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县(福建省宁德市辖县)

更新时间:2025-04-03 20:30:02 阅读: 评论:0

周宁县(福建省宁德市辖县)

周宁县 (福建省宁德市辖县) 次浏览 | 2022.09.01 11:48:48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周宁县福建省宁德市辖县

周宁县地处闽东北,位于东经119°7'至119°21'、北纬26°53'至27°19'之间,东临福安、西接政和、北连寿宁、东南部与宁德交界、西南部与屏南隔溪相望。辖6镇3乡、147个行政村(社区),土地面积1047平方公里。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周宁县的常住人口为149567人。

202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16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1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23.53亿元,下降6.2%;第三产业增加值44.22亿元,增长9.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0.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8.1%。

中文名

周宁县

外文名

Zhouning County

别名

狮城

行政区划代码

350925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宁德市

地理位置

福建省东部宁德市

面积

1047.1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

6镇3乡

政府驻地

狮城镇

电话区号

0593

邮政区码

355400

气候条件

中亚热带海洋季风山地气候

著名景点

塔山公园,鲤鱼溪等

火车站

周宁站

车牌代码

闽J

人口

149567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地标建筑

狮城镇、周宁县塔公园

面积

1035 km² 

地区生产总值

76.16 亿元(2020年)

建制沿革

周宁县古为七闽地。春秋属越,战国属楚。秦属闽中郡。

西汉为闽越国,东汉属会稽郡。三国属吴建安郡。晋南朝属温麻县。

隋属原丰县(闽县)。唐属长溪县。

五代闽龙启元年(933年)起属宁德县,宋初为青田乡东洋里。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建东洋行县,由宁德县主簿驻征赋税。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分割东洋里十五至十八都设东洋分县,由宁德县丞驻治,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改由县佐驻治。

民国元年(1912年),东洋分县改由宁德县派分驻员治理。

民国三年(1914年)复设县佐。

民国十八年(1928年),裁县佐设警察所,综理辖区行政事务。

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设公安分局。

民国二十二年六月(1933年)6月,改设宁德县第五区。

民国二十四年六月(1935年)6月,改设周墩特种区,脱离宁德县辖,直属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公署驻长乐)。

民国二十五年二月(1936年)2月,又改为宁德县第三区。

民国二十六年一月(1937年)1月,复为周墩特种区,隶第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二年九月(1943年)9月,改隶第八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一日(1945年)8月1日设县,以周墩、宁德两地首字定名周宁县,县治在狮城,辖地639.6平方公里,隶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六年四月,改称第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七年九月(1948年)9月,宁德县析咸杉乡127.7平方公里归周宁县辖,全县面积增至767.3平方公里。

1949年6月28日,周宁和平解放;9月1日,成立周宁县人民民主政府;11月12日,成立周宁县人民政府,隶福安专员公署。

1955年9月,寿宁县划出第六区(今纯池乡的11个行政村和泗桥全乡)辖地278.7平方公里,归周宁县辖,全县面积增至1046平方公里。

1970年7月起,隶宁德地区(现宁德市)。

1999年11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成立宁德市人民政府,2000年11月14日正式挂牌。

行政区划区划沿革

周宁县原属温麻、 长溪、宁德县。

民国二十四年六月(1935年)6月,始设周墩特种区,直隶省府。

民国三十四年八月(1945年)8月1日建县,以周墩、宁德两地首字为县名,行政区划采用乡(镇)保甲制。

民国三十七年九月(1948年)9月,宁德县析咸杉乡127.7平方公里归周宁县辖,全县面积增至767.3平方公里。

1949年6月28日,周宁和平解放;9月1日,成立周宁县人民民主政府;11月12日,成立周宁县人民政府,隶福安专员公署。

1950年,废除保甲制度,设区乡建制。

1955年9月,寿宁县划出第六区(今纯池乡的11个行政村和泅桥全乡)辖地278.7平方公里,归周宁县辖,全县面积增至1046平方公里。

1958年秋,撤区、乡,设人民公社。

1963年恢复区、镇建制。

1966年,复撤区、乡,设立人民公社。

1970年7月起,隶宁德地区。

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全县设1镇8乡,辖140个行政村。

1989年,全县设1镇8乡,辖140个行政村。

1990年—1995年,先后有5个乡改镇。2003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在狮城镇设5个社区。

