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氯甲烷(甲烷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氯取代生成的化合物)

更新时间:2025-01-11 12:06:57 阅读: 评论:0

二氯甲烷(甲烷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氯取代生成的化合物)

二氯甲烷 (甲烷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氯取代生成的化合物) 次浏览 | 2022.07.09 10:08:12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二氯甲烷甲烷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氯取代生成的化合物

二氯甲烷是甲烷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氯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分子式CH2Cl2。二氯甲烷是无色、透明、比水重、易挥发的液体,有类似醚的气味和甜味,不燃烧,但与高浓度氧混合后形成爆炸的混合物。微溶于水,与绝大多数常用的有机溶剂互溶,与其他含氯溶剂、乙醚、乙醇也可以任意比例混溶。二氯甲烷具有溶解能力强和毒性低的优点,大量用于制造安全电影胶片、聚碳酸酯,其余用作涂料溶剂、金属脱脂剂,气烟雾喷射剂、聚氨酯发泡剂、脱模剂、脱漆剂。SMILES:ClCCl

中文名

二氯甲烷

化学式

CH2Cl2

分子量

84.93

沸点

39.8℃℃

水溶性

20G /L (20 ℃)

外观

无色透明易挥发液体

英文名

dichloromethane

二氯甲烷的职业危害

二氯甲烷简称DCM,化学式CH2CL2,常温下是一种无色透明、比水重、易挥发的液体,微溶于Chemicalbook水,与绝大多数常用的有机溶剂互溶,具有类似醚的刺激性气味。二氯甲烷沸点低,在工业生产时容易挥发造成环境污染。[1]

定义二氯甲烷

中文同义词:甲叉二氯;甲撑氯;氯化次甲基;亚甲基二氯;亚甲基氯;二氯甲烷;二氯亚甲基;氯化亚甲基

英文同义词:DEBLOCKINGREAGENT;DEBLOCKREAGENT;DEBLOCK-TCAREAGENT;DETRITYLATINGREAGENT;TRICHLOROACETICACID/DICHLOROMETHANE;TRICHLOROACETICACIDINDICHLOROMETHANE;AerotheneMM;CH2Cl2

CAS号:75-09-2

EINECS号:200-838-9

Mol文件:75-09-2.mol

物理性质理化常数二氯甲烷

具有类似醚的刺激性气味

蒸汽压:30.55kPa(10℃)

熔点:-95.1℃

相对密度:1.3266(20/4℃)自燃点:640℃。

粘度(20℃):0.43mPa·s。

折射率nD(20℃):1.4244。

临界温度:237℃,

临界压力:6.0795MPa。

极性:3.4。

吸收波长:245。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酚、醛、酮、冰醋酸、磷酸三乙酯、乙酰乙酸乙酯、环己胺。与其他氯代烃溶剂乙醇、乙醚和N,N-二甲基甲酰胺混溶。

热解后产生HCl和痕量的光气,与水长期加热,生成甲醛和HCl。进一步氯化,可得CHCl和CCl。无色易挥发液体,难燃烧。二氯甲烷与氢氧化钠在高温下反应部分水解生成甲醛。工业中,二氯甲烷由天然气与氯气反应制得,经过精馏得到纯品,是优良的有机溶剂,常用来代替易燃的石油醚、乙醚等,并可用作牙科局部麻醉剂、制冷剂和灭火剂等。对皮肤和粘膜的刺激性比氯仿稍强,使用高浓度二氯甲烷时应注意。

安定性:在一般温度(常温)下没有湿气时,二氯甲烷比其同类物质(氯仿及四氯化碳)稳定。

危害分解性:长期与水接触会缓慢分解产生氯化氢。

危害之聚合:不会发生。

反应性及不相容性:

1.一般金属:于室温下使其少许的分解。碱土金属,锌与其在低温下不形成格氏试剂类的化合物,但高温下易生成卡宾试剂。

2.当受相当于或少于25克黄色炸药的震荡时,二氯甲烷与四氧化二氮的混合物具有爆炸性。

3.与锂的碎片混合,对震荡很敏感且会爆炸,有时爆炸程度相当剧烈。

4.如果空气中含有高浓度的氧气,或在液态氧中,以及在四氧化氮中有钾、钠、钾-钠合金,种种状况下都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5.硝酸:形成爆炸性产物。

