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钿(手工艺品)

更新时间:2025-01-11 04:41:02 阅读: 评论:0

螺钿(手工艺品

螺钿 (手工艺品) 次浏览 | 2022.07.03 10:02:57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螺钿手工艺品

螺钿,又称“螺甸”、“螺填”、“钿嵌”、“陷蚌”、“坎螺”以及“罗钿”,在历史上也有叫“钿螺”的,它是中国特有的艺术瑰宝。所谓“螺钿”,是指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几何图形或文字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螺钿的“钿”字,据《辞海》中注释,为镶嵌装饰之意。由于螺钿是一种天然之物,外观天生丽质,具有十分强烈的视觉效果,因此也是一种最常见的传统装饰艺术,被广泛应用于漆器、家具、乐器、屏风、盒匣、盆碟、木雕以及有关的工艺品上。

中文名

螺钿

别名

螺甸

保护级别

工艺品

释义

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

特点

外观天生丽质,具有强烈视觉效果

简介

螺钿是一种手工艺品。用螺狮壳或贝壳镶嵌在漆器、硬木家具或雕镂器物的表面,做成各种有光泽的花纹和图形。[2]也叫螺甸。

嵌螺钿漆器是中国古代五彩缤纷的漆艺百花园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她以华丽多变的色彩丰富了漆器装饰艺术。

螺钿又称钿嵌、坎螺、陷蚌、螺填或螺甸,它是用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等形象嵌在雕镂或髹漆器物之上的一种装饰技法。具体方法是:用蚌壳磨成薄片,按图案花纹锯成各种形状,然后把它们拼粘在漆坯上,再上一层灰底,表面髹上一层上光漆,经磨显、揩光,使漆面光滑如镜,最后在螺钿上刻划花纹。螺钿一般都镶嵌在乌黑的退光漆背景上,这样与白色晶莹的螺钿相衬,黑白分明。既优雅细致又朴实清丽。

早在西周时期,已把螺钿作为装饰镶嵌于漆器之上。至唐代,这种工艺有了很大发展。在元朝时,螺钿镶嵌又出现了新的工艺,制作更为精细。

明代是中国古代漆器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漆器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极大提高。由于皇家对漆器的喜爱和需要,大大刺激了漆器的生产和制作工艺的提高,不但有厚螺钿,还有薄螺钿,又发明了称为百宝嵌的新工艺,涌现出了一大批制漆名家。薄螺钿又称软螺钿或点螺。其用料较一般螺钿镶嵌薄软些,是将贝壳、夜光螺等原料精心制成薄如蝉翼的螺片点在漆坯上而成。硬螺钿的制作方法相同,只是作为原料的贝壳磨得较厚些。还有的做法,是在螺钿的薄片底面衬上不同的颜色,透过薄薄的贝壳能显现出各种色彩,称为衬色钿嵌。

此碗高5cm、口径10.5cm, 用嵌螺钿工艺精制而成,非同寻常。

用途

螺钿一般多施于珍贵的硬木家具上,比如紫檀、黄花梨、红木等,其中以红木居多。而苏式家具中的螺钿很少单独使用,并经常掺和在其他镶嵌物之间,如翠玉、象牙、彩石、珊瑚等,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百宝嵌”。百宝嵌是由江苏扬州的周翥所创,人称“周制”,他通过雕、镂、镶嵌等工艺技法,配成山水、人物、楼台、花卉、鸟兽等图案,犹如一幅道地的刺绣,甚为精美。而广式家具则很重视螺钿工艺,小到凳椅,大到床榻、柜橱,而且多为满钿,使之色彩更显富丽堂皇和奇妙典雅,别有一番民俗情趣,从而成为了广式家具的一大特色。

除家具螺钿工艺外,漆器螺钿也很知名,其中以扬州点螺漆器的名声最大。在明末清初时,扬州点螺漆器名家辈出,江千里是当时驰名天下的高手,故有“杯盘处处江千里,卷轴家家查二瞻”之誉,查二瞻即明末大画家查士标。点螺漆器,大多为杯盘、碟、匣等小件玩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另外,螺钿还被制作成各色工艺品,例如佩件、帽镇、钮襻、朝珠、耳坠、手链、戒面、坠珠等,所用螺材有夜光螺、鲍鱼螺与砗磲壳等。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3 19:48: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09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螺钿(手工艺品).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螺钿(手工艺品).pdf

标签:手工艺品   螺钿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