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药方剂)

更新时间:2025-02-24 13:10:42 阅读: 评论:0

经方(医药方剂

经方 (医药方剂) 次浏览 | 2022.08.24 14:58:36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经方医药方剂

经方是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着作中记载的方剂,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代表。经方,中医术语,有两种意义,一是指医家在治疗过程中发现确有疗效的“经验之方”,一是指在张仲景着作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使用过的“医经之方”。经方十一家,包括《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三十卷、《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四十卷、《五藏六府瘅十二 病方》四十卷、《风寒热十六病方》二十六卷、《泰始黄帝扁鹊俞跗方》二十三卷、《五藏伤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客疾五藏狂颠病方》十七卷、《金疮疭瘛方》三十卷、《妇女婴儿方》十九卷、《汤液经法》三十二卷、《神农黄帝食禁》七卷,原书今俱已失传。

中文名

经方

定义

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

含义

经典医著中的方剂。指《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

代表

张仲景的方剂为代表

相关文献

明·吴绶,《伤寒蕴要全书》等

记载

《汉书·艺文志》

含义释义

(1).中医称 汉 代以前的方剂。《汉书·艺文志》:“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 * 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於平。”按《汉书·艺文志》所载各书多已不传,后指《素问》、《灵枢》和 汉 张仲景 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中的方剂为经方。亦专指《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方剂。《北齐书·方伎传·马嗣明》:“ 马嗣明 , 河内 人。少明医术,博综经方,《甲乙》、《素问》、《明堂》、《本草》莫不咸诵。”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 唐慎微 , 蜀州 晋原 人,世为医,深于经方。”《新华月报》1961年第3期:“祖国医学中又有经方派、时方派的区别。” (2).指《素问》、《灵枢》和 汉 张仲景 的《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中的方剂为经方。亦专指《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方剂。[1]

经方

经方,中医术语,有两种意义,一是指医家在治疗过程中发现确有疗效的“经验之方”,一是指在张仲景着作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使用过的“医经之方”。 在明清之前,经方一词主要是指“经验之方”,在汉朝时曾经存在的经方派,所指的也是前者。在清朝初叶,出现另一支,尊古的经方派,他们称张仲景着作使用过的方剂是“经方”,而后世医家及温病学派设计的方剂则是“时方”,他们反对时方而主张用经方。因为他们的影响,近代中医界所说的经方,其意义则转而成为后者,张仲景医经之方。

两种说法说法一

一是指《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所记载“医经、经方、神仙、房中”的经方十一家,但。经方十一家,包括《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三十卷、《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四十卷、《五藏六府瘅十二 病方》四十卷、《风寒热十六病方》二十六卷、《泰始黄帝扁鹊俞跗方》二十三卷、《五藏伤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客疾五藏狂颠病方》十七卷、《金疮疭瘛方》三十卷、《妇女婴儿方》十九卷、《汤液经法》三十二卷、《神农黄帝食禁》七卷,原书今俱已失传。

梁代·陶弘景曾经亲眼见过《汤液经法》,从中摘抄部分方剂,写成《辅行诀藏府用药法要》一卷。据说1907年,法国人伯希和从敦煌莫高窟盗取古书卷,委由莫高窟道士王圆箓装箱时,王道士受人所托,随意抽出一卷医书暗藏,此卷即《辅行诀藏府用药法要》。1915年为河北威县张渥南所购,传于嫡孙张大昌,但原书在文化大革命时被毁,所幸当时有人已将全书默记,而有传抄件存世。中国中医研究院马继兴根据传抄件整理成书,附于《敦煌古医籍考释》一书中,公诸于世。

说法二

中医学界最为普遍的说法,是指中国汉朝张仲景所着《伤寒杂病论》(后世分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二书)所记载之方剂。乃是相对于宋、元以后出现的时方而言的。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05首,除去重复的38方,共计280方。《伤寒论》载药90味,《金匮要略》载药192味,除去重复的76味,共计206味。经方是“医方之祖”,后世中医学家称《伤寒杂病论》为“活人之书”、“方书之祖”,赞誉张仲景为“医圣”。古今中外的中医学家常以经方作为母方,依辨证论治的原则而化裁出一系列的方剂。经方的特点可概括为“普、简、廉、效”。

《刘东军易演伤寒论》对“何谓经方”的解释

如今到各大中医论坛看看,满眼都是经方教授,满眼都是经方大师(不过最近这半年似乎都哑火了)。这个时候我这个题目看上去是不是觉得可笑?

