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文,女,1973年出生,黑龙江克山县人。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李俊文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国外马克思主义。
中文名李俊文
出生地黑龙江克山县
出生日期1973年月日
学位/学历博士
职业教师
职务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性别女
职称教授
人物经历1994年黑龙江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留校任教,并分别于1999年、2005年获得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
2007年任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
2008年破格获得教授职称
2010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动态》编辑部工作
主要成就科研成就论文
1、《信息化时代生活世界的变革》,《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1。
2、《〈资本论〉中人的发展观》,《理论探讨》,2003、4。
3、《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的目标与困境》,《学习与探索》,2003、6。
4、《科学主义对本体论的拒斥与承诺》,《黑龙江社会科学》,2003、6。
5、《论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要性》,《世纪桥》,2004、2。
6、《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劳动思想论析》,《学术交流》,2005、1。
7、《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本体论的救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5。
8、《本体论:哲学永恒的理论诉求》,《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5。
9、《创新·发展·和谐》,《哲学动态》,2006、12,第60—61页。
10、《现代化历程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意蕴》,《学术交流》,2007、1;反响:《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3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11、《卢卡奇的社会存在本体论思想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2;反响:《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5论点摘编。
12、《关于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评介的考辨》,《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2。
13、《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批判与超越》,《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3。
14、《卢卡奇的再生产理论及当代价值》,《哲学动态》,2007、7。
15、《卢卡奇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建构》,《世界哲学》,2007、4。
16、《卢卡奇的思想生涯》,《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5。
17、《科学发展观中人的发展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4;反响:《新华文摘》,2008、21论点摘编。
18、《网络时代的伦理问题及其应对》,《思想教育研究》,2008、7。
19、《现代西方哲学的本体论情结》,《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4。
20、《理性精神:中国现代化的主导精神》,《东岳论丛》,2009、10;反响:《新华文摘》,2010、5论点摘编。
21、《卢卡奇的理性历程及启示》,《学术交流》,2009、10。
2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社会时空问题研究》,《哲学动态》,2011、11。
23、《解读卢卡奇的理性精神》,《哲学动态》,2012、12。
24、《理性的迷失与坚守》,《哲学动态》,2013、12。
科研项目
1、《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研究》,主持,黑龙江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德国哲学发展史》,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第二署位。
3、《社会存在本体论》,主持,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面上项目。
4、《坚守理性》,主持,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
5、《拷问理性》,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
6、《思考理性与构建和谐社会》,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
7、《建国以来西方哲学中国化重要问题及其影响》,子课题负责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人才培养著作
1、《中西哲人智慧》,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2、《社会存在本体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反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
荣誉表彰1、2005年黑龙江省教学大赛二等奖。
2、2008年黑龙江大学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3、2010年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4、2010年黑龙江省第十四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社会任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秘书长,哲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3 20:26: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11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李俊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李俊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