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温现象(气象学名词)

更新时间:2024-11-16 19:01:22 阅读: 评论:0

逆温现象(气象学名词)

逆温现象 (气象学名词) 次浏览 | 2022.06.23 19:47:21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逆温现象气象学名词

逆温现象,在寒冷的冬天,当一股寒流袭击之后,风小天晴,气温缓升,这时人们会渐渐感到空气越耒越污浊,如果地面层空气湿度较大,则浓雾遮天蔽日,空气污染更加严重,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所有这些,多是由于大气结构出现“逆温”现象的结果。

中文名

逆温现象

外文名

Temperature Inversion

影响地区

中国的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形成原因

地面辐射等

影响

抑制沙尘暴,增加大气污染等但增加污染等

释义

逆温现象

在寒冷的冬天,当一股寒冷空气袭击之后,风小天晴,气温缓升,这时人们会渐渐感到空气越来越污浊,如果地面层空气湿度较大,则浓雾遮天蔽日,空气污染更加严重,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所有这些,多是由于大气结构出现“逆温”现象的结果。

理论模型

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即是说在数千米以下,总是低层大气温度高,高层大气温度低,显得“头重脚轻”。这种大气层结容易发生上下翻滚即“对流”运动,可将近地面层的污染物向高空乃至远方输散,从而使城市空气污染程度减轻。对人体健康影响大。

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头轻脚重”从而导致大气层结(层次结构)稳定,气象学家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它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罩在我们城乡上空,上下层空气减少了流动,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物“无路可走”,只好原地不动,越积越多,空气污染势必加重。

导致“逆温”现象的原因有多种。

对于我国冬季来说,主要是地面辐射冷却作用而导致近地面层气温迅速下降。当寒流袭击过后,地面受冷气团控制,天晴风小气温低,特别到了晚上,地面热量大量地向高空散发(辐射),使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上层大气温度下降较慢,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所谓“逆温”“现象”。有时,白天日照不足,地面增温缓慢,还会使“逆温”长期维持,大气污染日趋加剧。

主要原因

地面辐射冷却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很快辐射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

随着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也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

空气下沉

常发生在山地。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的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又称为地形逆温。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200多天出现逆温现象。

具体列举:

辐射逆温是地面长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地面大气迅速冷却,上层大气降温较慢,形成逆温。一天中逆温层在黎明时最厚。逆温层冬厚夏薄。易出现于中高纬地区,是最常见的逆温类型。

平流逆温

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迅速降温,

上层空气因距离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冷地表面的温

差决定。

锋面逆温,

是暖空气运移到冷空气之上,形成冷暖相交的锋面,如果锋面上下暖冷空气的温度差较大,

则形成逆温。

地形逆温

是局部地形条件引起的。在山谷和盆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晚上较重的冷空气,沿山坡流动,

聚集在山谷底部,由此形成下部是冷气层、上部是暖气层。

水库的水面温差原因

也会产生逆温,如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的三峡水库,会产生逆温现象,使库区的气温夏天降低、冬天升高各约2C,对库区的工业排放污染物产生一定的影响。

危害逆温现象

冬天里“逆温”现象时有发生,在“逆温”造成大雾茫茫或污染严重时,人们应减少晨练及室外活动时间,尽力避免“逆温”带来的危害。历史上也有因为逆温天气而造成的灾害。比如1952年12月5-8日发生的伦敦烟雾事件的罪魁祸首就是伦敦上空出现的异常的逆温层,它就像一个大锅盖一样,深深地盖着这座西方文化名城。它所造成的巨大灾难,也使伦敦烟雾事件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一般情况下,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5℃/100米。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

1952年12月5日~9日,英国发生了震惊全球的伦敦烟雾事件,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浓烟之中,酿成了10000多人死亡的“世纪悲剧”。1955年美国的洛杉矶发生了严重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当地65岁以上的老人近400人因污染造成心肺衰竭死亡……科学家发现,这些重大污染事件的发生,除因污染严重外,还与一个重要现象——逆温有关。

在对流层,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表现为上冷下暖。但是,在有些时候、某些地区、在某种条件下会出现大气温度上暖下冷的反常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此时,大气的对流运动大大减弱,并非常稳定,这样会使得一些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区污染物不能扩散,而大量聚集在对流层底部,大大加剧了大气污染的程度,危及人们的健康。例如,美国洛杉矶20世纪以来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的原因,就是由于其地形、气候、洋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该地区每年有200多天会出现逆温现象,当地日益增多的汽车排放的尾气又难以扩散,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事件。

逆温与健康

通常情况下9-10公里以下的低层大气中,空气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逐渐降低,高山顶上的空气要比高山脚下的冷。气温的垂直分布是下层气温高,上层气温低。

低层空气热量主要来源两个方面:一是太阳直接照射,加热大气,但被大气直接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是“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二是地面在阳光的照耀下,吸收的热量增多温度上升,地面和大气之间存在温差。地面将部分热量辐射出来加热了低层大气,这样离地面愈近的大气获得地面的热量愈多,温度也愈高。

相反离地面愈远则温度愈低。有时候,低层空气也会出现与此相反的情形,即下层气温低,上层气温高。这种气温随高度递增的现象在气象学上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的大气有一定的厚度,这层大气称为逆温层。

逆温形成的因素很多,根据其成因可分为辐射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和锋面逆温等。

但是常见的是辐射逆温和平流逆温。例如:辐射逆温常发生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不断向外放出辐射能量而冷却,贴近地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愈靠近地面的空气受到地表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远降温愈少。

从而形成了自地面向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逆温现象。这种辐射逆温的厚度一般在几十米到几百米,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以冬季最强。日出后,地面的温度渐渐上升,逆温层也将消失。

逆温层的存在使空气处于稳定状态,空气中的垂直运动受到抑制。工厂里烟煤燃烧排放的烟尘、汽车尾气和地面上扬起的尘埃等有害气体聚集在空中不易向上扩散和稀释,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有逆温存在时空气质量差,晨炼的朋友要特别注意避开这段时间,以免不清洁的污染物吸体内,没有达到锻炼的目的,反而影响身体健康。

装配式轻型拱棚夜间“逆温”现象研究

在采用一种装配式轻型拱棚预防固原市原州区红梅杏遭受霜冻灾害的研究中发现,夜间霜冻过程中大棚内出现了"逆温"现象,即棚内温度低于棚外温度,通过比较棚内外湿空气热湿参数间的差异,分析夜间棚内外的对流换热和棚内地-气间的对流换热情况来阐明"逆温"现象的产生机理。

结果表明:(1)棚布落下后,棚内的温、湿度与棚外相比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棚内气温变化呈单峰形,在18:00左右达到最大值后开始下降,并低于外界温度,直至翌日8:00卷起棚布后棚内外温度保持一致;棚内相对湿度始终高于棚外。

(2)夜间为了维持棚内高度1,2m温度的均匀,棚外及土壤均向棚内提供热量。

(3)夜间棚内水汽密度的增加使得棚内湿空气的定压比热容与比焓基本上均高于棚外,棚内外环境温度在下降过程中棚内单位质量空气的失热量要高于棚外,因此棚内空气温度下降的速度明显高于棚外,最终出现了棚内"逆温"现象。[1]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3 19:54: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09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逆温现象(气象学名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逆温现象(气象学名词).pdf

标签:逆温   气象学   名词   现象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