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武,生于1962年7月。华人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金融学教授,中国香港大学经济学讲席教授。曾获得过墨顿·米勒奖学金。早年专业领域为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后专注于经济史与中国经济研究。
现受聘于中国香港大学经管学院。
中文名陈志武
国籍美国
民族汉
籍贯湖南
毕业院校中南工业大学(现中南大学)
职业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教授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2年7月
代表作品《财富是怎样产生的》,《媒体、法律与市场》,《财富的逻辑》,《金融的逻辑》,《非理性亢奋》
人物履历1979年,考上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大学前身)。
1983年,获中南大学理学学士学位。
1986年,获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学位。
1990年,获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
1990-1995年,任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助理教授;
1995-1997年,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助理教授;
1997-1999年,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金融学副教授。
1999年,转任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
(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11年全美大学排名,耶鲁大学综合排名全美第三名,金融学排名全美第十四名。)
现任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2010年11月18日,被中国交通银行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
美国Value Engine 公司创办人,美国Zebra对冲基金公司三大股东之一及首席投资经理。
2014年,应聘入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2016年,入职中国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担任经济学讲席教授与环亚经济研究所主任。
人物荣誉2017年12月21日,陈志武入选“2017年度中国留学人员50人榜单”。[1]
早期经历陈志武的父母都是农民,陈志武的童年和青少年都是在湖南茶陵的田野、山岭上度过。整个启蒙阶段都在“文革”期间,没好好上过课,“老师都是本村本镇的,没有人上过大学,给不了启发性教育,就是按教科书很枯燥地讲。”
直到1979年考上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前身),他才第一次离开了茶陵县老家,来到大城市——长沙。班上有很多来自城市的同学,“和他们一比,才知道生活条件、父母家庭带给他们的影响和自己有多大的差距。”
在国防科大读研时,陈志武经常去湖南省图书馆借书看,印象最深刻的,一套是80年代非常有影响力的《走向未来》丛书,还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系列翻译介绍西方思想家、政治学家的经典著作,“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弗里德曼的《自由选择》。”
这个时候,他结识了影响他走上学术之路的人——崔之元。当时,崔之元还只是数学系大一学生,读过非常多的书,高中时就在大学学报上发表过文史哲方面的文章,和李泽厚这些人都有来往。陈志武最初对社会科学、哲学的兴趣,是受到崔之元的影响。
1986年,陈志武被国防科大留校任教。
80年代中期,出国留学的一股风也刮到了这个角落。陈志武开始尝试申请美国的一些大学,他给耶鲁大学一位老教授写信,询问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的可能性。“我没有参加托福和GRE考试,因为当时中国的外汇管制很严,参加这些考试都需要32美元,而我一美元都找不到。所以我就给耶鲁负责招生工作的教授写信说明原因,我向他们解释之后,他们答应让我免掉托福和GRE的考试。”
在崔之元的建议下,陈志武选了金融学,“当时我连金融(Finance)这个词都不清楚是什么意思。他当时给我看了一些书,但我还是没有搞清楚。”4个月后,一封来自耶鲁的录取通知书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带着几十美元,登上了去美国的飞机。
1990年,陈志武从耶鲁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先后在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任教,1997年晋升为金融学副教授,1999年晋升为金融学教授并重返耶鲁担任终身教职。
他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地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经济理论》与《金融经济学》等主流学报上。在美国、欧洲、日本,以及中国香港等地的金融经济学圈子里,陈志武这个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
