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平(中国科学院院士)

更新时间:2025-01-10 17:39:29 阅读: 评论:0

张伟平(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伟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 次浏览 | 2022.09.04 10:09:36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张伟平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伟平,1964年3月生于上海,籍贯山东莱州,数学家,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1964年3月生于上海。198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1988年于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3年于法国巴黎南大学获博士学位。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数学家,主要从事微分几何中的Atiyah-Singer指标理论的研究。

中文名

张伟平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964年3月日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85年,张伟平从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随后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跟随虞言林教授攻读硕士学位。虞言林教授是当时中国首先开始从事阿蒂亚-辛格指标定理有关的研究的人。

1988年,张伟平考取了南开数学研究所陈省身先生的博士生,随后于1990年被推荐至法国巴黎南大学跟随著名数学家,指标理论的国际权威比斯姆特(Jean-Michel Bismut)教授攻读博士学位。其间他和导师合作完成了指标理论中有关解析挠率与拓扑挠率之间关系的重要工作,并发表在Asterisque杂志。

1993年,从巴黎南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陈省身的感召下,张伟平毕业伊始就毅然回到南开大学任教。1995年他被提升为教授。

2004年-2007年,担任南开数学研究所所长。特别是在2004年末陈省身逝世后的时期,他对南开数学研究所的为继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7年底,张伟平和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另一位教授龙以明一起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7年,张伟平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9年8月,张伟平作为优秀专家人才代表,被党中央、国务院邀请北戴河休假。

主要成就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主要从事微分几何中的Atiyah-Singer指标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与人合作建立了解析挠率和拓扑挠率之间内在联系——Bismut-Zhang定理合作给出了辛几何中著名的几何量子化猜测的全新解析证明及其系列推广,并利用指标理论的思想构造了扭结理论中的L2阿历山大不变量将低维拓扑中著名的Rokhlin同余式推广到高维情形,其结果同时推广了著名的Atiyah-Hirzebruch整除性定理合作引进高维谱流概念,将谱流概念推广到算子簇情形,研究了高维谱流对带边流形的算子簇指标理论的应用。

学术论著

到2009年1月为止,张伟平已有40余篇被认为是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著名的刊物上发表或被接受待发,得到了中国和其他国家同行专家的一致肯定和高度赞誉,很多工作被国际上某些主流数学家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所显著引用,有些工作已经成为有关方面研究的出发点。

如他与Bismut合作的关于解析挠率和拓扑挠率之间关系的系列研究,用全新的方法阐明了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中意义重大的Cheeger-Muller定理,并将Cheeger和Muller关于Ray-Singer猜测的工作推广到了最一般的情形。这一系列的研究工作的部分成果被总结成一篇长达二百余页的学术论文,为法国著名数学丛书“Asterisque”收为专著出版,并在出版后为所有关于Ray-Singer挠率的文献所引用,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后来这一研究方向的一篇经典文献和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

张伟平在与田有亮合作的一系列工作中,给出了辛几何中著名的Guillemin-Sternberg几何量子化猜测的一个全新的解析证明。此项工作一发表就在国际上立刻引起强烈反响,有关的预印本在当年(1996年)就得到引用,著名数学家法国科学院院士Bismut还专门用它作为其1997年上半年在法国巴黎南大学讲授的研究生课程的主要内容。

其中成果之一则被著名的国际权威性杂志Inventiones Mathematicae刊发。张伟平在国际一流数学刊物Topology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关于流形上的Kervaire半示性数的一个计数公式。申稿人评论说该公式是,“惊人的和显然是新的”。

除上述工作外,张伟平的其它工作也都被在数学界极具影响的中国和其他国家权威的学术杂志如 Acta. Math.,J. Reine Angew. Math.,Math. Ann.,Adv. Math.,C. R. Math. Acad. Sci. Paris,J. Differ. Geom.,Math. Res. Lett.,Commun. Math. Phys.,Sci. China等等刊发表。

