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一所以医学为优势和特色的广州市属重点高校,为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东省本科教育国际化办学改革试点单位、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任务院校、中俄医科大学联盟成员高校,是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的学校。
中文名广州医科大学
外文名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MU)
简称广医
办学性质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医药类
学校特色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12年)
中俄医科大学联盟(2014年)
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
主管部门广东省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校长:冉丕鑫
专职院士数1(中国工程院院士)
本科专业22个
硕士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
1个独立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博士点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个
博士后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
国家重点学科1
院系设置22个学院
校训厚德修身,博学致远
校歌《广医之歌》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东风西路195号
院校代码10570
知名校友钟南山
学校概况广州医科大学创办于1958年,是一所以医学为优势和特色,开展博士、硕士、本科多层次人才培养的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
近五年(2016-2020),学校承担了市(厅)级以上各类纵向科研课题25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约20项;在包括《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Cell》《Lancet》《Nature Medicine》在内的世界知名杂志发表SCI论文10000余篇;1项科技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科技成果入选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学校广泛开展对外学术和教育交流合作,是广东省本科教育国际化办学改革试点单位,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荷兰、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学校与法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朱尔斯·霍夫曼教授深入合作,建立中法霍夫曼免疫研究所。学校自2010年起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目前在校留学生285人,来自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的25个国家。
半个多世纪的薪火相传,学校逐渐形成了“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广医人精神,确立了“德术兼修,医文相融,师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科研医疗等方面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互动,并在抗击非典、亚运医疗服务、埃博拉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重大公共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将立足广州、服务广东、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积极推进“学科强校、人才兴校、特色引领、创新发展”发展战略,凝心聚力,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努力把学校建成为一所位居全国独立建制医科院校前列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力争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卫生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历史沿革广州医学院1951年,创建广州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医士学校。
1953年,广州市第一、二、三、四医士学校合并组建广州医士学校。
1958年,广州医士学校升格为广州医学院。
1970年,广州医学院改建广州医科学校。
1972年,广州医科学校升格为(复校)广州医学院。
1973年10月29日,广州市委决定将市第四人民医院作为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1979年6月10日,广州市编制委员会发出通知,同意在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新医科基础上成立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1984年9月21日,教育部批准学校内科学(呼吸)、药理学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5年9月4日,首批呼吸内科、药理学硕士研究生正式开学。
2001年1月2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内科学(呼吸系病)成为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2003年7月18日,教育部批准广州医学院内科学(呼吸系病)为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
2003年,获准设立临床医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04年,羊城铁路医院并入广州医学院。
2005年,广州护士学校、广州卫生学校并入广州医学院。
2006年11月21日,经广州市政府正式批准立项,广州医学院将在番禺建立新校区。
2007年4月2日,广州医学院呼吸疾病实验室被科技部正式批准纳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名单,成为广东地方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0年2月至8月,学校先后获得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生资格、广东省一本招生资格和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
2011年3月22日,学校临床医学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等3个学科成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后又批准学校护理学科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012年12月12~13日,教育部高评委专家组对广州医学院更名工作进行实地考察评估。
2013年4月23日,广州医学院通过教育部验收,教育部发文,正式批准广州医学院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这是继广州大学后第二所戴上“大学”头衔的市属高校。5月,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成立。广州医科大学首次与企业合作共建二级学院,成为广东省教育改革四个试点学院之一。
2014年1月,学校成为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院校。7月,学校正式加入中俄医科大学联盟。
2015年1月,学校加入广州大学城高校联盟。5月11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州医科大学联合生命科学学院在广州举行揭牌仪式。5月27日,广东省教育厅审议通过《广州医科大学章程》,核准发布。
2018年11月,入选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中的“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
办学条件院系设置根据2020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下设22个学院,7所直属附属医院和1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开设本科招生专业22个。
机构设置
类别 | 名称 | |
教学机构 | 广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 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学院 |
广州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 | 广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
广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 广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 | |
广州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 | 广州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学院 | |
广州医科大学第六临床学院 | 广州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 | |
广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 广州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
广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 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 | |
广州医科大学金域检验学院 | 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院 | |
广医-广州生物院联合生科院 | 广州医科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 |
广州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 | 广州医科大学儿科学院 | |
广州市一临床学院 | 中西医临床学院 | |
直属附属医院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顺德医院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 --- | |
非直属附属医院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惠州医院、 |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人民医院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十二人民医院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省妇儿医院 |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一人民医院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武警医院 |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 | ------ |
专业设置
院系 | 专业 | 学制 |
第一临床学院 | 临床医学 | 五年 |
中西医临床医学 | 五年 | |
第二临床学院 | 临床医学 | 五年 |
麻醉学 | 五年 | |
医学影像学 | 五年 | |
第三临床学院 | 临床医学 | 五年 |
第五临床学院 | 康复治疗学 | 五年 |
公共卫生学院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四年 |
统计学 | 四年 | |
预防医学 | 五年 | |