2001年7月,在上海飞纽约的飞机上,陈志武翻到了一本当月的《财经》杂志。“从头到尾都读了一遍,觉得很吃惊,办得和美国的《商业周刊》没什么区别,完全没有那种国内杂志惯有的、意识形态化的官腔官调。”
从那时起,陈志武开始把目光投向中国国内的经济现象和问题。2001年,正是中国A股的转折之年。当时,《财经》接连曝出深圳世纪新源、银广厦等一系列的内幕交易丑闻。吴敬琏由此抛出“股市赌场说”。几个月后,股指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中国股市便进入了4年多漫长的熊市。在媒体上,关于上市公司的治理成了重要话题。
2001到2002年,陈志武在《新财富》上开设专栏,介绍美国证券法案,监管规则、法律以及诉讼案例、内幕交易。
2006年,美国《华尔街电讯》公布了一份十大华人经济学家的榜单。这份引人注目的榜单把学术影响力作为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其次是经济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陈志武名列其中。他陆续整理出版了《24堂财富课》《金融的逻辑》《陈志武说中国经济》等书。其中,《金融的逻辑》把历史、社会文化与现代金融联系起来,把枯燥专业的金融问题阐述得通俗而有趣,试图从另一种可能性来解答近代中国落后之原因。尤其是对中国传统儒家伦理部分运用金融学分析,引起了社会巨大的兴趣及热议。
出版图书陈志武金融通识课
作者名称 陈志武
作品时间 2018年7月1日
《陈志武金融通识课》是一部由陈志武所著书籍,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陈志武金融投资课
作者名称 陈志武
作品时间 2019年3月
《陈志武金融投资课》是2019年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志武。
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作者名称 陈志武
作品时间 2010年02月
《陈志武说中国经济》是2010年02月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志武。
非理性亢奋
作者名称 陈志武
作品时间 2008年10月1日
《非理性亢奋》是2008年10月1日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志武。
金融的逻辑
作者名称 陈志武
作品时间 2011年11月
《金融的逻辑 》讲述的是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金融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规律。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市场监管、资本市场、证券投资管理、公司治理、公司财务与组织战略、股票定价等问题。 陈志武教授是金融经济学、财务学理论、证券定价、新兴资本市场以及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方面的专家。陈教授在大量一流财经类学刊发表研究论文,涉及从股票定价和期权定价理论到有关外汇、资本市场发展、基金管理和投资战略的研究。最近几年,陈志武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转型过程中的市场发展和制度机制建立的问题以及其它新兴资本市场问题。陈教授的著作常被《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远东经济评论》、The Boston Globe、Barron's所引用,也常发表于许多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的报纸和杂志上。另外,他还是Zebra Capital Management 三位合伙人之一,以及《新财富》杂志的专栏作家和学术顾问。
根据Tom coupe(2000)“1990-2000发表经济论文世界排名”,该项目是受欧洲经济协会(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资助的严肃认真的科研项目,有较高的权威性。陈志武教授的排名是853名,在所有入选华人经济学家中排21名。专业领域为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
学术论著我们的政府有多大?
于建嵘对话陈志武:把土地还给农民中国未来的希望在于民营企业
中国到了非民主不可的时候
金融失衡急需政策调整
市场经济是个人解放的必由之路
什么使“三农”问题恶化?
国有制为何抑制民间消费和投资?
再谈西方崛起靠的不是掠夺
商业化发展将继续转型中国社会
房产市场调控的是与非
从依赖亲情和友情转变到依赖市场后,中国的钱当然更多
回归十周年看中国香港的过去与未来
中国金融危机的制度根源
中国为什么需要民主?
现在钱的确多
“数”说“改革开放”165年
资本全球化的奇迹
大国崛起:面向全球的中国
农村土地私有化后结果不会比现在糟
国有制和政府管制真的能促进平衡发展吗?
印度比中国强在哪里?
什么是美国资本主义的核心精神?
反思高利贷与民间金融
解读经济学在中国的现状——经济学与媒体是如何互动发展的?
不能以房产调控名义摄取私人产权
中国经济前景为何离不开新闻自由?
全球化下的中国选择:“单极”还是“多极”秩序?
从诉讼案例看媒体言论的法律困境
进一步私有化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跨国产权秩序历史变迁及对中国的启示
私人产权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基础
中国跨国公司如何“跨国”
中国人为何勤劳却不富有?
以杨小凯的思路理解产权保护
如何改变民企股在中国香港的遭遇?
