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广东省东北部城市)

更新时间:2025-01-11 21:17:34 阅读: 评论:0

梅县(广东省东北部城市)

梅县 (广东省东北部城市) 次浏览 | 2023.01.13 14:31:50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梅县广东省东北部城市

梅州市梅县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3°55′-24°28′、东径115°47′-116°33′。东邻大埔,西界兴宁,南连丰顺,北接蕉岭,东北与福建省上杭、永定毗连,西北与平远接壤,中部环接梅州市梅江区。总面积2755.36平方千米。总人口61万人(2003年)。区人民政府驻程江镇,邮编:514733。代码:441421。区号:0753。拼音:MeiXianQu。

中文名

梅州市梅县区

外文名

MeiXianQu

别称

铁汉

所属地区

中国,梅州

下辖地区

梅州市梅县区辖17个镇(程江、石扇、城东、白渡、松源、隆文、桃尧、松口、雁洋、丙村、梅南、水车、畲江、南口、石坑、大坪、梅西)

建立时间

南朝齐(公元479-502年)

面积

2755.36平方公里

人口

61万人(2003年)

GDP

58.1亿元(2004年)

地理位置

北纬23°55′-24°28′、东径115°47′-116°33′

著名景点

梅州雁南飞茶田度假村、雁南飞神石、围龙大酒店、龙那山生态谷、华银雁鸣湖旅游度假村、叶剑英纪念园、阴那山省级风景区(灵光寺)等

市花、市树

梅花

地域名人

叶剑英

地方特产

茶、柿、柑桔、梅州金柚(沙田柚、蜜柚)、龙眼、三华李、仙人草等

知名产业

农业、旅游业、冶金

机场

梅州机场

电话区码

0753

邮编区码

514733

基本概况

梅州市梅县区地处北纬24°18'、东经116°07'、在广东省东北部,梅州市中部,东北与福建上杭、永定县接壤,东西宽70公里,南北长110公里,地处闽粤赣3省之要冲。区人民政府驻程江镇。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辖22个镇,人口约100万,旅居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共80多万人,是广东著名华侨乡之一。梅县区教育发达,足球运动普及,客家山歌流行,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的美称;先后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区”和“中国民间艺术(山歌艺术)之乡”称号。[1]

梅州市梅县区

梅州市梅县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南岭余脉横卧北部,形成一道开然屏障,东北——西南走向的莲花山脉将区县境与丰顺、大埔分隔,东南部的明山嶂附近之银隆顶海拔1357米,为梅县区最高山峰。

全区县丘陵地占80%,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梅江是流经梅县区的第一条大河,主源系紫金龙窝水,经五华、兴宁、于畲坑入梅县区境,汇程江于梅城,于梅县区丙村汇石窟河、于梅县区松口汇松源河,再折向南流至大埔县三河坝,汇梅潭河和福建的汀江后称为韩江。韩江经潮州、澄海区注入南海,全长478公里。

梅州市梅县区

农业主种水稻,兼种番薯、小麦、黄豆、花生、烤烟、甘蔗、花生、黄豆、黄麻等。土特产有茶、柿、柑桔、沙田柚(金柚)、龙眼、三华李、仙人草等。

矿产资源有煤、锰、石灰石、大理石、铁、钨、铅、锑、铜,矿藏主要有煤、石灰石、瓷土、锰、铁、稀土等,有储量小种类多的特点,多数已有开采。

全区境“七山二水一分田”,耕地以种植水稻为主。山地多种植茶叶、梅州沙田柚(金柚)、柿子、龙眼等。梅江两岸和狭谷平原地区人口密度较大。

旅游胜地主要有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阴那山麓的灵光寺,其构筑雄奇精巧,风景优美,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还有雁洋镇叶剑英元帅的故居、雁南飞茶场、雁鸣度假村、乌仙岩佛光寺等。

近年来,梅州市梅县区还先后被授予“广东省造成林绿化达标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区”、“全国农民收入先进区”、“全国水果百强区”、“全国首批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区”、“全国水保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以及“中国金柚之乡”。

梅州市梅县区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梅县区的经济建设蓬勃发展,各行各业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农业方面,先后被国家评为“全国水果百强区”、“全国农民收入先进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区”和授予“中国金柚之乡”、“全国首批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区”以及“全国水保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称号。

