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鳁鲸(学名:Balaenoptera acutorostrata)是须鲸科、须鲸属小型须鲸的一种。头极窄而尖,仅一条嵴。体呈细长而尖,上面观头部成一锐角等腰三角形。具背鳍小,镰刀形,位于体后约1/3处。鳍肢细,末端尖尾鳍颇宽,约为体长的1/4,后缘平滑,凹形,具缺刻。鳍肢相当于体长的15~17%。褶沟细,长不达脐,计40~70条,个体差异很大,终止于脐之前鳍肢之后。背部黑色或黑灰色,腹部和鳍肢的上面白色,体侧灰色。鳍肢的基部与末端均为黑色,中问为一白色横带。须板白或黄色。鲸须的前面黄白色,后面则为灰或黑褐色。尾鳍下面的有些部位为蓝铁灰色。
中文名小须鲸
门脊索动物门
纲哺乳纲
形态特征体短粗,呈纺锤形。黄海捕获最大体长,雌鲸8.60米,雄鲸7.91米;平均体长雌鲸6.93米,雄鲸6.14米;成年雌鲸体长大予雄鲸。大连前海捕获鲸平均体长,雌鲸7.28米,雄鲸6.92米。海洋岛渔场平均体长,雌鲸6.75米,雄鲸6.04米。体长为最大体围的1.4~2.4倍。头部较小,身体前部较肥粗,自头部最粗大的部分向前由颧骨至吻端缩小得特别尖锐,两侧匀称,正面观犹如等腰三角形。在吻端至呼吸孔的颌骨中线上形成不高的脊峰。
成年鲸下颌端比上颌端突出15~20厘米,闭拢嘴时,下唇边缘高于上唇端。由鳍肢向后体形较圆,自脐部向后渐次减细且匀称。尾部比例大,约为体长的28%。从背鳍和肛门往后至水平的尾鳍这一段上下形成尖锐的脊谷与“龙骨”。呼吸孔2个,并列于头部正面两眼横线的稍前方。眼睛很小,直径6~8厘米,位于嘴角紧上侧,微向外突出。外耳仅为1对极小的圆孔,位于眼的后上方,距眼平均为体长的5.4%。
分布范围广分布于南极水域、北大西洋、北太平洋及北冰洋,在热带地区较少。西太平洋日本沿岸、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均有分布。在中国分布于广西北海近海,广东大亚湾,台湾省南部水域,福建近海,浙江鄞县、舟山近海,上海崇明岛、长江口均有记录;以北部黄海为主要猎捕区;辽宁黄海侧为主要渔场,渤海侧可达小龙山水域。
繁殖方式在中国黄海小鳁鲸分娩和交配期极不一致,大都拖长3~4个月,个别可延续半年之久。通常6月份以后可遇有雌雄鲸伴游现象,并配期多在7~9月间。妊娠鲸最小体长6.60米,黄海小鳁鲸体长达7米以上的一般都已性成熟。妊娠期10~11个月。当胎儿体长达240厘米以上时,妊娠鲸全部有乳汁分泌。所得胎儿最大体长为255厘米。4月上旬已有个别分娩,5~7月间为分娩盛期,迟至9月份仍有个别分娩。黄海小鳁鲸只有1个生殖期。初生仔鲸体长250~270厘米,体重一般都超过150千克。每产1胎。海洋岛渔场曾获双胎2例。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3 23:32: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23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小须鲸(须鲸属小型须鲸的一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小须鲸(须鲸属小型须鲸的一种).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