农业发展的极限
从世界变迁谈中国的崛起
立法,立法,再立法
“武打”、法治与经济秩序
单极秩序对中国经济发展最有利
让证券市场孕育中产阶级
证券市场需要更多制度资本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
中国历史上金融危机的制度根源
儒家“孝道”文化的终结与中国金融业的兴起
对儒家文化的金融学反思
治国的金融之道
代议制与市场:划分四类国家——收入机会的政治经济学
财富是怎样产生的?
过时的“地大物博”财富观
中国十几年的股市奇迹
音像版《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封面
音像版《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封面
谁来监督“监管委员会”中国会计师的困境
金融技术、经济增长与文化
金融创新的社会环境
陈志武做客搜狐经济学人论坛:产权保护是一种极微妙的社会状态。
2008年出版《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非理性亢奋》。
2009年出版《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最新影像版、《金融的逻辑》《24堂财富课》。
2010年已出版《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2018年出版《陈志武金融通识课》。
2019年出版《陈志武金融投资课》。[2]
观点2011年8月4日,在北京梅地亚会议中心央视财经频道开播两周年活动会后,针对美国债务等问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了这位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经济学家”的华裔美国人。
记者:你曾多次提到美国是一个藏富于民的国家,可否请你具体解释一下其含义?
陈志武:这次的美债危机给很多国内的观众一种负面的影响,好像美国这么富有的国家怎么还会欠债到14万多亿美元。其实说到底,美国的社会财富都是在民间,是真正的藏富于民的社会,政府没有钱。
举个例子来说,最近《经济学人》杂志有一篇文章讲到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美国政府目前负债累累,而账面上只有448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电子产品巨头苹果公司没有任何负债,账面上的资产高达463亿美元。这么比较起来,好像一个美国政府还不如苹果、高盛这样的公司。其实换一个角度理解,这恰恰表明了美国民间的社会很富,我们千万不要把美国民间的财富跟政府的财富混在一起来看。
如果跟中国做一个对比的话,中国不包括土地出让金,也不包括国有企业的利润,更不包括国有企业的股权出让、买卖给财政部应该带来的一些收益,就是单说预算内的财政税收今年(2011年)可能会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
如果今年(2011年)GDP在40万亿元人民币左右的话,这10万多亿元人民币的财政税收就相当于中国GDP的25%左右。那么美国联邦政府今年(2011年)的财政税收大概是220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今年(2011年)GDP的14.5%。
也就是说,美国政府收到口袋里面的美国经济的收入只占美国GDP的14.5%,而中国政府预算内的财政税收是占中国GDP的25%,中间相差10%~10.5%这样一个水平。
再看财政赤字,如果今年(2011年)的财政赤字美国联邦政府大概会到GDP的12%,差不多是1.6万亿美元,中国今年的财政赤字与GDP比例大概在2%多。换句话说,如果美国政府征税的强度跟中国一样的话,美国今年(2011年)的财政赤字也就是在2%~3%的水平,跟中国完全是一样的。
2012年博鳌亚洲论坛4月1日至3日在海南博鳌举行。今天(2日),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在参加“亚洲人口形势与老龄化对策”分论坛时表示,中国应尽快结束独生子女政策。
陈志武表示,中国总是相信渐进式改革,他建议是至少第一步可以让每一个夫妇有两个小孩。:“因为我在美国生活那么多年,认识很多华人夫妻,其中并没有很多人生育两三个小孩,大部分都是一两个。这是自然状态。所以我们不用担忧一旦放开政策,一夜之间人口会多好几倍。”
2020年12月2日,中国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及冯氏讲席教授陈志武在经济观察报主办、上海信托战略合作的“新阶段 新理念 新格局——2020观察家金融峰会暨上海浦东发展三十年高峰论坛”上谈及资管新规时表示,资管新规的初衷时将资管规则尽量统一化,尽量避免资管公司给金融市场带来太大风险。
陈志武表示,资管新规出台很重要的目的在于规范不同类型的资管公司和部门。资管新规的重要目标是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最大程度地消除监管套利空间,为资管业务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3 23:03: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21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陈志武(经济学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陈志武(经济学家).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