2005年,全县设6镇3乡,辖5个社区,2个居委会,141个行政村,共有户籍人口194466人。

周宁县区划详情

截至2016年,周宁县辖6镇3乡、147个行政村(社区)。县人民政府驻周宁县北门路11号。[2]

周宁县行政区划一览表

乡∕镇

行政代码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社区名称

狮城镇

350925100

龙潭、安后、洋尾、坂头、虎岗、前坪、陈凤、洋庄、桥南、长安、中兴、城西、东园、兴福

咸村镇

350925101

洋中、川中、上坂、咸洋、云门、占家洋、枣岭、富濑、王宿、樟源、碧岩、南门楼、梅山、坪坑、樟岗、梅台、下坂、高际头、梧桐、车盘、芹村、茶广、光厦、咸村

浦源镇

350925102

浦源、西坑、五源坑、龙亭、紫云、端源、官司、江源、萌源、溪坪、东升、萌底、半岭、龙住院、进登、上洋、吴山底

七步镇

350925103

七步、登科地、龙溪、桐岔、象运、八浦、岭头、后洋、柿洋、郭洋、官洋、溪头、宅头、洋头、坑源底、徐家山、黄家山、竹下、苏家山、梧柏洋

李墩镇

350925104

李墩、东山、黄埔、陈厝、际会、际头、阮洋中、阮家洞、楼坪、芹溪

纯池镇

350925105

纯池、溪尾、祖龙、禾溪、桃坑、桃园、前溪、林源、后溪、莲地、底源、西山、 三门桥、庭洋中、儒源、福山、豪阳、向阳

泗桥乡

350925200

泗桥、赤岩、周墩、红阳、坂坑、洋尾弄、常洋、杨厝边、垓窑、下西坑、溪口、下楼

礼门乡

350925201

礼门、仕本、贡川、大碑、芹源、常源、 秋楼、玉山、大林、溪山、梅渡、油湾、 后垅、陈峭、山头、首洞、梨坪

玛坑乡

350925202

玛坑、升阳、东坑、下坑、赤洋、长峰、 杉洋、宝岭、紫竹、溪边、沈洋、首章、灵凤山、芹太丘、孝递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

周宁县位于福建省东北山区,东邻福安,西接政和,北连寿宁,东南与宁德接壤,西南与屏南隔溪相望,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6°53′~27°19′,东经119°7′~119°29′,东西宽33千米,南北长46千米。全县平均海拔800米,为中山丘陵地带,地貌以中山为主。土地总面积1035平方公里。

地质条件

周宁县境内地质构造总的演化趋势是由不稳定一稳定一活动,经历地槽、准地台和濒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等三个发展阶段。

周宁县地层出露广泛,约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主要为中生界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的火山碎屑岩系,以及上震旦统——下古生界的变质岩和第四系洪冲积层。

周宁县地壳构造位于华南褶皱系南部的闽东火山断拗带北西端。境内地壳构造轮廓是福建地壳构造发生、发展和演化的结果。经历了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地槽演化阶段、晚泥盆世—— 中三叠世准地台阶段、晚三叠世——新生代濒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三个发展阶段,形成周宁——华安火山基底断隆带贯穿县境中部和东部,屏南——梅林断陷带从纯池、泗桥一线西部通过的基本构造格局。

周宁县——华安断隆带中大面积出露上侏罗统南园组——下白垩统石帽山群和燕山期花岗岩,基底地层出露有上震旦统——下古生界变粒岩、片麻岩和角闪片岩; 屏南——梅林断陷带主要由上侏罗统坂头组、南园组和下白垩统石帽山群组成,岩浆侵入少。两个带内的构造形迹主要以断裂形式出现,褶皱构造不发育。断裂构造 以北东向为主,北西向次之,东西向和南北向少量。北东向断裂多为压性——压扭性,倾角70~80度,长6~16公里,宽几十厘米至20米,有纯池断层,大 郭洋小郭洋断层、玛坑断层等;北西向断裂为扭性——压扭性,倾角大小不一,长几百米至6公里,有咸村断层、禾溪断层、泗桥断层等;东西向和南北向断裂规模 较小且少见。东西向断裂,有三门桥断层、官司断层。南北向断裂有首章断层、樟源断层。 

