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市,雅称刺桐、瑞桐、泉安。为中国福建省下辖县级市,由泉州地级市代管。是闽南金三角的核心,与台湾一水之隔,素有“泉南佛国”、“海滨邹鲁“的美誉。晋江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泉州市东南部,晋江下游南岸,三面临海。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晋江在经济、军事、文化占据重要地位,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之一。
晋江为福建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县市,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县市之一,其综合竞争力2012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五位,综合创新能力列全国县级市第6位,经济实力连续17年位居八闽县级之首。2013年,晋江市GDP总量1355亿元,增长11.5%;公共财政总收入182.75亿元,增长13.5%。
中文名晋江市
外文名Jinjiang City
所属地区福建省泉州市
地理位置福建省泉州市南部
面积721.7平方千米
下辖地区青阳街道、安海镇、东石镇等
政府驻地泉州市罗山街道世纪大道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衙口、八仙山公园等
机场泉州晋江国际机场
火车站晋江站
车牌代码闽C
地区生产总值1355亿元人民币(2013)国际汇率
别称刺桐、瑞桐、泉安
人口198万人(2010年普查数据)
行政类别县级市
著名学校泉州轻工学院、泉州理工学院
电话区码0595
邮编区码362200
地方方言闽南语(泉州话)
建制沿革晋江泉州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劳动生息。
泉州夏禹时属扬州城,周时为七闽地,春秋战国时为越地。
从秦朝到隋朝的八百馀年间,先后属闽中郡、闽越郡、闽越国、建安郡、闽州(驻所今福州)等所辖。泉州是从晋朝开始有中原洛阳人士因战乱搬迁至此,怀念晋朝故土,因此将居住地的河流命名为晋江。公元四世纪初,中原战乱频繁,有晋人南迁,他们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文化,使泉州得到进一步的开发。
但南朝、隋朝和唐朝前期由于今泉州一带人口稀少,今泉州一带的行政建制多次被裁撤。武荣州建立不久复废入泉州(今福州)。
唐朝中期开始有较多的中原人迁入晋江一带,而居住地则因该江得名——晋江。
唐久视元年(西元700年)第三次置武荣州,泉州一带的建制才稳定下来,州治设今市区。唐朝初年,归武荣州所辖,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武荣州始改名为泉州。安溪、惠安、永春、德化一带直到五代时才设县,泉州沿海一带在唐朝中期后才形成陆地。
唐代泉州设置初期,辖晋江、南安、龙溪、莆田、仙游五县,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与漳州分治,龙溪归其所辖。唐中叶的"安史之乱"给中原造成严重的灾难,中原人民进一步避乱南迁,经济文化中心转移,促进泉州进一步繁荣。史载唐大历年间,泉州"文风大盛"、书院林立,一些著名的寺院如明心寺、法云寺、普照寺等,均建于此时。经济上,泉州已逐渐成为南方重要的大港口,天佑午间,已是一个车旅辐辏、商贾云集,"云山百越路、市井十州人"的国际港城,与交州(今越南河内)、广州、明州(今浙江宁波)并称为全国四大港口。
五代后汉干祐二年(公元949年),泉州称清源郡。后周显德二年(公元955年),辖晋江、南安、莆田、仙游、同安、德化、永春、清溪(后称安溪)、长泰九县。
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莆田、仙游两县为兴化军,长泰归漳州,泉州辖晋江、南安、同安、德化、永春、安溪、惠安七县。北宋时在泉州设市舶司,专管海外贸易。南宋朝廷偏都临安(杭州),当时泉州成为与广州并驾齐驱的全国两大商港。
宋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至元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二十年间,先后四次在泉州置福建中书省衙,泉州改为泉州路。大德二年改为泉中府,延祐元年(公元1314年)复立泉州分省,元代泉州成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东方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最大的贸易港",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明代全国分为十三个"布政司",统领各地府、县。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称泉州府,属福建布政使司,辖晋江、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同安七县。
清承明制,全国分为十五省,实行省、府(州、厅)、县三级制。泉州府为闽八府之一。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永春升为直隶州,德化归其所辖。泉州府辖晋江、惠安、南安、安溪、同安五县。清设兴泉永道,辖泉州府、兴化府、永春直隶州和厦门市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州府,复县设道。泉州初归厦门道(辖同安、晋江、南安、金门、安溪、莆田、仙游、永春、德化、惠安、十县,驻同安),后属泉州道。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废道,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泉州划为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晋江、南安、安溪、永春、莆田、仙游、惠安、金门八县。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闽变"后成立兴泉省,设省政府于泉州,不久即废,后改为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但辖县不变,直至解放后。
