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zhouInstituteofInformationEngineering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QuanzhouUniversityofInformationEngineering)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应用型本科大学。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2002年的泉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被福建省教育厅、财政厅、发改委确定为“福建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012年被教育部列为“全国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2014年4月,学校被教育部等六部门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1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截至2017年9月,学校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8200多人,教职工515人。截至2019年8月,学校下设8个二级院系、29个本科专业、8个专科专业;拥有福建省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3个,福建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5个;福建省特色学科3个。
中文名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外文名Quanzhou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简称泉州信息学院
创办时间办学性质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类别理工类
学校特色省属普通本科
主管部门福建省教育厅
院系设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建筑工程系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博东路249号
主要奖项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办学历史泉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泉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
2004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创办独立颁发国家承认学历。
2008年与台北城市科技大学签订《教育交流协议书》、《合作意向书》、《合作办学协议书》。
2009年,福建省教育厅确定为福建省首批12所闽台“校-校-企”高职联合培养人才试点院校,并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2011年,福建省教育厅、人力资源与社会发障厅、财政厅确定为“福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2014年,教育部批准同意在泉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建立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实施本科教育。
2015年,与台湾修平科技大学签订了交流合作协议。
2016年,被列入福建省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整体转型试点名单。
2017年,被确定为福建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办学条件院系专业泉州信息工程学院3截至2021年8月,学校下设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创意设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8个学院及通识教育中心,并成立人工智能、ICT、智能制造等3个产业学院,开设本科专业32个、专科专业7个。
2022年2月,学校新增网络空间安全专业。
院系 | 本科专业 | 专科专业 |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本科学与工程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软件学院 | 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软件技术 |
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机器人工程和汽车服务工程 |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电子商务、国际商务、金融工程、物流管理、投资学、审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 电子商务、会计 |
土木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管理 | 工程造价 |
创意设计学院 |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 |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 |
截至2017年9月30日,学校有专任教师389人,外聘教师148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占10.80%,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5.66%;具有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66.06%;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4名,省级优秀教师1名,省级教学团队3个。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林东、黄克安等
国家级教学名师:黄克安
省级教学名师:陈宇翔、陈卫华等
团队名称 | 带头人 | 审批时间 |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陈宇翔 | 2009年 |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教学团队 | 马志溪 | 2010年 |
通信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 陈宇翔 | 2011年 |
质量工程
截至2019年8月,学校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教学中心1个、省级精品专业3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3个、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2个、福建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5个。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智能制造、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与通信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虚拟仿真教学中心:智能制造技术
省级精品专业:应用电子技术、通信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
省级示范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软件技术[3]
省级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电子商务
福建省教改综合试验项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综合试验项目、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教学改革综合试验项目、软件技术专业项目课程模式教学改革综合试验项目
国家级实训基地: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数控技术实训基地、通信技术实训基地、光电子技术实训基地
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通信技术实训基地、数控加工与维修实训基地
福建省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单片机接口技术、高频电子线路、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3G技术与基站工程、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网络构建与管理、数据库开发与管理、数控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电子商务概论、数据库应用与开发、土木工程测量、数字电路、电气控制与PLC、建筑CAD、CAD/CAM应用技术、WEB页面设计与实践、造价软件应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
教学成果
截至2019年8月,学校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作者 | 成果名称 | 颁奖部门 |
林东,郭惠惠,吴元凯,陈四海,陈卫华,高善平,陈宗旭,何慧仔 | “创新协同机制,构建五大体系,融合双创教育——‘12355’改革实施方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林东、郭惠惠、高连库、雷宇飞、陈海彬、陈辉、陈宗旭、吴宗波 | 民办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林东、郭惠惠、高连库、雷宇飞、陈海彬、陈辉、陈宗旭、吴宗波 | 民办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 福建省教育厅 |
洪清泉、林东、陈宇翔、刘福荣、郭惠惠、陈海彬、吕月惠、孟新红 | “五环相扣”高中职衔接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 福建省教育厅 |
吴元凯、赵衍青、王智峰、周泗进、兰猛、何燕阳、高善平 | 高职制造类专业校企双主体实施、互动共赢“133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福建省教育厅 |
吴元凯、许冬梅、江义火、高善平、陈宗旭、李雪峰 | 应用型高校“五化融合”实践教学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省教育厅 |
林东、吴元凯、陈四海、陈卫华、高善平、陈宗旭、何慧仔、梁洲辅 | 创新协同机制,构建五大体系,融合双创教育——“12355”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 省教育厅 |