地形地貌

周宁县地处洞宫山脉南端,鹫峰山脉东部。境内峰峦起伏、沟深岭峻,溪涧密布,溪谷山峰纵横交错,地形复杂。海拔由65米上升至1506米,平均海拔800米,为中山丘陵地带。

境内地势西中部高,东南部低,中部的县城附近较为开阔平坦。地表溪流发达,溪谷成倒置现象,上游河床较平坦,中下游则多峡谷,水流湍急,落差大且集中。

境内地貌以中山为主及低山、丘陵三个类型。

中山:海拔高度在800~1506米,系境内主要的地貌单元区。分布于李墩乡和狮城、七步、礼门、泅桥、浦源乡镇的大部地区,以及纯池的部分地区。分 布75个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的53.57%。这一地带地势较险峻,山坡倾斜度为20~30度,沿溪流两岸悬崖峭壁坡度为50~60度。其中,城关、浦 源、端源、萌源地势平坦,形成山间小盆地,占地34平方公里。素有“三源一关小平原”之称。

低山:海拔高度500~800米。主要分布在纯池乡和其余乡的部分地区,分布39个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的27.86%。这一地带山体坡度为18~30度。其中,七步溪上游沿岸的七步、官洋、洋头、溪头、东山、李墩、黄埔等地较为开阔平坦。

丘陵: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下。主要分布在咸村和玛坑两乡,以及七步和礼门乡的局部地区,分布26个行政村,占行政村总数的18.57%。面积为 119.75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11.45%。其中,丘陵地带山体坡度在15~25度之间。咸村桃源溪沿岸的街头亭、川中、咸村、樟源等地较为开阔平坦。

周宁县气候

周宁县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全县由于海拔高、山头多,显示出丘陵中山地带多云雾。

四季特征:周宁县境内除咸村和玛坑乡少数低海拔地区外,多数地区的气候属冬长夏短型。冬季历期随海拔的降低而减短,每降低100米历期减短10天。夏季历期随海拔的降低而增长,每降低100米历期增长10天。春、秋两季各地历期基本一致。春季平均为87天,秋季平均为76天。

春季在北方大陆冷气流与南方海洋暖气流交替影响下,天气变化快,冷暖起伏大。增温明显,多阴雨、多雾。春末比冬末月平均气温升高12.2℃。平均雨日为64.5天,最多年份达77天。平均雾日为38.6天,最多年份达49天。

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台风暴雨多,天气炎热,城关平均气温23℃,极端最高气温34.5℃。午后至上半夜常有雷阵雨。

秋季在冷暖气流的交替影响下气温渐降,月平均气温下降11.7℃,初霜出现,降水量逐渐减少,降水强度逐渐减弱,出现秋高气爽天气。

冬季受北方大陆冷气团影响,气温骤降。常有寒潮、霜冻出现,降水少,平均月雨量73毫米。12月份降水48.8毫米,为全年最少的月份。本季降雪日为1~8天。

日照、温度:周宁县年平均日照 为1714.7小时。最多年份2258.6小时,出现在1963年。最少年份1338.7小时,出现在1973年。全年以7月份最多达222.1小时,2 月份最少为93.5小时。上半年日照数比下半年略少。日照时数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减少。相同的高度,南坡多于北坡。山谷、盆地日照偏少。境内海拔高度差距大,年平均气温差达7.3℃。气温垂直递减率平均为0.52℃/百米。咸村、玛坑的部分低海拔村,7至9月份极端高气温达39至41℃。浦源、礼门的部分高海拔村,1月份极端低气温为零下12至零下10℃。全县年平均气温为16.18℃。周宁县县城年平均气温为14.6℃。7月份气温最高,年平均为24℃。1月份气温最低,年平均为5℃。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4.5℃,出现在1967年7月17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8.9℃,出现在1983年12月31日。

水文

溪流:境内溪流有18 条,多属穆阳溪、霍童溪上游。属穆阳溪的有龙亭溪、八蒲溪、三门桥溪、际溪,流域总面积为625平方公里。属霍童溪水系的有后垄溪、桃源溪,流域总面积为 386.5平方公里。另由纯池出境经寿宁斜滩溪汇入福安交溪的有徐柏溪,流域面积为34.5平方公里。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流有8条,溪流长度 15至84公里,落差182~1025米。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6.93万千瓦,可开发电力37.46万千瓦。

