妈祖阁俗称天后庙,相传妈祖原名林默,出生于福建莆田,平素扶危济困,乐于助人,因救海遇难,受到人们敬仰,并立庙奉祀。千百年来,澳门人已把她塑造成慈悲博爱、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海上保护神,尊称为“妈祖”。澳门与妈祖文化关系源远流长,澳门半岛、胱泻吐坊肪有供奉妈祖的庙宇,而且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妈祖阁建于1488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妈祖阁背山面海,周围古木参天,风景优美,是许多旅游者必到之地。

妈祖阁内,终年香烟缭绕,有许多善男信女在此叩首祈福。每年春节和农历3月23日妈祖诞期,即妈祖阁香火最为鼎盛之时。除夕午夜开始,不少善男信女纷纷到此拜神祈福,庙宇内外,一派热闹,而诞期前后,庙前空地会搭盖一大棚作为临时舞台,上演神苏戏。

香港

由于香港曾是渔港,所以全港共有五十多间天后庙,是香港为数最多的庙宇。香港天后庙始建于1767年,位于赤柱大街的后面马坑村内。在二次大战时是居民们庇护安身之所,炮弹在四周落下,村民却得以保命,他们相信全凭天后所赐恩泽,从此笃信天后为保护神。

天后庙除了庙正中央的天后神坛外,亦有供奉城隍,土地及观音的神坛,庙最右面的(树园)可供问卦占卜,天后庙四周榕树成荫,不少长者每日聚集于庙外的公园里下棋作乐。

台湾

鹿港天后宫

于雍正三年(1725年)由施世榜献地迁建,历经嘉庆二十年(1815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昭和十一年(1936年)的重修,始有今日的建筑规模。目前天后宫保存二张日治时期所拍摄的照片,为同治十三年重修时,鹿港天后宫的庙貌。当时天后宫的建筑规模为三进二院的格局,分别为三川殿、正殿及后殿。三川殿采三开间建筑,两旁有八字墙,八字墙为大正四年,由鹿港土水师「圆仔炎师」(蔡添炎)所施做。

镇澜宫

傳清雍正八年(西元一七三○年)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人氏林永兴,自湄洲妈祖祖庙奉请天上圣母神像来台,途经本地定居谋生,当时移民写信湄洲妈祖,纷纷前來参拜。地方缙绅见香火鼎盛,事后征得林氏同意,择地于现址,于清雍正十年(西元一七三二年)兴建小祠,取名镇澜宫。

除了港澳台的妈祖庙以外,更多的是分灵宫宙,建在中华大地的各个角落。

祭奠习俗

自宋代之后,妈祖祭奠的主要表现形式可分为庙祭、郊祭、海祭、舟祭、家祭五种:

庙祭

是指在妈祖庙范围内举行祭典仪式,其特点是规范、严谨。据考,在宋至清四朝中,朝廷因事差官致祭妈祖达300多次,都是采取庙祭形式。清康熙五十三年(1718年),皇帝颁旨规定妈祖作为女圣,归列三圣之一,编入国家祀典,春秋谕祭,与文圣孔子、武圣关公同享最高法定礼节---三跪九叩、三击献醴。

郊祭

是指在都郊或市郊设立祭坛,对妈祖女神进行遥祭的形式。一般由帝王亲自主持,特点是肃穆、庄严。我国郊祭妈祖最早当推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宋高宗在临安郊祭后敕封妈祖为灵惠夫人。

海祭

是指在海边奠祭妈祖。从各地现存的海祭仪式中,可以看到:面对浩浩波涛,祈福旗幡与日同升,海螺长号,颂祭文、奏祭乐、进舞芭、献祭果、洒祭酒、敬鲜花、放海生,同时进行各种民俗展示。这种纯粹的民间祭礼一般在海边渔村流传,具有地域的独特性、广泛的群众性、愉悦的观赏性。

舟祭

是指在船上供奉妈祖神像,在出海时、归航时或遇大风大浪危急关头对妈祖女神进行全祭拜的一种形式。

家祭

是指妈祖信众在家中设妈祖神位,每逢初一、十五日或妈祖诞辰与升天纪念日进行焚香进供膜拜的一种方式。

信仰传播

日本

古琉球天后宫。据文献记载,传入琉球的时间是在14世纪的明洪武年间(1368~1398)。琉球的妈祖庙有久米村的上天妃宫、那霸的下天妃宫和久米岛天后宫等3处。

海神天后的东渡日本。中国与日本来往极早。

日本长崎市内的有三大唐寺——南京寺、漳州寺和福州寺。日本长崎的妈祖堂的最大特点是由商人“商会”先建妈祖堂,然后把它拓建为佛祖和妈祖合祀的寺庙,把妈祖奉祀在寺庙中。而其目的在于祈求生意兴隆、海上平安。同时,利用神祈的节日活动加强与日本团结,对日本的民俗起着深远的影响。后来日本商船上也安放了中国妈祖的神龛,作为海上航行的护船神。