什么是经方。有人曾回答“仲景之方就是经方”也有人回答“古代人的经验之方”就是经方。

唉。。。。。。

终究这个时代、已不是纠其学问的时代了。驱之若鹫者、都是因为一旦打出“经方”这面旗帜就便仿佛“通了古了”。

何谓经。这个问题不搞明白,那么说经方基本等于胡说八道。我这里不用引经据典,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经者,乃是宇宙变化之经过也。所有《内经》的有字语言和十二辟卦的无字语言要论述的大致都不外与此。

然而,宇宙大人体,人体小宇宙。再小小到现代所谓纳米宇宙。世界上再先进的计算仪器也计算不完的宏观宇宙、微观宇宙中各自的变化次序。这里面的变化规律是什么,古中医的《黄帝内经》却已经做出了论述。即《五运行大论》开头的一段:“鬼臾区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

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不合阴阳,其故何也?

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人中之五行人)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天地阴阳合起来则可以得到它的合并之象)。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那么到底以多少象来推呢?怎么推呢?

古人有回答。鄙人不才,则做了一个小小的发明如下:

从宇宙的空间来说,可以概括为六种阴阳结构的气体膨胀空间。

同样也有六种阴阳结构的相反实物质来概括。图示如下:

古代人将这十二种时空物质按照膨胀收缩序列排列起来,则就是如今我们经常看到的太极图。古人的排序数不是阿拉伯数字,而是地支:既。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样以来,宇宙的纵向空间排序就出来了,恰好就是我们经常见过的太极图---(有时候这个图被一些人绘反了挂在庙堂上装饰自己,全世界因此都知道东方智慧就是阴阳俩鱼,还被人按了俩鱼眼!但有几人知道这个阴阳鱼是在说什么的却寥寥无几,所谓的易经学术界,也只是剩下一些人在哪里以此装裱装裱而已)以至于某些国家,还把这种太极图拿去装裱自己的国旗更也是令人无语。这话在这儿咱就不说下去了---越说可能得罪的面儿越大。

能够促使这些宇宙结构改变的动力则是来自《黄帝内经》上所说的大气的五种运行方式,既简称五运,也有叫做五行。既生,长,化,收,藏,这五种大气运行趋势。也被称作木,火,土,金,水。注意:这只是五种五行属性的象形物质而已。不是后来那些被西方物理学浇灌起来的某些混蛋中医教授们所相信人类祖先就是猴子并宣扬初级认识论的木就是草木,火就是大火,木生火就是钻木取火的发现、以及火生土就是烧荒后新的土地出现。

把金属炼化成水叫做金生水。这些死脑筋教授害人害己他们根本不懂,其中有个自诩国学大师的人物写了本《易经杂说》也是这样论述五行的。真的令人大跌眼镜。这些人其实根本就是以讹传讹,多年养成的剽窃和装十三的习惯使然而已。

那么。明白了古人界定宇宙的这些空间,那么再了解了这些空间的坐标排序以及位置代号。那么读者往后就会跟随鄙人慢慢发现原来古代有一个牛人要比中医武将--刘东军捷足先登、早就驾驭了这门学术。这个人就是张仲景。

何谓经方?有人会说:秦汉之前的方子就是经方---其实这是屁话。

何谓经方?应该从经方的定义上来回答:即能够具有改变人体宇宙、时空、大小排序位置的方向性力量的发力配比就是经方。

若以十二经来恒定当其主位的话,则应该有十二经各经的正经方,离经方,归经方。这些方向力量应该是制作五运趋势的力量。具体实施这些力量的物品就是方药。我这里称“易法方药”。由此再来恒定《刘东军易演伤寒论》中的仲景所论方药。那么就得出答案,即仲景的所有方子不能全部被命为“经方”。要在仲景方子中找出符合上述正经,归经,离经的方子。这个论述将和一切传统中展现作用宇宙十二种空间正位的方子一样视为经方者,都将是无异议的。简言之,经方就是易经之方。之论就是易法方论。

经方分类

桂枝汤类

麻黄汤类

葛根汤类

柴胡汤类

泻心汤类

白虎汤类

承气汤类

陷胸汤类

抵当汤类

五苓散类

苓桂剂类

四逆汤类

理中汤类

附子汤类

相关文献

明·吴绶,《伤寒蕴要全书》

清·徐彬,《伤寒原方发明》

清·文梦香,《百一三方解》

清·魏念庭,《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清·莫文泉,《经方例释》

与时方的区别

经方时方之别似乎可以追溯到伊尹以为汤液之时,伊尹为汤液应属经方出现的一种标志,汉书艺文志立经方条,表明此前已成学术派别。仲景感慨“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表明其时已出现学术衰颓之势,仲景正是在此基础上“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完成了可为万世法的六经辩证体系。

