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因模式种发现于中国四川宜宾马门溪而得名。此属动物全长22米,体躯高将近4米。它的颈特别长,相当于体长的一半,不仅构成颈的每一颈椎长,且颈椎数亦多达19个,是蜥脚类中最多的一种。另外,颈肋也是所有恐龙中最长的(最长颈肋可达2.1米)。与颈椎相比,背椎(12个)、荐椎(4个)及尾椎(35个)相对较少。
拉丁学名Mamenchisaur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蜥形纲
亚纲双孔亚纲
目蜥臀目
亚目蜥脚形亚目
科马门溪龙科
属马门溪龙属
种建设马门溪龙(模式种)、合川马门溪龙、中加马门溪龙、杨氏马门溪龙、安岳马门溪龙、广元马门溪龙等
分布区域中国、蒙古
中文学名马门溪龙
基本信息体长:16-45米
体重:20-55吨
草食性恐龙
生存时代晚侏罗世
释义马门溪龙意为在马门溪发现的恐龙。
简介马门溪龙马门溪龙(属名Mamenchisaurus)为恐龙的一属。生活在侏罗纪晚期提通阶,约1亿5000万年前到1亿4000万年前,广泛分布在东亚地区。属蜥臀目蜥脚下目马门溪龙科。马门溪龙的体长可达16到45米,而脖子占一半长度,马门溪龙是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脖子最长的动物。马门溪龙的脖子由长长的、相互迭压在一起的颈椎支撑着,因而十分僵硬,转动起来十分缓慢。它脖子上的肌肉相当强壮,支撑着它蛇一样的小脑袋。马门溪龙和一个网球场一样长,但它的身体却很“苗条”。它的脊椎骨中有许多空洞,因而相对于它庞大的身躯而言,马门溪龙显得十分小巧。1亿4500万年前,恐龙生活的地区覆盖着广袤的、茂密的森林,到处生长着红木和红杉树。成群结队的马门溪龙穿越森林,用它们小的、钉状的牙齿啃吃树叶,以及别的恐龙够不着的树顶的嫩枝。马门溪龙四足行走,它那又细又长的尾巴拖在身后。在交配季节,雄马门溪龙在争雌的战斗中用尾巴互相抽打。
名字来历马门溪龙马门溪是中国四川省宜宾地区的一个地名。1952年,那个地方正在修筑公路,工人们开凿岩石时,在那里发现了许多像骨头样子的石头,后来经过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仔细研究,认为这是一种过去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的新的恐龙化石,于是他就给这种恐龙取了个名字,叫做马门溪龙。又因为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设过程中开山筑路时发现的,按照双名法规定‘又以建设给它取了个种名,所以叫建设马门溪龙。
历史1957年4月,原四川省石油勘探队在原四川省合川县太和镇古山村(今重庆市合川区太和镇石岭村)古楼山半山腰发现一具巨大的马门溪龙化石。经由四川省博物馆现场挖掘,仅化石就装了40箱。[1]
马门溪龙合川马门溪龙是生活在1.4亿年前侏罗纪晚期的一种恐龙,它属于蜥脚类。这类恐龙是由禄丰龙等原蜥脚类发展起来的,是古今陆生动物中最大的动物,只有水中的鲸能超过它们,所以有“动物王国中的巨人”之称。
物种进化马门溪龙属最著名的两个种:一为合川马门溪龙,发现于四川省合川县和甘肃永登,前方为多棘沱江龙;另一个为建设马门溪龙,发现于四川宜宾。马门溪龙在蜥脚类演化史上属中间过渡类型,为蜥脚类恐龙繁盛时期(距今1.4亿年的晚侏罗世)的早期种属,在侏罗纪末全部绝灭。
分类在1972年杨钟健与赵喜进的马门溪龙研究中,曾提到了马门溪龙科(Mamenchisauridae)。而在2002年,Wilson建立了峨嵋龙科(Omeisauridae)来取代马门溪龙科,并包含峨嵋龙与马门溪龙两属。[2]
大众文化马门溪龙曾在《侏罗纪公园:失落的世界》(ThLostWorld:JurassicPark)的一个围捕场景中出现。
在2002年的澳大利亚“DinosaursfromChina”展览中,展出了一只马门溪龙骨架。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3 20:56: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13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马门溪龙(马门溪龙科马门溪龙属恐龙).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马门溪龙(马门溪龙科马门溪龙属恐龙).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