东南亚

妈祖的信仰,也随着华侨的南渡遍布于南洋各地。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尼、越南、菲律宾等地,都建有供奉妈祖的庙宇。其中以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比较典型。例如,在马来西亚马六甲的青云亭、宝山亭,槟榔屿的观音亭(广福寺)都有奉祀妈祖。在新加坡的天福宫,林厝港亚妈宫、林氏九龙堂等,也都供奉妈祖。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各地的地缘协会馆内也都兼祀妈祖。

台、港、澳

台湾、香港、澳门的民间信仰大部份是从我国东南沿海,特别是福建一带传去的。如关帝圣君、观音菩萨、清水落石出祖师、保生大师、妈祖娘娘等到。妈祖娘娘一直被台、港、澳渔民和航海者奉为海上保护神,为其在台湾同胞心目中占着重要不得地位,影响也最为深刻。一千多年来,特别是自宋徽宗以后历代帝王对妈祖的确良褒封,加上朝的护国庇民、元朝的漕运保泰、明代郑和与王景弘下西洋及清代施琅平定台湾等,使妈祖信仰在台、港、澳的传播更加广泛。

台湾的妈祖庙。据统计,至1930年末,台湾妈祖庙有335座;1954年增至384座;据《台湾地区神明的由来》一书说,目前台湾民间祀奉天上圣母为神的寺庙,已经超过900座之多。妈祖庙宇名称不一,有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天后寺、天后祠、圣母坛、文元堂、朝天宫、镇澜宫、安澜厅、双慈亭、中兴宫厝等;奉祀的妈祖,因来自大陆不同的地方而有不同的称呼,如来自兴化军称“兴化妈”,来自泉州的称温陵(泉州旧称)妈祖,来自龙溪的称“清溪妈”,来自同安的称“银同妈”等。

在台湾的妈祖庙中,以台南64座为最,高雄60座次之,再次为屏东及台中各49座,云林县48座,彰化县42座。可见,台湾妈祖庙自清代以后勤部不断增加,且几经修建,规模日益壮观。

现澎湖马公镇的“提标馆”是所有台湾妈祖庙中最早的一座。澎湖妈祖庙创建年代虽未记载,但据日本学者的研究,均创建于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并且当时还在庙前开了一个墟市叫“妈祖宫市”。

台湾较早的妈祖庙,其大多数是由湄洲祖庙分灵至台。自清嘉庆到清光绪年(1796~1908)间,台湾海上贸易兴旺,经济发达,涌现出许许多多规模更大诸如台南大天后宫,近年竹南天后宫又建起露天妈祖祖象。

截至目前,台湾共有大型妈祖庙510座。在妈祖庙中有镇殿妈、二妈、副二妈、副三妈、四妈,又有三郊妈、斑鸠妈,还有温陵妈、银同妈、湄洲妈。除镇殿妈外,其他妈祖像可供每年轮流诞辰出巡之用。特别是早期的妈祖庙,在例定诞辰日有“遥拜”仪式,即在行“三跪九叩”礼节时,一律面向莆田湄洲祖庙施行。这一俗例充分说明台湾同胞永远怀念大陆的深远意义。

历史赐封

历代对妈祖的赐封根据史料,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

宋代

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封“灵惠夫人”。

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封“灵惠昭应夫人”。

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封“灵惠昭应崇福夫人”。

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封“灵惠昭应崇福善利夫人”。

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封“灵惠妃”。

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年),封“灵惠助顺妃”。

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年),封“灵惠助顺显卫妃”。

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封“灵惠助顺显卫英烈妃”。

宋理宗嘉熙三年(1239年),封“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妃”。

宋理宗宝祜二年(1254年),封“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协正妃”。

宋理宗宝祜三年(1255年),封“灵惠助顺嘉应慈济”。

宋理宗宝祜四年(1256年),封“灵惠协正嘉应慈济妃”,后又改封“灵惠协正嘉应善庆妃”。

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封“灵惠显济嘉应善庆妃”。

元代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封“护国明著天妃”。

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封“护国显佑明著天妃”。

元成祖宗大德三年(1299年),封“护国辅圣庇民显佑明著天妃”。

元仁宗延祜元年(1314年),封“护国辅圣民显佑广济明著天妃”。

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封“护国辅圣庇民显佑广济灵感助顺福惠徽烈明著天妃”。

明代

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封“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

明成祖永乐七年(1409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

清代

康熙十九年(1680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上圣母”。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

乾隆二年(1737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天后”。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天后”。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天后”。

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天后”。

道光六年(1826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天后”。

道光十九年(1839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天后”。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天后”。