径流:受中山丘陵地貌和 年降雨量的影响,境内径流深为1322.5毫米。多年平均降水径流量13.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量12.1亿立方米,浅层地下补给径流量1.7亿立方 米。保证率为10%的丰水年径流量17.5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产水量167.3万立方米。保证率为50%的平水年径流量13.7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产 水量131万立方米。保证率为75%的枯水年径流量10.3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产水量98.5万立方米。

七步溪流域于1958年设水文测量站。站址以上流域面积70.5平方公里,溪长21.95公里,平均坡降7.8‰,设有水位、流量、雨量、蒸发等观测项目。实测30年平均降水量1961毫米,年均流量3.47秒立方米,年均径流量1.096亿立方米。

土壤

周宁县境内土壤的成土母质系中生代火山岩和岩浆岩。土壤在成土诸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种类多土层厚,有机质含量较高,酸性强,普遍缺磷、钾,微量元素丰缺不均,地带性分布明显。1983年。完成全县土壤普查,地表土壤总面积为136.6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7.06%。耕地面积为14.7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10.76%。有5个土类,14个亚类,33个土属,41个土种。

类型:

周宁县红壤为境内分布最广的地带性土类,面积82.15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60.14%,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黄壤41万亩,占总面积的30.01%,分布在海拔900米以上中山。水稻土10.46万亩,占总面积的7.66%。紫色土2.83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2.07%。潮土面积803亩,占总面积的0.06%。

植被

周宁县境内植被属常绿温暖照叶林地带。按福建植被分区,为闽中东戴云山——鹫峰山常绿槠类照叶林小区。原生植被主要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因人为强度干涉,原生植被仅残存有壳斗科的槠、栲、栎、樟科的楠木类,杜英科的薯豆、猴欢喜,胡桃科的黄杞,豆科的花榈木等阔叶树种。原生植被已被天然次生的马尾松、黄山松、杉木、柳杉、木荷、南岭栲、米槠、甜槠、大叶槠、杜英等针阔混交林和灌丛草坡以及人工林所代替,组成新的群落。

类型: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境内典型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其乔木层主要由甜槠、米槠、木荷、杜英、丝栗栲等常绿阔叶树种组成。

中亚热带常绿针叶林:有暖性针叶林和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主要以马尾松林为典型群系。温性针叶林群系有杉木林、柳杉林、马尾松林、黑松林等。

中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混交林:主要由甜槠、木荷混交林,米槠、木荷混交林,苦槠、木荷混交林,黄杞、毛竹混交林,丝栗栲、楠木混交林5个群系组成。

中亚热带次生针阔混交林:主要由马尾松、甜槠混交林,马尾松、米槠混交林,马尾松、油杉、甜槠混交林,毛竹、杉木、青岗栎混交林,毛竹、马尾松混交林5个群系组成。

中亚热带次生常绿灌丛:主要有白栎灌丛,白栎、乌饭灌丛,老鼠刺、冬青灌丛,柃木、木荷灌丛,小刚竹灌丛,甜槠、马银花灌丛,甜槠、厚叶冬青灌丛,米槠、赤楠灌丛,米槠、小刚竹灌丛。

中亚热带草坡:主要有芒萁骨草坡。盖度约占山地总面积的80%,并混生有白栎、乌饭、映山红等灌木。

周宁县自然资源矿产资源

周宁县至2015年底,已发现矿床矿点60处(详见图一),共发现矿种20种,其中铅、锌、铁等金属矿产7种,高岭土、珍珠岩等非金属矿产9种,及泥炭、矿泉水、轻稀土矿各1种。

截至2015年,进行地质普查、并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共有16种,主要矿产保有总资源储量:铁矿石35.93千吨,钨337.32吨,金993.17千克,银628.17吨,铅锌2219.4吨,高岭土矿石10790千吨。

生物资源

周宁县境内森林植物有99科450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5种,棵类植物7科18种,被子植物82科417种。

周宁县境内野生动物资源未进行过专项调查,已知的野生动物中哺乳类有20种、鸟类有18种、鱼类有15种、两栖类有7种、爬行类有24种。

哺乳类:主要有华南虎、豹、狼、猕猴、豹猫、鹿、獐、豺狗、竹豚、土狗、野猪、山羊、黄鼠狼、穿山甲、华南野兔、山兔、刺猬、水獭、蟹獴、九节狸。虎、豹、狼三种猛兽现已稀少。猕猴现存较多,多数活动在县境西部的礼门秋楼、溪兜、山头一带。

