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及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是四川省举办本科师范教育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学校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现有狮子山校区、成龙校区两个校区。
中文名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
简称川师大成龙校区
创办时间主管部门四川省教育厅
硕士点116个
博士点22个
国家重点学科地理科学等
校训重德,博学,务实,尚美
校歌托起祖国的太阳
知名校友欧泽高、李言荣、杨泉明、李承鹏
英文名Chenglong Campus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类别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综合师范类
属性小211工程、省重点建设师范大学、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一本,二本
所属地区中国四川
现任校长丁任重
博士后流动站2
主要院系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商学院、工学院、经管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等
学校地址成都市成龙大道二段1819号
面积2000余亩
办学历史学校创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的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私立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学校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学校合并私立川北文学院,组成公立川北大学,迁址四川省南充市,改称川北大学。[1]
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53年,原重庆师范学院部分系科师生进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四川师范学院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1964年,原成都大学(现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我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四川师范学院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整体并入我校。
学科门类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第十批博士授权单位,举办有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建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9个本科专业,其中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4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7个。
建设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国别研究中心、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0个,建有四川省省级大学科技园。
师资力量建校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我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校教师先后获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才”1人,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才”1人,“国家千人计划”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5人,中宣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4人。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34人,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9人,“四川省千人计划”14人,“天府万人计划”10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2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19人,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四川省师德标兵等共43人次。另外,学校还特聘了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千人计划”、国家“杰青”等20余位高层次人才。
功能分区成龙校区采用组团式布局结构为主,整个校区能分能合,既是一个整体,又可按学院分类,并能按功能进行分割,既为学校滚动发展创造条件,也便于分期建设相对完整、紧凑,各期建设不影响校园总体结构。
教学区教学区沿中轴线向北展开,主要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图书信息中心、艺术楼、学术报告中心、影视教育基地、学生活动中心等教学设施。图书信息中心、教学楼、学术报告中心等共享性较强的建筑布置在场地中心区域,辐射范围较大,能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共享资源,方便师生使用。
行政办公区主要由校行政楼和院系行政楼组成,位于图书信息中心、教学楼等资源共享区附近,便于教学管理。
学生生活区主要由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浴室等组成,以丰富的自然地形为景观基础,分片布置于横向景观轴两端,布置的模式可减少单一集中布置模式下大量集中人群留给校园交通及校园设施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体育运动区主要由训练馆、各类运动场所、运动设施构成,现已落成露天体育场3个,大型室内体育馆1座,布置在学生生活区附近,主要的运动设施借助次入口的交通优势,便于学生使用,临近城市干道的交通优势也为大型体育设施的后续经营提供了方便,增强其外向型功能。
建筑布局成龙校区围绕中心湖面的地带布置教学区,西南角和东南角布置学生生活区,中心湖面东侧为行政区。建筑采用组团式的群体布置结构,按功能使之相对集中。教学楼、图书信息中心、行政办公楼等主体建筑在体量上高低错落,丰富建筑立面使之成为“生态公园”。
每个单体建筑平面设计根据总图对校园功能分区都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特点,着重考虑平面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结合该幢楼地理位置及重要性进行布置。
校区内带状建筑布局使之相对集中、整合,通过广场、步行街、连廊、平台等空间建筑元素,使其彼此之间取得紧密的联系,丰富建筑的空间形态,并加强其内外空间的连续性、层次感和场所感,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空间支持,增强建筑内外环境的活力。
景观绿化根据校园内原有地形及水文情况,综合考虑各功能分区的相互关系,规划形成“两轴一环”的景观架构。
以林荫绿道为起点,向东北方向延伸,以图书信息中心为对景形成景观中轴线。改造现有水系形成水景轴线。在中心水景处两轴汇聚形成校园中心景观焦点。
结合校园主干道形成环形景观带,串联不同层次的景观节点形成环形景观带。
通过“两轴一环”的景观架构,校园内不同的景观节点得以相互串联,形成序列丰富的景观格局。
成龙校区整体绿化结构是以中央生态带为核心,通过数条绿地、走廊向四周渗透与延伸,形成景观生态网络绿化体系。“绿色中心”生态园、湖泊、绿地、道路绿地等环境设计追求自然状态的景观效果,各建筑群以斑块状嵌入其间,教学区域建筑之间强化规整的密林种植与草坪,硬地与砌块点道相结合,以人工化的环境与核心自然环境相互烘托对比,形成在统一的绿色中调和丰富多变的景观体系。
地址地址:成都市成龙大道二段1819号
邮编:610101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3 23:46: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24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四川省师范大学分校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四川省师范大学分校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