咸丰二年(1852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天后”。

咸丰三年(1853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天后”。

咸丰五年(1855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天后”。

咸丰五年(1855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天后”。

咸丰七年(1857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

同治十一年(1872年),要再加封时,“经礼部核议,以为封号字号过多,转不足以昭郑重,只加上‘嘉佑’二字。”

显灵传说

妈祖显灵传说之一:甘泉济师

据记载康熙二十一年十月,清军水师提督施琅奉旨率三万水兵驻扎平海,等待乘风东渡台湾。当时正遇到干旱,军中缺水。平海天后宫旁有一被填废井,施琅命令挖掘,并暗向妈祖祈祷,井挖好后泉水甘口,解了老百姓、兵士用水之难,泉水从此不竭。施琅以为这是神赐甘泉济师,亲书“师泉”二字,此井至今仍存。

妈祖显灵传说之二:佑助收艇

传说康熙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夜,施琅第一次率兵渡海攻打台澎,因缺风船行很慢,施琅下令回航平海。不久,忽起大风,战舰上小艇被风刮下海,不知去向。第二天风停息后,命令出海寻找小艇,均安然停在湄洲湾中,艇上人报告说:昨夜波浪中见船头有灯光,似人揽艇,是天妃默佑之功。施琅大为感动,命令整修平海天后宫,重塑妈祖神像,捐重金建梳妆楼、朝天阁,并请回妈祖神像一尊奉祀在船上。

妈祖显灵传说之三:澎湖助战

传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第二次率兵东渡攻打澎湖,军中士兵感到神妃在左右助战,个个英勇向前,千总刘春梦天妃告之二十一日必克澎湖,七月必克台湾。后来清兵强攻澎湖七昼夜,并台湾统一。当时清兵出战攻澎之日,妈祖派千里眼、顺风耳二神将助战,即妈祖“澎湖助战”的神话故事。

妈祖显灵传说之四:托梦建庙

传说宋绍兴二十七年秋(1157年),莆田城东五里处的白湖这个地方,有章氏、邵氏二族人共梦神指地立庙,随后验其地果然是吉地,于是建庙,第二年庙建成。宋绍兴三十年,海寇侵扰,百姓到庙里祈祷,忽然狂风大作,海浪滔天,敌畏惧而退。后来又来侵犯,再次显灵威,很多敌寇被官军擒获。

妈祖显灵传说之五:圣泉救疫

传说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兴化一带发生瘟疫,无药可治,妈祖托梦给白湖一村民,说离海边不远的地下有甘泉,喝了可以疗愈疫病。第二天群众前去控掘并取水饮用,果然灵验。消息传开后,远近人都来取水,络绎不绝,染疫的人全都得救了,这口井被誉为“圣泉”。

妈祖显灵传说之六:神女搭救

传说北宋宣和初年,莆田人洪伯通有一次航行在海上,突然遇到飓风,帆船差一点覆没,急忙呼神女搭救,喊声刚刚结束,大海突然风平浪静起来,洪氏躲过了灭顶之灾。

妈祖显灵传说之七:神女救船

传说北宋宣和五年,宋朝派使者率船队出使高丽(今朝鲜),在东海上遇到大风浪,其中八条船沉了七条,只剩下使者所乘的船还在风浪中挣扎,忽然船桅顶上闪现一道红光,一朱衣女神端坐在上面,随即风平浪静,使者所乘的船转危为安。使者惊奇,船上一位莆田人告说是湄洲神女搭救。

妈祖显灵传说之八:保护使节

据记载,郑和七次下西洋中,3次是船队遇到海寇掠夺和受到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陷害;1次是船队为苏门答刺国生擒;3次是船队在海上遇到飓风和险情。每次都说得到妈祖神灵庇护而脱险。

妈祖显灵传说之九:天妃神助

据记载,永乐七年,钦差尹璋出使,同年钦差陈庆等往西洋;永乐十三年,钦差内官送甘泉于榜葛剌国,同年太监王贵等又奉命往西洋;洪熙元年(1425年)乙未,钦差内官柴山往琉球;嘉靖十一年(1532年),钦差给事中陈侃等人往琉球册封;嘉靖三十七年,复遣郭汝霖等出使;均得天妃神助而安全往返。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庇佑漕运

据记载,道光六年(1826年),江南有一只千余艘的漕运船队,一日船队抵达黑洋,遭到风暴,得到妈祖神灵护助,整个船队二、三万人安然无恙。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一:官员脱险

据记载,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御史孟劭前往台湾巡视,在海上遇到飓风,得妈祖神佑而脱险;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漳州镇总兵奉命南巡时,河流横急,遇到险情,得妈祖显应而平安无事。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二:庇佑致胜