泉州于1949年9月1日解放,并于9月9日设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区,辖晋江、惠安、同安、莆田、仙游、安溪、永春、金门(待统一),政区依旧。同年12月,德化县归之。
建国后至1986年,晋江地区是泉州的通称,泉州市仅指鲤城区一地。原来的泉州市政府叫晋江地区行政公署。
1950年3月改称福建省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德化归永安专区;9月改为晋江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政区依旧;10月德化复归所辖。
1951年1月划晋江县城关和近郊设泉州市。
1955年3月改为晋江专区专员公署。
1956年5月撤销闽侯、永安专区,划福清、平潭、永泰和大田县归泉州。
1958年析同安县归厦门市。1959年8月析福清、平潭、永春归闽侯专区。
1963年4月析大田县归三明专区。
1968年9月撤销晋江专区专员公署,成立福建省晋江专区革命委员会。
1970年6月析莆田、仙游设立莆田专区,同时划同安县归晋江专区。
1971年6月改称晋江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3年6月析同安县归厦门市。
1983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莆田地区,将莆田、仙游2县划回归晋江地区,同年九月9月莆田仙游再次从晋江地区分出。
1985年5月撤销晋江地区,原县级市泉州市升为地级市,原县级泉州市改为鲤城区(县级),实行市辖县体制,辖鲤城区、惠安、晋江、南安、安溪、永春、德化及金门县(待统一)。
1987年12月,析晋江县石狮、永宁、蚶江三镇和祥芝乡为石狮市(县级市)。
1992年和1993年,晋江、南安相继撤县设市。
1996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肖厝经济开发管理委员会,为泉州市政府派出机构,析原惠安县所辖的涂岭、后龙、南埔、山腰和埭港5个镇及国营山腰盐场归其所辖。
1997年6月,从鲤城区析出丰泽区、洛江区。
2000年肖厝管委会改为泉港区,至此,泉州市辖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和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泉港、清蒙共计四区三市五县和一个管委会。
行政区划晋江有13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原本15个镇,在2002年撤掉青阳镇、罗山镇)镇分别是:陈埭、安海、池店、紫帽、磁灶、内坑、东石、金井、龙湖、深沪、西滨、英林、永和街道分别是:青阳、梅岭、西园、罗山、新塘、灵源只要是晋江的镇都很出名特别是青阳(市中心、老城区)、罗山(新城区)、陈埭(经济重镇)、安海(文化古镇)、东石(中国伞都)、磁灶(陶瓷之都)、内坑、龙湖、深沪、金井。[1]
地理环境地貌晋江晋江位于北纬24°30′-24°54′,东经118°24′-118°43′,地处福建四大河流之一晋江南岸,东与石狮市接壤,东面濒临台湾海峡,西与南安市交界,北与泉州鲤城区相邻,南与金门岛隔海相望。全市陆域面积649平方公里。晋江全境地形比较平缓,主要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平原主要位于东北部靠近泉州湾和西南部围头湾一带。丘陵则大小分布在各个地方,海拔均比较低。海拔较高的山峰有北部紫帽山和中部灵源山。晋江最高点在紫帽山,海拔517.8米。
晋江市地貌成因属复式的地堑地垒构造。北东向主干断裂通过地段,地貌上表现为侵蚀一剥蚀的阶地及断块丘陵分布区。东侧的滨海断裂,东断块上升,地貌上表现为条带状低丘;西断块下降,地势较为低平,也成为条带状分布。北东向地貌条带,受活动性较大的北西向断裂的切割,在引张的应力作用下,形成断陷区,成为堆积地貌发育的空间,故较大的堆积地貌也呈北西走向。地堑多形成平原、台地,地垒形成丘陵或残丘。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市境西北边缘晋鲤交界,海拔517.8米的紫帽山,是晋江市地势最高地区。由此地势向泉州湾、台湾海峡、围头澳方向下降,具有西北向东南海滨倾斜的趋势。地貌类型以台地、平原、丘陵为主,台地占市域面积67.3%。
海岸曲折、多港湾、多岛礁,海岸线长110公里,岛礁多而紧靠大陆,滩涂面积大,浅海水域广阔。晋江市三面临海,海岸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岸线的走向主要为北东—南西和北西—南东两组。前者开阔,受风力、波浪、沿岸流的强烈作用,发育着岩岸和沙岸,潮间带狭小,海滩为岩滩和沙滩;后者海湾深入内地,堆积作用显着,发育着淤泥质海岸,滩涂面积广大。
气候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20-21℃,一月均温11.9℃,七月均温28.2℃,年均日照2130小时,年均降雨量911—1231毫米。
水利晋江市域溪河除晋江、九十九溪外,其他溪河均发源于县境的丘陵、台地,源近流短,且自成单元向东、向南独流入海。河道浅窄、河网密度大。流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春夏季溪河水量多、水位上涨,为丰水期,尤其7月~9月受台风的影响,流量激增,水位暴涨,在干旱季节则多为断流。