工业方面,形成了多元化发展格局,培育发展了梅州市梅县区梅雁、宝丽华两个上市公司,以及梅州市梅县区华银、超华、恩华、线艺、车轴等一批骨干企业集团,开发建设了省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梅州市梅县区

旅游业方面,努力打造“名人、客家、生态、文化”“四张牌”,逐渐形成了以“叶帅故居、两雁一山一寺”为主要景点的生态旅游热线。该区拥有全国红色经典景区梅州叶剑英纪念园和梅州雁南飞、雁鸣湖2个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

2004年该区GDP预计完成58.1亿元,增长13%,增速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16.13亿元、29亿元和12.98亿元,分别比增3%、17.7%和17.3%。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7.8:49.9:22.3,二、三次产业结构得到有效提升。人均生产总值11199元,比增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66亿元,增长23%。全区税收实现5.98亿元,增长22.3%,其中国税收入3.16亿元、地税收入2.82亿元,分别增长33.9%和12.6%。

梅州市梅县区的综合竞争力、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后劲在全省58个县(区/市)的排名分别为第6位、第7位、第15位。财政收入进入广东省前十名。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4.69亿元,比增1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6.79亿元,比增16.1%。实现工业增加值19.12亿元,比增11.8%。全年实现外贸出口总额8800万美元,增长28.9%,其中外资企业出口5470万美元、一般贸易出口3330万美元,分别增长36.2%和18.6%。工业经济效益稳定提高,规模以上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87%,实现利税总额8.76亿元,比增7.9%。

梅州市梅县区政府把发展工业和招商引资紧密结合起来。在梅县高新区,一批新的项目正蓄势待发,现在沿205国道18公里的工业经济走廊已现雏形。全年共引进项目74个,意向投资总额60.08亿元。其中工业项目55个,投资上亿元的项目13个。全年新签利用外资协议29宗(已批准),投资总额7.34亿元人民币。实际利用外资2546万美元,比增59.1%。

2004年,该区还成功举办了第三届金柚节暨经贸洽谈会,积极组织经贸团到香港、广州等地参加各类招商会、产品推介会;另外加强与香港、北京等地乡贤的密切沟通,穿针引线牵项目、引资金。重视开展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与发展。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67亿元,增长35.7%。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84.8%,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29.1%,股份(集团)公司投资增长41.7%。投资结构得到改善,一、二、三产业的投资比例为2.7:62:35.3,工业投资居首位。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断加强,全年用于交通运输、能源及河堤改造等投资总额达15.08亿元,比增28.1%。

全区建成投产的项目有50个(含上年结转项目),现仍在建的项目有94个(含上年结转项目)。12个投资超亿元的大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梅雁旋窑水泥、华银煤矿、恩华光盘和通讯设备生产项目已建成投产,发挥效益;梅州市梅县区荷树园电厂首台机组、BPW车轴有限公司增资扩产项目预计3月可建成投产;梅县区梅雁铜箔二期年产4800吨生产线,第一条年产2400吨生产线预计6月可建成投产;梅县区梅雁轮胎年产300万套的半钢子午线轮胎项目,第二条年产100万套生产线可在6月建成投产;超华公司电子工业城的锋华公司等各项建设进度加快。

梅州市梅县区

粮食生产恢复增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2.63万亩、总产21.58万吨,分别比增1.3%和3.8%。农业“三个一百”工程顺利完成,已发展种养专业村103个,建立农产品流通服务队伍108家,培育发展壮大各类型的农业龙头企业116家,其中省级3家、市级9家、区级14家、镇级90家。特色农业、效益农业发展较快,全年发展“订单”农业面积4.5万亩,新种脐橙等优质水果5000多亩。全区有8家农业企业和6种农产品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企业和无公害农产品。

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新发展个体、私营企业1764户,新增注册资金13.53亿元。现全区有个体、私营企业8975户,注册资金31.21亿元。梅县区梅雁企业(集团)股份公司、梅州市梅县区宝丽华集团公司、龙盘新型建材公司被省授予“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称号,分别排在第15位、第47位和第86位。

全年接待旅游人数152万人次,比增63.4%。其中梅州雁南飞旅游度假村接待61.99万人次,比增55%;梅州雁鸣湖旅游度假村接待51.54万人次,比增132.3%。全年旅游总收入1.98亿元,比增61%。

