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检测狼疮细胞来诊断红斑狼疮已沿用了许多年,过去认为是特异性的诊断,随着对红斑狼疮的认识,现在已有新的观点。它并非高度特异,可出现在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硬皮病等多种风湿病中,但在红斑狼疮中的阳性率可高达40%一70%。由于种种原因,机体产生了抗细胞核蛋白的抗体,它和核蛋白结合后形成一种复合物,可被人体内的多核白细胞吞噬,这种吞噬了复合物的白细胞就称为狼疮细胞。我们可以在外周血和骨髓中找到,一般要检查多次才能在一些活动性红斑狼疮病人血中找到。
中文名狼疮细胞
形成产生了抗细胞核蛋白的抗
意义确诊红斑狼疮的一种方法
临床约40-70%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现阶段检测方法如今这一检查方法很少应用,已逐渐被抗核抗体检测等临床上敏感的试验来代替。
意义狼疮细胞检查也是确诊红斑狼疮的一种方法,由于方法繁琐,目前已基本被抗核抗体所取代狼疮细胞最早是一个叫Hargraves(1948)的人在骨髓中发现的,Harick(1949)从外周血中找到狼疮细胞,Miecher(1954)证明红斑狼疮细胞因子为一种抗核因子,是一种γ球蛋白现已明确形成狼疮细胞需要4个因素:
①狼疮细胞因子,是一种抗核蛋白抗体,存在于外周血、骨髓、心包、胸腔和腹腔积液、疱液和脑脊液中;
②受损伤或死亡的细胞核,各种器官的细胞核均可与狼疮细胞因子起作用;
③活跃的吞噬细胞,一般为中性粒细胞;
④补体;在吞噬时需要补体的参与狼疮细胞形成的过程,首先为狼疮细胞因子与受损伤或死亡的细胞核起作用,使细胞核胀大,失去其染色质结构,核膜溶解,变成均匀无结构物质,形成所谓"匀圆体",细胞膜破裂,匀圆体堕入血液,许多吞噬细胞聚合来吞噬此变性的核,形成花瓣形细胞簇,随后此变性核被一个吞噬细胞所吞噬,就形成"狼疮细胞",补体参与起促进吞噬作用。
临床约40-70%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狼疮细胞检查阳性其他疾病如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约10%病例可查见该细胞此外,慢性活动性肝炎,药疹(如普鲁卡因酰胺及肼酞嗪)等引起的药物性狼疮也可阳性。
临床意义
阳性:系统红斑狼疮(0.7~0.8),狼疮细胞还偶见于下列疾病和情况: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结节性动脉周围炎,进行性系统硬化症,肝炎,皮肌炎和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此外,下列药物可引起或诱发SLE:普鲁卡因酰胺,异烟肼,抗惊厥药,巴比妥类,甲基多巴,甲基硫氧嘧啶,口服避孕药,PAS,青酶素,酚噻嗪,奎尼丁,利血平,链酶素,磺胺类,四环素等。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3 20:37: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12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狼疮细胞(医学术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狼疮细胞(医学术语).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