经方派与时方派的分别本质上是辩证方法的区别。所谓经方派,似乎是指主要用经方施治者,若深究其意当为运用六经辨证体系本经方之意施治者;所谓时方派,应指主要用脏腑气血八纲辨证施方者。时方派往往将各种辩证方法并列参合运用,故其用方药多而杂;经方派以六经辨证统领八纲气血脏腑经络辨证,故其方药简而专。究其实,在乎理法,理愈明则法愈简,理愈晦则法愈繁。 中医分为经方派、时方派,这,不但中国人晓得,日本人也晓得。经方派在日本叫作“古方派”,而时方派在日本叫作“后世方派”,意思一样。而不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也都晓得,经方派和时方派的“分水岭”是什么——那就是所谓的“金元四大家”

价值

一是临床实用价值。经方本来是治病的有效验方,这本来是毋庸赘言的,但是,现在许多医生不会用,他们认为这些古代的配方不能治疗今天的疾病。初一听似乎蛮有道理,但细细一想,不对!为什么呢?第一,人类的疾病古今变迁不是很大,有许多疾病古代有,现代也有,比如感冒,比如结核病,比如糖尿病。第二,古今人类的疾病反应方式没有变,比如寒则无汗、尿清长,热则汗出、口渴、尿短黄;古人服大黄腹泻,今人服大黄也腹泻。

经方对“人”而治,疾病虽有不同,而“人”则一。所以,近代以来有关经方治疗现代疾病的报道连篇累牍,例子不胜枚举。你也看到过,我用小柴胡汤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用小建中汤治疗骨髓纤维化,用泻心汤加安宫牛黄丸治疗颅内出血后失忆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等,效果都很显着。说明古方可以治今病。而且,经方非常经济实惠,像半夏厚朴汤、五苓散等,不值几个钱。所以说,经方这个临床实用价值太大了!对于并不富裕的中国人来说,尤其实用。

二是教学示范价值。经方是历来中医入门的捷径。经方组成简单,但非常严谨,一般不可乱加乱减,否则效果就出不来;甚至其中药量的比例,也不能乱。有个比喻,学经方就像学棋读棋谱,学书临颜柳,作诗先吟唐诗一样,是规范,是基础。学中医而不学经方者,必难成大医。人们都说,中医活,其实,经方很死,“有是证用是方”,一对一,这就是经方的规矩,但中医幸亏这个规矩,才能灵活,才能成方圆。经方就具有这个教学示范价值,非常重要,千万不能等闲视之!现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搞中医标准化战略,方向正确,但必须首先将经方的临床应用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给搞出来才是;中医人才的培养,也必须将经方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基本功狠抓不放才是。

三是商业经济价值。经方是中华民族的临床经验结晶,可就是没有专利,是世界人人可共享的。不过,在如何应用好经方治疗现代疾病方面,我国还可以形成自己的专利和技术壁垒。就是针对国内市场,其经济效益也是非常可观的。中国人多,市场太大,只要有一个好品种,就能日进斗金。人家那“三九胃泰”,那“排毒养颜胶囊”,那“板蓝根冲剂”,无不掘了一大桶金,那还不是经方呢!民间验方尚且如此,那开发出经方来,经济效益可想而知了。

日本津村制药公司靠一个“小柴胡汤颗粒”,就够日常运作开支;四川一家制药公司的“一清胶囊”,就是经方三黄泻心汤,已经搞得轰轰烈烈。可见经方的商业价值所在。 以上的价值如何发挥呢?看来首先是提高对经方的认识,对中医的正确认识。

不要说到中医,就想到是阴阳五行,是气功导引,是补肾,是吃西洋参,是吃什么补什么。中医的精华在经方。同时,也不要一讲中医现代化,就是用西医的标准来衡量中医,你西医有基础理论,我中医也有基础理论;你西医讲器官,我中医讲脏腑;你西医重消炎,我中医有清热;你西医讲免疫力低下,我中医讲气虚脾虚;你有病理,我有病机;你有客观基础,我一定也能找到实质……,中医自有自己的立足点,何必与现代医学东施效颦式地争高下呢?学好经方吧,那才是中医的真本事,也是发展中医的基本功。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02:15: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33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经方(医药方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经方(医药方剂).pdf

标签:方剂   医药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