晋江市域的湖泊中,龙湖、虺湖是境内两大淡水湖,也是福建省境著名的淡水湖。
晋江市地下水资源较贫乏,水质较好。
人口民族2011年末,常住人口201.25万,其中城镇人口120.67万,乡村人口80.58万,城镇化率60%。2011年末,户籍人口106.97万,其中农业人口70.29万,非农业人口36.68万,男女比例50.96:49.04。汉族占97%,少数民族有回族、畲族、满族等35个,以回族居多。通闽南方言。旅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21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东南亚为最多。
“十户人家九户侨”,是晋江最大的人文特色。祖籍晋江的华侨、华人和台港澳同胞200多万人,素有“海内外300万晋江人”之称。
交通运输公路泉安路是福建的第一条公路,1922年06月01日建成,总长27公里。截止2011年底,晋江公路通车里程1283公里。晋江主城区为南北走向狭长区域,基本形成“四纵六横”的干道网格局,四纵为:和平路、泉安路、世纪大道、梅岭路;六横为:双龙路、崇德路—新华路、迎宾路、长兴路、福兴路、晋光路。
国道
324国道
省道
201省道
308省道
高速公路泉厦高速公路为沈海高速公路福建段的主体部分,其中泉州至厦门段为福建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于1997年通车。晋江段全长23公里,经过陈埭、池店、西园、磁灶、内坑、安海镇(街道)。福厦高速及厦漳高速将由四车道扩宽为八车道,泉州至厦门段率先在2010年9月扩宽完工。福厦高速公路晋江出入口位于苏塘村与嘉福村的牛山互通立交,此互通也是泉三高速公路(泉州至三明)的起始点,两条高速公路在此形成三向互通立交。晋江还将增加一个出入口,位于池店镇古福村,与机场快速通道相交互通。另外泉州环城高速公路二期的起始点与福厦高速相交,在内坑镇柑市村设一个互通立交。
泉三高速公路是泉州通往三明的快速交通要道,2009年正式通车。晋江段主线共7.44公里,途经磁灶、池店、紫帽、西园4个镇(街道)。晋江至永春互通段63公里,采用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泉三高速公路在晋江段共有两个出入口,一个是苏塘村与嘉福村的牛山互通是泉三高速公路的起点与沈海高速公路相交,另外一个位于紫帽镇的玉盘互通。
晋石高速公路是泉州环城高速公路的二期工程,全长17.9公里,双向6车道,自内坑镇柑市村,与沈海高速公路连接,接泉州环城高速公路3期,即泉州湾跨海通道工程,设计时速为100公里/小时,沿线设内坑枢纽互通、晋江南互通、樟井枢纽互通、新塘互通。围头疏港高速公路是晋石高速公路的支线,从主线樟井互通引出,终于深沪镇东华村,与省道308线相连接,全长为16.2公里,双向6车道,沿线设有龙湖收费站。东华村到龙湖收费站这8.7公里为免费路段。
铁路福厦铁路自福州南站至厦门北站,全线长273公里,设计标准采用Ⅰ级双线电气化,速度为250公里/小时,预留300公里/小时,全线设14个车站,2005年10月动工,2009年建成,2010年4月26日正式通车运营。晋江段从西北部经过,途径紫帽、磁灶,内坑,安海镇。晋江站(晋江火车站)位于内坑镇上方村,距晋江市区14公里,共有两个站台,到发线3条,通过线2条,设计最高聚集人数每小时2000人。
水路围头港:晋江唯一的集装箱港口。
深沪港:各种散杂货业务为主。
晋江陆地港:福建四大陆地港之一,以福厦铁路为依托,通过厦门港进出口。
航空机场泉州晋江国际机场:晋江机场原为军用机场,始建于1955年8月。1980年5月经国务院、中央批准,建立航站,使用安-24型飞机,开辟晋江-福州、广州航线。1983年12月,因厦门高崎机场建成通航而关闭。改革开放后,为适应晋江市经济发展需要,1993年7月,经国家计委和总参谋部批准,于同年12月,由晋江政府及泉州所属其它县(市区)人民政府共同筹资2.9亿元对机场进行大规模扩建改造。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地处福建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位于泉州晋江市下游南岸,与周围的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港口相衔接,交通极为便利。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D级,拥有一条长宽分别为2600米×60米的跑道,道面强度PCN值63,设置先进的通信导航及助航灯光系统。通航的城市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深圳、杭州、武汉、长沙、昆明、南京、重庆、南昌、太原、济南、郑州等国内航线和香港、马尼拉等地区航线。
中文名:泉州晋江国际机场
外文名:Quanzhou jinjia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等级:4D级
性质:军民合用机场
IATA代码:JJN
ICAO代码:ZSQZ
泉州国际机场(凑建或规划):泉州新机场已完成选址工作,选址于大港湾场址,位于惠安县崇武镇北侧的大港湾。
海港晋江的海港有围头港(以集装箱业务为主),深沪港(以各种散杂货业务为主)。2009年围头港完成集装箱呑吐量29万标箱,深沪港完成散杂货呑吐量146万吨。
公共交通晋江市截至2014年12月,由泉州公交发展有限公司运行的线路有14条、泉州第二公共交通运输发展有限公司运行的有3条、晋江公共交通公司运行的有34条:
晋江公共交通公司运营线路如下:
(晋江)1路、2路、3路、4路、5路、6路、7路、8路、9路、10路、11路、12路、13路、14路、15路、16路、17路、18路、19路、20路、21路、22路、23路、24路、26路、27路、28路、29路、30路、31路、32路、33路、35路。
线路途径或终点在晋江境内的(由泉州公交公司运营)公交线路如下:
泉州公交发展有限公司:K202路、K603路、K306路、32路、35路、37路、K205路、K612路、301路、302路、303路、K604路、K606路、K902路泉州第二公共交通运输发展有限公司:K601路、K602路、K901路。
安运公司线路已被晋江公交收购,原有的安海镇巴(西、北线)遂停运。
经济概述综述晋江为福建省、泉州综合实力最强的县市。2011年,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95.65亿元,增长13.6%;工业总产值2734.85亿元,增长26.3%;财政总收入136.06亿元,增长35.7%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7.38亿元,增长30.1%;自营出口28.59亿美元,增长3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21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5元,增长13.5%,均创历年新高。
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585.51亿元,增长15.5%;财政总收入60.3亿元,增长24.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41亿元,增长26.2%;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6亿元,增长30.5%;农民人均纯收入8617元,增长6.8%。
截至2012年,全市上市企业达37家,募集股市资金约205亿元人民币,市值约1800亿元人民币。上市企业数排在全国各县(市、区)首位,形成证券市场的“晋江板块”。
工业2008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16亿元,增长19.1%;规模工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五大传统产业实现产值814.94亿元,增长25%,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1.9%;五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76.23亿元,增长20.6%。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1枚,中国名牌产品3项,国家免检产品13项,品牌数量居全国县级市前茅。积极稳妥引导企业改制上市,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5家,培育37家上市后备企业。首家世界500强企业太古集团及金杯印刷、晶蓝光电、意大利游艇制造等项目签约落户。
第三产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67亿元,增长17.8%。第九届鞋博会交易额52.5亿元,创历届新高。晋江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分别达120万人(次)和1万吨。深沪、围头港区对外开放通过省级验收。台轮“通顺”号首次直航围头港。社会商品出口交货总值45亿美元,增长16.4%,其中自营出口10.1亿美元,增长18%。安踏、七匹狼等一批品牌企业在境外设立销售网络,成功举办中俄两地三市商务日活动,菲律宾中国(晋江)经贸合作区筹建工作稳步推进。
截止2012年,全市企业累计拥有123件“国字号”产品品牌、401件(项)省级产品品牌。其中,“中国名牌产品”97项、“中国驰名商标”24枚、“”中国出口名牌产品“2项、有25万多家品牌专营店遍布全国各地。24家企业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17家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修订,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
社会事业教育科技2008年全市现有中学54所(独立高中4所,完中14所,初中34所,九年一贯制2所),其中,民办中学4所;职校6所,其中,公办独立职校2所,民办独立职校1所;完全小学294所,其中,民办14所;幼儿园(点)347个,其中,独立幼儿园157所;教师进修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各1所。民办小学中外来工子弟学校10所。
公办教职工11057人。在园在班幼儿51989人,其中外来生27880人,占53.6%;小学生147391人(含特教学校212人和辅读班90人),其中外来生92539人,占62.8%);初中生65490人,其中外来生16215人,占24.8%);普通高中在校生28439人,其中外来生1353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9350人,其中外来生1021人。公办高中学校中省一级达标6所,二级达标3所,三级达标5所;国家级、省级重点职校各1所,泉州市级重点职校2所。
省级示范初中6所,泉州市达标初中8所;省级示范小学2所,泉州市示范小学7所,泉州市特殊教育达标学校1所,晋江市一级达标小学64所;省优质幼儿园1所,泉州市优质幼儿园8所,晋江市优质幼儿园20所;泉州市级示范文技校3所。全市构建起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的协调发展的国民教育体系。
高等学校
1.泉州轻工学院
2.泉州理工职业学院
高级中学
一级达标中学:养正中学,季延中学,晋江第一中学、侨声中学,南侨中学,毓英中学
二级达标中学:英林中学,平山中学,晋江市第二中学、磁灶中学、内坑中学。
三级达标中学:陈埭民族中学、首峰中学、永和中学
民办中学:子江中学、泉州中远学校