6.强氧化剂:可能起爆炸性反应。

7.强酸:可能起爆炸性反应。

8.铁、某些不锈钢、铜及镍:高温及水存在下会腐蚀此类金属。

9.铝粉:于适当压力,95℃下会产生无法控制的放热反应。

10.胺类:放热反应。

11.会与下列化合物激烈反应:胺类、锂、硝酸、钾化钠……。

12.塑胶、橡皮、和一些涂料表层会被分解。

13.有可能聚集静电荷而引发蒸汽爆炸。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16.38

2、摩尔体积(m3/mol):67.8

3、等张比容(90.2K):148.8

4、表面张力(dyne/cm):23.1

5、极化率:6.49

化学性质稳定性

甲烷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氯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二氯甲烷是无色、透明、比水重、易挥发的液体,有类似醚的气味和甜味,不燃烧,但与高浓度氧混合后形成爆炸的混合物。二氯甲烷微溶于水,与绝大多数常用的有机溶剂互溶,与其他含氯溶剂、乙醚、乙醇也可以任意比例混溶。

二氯甲烷能很快溶解在酚、醛、酮、冰醋酸、磷酸三乙酯、甲酰胺、环己胺、乙酰乙酸乙酯中。纯二氯甲烷无闪点,含等体积的二氯甲烷和汽油、溶剂石脑油或甲苯的溶剂混合物是不易燃的,然而当二氯甲烷与丙酮或甲醇液体以10:1比例混合时,其混合液具有闪点,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6.2%~15.0%(体积)。二氯甲烷是甲烷氯化物中毒性最小的,其毒性仅为四氯化碳毒性的0.11%。如果二氯甲烷直接溅入眼中,有疼痛感并有腐蚀作用。二氯甲烷的蒸汽有麻醉作用。当发生严重的中毒危险时应立即脱离接触并移至新鲜空气处,一些中毒症状就会得到缓解或消失,不会引起持久性的损害。

毒理学资料

毒性:经口属中等毒性。

急性毒性:LD501600~2000mg/kg(大鼠经口);LC5056.2g/m3,8小时(小鼠吸入);小鼠吸入67.4g/m3×67分钟,致死;人经口20~50ml,轻度中毒;人经口100~150ml,致死;人吸入2.9~4.0g/m3,20分钟后眩晕。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4.69g/m3,8小时/天,75天,无病理改变。暴露时间增加,有轻度肝萎缩、脂肪变性和细胞浸润。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5700ppm。DNA抑制:人成纤维细胞5000ppm/小时(连续)。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250ppm(7小时,孕6~15天),引起肌肉骨骼发育异常,泌尿生殖系统发育异常。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阳性,人类不明确。关于病人是否应把二氯甲烷视为动物和人的致癌物,动物实验数据和人类流行病学数据尚不充分。然而,鉴于时下在对大鼠和小鼠的吸入研究中的发现,且这些数据在任务组会议之后已可加以应用,故应将二氯甲烷视为一种对人类潜在的致癌物。

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能发出剧毒的光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环境影响:1.人为污染源二氯甲烷可由下列方式放入大气中:喷雾器之推进剂、油漆清除剂、金属去油剂。

2.空气流布:二氯甲烷进入大气中会和氢氧自由基反应而发生分解,其半生期为数个月。

3.生物分解性:二氯甲烷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和污泥种(Sewageed)或活化淤泥反应,在6小时到7天之间会完全的生物分解。

4.生物浓缩虽然缺乏实验数据,但是由于二氯甲烷的辛醇与水分配系数低,因此可推断其不会有生物浓缩的现象。

5.自水/土壤挥发性二氯甲烷的亨利定律常数很高,很迅速而稳定的由水中蒸发,其由水中蒸发的半生期为3-5.6小时。

稳定性

1.毒性很小,且中毒后苏醒较快,故可用作麻醉剂。对皮肤及黏膜有刺激性。年轻成年大鼠经口LD50:1.6mL/kg。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500×10。操作时应戴防毒面具,发现中毒后立即脱离现场,对症治疗。在甲烷的氯化物中最小。蒸气的麻醉性强,大量吸入会引起急性中毒,出现鼻腔疼痛、头痛、呕吐等症状。慢性中毒时会引起眼花、疲倦、食欲不振、造血功能受损、红血球减少。液体二氯甲烷与皮肤接触引起皮炎。大鼠吸入浓度90.5g/m蒸气90分钟死亡。嗅觉阈浓度522mg/m,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为1740mg/m。

2.稳定性:稳定。

3.禁配物:碱金属、铝。

4.避免接触的条件:光照、潮湿空气。

5.聚合危害:不聚合。

6.分解产物:氯化氢、光气。

主要特点

无色液体。有醚样气味。易挥发。其气体不燃烧,与空气混合也不爆炸。能与乙醇、乙醚和N,N-二甲基甲酰胺混溶,溶于约50份水中。相对密度(d204)1.3255。凝固点-95℃。沸点39.75℃。折光率(n20D)1.4244。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灌胃)2524mg/kg。高浓度蒸气有麻醉性。有刺激性。

生产工艺二氯甲烷

制法:1.天然气氯化法天然气与氯气反应,经水吸收氯化氢副产盐酸后,用碱液除去残余微量的氯化氢,再经干燥、压缩、冷凝、蒸馏,得成品,其中氯气100%4000、天然气(标准状况下)、甲烷含量97%1000m3/t、液碱100%274。

