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氨酸(非必需氨基酸)

更新时间:2025-02-24 16:58:59 阅读: 评论:0

甘氨酸(非必需氨基酸)

甘氨酸 (非必需氨基酸) 次浏览 | 2022.09.09 09:35:44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甘氨酸非必需氨基酸

甘氨酸(Glycine,缩写Gly),又名氨基乙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其化学式为C2H5NO2。甘氨酸是内源性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组成氨基酸,机体发生严重应激时常外源补充,有时也称为半必需氨基酸。

固态的甘氨酸为白色至灰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无毒。在水中易溶,在乙醇或乙醚中几乎不溶。用于制药工业、生化试验及有机合成,是氨基酸系列中结构最为简单,人体非必需的一种氨基酸,在分子中同时具有酸性和碱性官能团,在水中可电离,具有很强的亲水性,但属于非极性氨基酸,溶于极性溶剂,而难溶于非极性溶剂,而且具有较高的沸点和熔点,通过水溶液酸碱性的调节可以使甘氨酸呈现不同的分子形态。

甘氨酸是具有单个氢原子作为其侧链的氨基酸类化合物,甘氨酸属于最简单的氨基酸。甘氨酸也是蛋白氨基酸之一,甘氨酸还是一种神经递质-干扰的抑制剂。

人体若摄入甘氨酸的量过多,不仅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而且会打破人体对氨基酸的吸收平衡而影响其它氨基酸的吸收,导致营养失衡而影响健康。以甘氨酸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含乳饮料,对青少年及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很容易带来不利影响。

中文名

甘氨酸

外文名

Glycine

别名

α-氨基乙酸、氨基乙酸

化学式

C2H5NO2

分子量

75.07

熔点

240

水溶性

250g/L

密度

1.254

外观

白色至灰白色结晶粉末

安全性描述

S22;S24/25

危险性描述

R33

等电点

5.97

稳定性

Stable.Combustible.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oxidizing agents.(稳定的。易燃。与强氧化剂不相容。)

储存条件

2-8ºC

物化性质

极性

甘氨酸从整体上来看是极性分子(所有氨基酸都是极性的),但它属于非极性氨基酸。这是因为判断一个氨基酸的极性的依据是其R基的性质,而非整个分子。甘氨酸支链是一个氢原子把它归为烃链,属非极性。相似的,虽然其易溶于水,但属疏水氨基酸。

当然也有人认为甘氨酸的侧链介于极性与非极性之间,它的R基只是一个氢原子,对极性强的氨基和羧基影响较小。不过在生物中一般将其划为非极性。

甘氨酸的三维球链结构合成方法

施特雷克(Strecker)法

以甲醛、氰化氢、氨为原料,先合成氨基乙腈,然后再分解生成甘氨酸。

以甲烷与氨合成粗制的氰化氢,然后使甲醛液连续吸收氰化氢,再将反应液和氨于120℃下反应2min生成氨基乙腈,最后加入碱液水解,得到总收率为87%的甘氨酸。

Bucherer法

将三聚甲醛加入碳酸铵和氰化钠的水溶液中,室温下搅拌溶解后于80-85℃下反应3h。得到乙内酰脲水溶液。然后直接加入30%NaOH水溶液,于170℃下水解3h。最后以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得到收率为83.2%的甘氨酸。[3]

一氯乙酸氨化法

将氨水与碳酸氢铵混合加热至55℃,加入一氯乙酸水解溶液反应2h。然后升温至80℃脱除剩余的氨,用活性炭脱色。过滤后,滤液加95%的乙醇使甘氨酸结晶析出。分离后用乙醇洗涤。烘干后得粗品。粗品用热水溶解,再加乙醇重结晶,即得成品,收率约42%。

相转移催化法

将氨水2kg加入1L甲醇,然后加入0.3kg六次亚甲基四胺,待溶液澄清后,加入溶有10kg氯乙酸的2L甲醇,体系温度明显上升,到58℃时,伴有大量结晶析出。待温度下降至室温,上层液体澄清时,过滤得结晶,滤液放置2天,又可析出部分结晶。将上述粗品加入2-3倍量的去离子水,加热至70-75℃,溶解后加入2倍体积的甲醇,冷却析出结晶,70℃下干燥2h得精品,产品收率68.6%,纯度99.6%

生物方法

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三菱公司把过筛选的好氧土壤杆菌属、短杆菌属、棒状杆菌属等微生物菌属加入到含有碳源、氮源及无机营养液的介质中进行培植,然后将该类菌种在25~45℃,pH在4~9的情况下,使乙醇胺转化为甘氨酸,用浓缩中和离子交换处理得到甘氨酸。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外合成甘氨酸的技术有了新的进展。日本Nitto化学工业公司将培养的假细胞菌属、酪蛋白菌属、产碱杆菌属等菌属以0.5%(质量分数,干重)加入到含甘氨酸胺基质中,在30℃,pH7.9~8.1情况下反应45h,几乎所有的甘氨酸胺水解生成甘氨酸,转化率达99%。

用途食品

用作生化试剂,用于医药、饲料和食品添加剂,氮肥工业用作无毒脱碳剂;

营养增补剂。主要用于调味等方面;

对枯草杆菌及大肠杆菌的繁殖有一定抑制作用。故可用作鱼糜制品、花生酱等的防腐剂,添加量1%~2%;

抗氧化作用(利用其金属螯合作用)添加于奶油、干酪、人造奶油可延长保存期3~4倍;

为使焙烤食品中的猪油稳定,可添加葡萄糖2.5%和甘氨酸0.5%;

速煮面用的小麦粉中添加0.1%~0.5%,同时可起调味作用;

对食盐和醋等的味感能起缓冲作用,添加量为盐腌品0.3%~0.7%,酸渍品0.05%~0.5%;