科研成果

香港求是基金会首届杰出青年学者数学奖、天津市青年科技奖。

第三世界科学院2000年度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自该奖设立以来,中国仅有廖山涛、张恭庆、吴文俊三位院士获此殊荣)、中国国家教育部2000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5年,张伟平的“Atiyah-Singer指标理论的若干研究”获得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荣誉表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并被继续资助(只有极少数科学家受到该基金继续资助)。

天津市劳动模范,2001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社会任职

1996年投资拍摄张艺谋导演执导的《有话好好说》。

1998年投资拍摄张艺谋导演执导的《一个都不能少》。

2011年投资拍摄张艺谋导演执导的《金陵十三钗》。

院士风采

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所长张伟平生于1964年,在中国数学界和天津地区的院士中,都是最年轻的一张面孔。

但这并非张伟平首获院士头衔。早在6年前,他37岁便成为第三世界科学院最年轻的中国籍院士。

“风景的背后还有风景”,张伟平喜欢这样描述数学的美妙。

但对前往祝贺新院士的朋友,他幽默地形容,“好像是捡了个皮夹子似的”。

张伟平的研究领域,是整体微分几何中的阿蒂亚-辛格指标理论,这一理论是数学进入20世纪后最重要、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他在60余篇论文中取得了国际公认的多方面成果。美国科学院院士杰夫·齐格,称其为“精细化指标理论和谱理论领域的一个领袖”。

“那是我在南开最快乐的一天。”毕业多年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生韩飞仍对导师的一次表扬念念不忘。受教于张伟平,他找到治学做人的榜样。

硕士期间,韩飞向张伟平报告一个想法,学生在黑板上演算,老师同时在草稿纸上算,一丝不苟,互相验证。算到柳暗花明之处,师徒会心一笑,“那个表扬使我倍受鼓舞”。

韩飞自豪地说,这次当选院士是对老师“一流学术和高尚师德的肯定”,同学们都喜上眉梢。

适逢“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先生逝世三周年,院士增选传出一段佳话——两位数学院士均出自他创立的研究所。

对此,张伟平说:“感谢中国数学界对陈省身数学所的支持。在新的形势下,我一定不辜负陈先生的期望,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到喜欢的数学上来。同时协助龙以明院士,搞好南开数学学科的建设。”

陈省身之婿、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经武认为,一个小小的研究所里已有三位院士,很了不起。“我相信陈先生现在一定在微笑。”

“张伟平”,是陈省身一提起就会面带微笑的一个名字。

1988年,从中科院数学所毕业后,张伟平在硕士导师虞言林教授的推荐下,考取南开数学所的博士生,成为陈省身最年轻的关门弟子。

1990年,陈省身写了一封推荐信,通过公派留学,把显露数学才华的张伟平送到法兰西学院院士比斯姆特的门下。美国《数学评论》评为“深刻”的“比斯姆特-张定理”由此问世。

1993年,张伟平在法取得博士学位,前景可期。陈省身却一度十分紧张。“他是不需要找工作的”,受到两位数学大师赏识和栽培的年轻人,自然不乏外国数学机构的邀请。

但张伟平如期回到母校南开。在这里,他从月薪二百多元的助教做起。

他记得留学时期收到陈先生的一封信,写着一句话:“让中国的数学站起来,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值得短期的牺牲。”

陈省身2004年初逼着张伟平“服兵役”,出任自己视若子女的南开数学所的所长。生性自由的张伟平无奈受命。

是年底,先生与世长辞。悲痛之余,关门弟子自勉“守孝三年”,即使所长事务缠身。

同事冯惠涛说,伟平曾将陈先生的话改为“让南开的数学站起来,值得短期的牺牲”,事实上他“牺牲”的已不再是“短期”。

大师走后,数学所搬入省身楼,更名“陈省身数学研究所”,蝉联国家自然科学奖,拥有第一支“微分几何”国家级创新群体。面向全球的访问学者计划,让省身楼的黑板上写下来自长江塞纳河的智慧。