(1)康熙十九年(1680年),水师提督万正色驻守崇武,夜梦神妃佐风,于是进兵,迫郑军舍厦门入台湾;

(2)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钦差大臣福康安等赴台,返回至大担时迷失航向,得神火引导而顺返;

(3)乾隆五十二年,张均等率水兵剿海贼,遇风得神助,脱险并擒贼五十余名;

(4)嘉庆十一年(1806年),官军在鹿耳门赖妈祖佑助,击败蔡牵;

(5)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侵华英军驻进上海潮州会馆,裸卧天后神前,夜里梦见受到棍击,个个惊喊救命。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三:使节脱险

据有关资料,康熙二年(1663年),张学礼等往琉球国,归舶过姑米山遇风暴;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册使汪辑等出使,归舟遇飓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册使海宝等奉命赴琉球册封存,归舟遇旋风;乾隆二十年(1755年),册使全魁于姑米山遇台风;道光十九年(1839年),册使林鸿年等赴琉球途中两次遇风暴。均得妈祖显灵庇佑而脱险。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四:旱情解难

据记载:1192年夏,闽地干旱严重,瘟疫蔓延,群众向妈祖祈求保佑,祷天即下雨;嘉定十年(1217年),兴化大旱,百姓祈求于妈祖,神示梦下雨之时,果然灵验;宝祜元年(1253年),莆、泉大旱,两地共祷于神,旱情即除。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五:神助修堤

据记载,1239年,钱塘江决堤,江水漫到艮山天妃宫时,水势倒流不前,百姓借势筑堤,大家都说是神力捍御;宝祜四年(1256年),又得妈祖神助建筑浙江钱塘江堤。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六:神助擒寇

据记载,乾道三年,海寇侵扰,官兵数次围歼都无法得手,后凭妈祖神助获胜。嘉定十年,海寇再次犯境,官兵又得妈祖神助,擒蔻首而胜。景定三年(1262年),海寇作乱于兴、泉、漳之间海域,官兵得到妈祖神助,在莆田湄洲一带海域擒获海寇。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七:神助宋师

传说嘉定元年(1208年),金兵聚集在淮甸一带,宋廷兴师北伐,向妈祖祈祷神助,宋朝军队三战三捷,解了合肥之围。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八:护助剿寇

传说淳熙十一年(1184年),福建都巡检姜特立奉命征剿温州、台州一带海寇,临战前官兵乞妈祖神灵护助。战时隐约看见神在云端之上,于是乘风进兵,擒获贼首,大获全胜。

精神

孟子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下》)林默从一个普通民间女性而称圣成神,起步于林默生前感人的道德行为(即孟子所说的“善”“信”),在林默感人事迹及其所体现的道德精神的感召下,民众开始了对林默事迹的赞颂和传播,其中也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对林默事迹及其精神的神格化。但对妈祖的系统神格化过程应当出现在妈祖升天并被立庙祭祀之后。在妈祖作为民间的神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官方的介入和认可,又促进了妈祖神格化的进一步发展。

妈祖走上神坛的关键一步,就是在妈祖事迹得到民众认可和赞颂的基础上,民间开始了对妈祖神格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妈祖精神除了她生前的高尚行为所具有的道德内涵获得神格化提升外,民众在她去世后还对某些与妈祖有关的社会现象、精神现象或自然现象进行了神格化演绎,这种演绎寄托了民众在与自然界搏斗中、在社会生存斗争中以及协调人际关系中对妈祖的某种祈求、期盼和精神托付。妈祖的精神还随着渔民、商人等航海者的足迹逐渐向更广远的地域传播。妈祖精神中的这部分内容具有更强烈的神格色彩,而且除了见诸于民间传说之外,已经较多地出现在历代的祠庙碑刻以及其它典籍之中。

名人评价

国家主席习近平:既是乡土文化也是重要旅游资源的妈祖文化,是凝聚两岸同胞的一条纽带,要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妈祖文化包含着海洋精神。

前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护国庇民就是要福国利民,妈祖在民间有崇高的声望与地位。

菲律宾前总统、马尼拉现任市长埃斯特拉达:妈祖信仰是中国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妈祖受到全球华人水手的敬仰,妈祖巡安菲律宾,我们倍感荣幸!

奥地利驻华大使石迪福:妈祖祭典和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加强了各国各地区各组织之间的联系,增进了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妈祖文化和精神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积极意义。

前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福建考察时指出:“妈祖信仰深深地扎根在台湾民众的精神生活当中,福建要运用这一丰富资源,在促进两岸交流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平安、和谐、包容”的妈祖文化特征,与“和平之海、合作之海、和谐之海”的中国海洋观相互映照,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心灵纽带。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02:33: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34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信仰的海神).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信仰的海神).pdf

标签:妈祖   海神   中国   沿海   东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