按我国GB2760—96规定可用作香料。

医药

用作医学微生物和生物化学氨基酸代谢研究的用药;

用作金霉素缓冲剂抗帕金森氏病药物L-多巴维生素B6以及苏氨酸等氨基酸的合成原料;

治疗重症肌无力和进行性肌肉萎缩;

治疗胃酯过多症,慢性肠炎(常于抗酸剂合用);

与阿司匹林合用,可减少其对胃的刺激;

治疗儿童高脯氨酸血症;

作为生成非必需氨基酸的氮源,加入混合氨基酸注射液中。

农业

主要作为家禽、畜禽特别是宠物等食用的饲料增加氨基酸的添加剂与剂。用作水解蛋白添加剂,作为水解蛋白的增效剂;

在农药生产上用于合成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中间体甘氨酸乙酯盐酸盐,也可合成杀菌剂异菌脲和除草剂固体草甘膦。

工业

电镀液添加剂;

用于制药工业、生化试验及有机合成;

用作头孢菌素的原料,甲砜霉素中间体,合成咪唑乙酸中间体等等;

用作化妆品原料。

试剂

用于多肽合成,用作氨基酸保护单体;

用于组织培养基的制备,铜、金和银的检验;

因甘氨酸为具有氨基和羧基的两性离子,故有很强的缓冲性,常用作配制缓冲液;

络合滴定指示剂,溶剂。

生理作用

在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在脊椎里,甘氨酸是一个抑制性神经递质。假如甘氨酸接受器被激活,氯离子通过离子接受器进入神经细胞导致抑制性突触后电位。马钱子碱是这些离子接受器的拮抗物。在鼠体内其LD50指标为0.96毫克/千克体重,死因是超兴奋性。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甘氨酸与谷氨酸同是激动剂。甘氨酸以往一直被认为是除了GABA以外最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在CNS中有广泛的分布,在神经信号的传递以及参与各种生理和病理反应中起着的重要基础作用。[4]

研究表明,甘氨酸提高了新生仔猪小肠上皮细胞的生长与增殖以及抗氧化应激的能力,促进了新生仔猪小肠黏膜发育;同时,日粮中添加甘氨酸提高了新生和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促进了肠道发育与健康。[5]

安全信息

海关编码:29224910

WGKGermany:2

危险类别码:R33

安全说明:S22-S24/25

RTECS号:MB7600000

使用限量

人体若摄入甘氨酸的量过多,不仅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而且会打破人体对氨基酸的吸收平衡而影响其它氨基酸的吸收,导致营养失衡而影响健康。以甘氨酸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含乳饮料,对青少年及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很容易带来不利影响。

作为氨基酸源,占食品中总蛋白质量的3.5%(FDA,§172.320,2000)。

作为饮料中加入糖精钠后的苦味掩盖剂,限量0.2%(以成品饮料计);作为食用油脂中单、双甘油酯的稳定剂,限量0.02%,以单、双甘油酯量计(FDA§172.812,2000)。

FEMA:饮料、糖果、焙烤食品、肉类、看肠、肉汤、调味料,均150(mg/kg)。

药典标准

《中国药典》2015年版

本品为氨基乙酸。按干燥品计算,含C2H5NO2不得少于99.0%。

【性状】本品为白色至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或乙醚中几乎不溶。

【鉴别】

(1)取本品与甘氨酸对照品各适量,分别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照其他氨基酸项下的色谱条件试验,供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位置和颜色应与对照品溶液的主斑点相同。

(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929图)一致。

【检查】

酸度

取本品1.0g,加水20mL溶解后,依法测定(通则0631),pH值应为5.6~6.6。

溶液的透光率

取本品1.0g,加水20mL溶解后,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在430nm的波长处测定透光率,不得低于98.0%。

氯化物

取本品1.0g,依法检查(通则0801),与标准氯化钠溶液7.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07%)。

硫酸盐

取本品2.5g,依法检查(通则0802),与标准硫酸钾溶液1.5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06%)。

铵盐

取本品0.10g,依法检查(通则0808),与标准氯化铵溶液2.0mL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2%)。

其他氨基酸

取本品,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10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1mL,置20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另取甘氨酸对照品与丙氨酸对照品各适量,置同一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分别约含10mg和0.05mg的溶液,作为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丙醇-氨水(7:3)为展开剂,展开约10cm,晾干,在80℃干燥30分钟,喷以茚三酮的正丙醇溶液(1→100),在105℃加热至斑点出现,立即检视。对照溶液应显一个清晰的斑点,系统适用性试验溶液应显两个完全分离的斑点。供试品溶液除主斑点外,所显杂质斑点个数不得超过1个,其颜色与对照溶液的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0.5%)。

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干燥3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0.2%(通则0831)。

炽灼残渣

不得过0.1%(通则0841)。

铁盐

取本品1.50g,依法检查(通则0807),与标准铁溶液1.5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0.001%)。

重金属

取本品2.0g,加水23mL溶解,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依法检查(通则0821第一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砷盐

取本品2.0g,加水23mL溶解后,加盐酸5mL,依法检查(通则0822第一法),应符合规定(0.0001%)。

细菌内毒素

取本品,依法检查(通则1143),每1g甘氨酸中含内毒素的量应小于20EU(供注射用)。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70mg,精密称定,加无水甲酸1.5mL使溶解,加冰醋酸50mL,照电位滴定法(通则0701),用高氯酸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7.507mg的C2H5NO2。

【类别】氨基酸类药;药用辅料,助溶剂、抗氧增效剂等。

【贮藏】遮光,密封保存。

【制剂】甘氨酸冲洗液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3 23:25: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22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甘氨酸(非必需氨基酸).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甘氨酸(非必需氨基酸).pdf

标签:甘氨酸   氨基酸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