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药)。无本之木。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本末(头尾;始终)。根本(根源;彻底;本质上)。草的茎,树的干:草本植物。中心的,主要的:本部。本体。原来:本来。本领。自己这方面的:本国。本身。本位。本分。
中文名本
拼音běn
繁体本
部首一、木
五笔SGD(86、98)
仓颉DM
笔顺12341
字级一级(0210)
平水韵上声·十三阮
名称本
笔画5
部首笔划4
四角号码50230
统一码U 672C
注音字母ㄅㄣˇ
异体字㮺、楍、𡴩、𡴡
造字法指事字
结构独体字,独体结构
字源演变字形演变流程图指事字。“本”字金文作图1,主体是木(指树),下部三处呈现膨大貌,似乎在凸显树木的根部。许慎在《说文解字·木部》的“本”字下列举了一个重文(异体字),作图2,与金文颇为相似,只是重文“本”的下部膨胀部分呈空心状。从文字的发展角度来看,这一重文显然继承了金文的特点。应该说,金文和重文的“本”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树根的特点。战国文字或体(字形5、6)从臼(古者掘地为臼,在此表示树坑),亦为强调树根之意。到了小篆,“本”就抽象了起来。小篆“本”字作图7,先前金文和重文中的三处膨胀部分连为了一体,并细化为一条横线。这一变化基本改变了“本”字的象形特点。隶书(图8-10)和楷书都线条化了。“本”的本义就是树根。
草木的茎、干与根部连结在一起,故茎、杆有时也称作本。草木的根是草木生长的开始,因此本字就指起始、根源。事物的根源往往决定了事物的性质,而事物的性质又是它的根源的反映,“本”字也因此带有原来的、固有的含义,如本质、本能、本性、本意等等。草木的根与茎、秆紧密相联,故古代把有血缘关系的嫡系子孙称为本。如《诗经·大雅·文王》:“文王孙子,本支百世。”本,本宗。又喻指自己或自己方面的、现今的。如本身、本国、本乡;本年、本月。
树木的根在下部,生长、繁茂要靠根部吸收养分。本字就用来指事物的基础或主体。《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本指基础、根本。农业是经济的基础,故又特指农业。《管子·国蓄》:“强本趣耕。”本,指务农。根深叶茂,根朽枝枯。草木的根部是草木兴盛或衰败的根据。本字就产生了根据、依据、按照等意义。中国历来把书籍、图画、碑帖称为本,就是有把它看作为人、行事的依据的意思。书籍、图画、碑帖有版本的不同,故有刻本、抄本、临本、拓本、善本、珍本等区别。封建时代臣下奏事的文书也叫本,在封建社会给皇帝上书言事,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不能稍有疏忽,一定要“酌古御今”,所言事、理,都必须有根有据。故这种文书也称之为“本”。
树木是从根部慢慢向上长大的,没有无本之木。经商就是用钱生钱,就像树根长出繁茂的枝叶。故本字又用来喻指本钱,或叫资本。如:一本万利。
现代释义基本释义●本
běnㄅㄣˇ
1.草木的根:~草(泛指中药)。无~之木。
2.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末(头尾;始终)。根~(根源;彻底;本质上)。
3.草的茎,树的干:草~植物。
4.中心的,主要的:~部。~体。
5.原来:~来。~领。[1]
6.自己这方面的:~国。~身。~位。~分(fèn)。[1]
详细释义◎本běn
〈名〉
(指事。小篆字形,从「木」,下面的一横是加上的符号,指明树根之所在。本义:草木的根或靠根的茎干)
同本义[rootofaplant]
本,木下曰本。——《说文》
本实先拨。——《诗·大雅·荡》[2]
木水之有本原。——《左传•昭公元年》
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国语•晋语》
是岁,有禾生景天中,三本一茎九穗。——《论衡•吉验》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又如:水有源,木有本;本干(草木的根干)
本宗族[patriarchalclan]
本支百世。——《诗·大雅·文王》
几房的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鲁迅《呐喊》
又如:本宗(犹祖籍;本宗族);本种(自己的种族)[3]
事物的根基或主体[foundation;basis;origin]
君子务本。——《论语•学而》
今背本而趋末。——汉·贾谊《论积贮疏》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马中锡《中山狼传》
又如:治本(从根本上加以处理);根本(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部分)
母金,本钱[capital;principal]
子本相侔。(子:利息,侔:相等)——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又如:亏本(损失本钱);本钿(方言。本钱);本银(本钱,资本)
根源,本源[source;origin]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礼记•大学》
盖亦反其本矣。——《孟子•梁惠王上》
为是者有本有原。——唐·韩愈《原毁》
人穷则反本。——《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本根(根由,根源);本缘(佛教语。由来,缘起);本由(根由)
古代指农业生产[agriculture]
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汉·贾谊《论积贮疏》
又如:本富(指经营农业致富);本穑(犹稼穑);本农(农业。古以农为本);本业(指农业)
底本[acopyfortherecordorforreproduction;mastercopy]
今存其本不忍废。——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又如:本文;稿本;脚本;话本;剧本;歌本
奏章[memorialtoanemperor]。如:本章(官员呈给皇帝的文书、奏折);本奏(即奏本)
书册,本子[book]。如:本子(书本)
若止印三二本。——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又如:普及本;宋本;刻本;节本;合装本。亦指作为根据的事物[baon;inaccordingto]
亦先有所本。——蔡元培《图画》
词性变化
◎本běn
〈形〉
原来的;本来的[native;original]