鸟类:主要有斑鸩、鹧鸪、八哥、画眉、草鸮、鸳鸯、杜鹃、布谷、鹌鹑、雉鸡、琶鹭、鹰、莺、凫、啄木鸟、翠鸟、猫头鹰、麻雀。琶鹭、凫、鸳鸯系本县冬候鸟。

两栖类:主要两栖动物有棘胸蛙、虎纹蛙、树蛙、雨蛙、金钱蛙、泽蛙、蟾蜍。

爬行类: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竹叶青蛇、蕲蛇、熔铁蛇、鸟梢蛇、水赤蛇、蟒蛇、蝮蛇、水蛇、青环蛇、黑眉锦蛇、龟壳花蛇、虎斑蛇;大头龟、八卦龟、鹰头龟、臭龟;蜥虎、壁虎、蛇蜥、草蜥、石龙子。

人口民族人口

周宁县境内人口分布不均,溪流沿岸的小盆地人口较稠密,高寒偏远山区人口稀疏。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全县人口48057人,土地总面积639.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5.1人。

建国后,人口密度逐步增大。按每平方公里平均人数计算,1954年77.7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时94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139人,1988年上升到150人,其中狮城镇人口密度最大,达407人,纯池乡最小,仅100人。

2018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2.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2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1.0%,比上年末提高1.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率12.9‰,死亡率7.0%,自然增长率5.9%。

2019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2.3万人,与上年末持平。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3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1.7%,比上年末提高0.7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21.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0.31万人,出生率为14.7‰,死亡人口0.10万人,死亡率4.8‰,自然增长率9.9‰。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周宁县的常住人口为149567人。[3]

民族

周宁绝大多数居民为汉族,解放前少数民族仅有畲族。据1953年人口普查,全县汉族62984人,占总人口的98.98%;畲族646人,占1.02%。此后,因工作、婚嫁、谋生等原因,有其它少数民族迁入。1982年人口普查时,全县汉族143754人,占总人口的99.01%;少数民族7个,共1438人,占0.99%。其中畲族1407人,壮族19人,苗族6人,高山族3人,满族、回族、彝族各1人。与1964年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45989人,增长47.04%;少数民族人口增加472人,增长48.86%。

汉族人口遍布全县各地,畲族人口主要聚居于狮城、咸村、玛坑、七步等4个乡镇的26个自然村,其中咸村乡的云门村设有畲族村民委员会。

经济综述

2018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90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9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2.39亿元,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21.42亿元,增长11.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4.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1%。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1553元,比上年增长4.5%。2020年4月,达到脱贫退出条件,退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初步核算,2019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8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26.48亿元,增长18.3%;第三产业增加值38.08亿元,增长7.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9%,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6.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6%。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8891元,比上年增长10.2%。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5.54亿元,比上年下降3.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0亿元,下降8.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30亿元,增长9.9%。全县税收收入4.06亿元,增长3.3%。

2019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23人,有300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2%,比上年末上升0.73个百分点。

2020年,周宁县地区生产总值76.16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1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23.53亿元,下降6.2%;第三产业增加值44.22亿元,增长9.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0.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8.1%。[4]

第一产业

综述

2018年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2.67亿元,比上年增长4.2%。农作物播种面积11.06万亩,比上年增加0.6万亩。粮食播种面积6.79万亩,增加0.16万亩,其中稻谷播种面积5.2万亩,增加0.02万亩;茶叶种植面积6.84万亩,增加0.46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33万亩,增加0.1万亩;水果种植面积1.64万亩,增加0.37万亩。

农业

2018年全年粮食产量2.57万吨,比上年增加0.17万吨,增长7.2%。其中,稻谷2.24万吨,增加0.13万吨,增长6.3%。

畜牧业

2018年全年肉蛋奶总产量7491吨,比上年增长8.9%。肉类总产量5604吨,下降6.9%。其中,猪肉产量4766吨,下降9.4%;禽肉产量655吨,增长9.7%;牛肉产量33吨,增长13.8%;羊肉产量65吨,增长10.2%。年末生猪存栏3.15万头,下降4.7%;生猪出栏5.64万头,下降10.2%。禽蛋产量1007吨,增长17.8%。牛奶产量880吨。