其中,广东省中心镇之一的畲江镇,是梅州市最重要的编织工艺生产出口基地。206国道、梅(州)-揭(阳)、梅(州)-河(源)、兴(兴宁)-畲(畲江)以及将建的几条高速公路在该镇辖区内交叉,并设立大型立交圆盘出口。广梅汕铁路贯穿全镇,距圩镇3.5公里的畲江新化火车站(中等编组站)是广梅汕铁路与闽粤铁路的交汇点,分设有客运站和货运站;韩江航道途径梅县区畲江镇,水运可直达汕头、潮州。具有极佳的区位优势。

该镇依托工艺龙头,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工艺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和壮大,实现产值连续三年超亿元的好成绩。2005年一至八月份,工艺产值再创12.23亿元,超过2004年全年产值。2002年该镇工艺品出口产值达1.65亿元,上交税收500多万元,2003年出口产值2.19亿元,上交税收1200万元,而2005年一至八月份实现产值2.23亿元,工艺品产业的发展也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民的增收。

历史沿革

梅县(今梅州市梅县区)始建于南朝齐(公元479-502年),时称程乡(今梅县区)县,析海阳县置。南汉乾和三年(945年)于程乡设敬州,领程乡(今梅县区)一县。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改称梅州,因梅江为名。明代撤梅州复设程乡(今梅县区)县。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为直隶嘉应州(今梅州)。民国元年(1912年)撤州改设梅县(今梅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称梅县(今梅县区),1983年改设梅县市,1988年撤市分置梅县和梅州市梅江区。[2]

1999年11月15日经市政府同意,梅县程江镇、扶大镇各割出一部分成立新城街道办事处,未经省政府批准。

梅州市梅县区

2000年,梅县(今梅县区)26个镇:城东镇、程江镇、石扇镇、梅西镇、石坑镇、大坪镇、南口镇、瑶上镇、荷泗镇、径义镇、畲江镇、水车镇、梅南镇、西阳镇、白宫镇、丙村镇、雁洋镇、三乡镇、松东镇、松南镇、松源镇、隆文镇、桃尧镇、白渡镇、扶大镇、松口镇。总人口516761人,各镇人口:松口镇32366城东镇18050石扇镇18574梅西镇24213大坪镇17016石坑镇21448南口镇26835瑶上镇14650畲江镇28993水车镇15475梅南镇11942西阳镇14020白宫镇14619丙村镇38556雁洋镇17576白渡镇22959松源镇27559隆文镇18200桃尧镇12824荷泗镇11087程江镇33748扶大镇8658径义镇4418三乡镇7902松南镇16015松东镇7129新城虚拟镇31929(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1年,梅县(今梅县区)26个镇、1个城区办事处,417个村委会(居委),4661个村民小组。新县城设在程江、扶大两镇区域内,规划控制范围40平方千米,总体规划范围25平方千米,近期建设12平方千米,城区分为6个小区,1993年开始兴建,1999年9月28日县委县政府机关迁入新县城办公,至2001年底建成区面积达4.3平方千米,聚集人口近7万人(出处)。

2002年,梅县(今梅县区)辖26个镇(石扇、城东、白渡、松源、隆文、桃尧、松口、雁洋、丙村、白宫、西阳、梅南、水车、畲江、荷泗、南口、瑶上、石坑、大坪、梅西、扶大、松东、松南、三乡、程江、径义),389个村委会、33个居委会。

截至2003年5月16日,梅县(今梅县区)辖1个街道(新城街道,但没有得到省政府批准)、26个镇(程江、松南、松东、径义、扶大、三乡、城东、石扇、梅西、大坪、石坑、南口、瑶上、水车、梅南、西阳、白宫、丙村、雁洋、白渡、隆文、桃尧、荷泗、松口、畲江、松源),共有36个居委会、387个村委会,4722个村民小组。面积2700平方公里,人口60.02万。

2004年10月,梅县(今梅县区)撤销4个镇:瑶上、荷泗镇并入南口镇,松东、松南镇并入松口镇。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梅县(今梅县区)辖18个镇(程江、石扇、城东、白渡、松源、隆文、桃尧、松口、雁洋、丙村、西阳、梅南、水车、畲江、南口、石坑、大坪、梅西)。

