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同位素,是指如果两个原子质子数目相同,但中子数目不同,则他们仍有相同的原子序,在周期表是同一位置的元素,所以两者就叫同位素。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没有放射性的则称为“稳定同位素”,并不是所有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
中文名放射性同位素
外文名Radioactive isotope
衰变类型α、β、γ衰变
用途示踪原子、放射射线等应用
起源天然存在的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是恒星的内部。例如铀,在星体内直接被形成。而当今仍然存在,是因為它们的半衰期的时间很长,而它们还没有完全衰变。放射产生的同位素,如碳-14,是由长期衰变得出的。(这个也是全部目前氦形成方法: 虽然它没有放射性,但是它容易逃离地球,因此氦被从地下仓库等地方获得。)
核反应堆和放射性同位素发电机的粒子加速器可人工製造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生產核反应堆中的高流和大量的中子。 在核反应堆中,中子用来生激活放射性元素。 来自一个核回应堆的一种典型的生成物是鉈(Tl)-201。
简介放射性同位素自19世纪末发现了放射性以后,到20世纪初,人们发现的放射性元素已有30多种,而且证明,有些放射性元素虽然放射性显著不同,但化学性质却完全一样。1910年英国化学家F.索迪提出了一个假说,化学元素存在着相对原子质量和放射性不同而其他物理化学性质相同的变种,这些变种应处于周期表的同一位置上,称做同位素。 不久,就从不同放射性元素得到一种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06.08,另一种则是208。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W.汤姆逊发现了电子,1912年他改进了测电子的仪器,利用磁场作用,制成了一种磁分离器(质谱仪的前身)。
当他用氖气进行测定时,无论氖怎样提纯,在屏上得到的却是两条抛物线,一条代表质量为20的氖,另一条则代表质量为22的氖。这就是第一次发现的稳定同位素,即无放射性的同位素。当F.W. 阿斯顿制成第一台质谱仪后,进一步证明,氖确实具有原子质量不同的两种同位素,并从其他70多种元素中发现了200多种同位素。到目前为止,己发现的元素有109种,只有20种元素未发现稳定的同位素,但所有的元素都有放射性同位素。大多数的天然元素都是由几种同位素组成的混合物,稳定同位素约300多种,而放射性同位素竟达1500种以上。
1932年提出原子核的中子一质子理论以后,才进一步弄清,同位素就是一种元素存在着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几种原子。由于质子数相同,所以它们的核电荷和核外电子数都是相同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并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因此,同位素的化学性质是相同的,但由于它们的中子数不同,这就造成了各原子质量会有所不同,涉及原子核的某些物理性质(如放射性等),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质子数为偶数的元素,可有较多的稳定同位素,而且通常不少于3个,而质子数为奇数的元素,一般只有一个稳定核素,其稳定同位素从不会多于两个,这是由核子的结合能所决定的。 同位素的发现,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更深一步。这不仅使元素概念有了新的含义,而且使相对原子质量的基准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再一次证明了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质子数(核电荷数),而不是原子质量数。
特点众所周知,放射性同位素(radiosotlope)是不稳定的,它会“变”。放射性同位 素的原子核很不稳定,会不间断地、自发地放射出射线,直至变成另一种稳定同位 素,这就是所谓“核衰变”。放射性同位素在进行核衰变的时候,可放射出α射线、 β射线、γ射线和电子俘获等,但是放射性同位素在进行核衰变的时候并不一定能同 时放射出这几种射线。核衰变的速度不受温度、压力、电磁场等外界条件的影响,也 不受元素所处状态的影响,只和时间有关。
放射性同位素衰变的快慢,通常用“半衰 期”来表示。半衰期(half-life)即一定数量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数目减少到其初始值一 半时所需要的时间。如磷-32的半衰期是14.3天,就是说,假使原来有100万个磷-32 原子,经过14.3天后,只剩下50万个了。半衰期越长,说明衰变得越慢,半衰期越 短,说明衰变得越快。半衰期是放射性同位素的一特征常数,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有 不同的半衰期,衰变的时候放射出射线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
放射性强度及其度量单位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数目的减少服从指数规律。随着时间的增加,放射性原子的数目按几何级数减少,用公式表示为: N=N0e- λt这里,N为经过t时间衰变后,剩下的放射性原子数目,N0为初始的放射性原子数目,λ为衰变常数,是与该种放射性同位素性质有关的常数,λ=y(t)=e-0.693t/τ,其中τ指半衰期。放射性同位素不断地衰变,它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数目叫做放射性强度(radioactivity),放射性强度的常用单位是居里(curie),表示在1秒钟内发生3.7×1010次核衰变,符号为Ci。