同这些一样有目共睹的是——年轻的所长,鬓角间白发骤生。

副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墨林说,大师走后的空白和困难,已经过去。

“数学是快事,数学是乐事”——晚年,陈省身为张伟平题了一幅字,把“快乐数学”传给钟爱的学生,又传给学生的学生。

韩飞是其中的一位。他和张伟平对一个困扰后者十几年的问题给出新的解法,发表在著名的美国《微分几何杂志》上。

在一个清早的睡梦中被电话喊醒,韩飞目睹过张伟平灵感迸发的时刻。“我匆忙赶去,发现张老师在数学所的走廊上走来走去,若有所思。看见我来了,急忙告诉我他的想法,我这才知道他已经思考了一夜。”

接着,这对师徒用一上午的时间讨论那道灵光,午餐桌上仍在继续。时而觉得进展不错,时而又“吊”住了,一会兴奋,一会沮丧。

另一次,两人从下午两点开始计算和讨论,遭遇教学楼停电,但谁也不愿离去,直到夜幕罩住视线。

那一天,在大楼守夜人的吼声中结束。

“惊心动魄”的智力生活和“对数学的热爱”,深深感染了韩飞,他对数学的理解“上了一个台阶”。

韩飞提前一年毕业,并以硕士的身份得到中国数学会“钟家庆奖”。张伟平送他出国深造,就像陈先生当年帮助自己那样。

43岁的张伟平,已培养了两位“钟家庆奖”获奖人。他在长期教学中形成的一部英文专著《陈省身-魏伊理论和威腾形变》,得到陈先生“当为一部名著”的评价。

令韩飞印象深刻的是,张伟平的数学语言总是“精确、简洁而切中要害”,真正文如其人。

“眼高手低”,是张伟平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眼高”是眼界瞄准世界一流,“手低”是勤于基本功夫的训练,“数学总是一步一步算出来的”。

在学生眼中,张伟平充满青春活力且“兴趣爱好与我们相同”。他生性随和,谈吐风趣,对人爱护有加,让人如沐春风。出差带回各色特产,他随手拿到数学所的下午茶与人分享。

下午茶是张伟平等几位教授倡议下,每天的品茗聊天活动。这壶茶欢迎任何人来喝,品的可以是数学,也可以不是。

尽管良师益友,氛围宽松,硕士生徐光博说,同学们都很有压力,“在他门下不能太差”。

远别南开的韩飞,在伯克利的学术讨论会上,常听见有人引用张伟平的工作,每次都使他不禁想起一句天津话——“倍儿有面子”。

张伟平最喜欢的武侠小说是《笑傲江湖》,他对世外高人风清扬传授剑术之道深有同感:“行云流水,任意所之”,数学是没有计划的,也许这正是数学吸引人的地方。

这位院士还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数学家每天都是星期天。”

这句话“误导”了很多人。正如在他的书桌上同时发现电影海报、文学期刊和数学杂志,有人就感慨于数学家的轻松惬意。

但与他共事多年的冯惠涛说,此语固然说明张伟平对生活充满热情,也恰表示他的日历从来就没有工作日与休息日之分。

与天津繁忙的中环线仅有一水之隔,肃穆的南开大学省身楼是一座能让人放慢脚步的建筑。这里有一扇窗,几乎每个深夜都透灯光。

这样的世界里,即使每天多出八个小时,他仍想按照原有的比例去分配。

伴随着他令人印象深刻的工作,荣誉时常敲门而来。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国家自然科学奖是给数学的,“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先进工作者”是给数学家的。

“太阳照常升起”,数学家张伟平借用文学家海明威的名篇题目,形容今后的生活。

院士感言

下一步?随遇而安,继续做数学。学习陈先生,少讲点主义,多做点实事。

我还年轻,要向老一辈数学家学习,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中国数学付出努力。

陈省身数学所还要继续促进学术界的交流,服务南开,服务全国,服务世界,为数学的发展提供我们力所能及的支持。

 院士来了就来了,不是一个转折点,心态要好一点。

如何静下心来,把学术继续提高,是我的首要问题。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3 22:24: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19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张伟平(中国科学院院士).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张伟平(中国科学院院士).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