护理学院 | 护理学 | 四年 |
基础学院 | 生物技术 | 四年 |
生物科学 | 四年 | |
生物医学工程 | 四年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四年 | |
金域检验学院 | 医学检验技术 | 四年 |
口腔医学院 | 口腔医学 | 五年 |
卫生管理学院 | 法学 | 四年 |
公共事业管理 | 四年 | |
市场营销 | 四年 | |
应用心理学 | 四年 | |
药学院 | 临床药学 | 五年 |
药学 | 四年 |
截至2016年5月,学校全系统(含七家直属附属医院)共有在编职工6694人,专业技术人员6112人,其中正高级501人、副高级1085人、博士713人、硕士1509人。校本部在编教职工763人,其中专任教师41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55.47%,具有高级职称占55.96%。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广州市级教学团队8个。
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杰青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3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名,广东省珠江学者5名,广东省教学名师3名,高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2名、省级培养对象20名;"南粤百杰"1名,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领才2名,博士研究生导师9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774人。另外还聘请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等一批国际知名学者为学校特聘教授。
学科建设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0个,其中科学学位硕士授权点6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4个,独立科学学位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个;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级(部级)一级重点学科1个,二级重点学科4个,市级重点学科10个。
截至2020年7月,学校有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免疫学5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
博士后流动站:临床医学
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药学等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药学
教学建设广州医科大学-图书馆截至2020年7月,学校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2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广东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广东省级名牌专业3个,广东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广东省特色专业1个,广东省级重点专业2个,广州市名牌专业4个,广州市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精品类课程4门、省级精品类课程60门;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广东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广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广州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药学
国家特色建设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
广东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
广东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预防医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口腔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临床医学
广东省名牌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
广东省重点专业:临床医学
广东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全科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护理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实验中心、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基于校企协同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麻醉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应用型本科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开放性多样式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广州市名牌专业: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
广州市特色专业:医学影像学、护理学、预防医学、药学、公共事业管理
对外交流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与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州立大学、马里兰大学、新英格兰医学中心、美国国家毒理学研究中心,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伯明翰大学、胡弗汉顿大学,韩国延世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义守大学、台湾中山医学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研究部门开展合作办学和学术交流活动。
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哈佛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瑞典Karolinska研究所,香港大学等科研院所及辉瑞公司等全球知名跨国医药公司开展深度科研合作,承担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多项,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合作共建"中美肺癌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肺癌的疾病诊断与治疗研究等;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建立中加联合共建实验室;与香港中文大学妇产科系合作成立染色体芯片分析(CMA)产前诊断联合实验室。
学术研究科研机构截至2020年3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基地、24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
科研成果2010-2016年,学校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立项3744项,合同经费共计约5.55亿元。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各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重大研究计划3项、主任项目4项、合作项目11项、联合基金4项、面上项目221项、青年项目295项、应急管理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4项、团队项目1项、重点项目12项。
2016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106个,资助直接经费达4033.9万元,立项数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80位,在广东省高校中排名第七。学校教师获国家和省部级等各级科技奖励50多项,并在《Nature Medicine》、《New Eng J Med》、《Lancet》等世界知名杂志上发表论文700余篇。
学术资源馆藏资源
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广州医科大学图书馆由番禺校区总馆和越秀校区分馆组成,馆藏纸质图书101万册,订有专业数据库23个,电子图书200余万册,电子期刊3.3万种,纸质报刊1700余种,中外文资源对学校学科专业的覆盖面达到100%。
学术期刊
根据2017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主办的学术刊物有《广州医科大学学报》、《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血栓与止血学杂志》、《胸部疾病杂志》(英文版)、《转化医学年鉴》(英文版)6种。其中《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中华关节外科杂志》、《血栓与止血学》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胸部疾病杂志》(英文版)、《转化医学年鉴》(英文版)分别被SCI、PubMed收录。
文化传统校徽
学校校徽是双圆套圆形徽标,中间是由“广医”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组成的图案,下方有“1958”字样;外环上方是校名,下方是“广州医科大学”的英文大写。校徽主色调为白色和蓝色。
校旗
学校校旗为白色长方形旗帜,中央为红色校名和校徽。
校训
厚德修身,博学致远
“厚德修身”强调的是大学教育中思想道德建设和修养身性的重要性,突出学校对传统美德承传以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良好身心培育的重视,倡导师生员工学做人、学做事、学立身、学处世,即以高尚的道德担负起历史使命;以高尚的师德从事教育实践;以高尚的个人操守服务社会。
“博学致远”强调的是学识修为的重要性,没有渊博的知识,就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达至人生美好的境界;只有静下心性潜心求学,博思审问,融贯中西,博采众长,才能高瞻远瞩,实现抱负。
“厚德修身,博学致远”既是对学校师生的行为要求,也是社会对于当今大学的期望,更是广州医学院办学理念的追求。惟有“厚德修身”,才能淡泊名利,艰苦创业、脚踏实地;惟有“厚德修身”,才能胸怀宽广、乐于奉献、潜心钻研;也惟有“博学致远”,才能在关键时候坚持科学精神,勇挑重担,不辱使命。显然,“厚德修身,博学致远”的内涵不仅在“广医人精神”、“南山风格”中得到体现,更是在“非典”中经受了检验。”
校歌
《广医之歌》 珠江告诉我:早潮奔前方,日月告诉我:学海浪逐浪。菁菁校园,春光蓬勃,风华正茂,师生牵手同行同往,脚步和时代同声交响。哎!广医呀儿女,青春跨越……在自信中自立自强,在自强中成长!广医呀儿女大医无疆……在接力中开路创新,在创新中升华第一道霞光。红棉告诉我:大医成栋梁,白云告诉我:天使向高尚。莘莘学子,厚德修身,博学致远,今朝向往有多么宽广,未来前程就多么辉煌。哎!广医呀儿女,青春跨越……在自信中自立自强,在自强中成长!广医呀儿女大医无疆……在接力中开路创新,在创新中升华第一道霞光。
学校领导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唐小平 |
校长 | 冉丕鑫 |
党委副书记 | 冉丕鑫、陈晓辉 |
副校长 | 黄健清、刘金保、胡丙杰、赵醒村 |
纪委书记、监察专员 | 周国清 |
党委常委 | 唐小平、冉丕鑫、陈晓辉、黄健清、胡丙杰、赵醒村、周国清 |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3 22:28: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19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广州医学院(医药类大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广州医学院(医药类大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