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
又如:本处(原籍);本贯(原籍);本事(原本的事情)
基础的,基本的[basic;fundamental]。如:本纪(根本纲纪);本根(根本)
◎本běn
〈动〉
执掌,统辖[presideover;hold]。如:本司(分管事务的官署);本次(指本人管辖的地方);本兵(执掌兵权;本部军队)
推究,推原[examine;study]
抑本其成败之迹。——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又如:本原(推究,推本溯源);本察(推究,探究)
◎本běn
〈代〉
自己或自己方面的[one'sown;itlf]
本姓曹。——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又如:本里(自己的乡里);本宅(自己的住宅,自己的墓穴);本乡,本市,本埠,本省,本队
现今的[current;this;prent]。如:本日(当天);本月(现时所在的月份;当月)
这,那[this]
用芽者自从本说。——宋·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本山(此山);本法(这项法律);本处(此地,此处)
◎本běn
〈量〉
用于书籍簿册。如:一本书;一本回忆录
用于植物。株;棵
一边种几本大芭蕉。——《红楼梦》
又如:二十本葱
◎本běn
〈副〉
原先,本来[originally;atfirst]
臣本布衣。——诸葛亮《出师表》
本在冀州之南。——《列子•汤问》
自言本是京城女。——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古籍释义说文解字【卷六上】【木部】布忖切(běn)
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
楍,古文。
【注释】①一:徐铉:“徐锴日:‘一,记其处也。’本、末、朱皆同义。“
说文解字注木下曰本。从木,从丅。此篆各本作本,解云:“从木,一在其下。”今依《六书故》所引唐本正,本未皆於形得义,其形一从木丄,一从木丅,而意即在是,全书如此者多矣。一记其处之说,非物形也。《大雅》以“本奏”为“奔走”,假借也。布忖切,十三部。
楍,古文。此从木象形也,根多窍,似口,故从三口。
广韵
布忖切,上混帮‖本声文1部(běn)
本,本末。又始也,下也,旧也。《说文》曰:“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俗作夲,夲,自音叨。布忖切。六。
【校释】始:原讹作“治”,据钜宋本、巾箱本、四库全书本等改。
康熙字典【辰集中】【木部】本·康熙笔画:5·部外笔画:1
古文:楍、㮺、?
(běn)《唐韵》《正韵》布忖切。《集韵》《韵会》补衮切。竝奔上声。《说文》: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草木之根柢也。《左传·昭元年》:木水之有本原。班固《西都赋》:元元本本,殚见洽闻。
又《玉篇》:始也。
又《广韵》:旧也,下也。《礼·礼器》:反本修古,不忘其初。《尔雅·释器》疏:柢本也,凡物之本,必在底下。
又《左传》注:豫为后地曰张本。
又《曲礼》:韭曰丰本,菖蒲根曰昌本。
(bēn)又《集韵》《类篇》竝逋昆切。同奔。喻德宣誉曰本走。
又叶方典切,音匾。班婕妤《擣素赋》:调非常律,声无定本。或连跃而更投,或暂舒而常敛。
考证:“《曲礼注》:‘韭曰丰本。’”谨按韭曰丰本系经文,非注文,谨省注字。
近义辨析本、该
作为指示代词,本一般指说话人自己方面,如“本校”指说话者自己所在的学校,“本书”指说话者自己著的书,“本国”指说话者自己的国家。该是公文用语,指上文说过的人或物,如老师向用人单位介绍一名学生,可以说“该生”。该一般不用于修饰时间名词、专有名词,如不说“该日”“该《新华字典》”;该也不能用于指代多数。
音韵集成中上古音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母 | 韵母 |
先秦 | 高本汉系统 | p | wən | |
王力系统 | 文 | p | uən | |
董同龢系统 | 文 | p | uə̂n | |
周法高系统 | 文 | p | wən | |
李方桂系统 | 文 | p | ənx | |
西汉 | 真 | |||
东汉 | 真 | |||
晋 | 魂 | ən | ||
南北朝 | 宋北魏前期 | 元魂痕 | wən | |
北魏后期北齐 | 元魂痕 | wən | ||
齐梁陈北周隋 | 元魂痕 | wən | ||
隋唐 | 拟音/高本汉系统 | p | uən | |
拟音/王力系统 | p | uən |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p | uən |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p | uən |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p | uən |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p | uən |
韵书名称 | 字形 | 小韵 | 韵摄 | 声调 | 韵目 | 声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广韵 | 本 | 本 | 臻 | 上声 | 二十一混 | 帮 | 合口呼 | 一等 | 全清 | 布忖切 | puən | |
集韵 | 本 | 臻 | 上声 | 二十一混 | 帮 | 合口呼 | 一等 | 全清 | 补衮切 | puən | ||
礼部韵略 | 上声 | 混 | 布衮切 | |||||||||
增韵 | 上声 | 混 | 布衮切 | |||||||||
中原音韵 | 本 | 上声 | 真文 | 帮 | 开口呼 | 全清 | puən | |||||
中州音韵 | 上声 | 真文 | 叶奔上声 | |||||||||
洪武正韵 | 本 | 上声 | 八轸 | 帮 | 博 | 全清 | 布衮切 | puən | ||||
分韵撮要 | 本 | 阴上 | 第二十七官管贯括 | 帮 |
本文发布于:2023-06-03 23:59: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25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本(汉语汉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本(汉语汉字).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