实施各级科技项目133个,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行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4家。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建设通过科技部中期评估。教育工作以优秀等级通过省政府“对县督导”评估验收,被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市。高考上线率(专科以上)76.45%,比上年提高2.25个百分点;本科上线率42.38%,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新建校舍15.16万平方米,基本消除C级危房。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动工建设。新增20所外来工子女定点校和2所外来工子弟学校。公布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省级名录。
图书馆新馆、华侨史馆、古陶瓷博物馆落成开馆,戏剧中心、文化中心奠基。成功举办第二届海峡两岸青年男子篮球赛。深沪湾国家地质公园、衙口海滩等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取得实效。免费婚检经验在全省推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测大楼、中医院病房综合大楼顺利封顶,6个街道全部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筹集生育关怀基金3155.3万元,约占全省40%。全年人口出生率9.21‰,政策符合率93.96%。积极开展海外联谊,华侨捐资1.3亿元,创近年之最。
社会保障2008年全年投入民生保障经费12.35亿元,增长34.0%。培训农村劳动力9100人,转移就业8200人。启动4个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946名被征地农民开始领取养老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83.76万人,累计结报补偿33437人(次),补偿费用4140万元,人均补偿金额居全省前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250元,受保障对象21086人。对全市低保家庭增加消费品补贴每人每月20元。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67万名学生受益。
开展对全市重点优抚对象、五老人员、低保户免费转换数字电视工作。启动建设经济适用房,实施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开展市区住房困难群众危房翻建试点。建成新育婴院、百户五保老人安居工程。食品卫生监管实现“三个100%”。完成水资源专项报告及规划方案设计,筹建引水第二通道。设立欠薪保障调剂金。加强职业病防治,完成2300家企业职业危害因素调查。累计认捐慈善资金6.3亿元,村级爱心慈善援助站实现全复盖
文化中原文化、海洋文化、闽南文化、华侨文化、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相映成辉。拥有“安平桥”、“草庵”、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龙山寺等121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郑成功、施琅、朱熹、曾公亮、欧阳詹、俞大猷、张瑞图等著名历史人物,为晋江留下了丰富史迹和人文遗产。
上市公司服饰类:柒牌、劲霸、七匹狼、利郎、九牧王等。
运动类:野力、安踏、匹克、鸿星尔克、三六一度、特步、金莱克、贵人鸟、美克、飞克、啄木鸟等。
其他类:恒安集团、梅花、百宏、清美鞋材、浔兴SBS等。
城市荣誉晋江市晋江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1991年首次评选“全国百强县”时,晋江名列第55位;1994年,跃居第15位;2000年,又跃升第10位,进入“全国十强县(市)”行列;2002年又被评为“第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第6名;2005年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5名;晋江是中国的品牌之都,拥有的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福建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数量名列全国县级市前列、福建省县市首位;晋江先后被授予“中国鞋都”“中国食品工业强县(市)”“中国陶瓷重镇”“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等称誉。
2006年被英国全球市场TNS授予“世界夹克之都”。
科技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百强行列,被定为全国4个科技进步示范区之一。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3 23:20: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22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晋江市(福建省泉州市下辖县级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晋江市(福建省泉州市下辖县级市).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