渔业

2018年全年渔业养殖面积1.88万亩,水产品产量1894吨,比上年增长6.1%。

第二产业

综述

2018年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3.85亿元,比上年下降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7.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25.9%,股份制企业增长7.8%,私营企业增长19.1%。分轻重看,轻工业下降0.9%,重工业下降11.2%。分行业看,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2.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7.0%,金属制品业增长82.0%。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6.61%,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周宁县工业用电量1.36亿千瓦时,下降24.9%。

工业

2018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52亿元,比上年下降26.5%;资产负债率51.8%,比上年下降6.0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1.1元,比上年增加3.35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10.0%,比上年下降2.98个百分点。

建筑业

2018年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2亿元,增长93.7%。

第三产业

综述

2016年周宁县第三产业增加值16.42亿元,增长10.2%,增加值比重为31.1%。投资39.61亿元,增长30.0%。

旅游业

2018年全年接待游客195.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旅游总收入9.78亿元,增长1.8%。

2019年末,苏家山、环城北路“银杏大道”等一批“网红”打卡地受到热捧,云门等7个乡村游点年接待游客均超过10万人次。

2019全年接待游客245.3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4%。旅游总收入12.26亿元,增长25.4%。

金融业

2018年末周宁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5.9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8%;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7.47亿元,增长19.0%。

商业贸易

201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3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2.92亿元,增长0.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90亿元,增长8.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63亿元,增长5.2%。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13.36亿元,增长7.2%;餐饮收入额2.17亿元,增长9.0%。

2016年全年外贸出口总值0.23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775万美元,增长2.5%。

2019年,全年签约合同项目17个,总投资超过50亿元。开展了一批产业、市政、交通、矿产资源等合作项目;仓山和长乐茶叶加工、棉纺项目落户周宁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332万元、比增5.2%,实际利用外资1235万元、比增95.1%。

仓储物流

2016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63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全年完成货运量76.32万吨,比上年增长5.9%,货物运输周转量14816.37万吨公里,增长7.9%;客运量349.01万人,下降2.6%;旅客周转量12915.18万人公里,下降3.9%。

房地产

2018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4亿元,比上年增长50.3%;商品房销售面积13.14万平方米,下降23.1%。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2.39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86万平方米。年末住宅待售面积1.35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23万平方米。全年建成投产项目27个,新开工27个项目。

交通运输

1959年前,全县运输全靠人力挑抬。

1959年5月,小(古镇)浦(城)公路赛(岐)浦段通车。小浦公路赛浦段通车后,汽车和其他机动车,逐渐取代长途人力运输。当年底,在“共产风”的影响下,全县无偿调用劳力、物资,组织民、技工5092人,投建梨(坪)外(表)、城(关)纯(池)、七(步)李(墩)3条公路,因国民经济暂时困难,分别于1960年4月及1961年2月先后停建。

1965年冬,组织全县民工投入续建,广大干部群众冲破“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坚持民工建勤不间断。

1965~1976年,先后建成公路8条105.43公里(未包括麻岭军用公路)。实现全县社社(乡)通公路。公路沿线村民开始以胶轮板车代肩,自行车代步。

1983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车辆急剧增加,公路运输出现了多家经营、相互竞争的景象。宽敞、舒适、高效、节能的新型车辆逐渐引进市场。

2016年公路通车里程1041.09公里,比上年增长32.0%,其中,高速公路34公里。

302省道和宁武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是闽东通往闽北、赣东北、浙南的交通动脉。

2019年末汽车保有量2.40万辆(含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与上年末持平。轿车保有量1.38万辆,下降2.4%。

社会事业教育

2018年全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35人,在校生888人,毕业生137人。全县普通高中招生852人,在校生2490人,毕业生798人。初中招生1655人,在校生4890人,毕业生1528人。普通小学招生2431人,在校生11921人,毕业生1623人。特殊教育招生3人,在校生51人,毕业生6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5882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17.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4.6%。

科技

2018年全年周宁县专利申请受理88 件,比上年增长69.2%;专利授权57件,增长16.3%。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2件,增长83.3%。截至2018年底,全县共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3件,同上年持平;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057件。

周宁县高新技术企业1家、创新型企业1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家、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1家。

文化

2018年年末全县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

2018年年末全县共有影院2个,银幕6块。广播电视差转台1座,电视台(县级)1座。有线电视用户1.59万户,数字化率100%。年末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7.0%。