2.氯甲烷氯化法氯甲烷与氯气在4000kW光照下进行反应,生成二氯甲烷,经碱洗、雎缩、冷凝、干燥和精馏得成品。主要副产三氯甲烷。氯甲烷≥98%746、液氯≥99.5%854、烧碱30%221。

工业一般通过甲烷的氯化来合成。甲烷氯化得到包括四种氯甲烷在内的一堆混合物,不过由于各自沸点拉开的距离比较大,可以方便地通过普通的分馏技术来分离提纯。

用途

二氯甲烷具有溶解能力强和毒性低的优点,大量用于制造安全电影胶片、聚碳酸酯,其余用作涂料溶剂、金属脱脂剂,气烟雾喷射剂、聚氨酯发泡剂、脱模剂、脱漆剂。

二氯甲烷为无色液体,在制药工业中做反应介质,用于制备氨苄青霉素、羟苄青霉素和先锋霉素等;还用作胶片生产中的溶剂、石油脱蜡溶剂、气溶胶推进剂、有机合成萃取剂、聚氨酯等泡沫塑料生产用发泡剂和金属清洗剂等。

二氯甲烷在中国主要用于胶片生产和医药领域。其中用于胶片生产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50%,医药方面占总消费量的20%,清洗剂及化工行业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20%,其他方面占10%。二氯甲烷也用在工业制冷系统中用作载冷剂使用,但危害很大,与明火或灼热的物体接触时能产生剧毒的光气。遇潮湿空气能水解生成微量的氯化氢,光照亦能促进水解而对金属的腐蚀性增强。

用于谷物熏蒸和低压冷冻机及空调装置的制冷。在聚醚型尿烷泡沫塑料生产中用作辅助发泡剂,以及用作挤压聚砜型泡沫塑料的发泡剂。

二氯甲烷还是用来制作脱咖啡因咖啡的物质。咖啡先通过蒸煮,使咖啡因溶解出来并漂浮在表面,然后使用二氯甲烷来去掉咖啡因。

注意事项环境危害

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对水生生物应该特别注意。还应注意对大气的污染。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该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人类接触的主要途径是吸入。已经测得,在室内的生产环境中,当使用二氯甲烷作除漆剂时,有高浓度的二氯甲烷存在。一般人群通过周围空气、饮用水和食品的接触,剂量要低得多。据估计,在二氯甲烷的世界产量中,大约80%被释放到大气中去,但是由于该化合物光解的速率很快,使之不可能在大气中蓄积。其初始降解产物为光气和一氧化碳,进而再转变成二氧化碳和盐酸。当二氯甲烷存在于地表水中时,其大部分将蒸发。有氧存在时,则易于生物降解,因而生物蓄积似乎不大可能。但对其在土壤中的行为尚须测定。

健康危害效应:

急性:1.鼻子及喉咙的轻微刺激。

2.于500~1,000ppm1~2小时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轻度抑制,如:头晕、头昏眼花、恶心、手脚麻木、疲劳,无法集中精神及协调性减低。

二氯甲烷防毒面具

3.非常高浓度暴露可能导致丧失意识及死亡。

皮肤:1.液体会刺激皮肤。

2.如流入手套内、鞋内或紧的衣内可能会严重刺激。

眼睛:1.液体及高浓度蒸气可能造成刺激。

2.液体可能导致角膜的短暂刺激。

食入:1.于动物实验中,二氯甲烷会被迅速吸收入体内造成中度毒性,症状如吸入。

慢性:1.吸入:于非常高浓度会造成肝及肾的损伤。亦有报告指出一再暴露于500~3,600ppm会造成脑损伤。

⒉致癌性:三研究指出长期暴露的工人并无癌症增多的迹象,但IARC将其列为疑似致癌物。

环境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

二氯甲烷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200mg/m。

监测方法

便携式气相色谱法;水质检测管法;气体检测管法

气体速测管(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实验室监测方法:

监测方法来源类别

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空气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水质

气相色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固体废弃物

气相色谱法《城市和工业废水中有机化合物分析》王克欧等译废水

色谱/质谱法美国EPA524.2方法水质

环境标准

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50mg/m

中国(待颁布)饮用水源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0.02mg/L

中国(GHZB1-199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Ⅱ、Ⅲ类水域)0.005mg/L

前苏联(1975)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7.5mg/L

日本(1993)环境标准(mg/L)地面水:0.002

废水:0.02

土壤浸出液:0.002

嗅觉阈浓度150ppm

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并利用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控坑收容。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废料同其他燃料混合后焚烧,燃烧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气。焚烧炉排气中的氮氧化物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沐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1.若患者即将丧失意识、已失去意识或痉挛,不可经口喂食任何东西。