1Ci=3.7×1010dps=2.22×1012dpm ;1mCi=3.7×107dps=2.22×109dpm ;1μCi=3.7×104dps=2.22×106dpm 1977年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发表的第26号出版物中,根据国际辐射单位 与测量委员会(ICRU)的建议,对放射性强度等计算单位采用了国际单位制(SI), 中国于1986年正式执行。在SI中,放射性强度单位用贝柯勒尔(becquerel)表示,简称贝可,为1秒钟内发生一次核衰变,符号为Bq。1Bq=1dps=2.703×10-11Ci该单位在实 际应用中减少了换算步骤,方便了使用。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射出的射线碰到各种物质的时候,会产生各种效应,它包括 射线 对物质的作用和物质对射线的作用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例如,射线能够使照相底片和核子乳胶感光;使一些物质产生荧光;可穿透一定厚度的物质,在穿透物质的过程 中,能被物质吸收一部分,或者是散射一部分,还可能使一些物质的分子发生电离; 另外,当射线辐照到人、动物和植物体时,会使生物体发生生理变化。射线与物质的 相互作用,对核射线来说,它是一种能量传递和能量损耗过程,对受照射物质来说, 它是一种对外来能量的物理性反应和吸收过程。
各种射线由于其本身的性质不同,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各有特点。这种特点还常与物质的密度和原子序数有关。α射线通过物质时,主要是通过电离和激发把它的辐射能量转移给物质,其射程很短,一个1兆电子伏(1MeV)的α射线,在空气中的射程 约1.0<厘米,在铅金属中只有23微米(um),一张普通纸就能将α射线完全挡住,但α射线的能量能被组织和器官全部吸收。
β射线也能引起物质电离和激发,与α射线 的能量相同的β射线,在同一物质中的射程比α要长得多,如>1MeVrβ射线,在空气 中的射程是10米,高能量快速运动的β粒子,如磷-,能量为1.71MeV遇到物质,特别是突然被原子序数高的物质(如铅,原子序数为82)阻止后,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产生轫致辐射。轫致辐射是一种连续的电磁辐射,它发生的几率与β射线的能量 和物质的原子序数成正比,因此在防护上采用低密度材料,以减少轫致辐射。β射线能被不太厚的铝层等吸收。γ射线的穿透力最强,射程最大,1MeV的r射线在空气中的射程约有米之远,r射线作用于物质可产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它不会被物质完全吸收,只会随着物质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主要作用1.射线照相技术,可以把物体内部的情况显示在照片上。2.测定技术方面的应用,古生物年龄的测定,对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厚度进行监视和控制等。3.用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剂。4.用放射性同位素的能量,作为航天器、人造心脏能源等。5.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杀伤力,转恶为善,治疗癌症、灭菌消毒以及进行催化反应等。
发展方向放射性同位素利用它的射线放射性同位素也能放出α射线、β射线和r射线。 γ射线由于贯穿本领强,可以用来检查金属内部有没有沙眼或裂纹,所用的设备叫α射线探伤仪。α射线 的电离作用很强,可以用来消除机器在运转中因摩擦而产生的有害静电。[1]生物体内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承载着物种的遗传密码,但是DNA在射线作用下可能 发生突变,所以通过射线照射可以使种子发生变异,培养出新的优良品种。射线辐射还能抑制农作物害虫的生长,甚至直接消灭害虫。人体内的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对 射线更敏感,因此用射线照射可以治疗恶性肿瘤,这就是医生们说的“放疗”。
和天然放射性物质相比,人造放射性同位素的放射强度容易控制,还可以制成各种所需的形状,特别是,它的半衰期比天然放射性物质短得多,因此放射性废料容易处理。由于这些优点,在生产和科研中凡是用到射线时,用的都是人造放射性同位素,不用天然放射性物质。
作为示踪原子一种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跟这种元素其他同位素的原子核具有相同数量的质子(只是中子的数量不同),因此核外电子的数量也相同,由此可知,一种元 素的各种同位素都有相同的化学性质。这样,我们就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代替非放射性的同位素来制成各种化合物,这种化合物的原子跟通常的化合物一样参与所有 化学反应,却带有“放射性标记”,用仪器可以探测出来。这种原子叫做示踪原子。
棉花在结桃、开花的时候需要较多的磷肥,把磷肥喷在棉花叶子上也能吸收。但是,什么时候的吸收率最高、磷能在作物体内存留多长时间、磷在作物体内 的分布情况等,用通常的方法很难研究。如果用磷的放射性同位素制成肥料喷在棉花叶面,然后每隔一定时间用探测器测量棉株各部位的放射性强度,上面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人体甲状腺的工作需要碘.碘被吸收后会聚集在甲状腺内。给人注射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碘131,然后定时用探测器测量甲状腺及邻近组织的放射强度,有助于诊断甲状腺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近年来,有关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几乎都要借助于放射性同位素。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3 22:52: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20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的同位素).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的同位素).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