卫生

2018年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5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3个,卫生院9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7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5人,注册护士215人。年末共有医疗机构床位645张。

体育

2018年成功举办全国U15U16举重冠军赛、全市青少年举重锦标赛;顺利承办第十六届省运会举重赛事,2018年周宁县运动员张惠萍勇夺女子丙组48公斤级冠军。

2018年全年周宁县运动员在全国性赛事中获得5金2银1铜;在省级赛事中获得2金1银。全年共计销售体育彩票0.51亿元。

社会保障

2019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58人,比上年增加2人;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313人,减少4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5013人,增加165人;城乡特困人员1399人,减少39人。全年全县脱贫20人,“造福工程”搬迁127人。

安全生产

2019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起、死亡1人、受伤3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3起、受伤3人,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14人,比上年下降56.3%。

风景名胜鲤鱼溪

鲤鱼溪(Carp brook)位于周宁县城西五公里处的浦源村中,为4A级景区。鲤鱼溪源于海拔1448米的紫云山麓,汇数十条山涧清泉奔流而下,峰回水转,至浦源村口水势顿减,五弯六曲穿村缓流而过。溪流贯村而去,长一华里,宽数米。溪中悠然遨游着七、八千尾彩色斑斓的大鲤鱼,“闻人声而至 见人形而聚”,“竟相觅食 彩鳞翻飞”,温顺如驯,诚如“神鱼”。故而得名“鲤鱼溪”。

九龙漈瀑布群

九龙漈瀑布群,瀑布总落差300多米,1987年被评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13年8月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7年3月29日,被列入第九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第一级瀑布最为壮观,瀑高46.7米,宽76米,丰水期可达83米、巨瀑右上方还有一个直径14米的潭穴,镶嵌瀑间,人称“龙眼”。 第六级至第九级是瀑瀑相接,人称“四叠瀑”。

塔山公园

塔山公园位于东面石笋岗上,海拔980米,投入527万元。

2004年初竣工。塔山公园距县城1.5公里,规划面积330亩(22万平方米),是县城东大门主要景观之一。2005年塔山公园项目列入60周年县庆项目范畴,投入100万元,建成台阶(280级)、山门广场等。根据规划,塔山公园景点游路3000米,贯穿8个主要人文景点,据测算,塔山公园项目需投入1000万元,其中征地款600万元,建设资金400万元。

陈峭鸳鸯溪

陈峭鸳鸯溪位于滴水岩南部10多公里处的陈峭村后,距县城约40公里,与屏南县的郑山宜洋村同溪隔界,上游即为屏南鸳鸯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3月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区内河床平缓,溪水清澈,溪岸为竹丛灌木丛荫掩,是禽鸟栖宿良地。每年秋后,鸳鸯鸟成群飞来此地越冬;平日则水鸟野鸭结队于此觅食、嬉戏。山上猕猴成群,多时一山有数百只。此外,还有云豹、麂、獐、山羊、野猪、白鹇、雉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林间百鸟竞鸣,奇花异草随处可见。既是珍奇野生动物的极乐世界,也是诗情画意盎然的游览区。后垄村在滴水岩之南,是周政屏革命老根据地,已开通公路。后垄溪风景区的现状可用“深山老林”四字综述,奇岩异石随处可见,原始森林保护完好。该溪是霍童溪的重要支流之一。

滴水岩

滴水岩风景区位于福建省周宁县城西南30公里的洞宫山麓,与古朴典雅的鲤鱼溪、气势磅礴的九龙祭瀑布群齐名,名载《辞海》。古人题匾曰“八闽首景”,它邻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鸳鸯溪的核心地带,依霍童溪上游的叉溪、白水洋溪等处与政和、屏南、宁德三地毗连,山峦起伏,溪涧密布,为闽东霍童溪流域旅游风光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林公宫

林公宫,位于周宁县玛坑乡杉洋村,清嘉庆十七年(1811年)建,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修。祀林公忠平王。宫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坐南向北,由门楼、戏台和大殿组成。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穿斗式木构架,单檐歇山顶。内壁有《西游记》壁画。戏台藻井装饰双凤戏珠图案。保存有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铁鼎一尊。198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5月11日,被确认为第六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方特产周宁茶叶

