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忧花(学名:Saraca dives Pierre):乔木,高5-20米;胸径达25厘米。叶有小叶5-6对,嫩叶略带紫红色,下垂;小叶近革质,长椭圆形、卵状披针形或长倒卵形。花序腋生,较大,总轴被毛或近无毛;总苞大,阔卵形,被毛,早落;苞片卵形、披针形或长圆形,被毛或无毛;花黄色,后部分(萼裂片基部及花盘、雄蕊、花柱)变红色,两性或单性;萼管长1.5-3厘米,裂片长圆形,4片,具缘毛。荚果棕褐色,扁平,果瓣卷曲;种子5-9颗,形状不一,扁平,两面中央有一浅凹槽。花期4-5月;果期7-10月。
普遍生于海拔200-1000米的密林或疏林中,常见于河流或溪谷两旁。产中国、越南、老挝,广州华南植物园有少量栽培。此种可放养紫胶虫,且是一优良的紫胶虫寄主;树皮入药,可治风湿和月经过多。由于花大而美丽,又是一良好的庭园绿化和观赏树种。
拉丁学名Saraca dives Pierre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亚目蔷薇亚目
科豆科
族甘豆族
属无忧花属
种中国无忧花
命名者及年代Pierre,1899
保护级别易危(IUCN标准)
形态特征中国无忧花是乔木,高5-20米;胸径达25厘米。叶有小叶5-6对,嫩叶略带紫红色,下垂;小叶近革质,长椭圆形、卵状披针形或长倒卵形,长15-35厘米,宽5-12厘米,基部1对常较小,先端渐尖、急尖或钝,基部楔形,侧脉8-11对;小叶柄长7-12毫米。。
花序腋生,较大,总轴被毛或近无毛;总苞大,阔卵形,被毛,早落;苞片卵形、披针形或长圆形,长1.5-5厘米,宽6-20毫米。下部的1片最大,往上逐渐变小,被毛或无毛,早落或迟落;小苞片与苞片同形,但远较苞片为小;花黄色,后部分(萼裂片基部及花盘、雄蕊、花柱)变红色,两性或单性。
种子5-9,形状不一,扁平,两面中央有一浅凹槽。[1]
近种区别每年的春季,满树满枝的中国无忧花(Saraca divesPierre)盛开在华南植物园的各个地方,橙黄橙黄的一片片,为游人带来无比祥瑞的色彩。华南植物园的中国无忧花自从1974年从广西大青山引种回来后,生长、繁殖良好,遍布在姜园、城市景观园、苏铁园、温室内和园区里的其它地方,十分易于游客观赏。
而为游人难以看到是,在植物园的繁育中心种植着的一种在初夏五月盛开的无忧树,它就是垂枝无忧树(Sacara declinata)。乍一看,它和中国无忧花十分相似,要细细观察才能将二者区分。两者的主要区别为:
中国无忧花:雄蕊8-10枚,花期3-4月。叶柄长,约4厘米,较耐寒,在广州可以露天过冬。原产中国、老挝、越南等地。
垂枝无忧树:雄蕊4枚,花期5-6月。叶柄短,1.5-2厘米。怕寒冷,在广州度冬需要覆盖薄膜至天气回暖。原产缅甸、马来半岛、泰国等地。
产地生境普遍生于海拔200-1000米的密林或疏林中,常见于河流或溪谷两旁。产中国云南东南部至广西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广州华南植物园有少量栽培。越南、老挝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越南。
生长习性喜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不耐寒。要求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土壤。花期4-5月。无忧花属常绿乔木,枝叶浓密,花大而色红;喜充足阳光,对水肥条件要求稍高;喜肥沃湿润、土层深厚的酸性至微碱性土。忌霜,在13℃以下生长停滞,5℃左右有冷害,中国适宜的栽培区为北回归线以南的华南南部,苗期稍耐荫,大树喜光,喜肥沃湿润、土层深厚的酸性至微碱性土。
播种、扦插和压条繁殖均可,热带地区可露地栽植;广州以北露地不能越冬;北方多于温室内盆栽,越冬温度应在12℃以上。用播种繁殖。种子8月份成熟,忌日晒和堆沤,宜随采随播,不耐储藏。若沙湿储藏,发芽力可保持半年。春至夏季为播种适期,种子发芽适温为24-28摄氏度。9月下旬即开始发芽,发芽后幼苗在沙床越冬,需注意防寒,翌年春暖后移苗。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2 03:50: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900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无忧花(豆科无忧花属植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无忧花(豆科无忧花属植物).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