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始建于1962年7月1日,是我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基础理论研究、设计、研制、生产和各种试验基地,同时承担该领域内国家重大预先研究课题,是国家重点国防科研单位,也是“十五”、“十一五”期间国防科工委重点统筹规划建设单位之一,现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大大型科研生产联合体。前身系1962年7月1日组建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固体发动机研究所,1965年成立第七机械工业部第四研究院,先后转战北京、四川、内蒙、陕西多地,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中文名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
别名航天科技四院
总部所在地中国西安市灞桥区田王街特字1号
组织性质国有高科技企业
成立时间1962年
经营范围航天材料产品、航天技术应用等
隶属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科研力量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目前,该院共有在岗职工7000多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000余人,其中,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人,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级专家5人,省部级专家40多人,研究员140多人。自成立以来,该院凭借雄厚的技术、人才力量,先进的设备,以及完整的固体发动机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能力,已经成功地为我国战略战术导弹和宇航事业研制提供了80多种固体火箭发动机。由四院提供动力装置的我国新型远程战略导弹飞行试验三战连胜,强了国威,壮了军威;四院参与研制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试验飞船六次遨游太空,六次胜利凯旋,圆了中华民族延续千年的飞天梦。
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承担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逃逸系统动力装置的研制任务,自1993年4月开始逃逸发动机方案论证并开展研制以来,全院上下众志成城,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顺利完成了逃逸系统四种型号10台(套)发动机及结构件的摸样、初样阶段研制工作,并于1997年在全系统率先转入试样阶段研制,圆满完成了首次零高度逃逸救生飞行试验和神舟号飞船四次飞行试验,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参与研制的逃逸系统是目前国际上性能最完善的逃逸救生方式之一,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准。[1]
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同时被国家授予“全国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全院有五个单位、五名个人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模殊荣;四院也因在国庆阅兵装备工程和载人航天工程等多项重大工程表彰中受到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隆重嘉奖。
空间动力技术研究所有6个研究所、2个生产厂和18家专业民用产品公司。我们成功完成了以“两弹一星”工程、“高科技”工程和“载人航天”工程为代表的重大国家装备和特殊科技任务。我们走出了中国特色固体导弹武器动力系统自主创新发展的道路,推动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2]
发展目标四院锁定“国内一流、国际知名”航天高科技公司的目标,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以科学管理为手段,加快改革和结构调整;搭建实现持续发展的创新体系和平台;以固体动力产品和技术为核心业务,以主导民品、优势民品为主营业务,做精做优军品,做强做大民品;以人为本,努力夯实人才基础,用一流的产品、一流的业绩,打造规模与速度、质量与内涵发展的“旗舰”!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3 23:14: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22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国家国防科研单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航天动力技术研究院(国家国防科研单位).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