据历史记载:“周宁县从宋代开始就种茶自产自用,清咸丰、同治年间,茶叶便开始外销西欧、南洋等地,1946年‘官司’茶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银奖。”周宁现有茶园面积10.7万亩,总产量6340吨,产值6910万元,占农业产值12%,全县70%以上的农业人口直接或间接从事茶叶产业。在2000年中国茶文化国际研讨会上,"紫云银针"被评为金奖,"紫云高山大红毫"、"官司一级花茶"被评为优质奖。在2000年中国国际茶博览交易会上,"官司毛尖"获金奖,"官司绿茶"获银奖。

周宁高山马铃薯

据《周宁县志》记载,该县于民国初年引种马铃薯,杂交水稻推广前,马铃薯是当地的主粮之一。在周宁县农村,每到春秋季,家家户户都要开田垦地,在村前屋后种起马铃薯来。随着该县农业部门不断种植筛选新品种,马铃薯的口感品质不断提升。这个承载了几代人记忆的特产,更开启了山民的致富门路。周宁高山马铃薯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甘薯粉条

红薯粉条,又称红薯粉丝、粉皮,是一种传统名产,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红薯粉条久煮不烂,清香可口、食法多样,是利用红薯为原料,靠红薯内的淀粉来制作的一种食材。

魔芋粉条

魔芋粉条由魔芋加工而成,魔芋生长在疏林下,是有益的碱性食品,对食用动物性酸性食品过多的人,搭配吃魔芋,可以达到食品酸、碱平衡。此外,魔芋还具有水平降血糖、降血脂、降压、散毒、养颜、通脉、减肥、通便、开胃等多功能。

周宁县历史文化方言俚语

周宁话属于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方言北片,境内通行的是以县城狮城镇口音为代表的周宁话。周宁县建县前(1935年),曾设立过周墩特种区,故周宁话也叫“周墩话”。

历史上,周宁因地方偏僻,与省城福州相距较远,加上交通闭塞,与外界接触、交往不易,当地方言与福州话已有较大差异,而更接近于邻县的福安话。因此,周宁话与闽东北片土语一样,一方面比南片的福州话保留更多古代汉语特点,同时由于自身语言的发展,也产生一些特色。

周宁县特殊的地理、历史状况在语言方面也有一定的反映。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境内各地口音多有差别。周宁县为鹫峰山脉主体部分,境内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千米山峰遍布全境,多数村落座落在崇山峻岭与盆谷之间,山川阻隔、交际困难,便形成种种语言的殊调异腔,但各地大体上尚能通话,且各种土腔都以狮城音为代表,求大同而存小异。其次是县境四周有不少乡、村土语受到邻县方言的影响或渗透。例如县西北的泗桥乡与北面的纯池乡,历史上曾一度隶属政和县与寿宁县,这两个乡中均有部分村落说政和话;纯池乡的豪洋、莲地、纯池等自然村的土语,则带有浓重的寿宁腔;县境东南部的咸村乡、玛坑乡大部分村落分别受宁德霍童话与福安穆阳话的影响和渗透。此外,境内还有一些畲族居住点,这些畲族人内部使用接近客家话的畲话交际,与当地汉族人交往,则仍使用周宁话。

风俗文化

祭祖习俗:宫廷祭祖习俗流行于周宁县礼门乡仕本村一带。仕本村,距离周宁县城29公里,现有230多户,人口逾千,是个有着11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村子环境清幽、民风淳朴。据传,该村肇基始祖系唐昭宗皇帝的后人。为了纪念先祖缔造之艰辛,不忘尊宗敬祖之意,千余年来,仕本村李氏族人恪守宗规,每逢农历寅、巳、申、亥之年仲冬举行大型贡祖祭祀活动,至今依然保留着隆重的宫廷祭祖礼仪。族人谓之“三年一贡弘祖德,四境七迎谢宗恩”。

“篝火议事”:该习俗起源于宋代。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期间,在闽东周宁县大山里的山头、陈峭、溪山等村,村两委都会“雷打不动”地召集本村党员、乡贤和村民代表到祠堂或议事众厅升起篝火进行议事。据介绍,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为抗击北方民族南侵,中原百姓自发形成“民主议事”习俗并在南迁中完整地保留下来。

所获荣誉

2020年2月,获得“2019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称号。[5]

2021年10月12日,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6]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01:45: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31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周宁县(福建省宁德市辖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周宁县(福建省宁德市辖县).pdf

标签:宁德市   周宁县   福建省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