截至2019年5月,学校有3个省级应用型学科。[2]
省级应用型学科:机械工程、软件工程、应用经济学
学术研究科研机构截至2019年8月,学校有4个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6个校属于科研机构。
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D打印装备与制造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虚拟制造技术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现代通信与北斗定位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数控装备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福建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绿色建筑环保材料福建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
福建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国际商务研究中心、创意设计发展研究中心
校属科研机构:泉信应用技术研究院、泉州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机器视觉工程技术中心、电子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南安市装备制造业技术研发中心、应用技术教育研究所
科研成果泉州信息工程学院(时为泉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2学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2年,学院共承担各级各类研究课题21项,校企合作技术攻关横向课题1项。全院教师公开发表科研论文82篇。
2016年,学校教师在各级期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36篇,其中CSCD论文2篇,EI论文15篇,SCI论文2篇。
2018年,学校有30个省级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获得立项。
负责人 | 项目名称 | 项目分类 |
黄星 | 一种新型大跨径重载轻便桥的研制 | 科技项目 |
谭捷 | 界面非均匀断裂的演化规律研究 | 科技项目 |
蔡金宽 | 铁路混凝土抗渗抗裂性能研究 | 科技项目 |
方连花 | 覆盖粗糙集理论及其在校园网络安全防护中的应用 | 科技项目 |
许瑞斌 | 数据挖掘技术在构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应用研究 | 科技项目 |
黄丽凤 | 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学习平台研究 | 科技项目 |
何天兰 | 虚拟试衣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 科技项目 |
黄燕红 | 区块链技术在广告行业中的应用研究 | 科技项目 |
刘爱萍 | 数据挖掘在高校学生成绩分析中的应用 | 科技项目 |
罗小琴 | 劳务派遣系统的设计研究 | 科技项目 |
王竞菲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小区系统研究 | 科技项目 |
谢碧玲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具APP控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科技项目 |
庄银霞 | 物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优化研究 | 科技项目 |
雷宇飞 | 基于Hybrid开发技术的SPOC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科技项目 |
陈智勇 | 基于Cinema4d的摄像机反求及矫正技术运用 | 科技项目 |
王欣 | 文化自信视域下对泉州海丝文化的育人构建 | 社科项目 |
何宁 | 新时代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研究 | 社科项目 |
章素芬 | 国际化校本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研究 | 社科项目 |
黄志杰 | 闽南建筑装饰在现代茶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社科项目 |
张丽玉 | “一带一路”战略下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研究 | 社科项目 |
章丽芬 | 批判性思维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渗透与实现 | 社科项目 |
林春凉 | 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物流模式的构建 | 社科项目 |
徐雪玉 |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社科项目 |
许蓉蓉 | 新会计准则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以泉州企业为例 | 社科项目 |
张雅平 | 茶文化品牌视觉意象 | 社科项目 |
任奉龙 | 一校一策机制下民办本科高校内涵式发展战略研究 | 社科项目 |
吴叶青 | 基于精准扶贫的高校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开发与培养的路径探析 | 社科项目 |
李添煌 | 新时代视域下校园网络舆论引导策略研究 | 社科项目 |
李玲 | 激励理论在高等教育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以泉州信息工程学院为例 | 社科项目 |
黄伟程 |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泉州信息工程学院为例 | 社科项目 |
根据泉州信息工程学院(时为泉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2学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数据,学院图书馆藏书40.43万册和电子期刊329.3GB。
截至2017年9月,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总量142.15万册,其中馆藏中外文纸质文献67.15万册,中外文期刊855种,拥有中外文数据库8个,可访问的电子图书75万册。
合作交流截至2019年8月,学校作为福建第一批开展闽台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院校,与中国台湾1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学校与美国宾州滑石大学合作开展“中美4+0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软件工程专业)”,经教育部批准,已正式招生;与美国密苏里大学合作开展“中美3+1+1本硕连读项目”,与匈牙利国立佩奇大学合作开展“中匈1+1+4本硕连读项目”,与俄罗斯、乌克兰、匈牙利、西班牙等多所高校开展“国际本升硕绿色通道”。经福建省教育厅批准的与德国莱法州教育学院共建的中德(福建)教育合作与发展中心。
文化传统校训校训:知行合一
“知”与“行”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广义上“知”是人的心知的统称,“行”是人的行为的统称;狭义的“知”主要是指道德知觉,“行”主要是指道德实践。两者的关系,明代之前最具影响力的,是宋代伟大的哲学家朱熹的知先行后、知轻行重的知行观。
明代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王守仁,第一次明确提出并论证了“知行合一”的问题。在他看来,知与行尽管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说,但不能“分为两截”去做,知不离行,行不离知,两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因此他批评“外心以求理”的“知行二分”,主张“求理于吾心”的“知行合一”。[1]
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原名文浚,后改名知行,又改名行知),将“知行合一”的观念引入大学教育,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主张“教学做合一”,在知行合一中,培养学生道德、技能、体格、情感全面综合的健全人格。
1.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
在此层面上,“知”理解为知识。大学教育的基本层面是培养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让学生获得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能自立于社会。
2.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在此层面上,“知”理解为真知。(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这里实事求是中的“是”为真理之意。)大学教育的高级层面是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创造者,具备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能贡献于社会。
3.明德至善的人文情怀
在此层面上,“知”理解为良知。《大学》开篇即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王守仁用“致良知”三字来概括自己一生的讲学活动。大学教育的终极关怀应为培养文化精英(古时称君子),陶塑明德至善的人文情怀,能造福于社会。(哈佛大学的学生培养目标,第一条即意为“培养文化精英”。)
校徽泉州信息工程学院主色调为金黄色,上方为学院英文名称,中间三人合力抬物寓意工程,后方地图寓意信息。校徽下方为学院中文名称。
所获荣誉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学校领导现任领导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 | 刘地松 |
校长 | 黄克安 |
党委副书记 | 许旭明、黄世琴 |
副校长 | 郭惠惠、张舜德、聂利亚 |
职务 | 姓名 |
党委书记、校长 | 陈笃彬 |
常务副校长 | 林东 |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 吴元凯 |
党委副书记 | 陈卫华 |
本文发布于:2023-06-03 20:45: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13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福建省泉州市普通本科).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福建省泉州市普通本科).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