2.不可催吐。

3.给患者喝下250毫升的水稀释胃中物。

4.若患者自发性呕吐,让其身体向前倾以减低吸入危险,并反复给水。

5.若呼吸停止,立即由受训过的人施以人工呼吸,心跳停止施行心肺复苏术。

6.迅速将患者送至紧急医疗单位。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最重要症状及危害效应:非常高浓度暴露可能导致丧失意识、死亡。

对急救人员之防护:当患者吸入和吞下毒性物质时,别直接使用口对口人工呼吸,应使用单向给气式之口袋型面罩和其他医疗器材来执行人工呼吸。应穿着C级防护装备在安全区实施急救。

灭火方法:雾状水、砂土、泡沫、二氧化碳。灭火措施适用灭火剂:化学干粉、泡沫、二氧化碳、水雾

灭火时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1.超过120度,其蒸气具可燃性。2.火灾中会分解出毒性气体具危险性。

特殊灭火程序:1.洒水使暴露在火场中的容器冷却,喷水将外泄物冲离暴露区。

2.如此物质起火或陷于火中时:除非可以制止其流散,否则不要做灭火的工作。若火势无法控制或容器暴露在火中时,必须疏散方圆2500英尺内的区域。

⒊用大量的水冷却容器,直到火被熄灭。(erg2002)

4.不要直接对溢出的物质冲水,可能会发生溅的现象(erg2002)

消防人员之特殊防护设备:1.燃烧后毒性产物:燃烧后产物包括有毒气体和蒸气(例如氯化氢、光气及一氧化碳)。

2.二氯甲烷的蒸气比空气重,可飘到相当远的距离到点火源再烧回来。

储存

操作与储存注意事项

1.操作时避免产生雾滴,并穿戴适当之个人防护装备。

2.避免让释出的蒸气和雾滴进入工作区的空气中。

3.在通风良好的特定区内操作并采最小用量。

4.须备随时可用于灭火及处理泄漏的紧急应变装备。

5.空的贮存容器内可能仍有具危害性的残留物。

6.于焊接、火焰或热表面的附近不可操作使用此物。

7.贮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及阳光无法直射的地方。

8.贮存须远离热源、火焰及不相容物,如强氧化剂、强酸、硝酸。

9.贮存在贴有标签的适当容器里。

10.不用的容器以及空桶都应紧密的盖好。

11.避免容器受损并定期检查贮桶有无缺陷如破损或溢漏等。

12.容器镀锌或有Phenolic合成树脂的内衬,可降低二氯甲烷发生分解的可能性。

13.限量贮存。

14.于适当处张贴警示符号。

15.贮存区要与员工密集之工作区域分开,限制人员接近该区。

16.使用被规定可用于物质的塑胶水管去卸载毒化物。(hazardtext)

17.物质可能会积聚静电可能会造成燃烧。(hazardtext)7.贮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及阳光无法直射的地方。

包装储运:用镀锌铁桶密闭包装,每桶250kg,火车槽车、汽车均可运输。应贮存在冷暗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注意防潮。

泄漏处理方法

个人应注意事项:1.在污染区尚未完全清理干净前,限制人员接近该区。

2.确定清理工作是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负责。

3.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4.对该区域进行通风换气。

5.扑灭或除去所有发火源。

6.报告政府安全卫生与环保相关单位。

环境注意事项:

1.一发生外泄时立即将非相关人员隔离在至少25~50尺外[erg2002]

2.当发生大量外泄时应将人员撤离到逆风处100公尺外。(erg2002)

2.当起火燃烧时应将人员撤离到800公尺外[erg2002]

清理方法:1.不要碰触外泄物。

2.避免外泄物进入下水道、水沟或密闭的空间内。

3.在安全许可状况下设法阻止或减少溢漏。

4.用砂、泥土或其他不与泄漏物质反应之吸收物质来围堵泄漏物。

5.少量泄漏:用不会和外泄物反应之吸收物质吸收。已污染的吸收物质和外泄物具有同样的危害性,须置于加盖并标示的适当容器里,用水冲洗溢漏区域。小量的溢漏可用大量的水稀释。

6.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复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7.环境考量:

A.土壤中:

1.掘一个洼坑,池塘,泻湖去容纳液态的或固体的物质。

2.使用聚氨酯,沙包和土壤复盖表面。

3.在天空洒灰尽吸收大量液态的物质,使之成粉末。(HSDB)

B.水中:

1.使用自然的障碍物或油来控物污染范围。

2.再用水管吸收被控制住的物质。

3.使用机械挖掘器来将无法控制的范围清除。(HSDB)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00:09: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25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二氯甲烷(甲烷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氯取代生成的化合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二氯甲烷(甲烷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氯取代生成的化合物).pdf

标签:甲烷   氢原子   化合物   分子   两个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