自然地理

位置·面积

梅州市梅县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介于北纬23°55’-24°28’、东径115°47’-116°33’之间。东邻大埔,西界兴宁,南连丰顺,北接蕉岭,东北与福建省上杭。永定毗连,西北与平远接壤,中部环接梅州市梅江区。总面积2755.36平方公里。

地形·地势

梅州市梅县区

梅州市梅县区是山区。境内山峦起伏,西北部有武夷山系延伸而下的项山山脉,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东部南部有莲花山系的阴那山脉,使区县境与丰顺、大埔分隔。这两列山脉均为东北——西南走向。地势周高中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分为三个类型,即河谷盆地。丘陵、山地,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山地占总面积的22.l%,丘陵占55.4%,盆地占22.5%。有海拔逾千米和近千米山峰23座,以明山蟑的银窿顶海拔1357米为最高。大小河流43条,属韩江水系。主干流梅江,流经梅县区境约75公里,注入大埔县三河坝衔接韩江。

气候

梅州市梅县区地理位置靠近北回归线,且近太平洋,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夏日长,冬日短,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偶有奇旱和严寒,四季宜耕宜牧,具有发展农、林、牧、渔等各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梅县区年平均气温21.2℃,极端最高气温(1977年7月25日)39.5℃,最低气温(1955年1月12日)零下7.3℃。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472.9毫米,最多年降雨量(1983年)2355.4毫米,最少年降雨量(1955年)979毫米。年均相对湿度78%。年均无霜期306天,最长霜期(1962年至1963年)117天,最短霜期(1984年至1985年)6天。灾害性天气主要表现在:春季的低温阴雨、倒春寒,5至6月间的龙舟水和夏秋间的台风雨,秋季“寒露风”和冬季的霜冻等。

民族·人口·语言

梅州市梅县区居民绝大部分是操客家方言的汉族,占总人口的99.93%以上,还居住有壮、满、回、蒙古、苗、畲等14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均因工作或婚姻关系来梅州定居的。2001年末,全区总户数150321户,总人口603735人,其中农业户122931户,农业人口514079人;非农户27390户,89656人。

风俗文化

客家传统

客家人作为古代中原人的后代,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可集中概括为艰苦奋斗、热情好客、尊师重教、爱国爱乡。客家人从中原迁移到闽粤赣地区,由于平原地区已被原住民占据,一般只能定居在贫瘠山区,因而生活艰苦,必须奋斗。客家人的拓荒精神、白手起家能力也就十分突出。尤其是客家妇女,以勤劳贤淑闻名天下,农活家务都出色,家庭观念特别强,有“铁汉”之称;早期客家人作为移民,居住在人烟稀少、落后偏僻的山区,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和团结互助共同克服困难的意识也就特别强,虽然生活艰苦,但养成了热情好客的文化传统;客家先民从中原“衣冠南下”,大多数都有是出身于“书香门第”,因而文化素质较高,历来有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其中梅州表现最为突出,被誉为“文化之乡”。

广东汉剧

梅州市梅县区

广东汉剧旧称“外江戏”、“兴梅汉戏”,1933年改称汉剧。流行于广东的梅州、汕头和粤东北、粤闽赣边区各地。清雍正至乾隆间,徽剧传入广东后形成。广东汉剧的表演程式与京剧、湘剧、祁剧、湖北汉剧等剧种大同小异,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它的武功属南派,脸谱有百多种,以黑、红、白三色为主,黑色象征刚勇,红色象征忠贤,白色和青色象征阴险、奸诈。广东汉剧的音乐唱腔以皮黄为主,兼收昆曲、高腔、吹腔、小调等,并保存很多古老的曲牌。朴实淳厚,高昂悲壮,是广东汉剧音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其角色行当分公脚、老生、小生、老旦、正旦、花旦、红净、乌净、丑脚等九大行。它的伴奏乐器也颇有特色,头弦、大苏锣及号头是广东汉剧特有的伴奏乐器。广东汉剧传统剧目有八百多个。较著名的有《百里奚认妻》、《齐王求将》,现代剧目《一袋麦种》。

客家方言

客家方言是以梅州话为中心的一支方言。它主要分布在广东的东部和北部地区,全省约有二十多个区县市属客家方言区。它以梅州话为标准,因为梅州话影响大,语言较清晰。客家方言也是在民族迁移中形成的一种汉语方言。东晋以前,客家先民原来聚居在中原一带。西晋末,中原地区发生了各种战争和自然灾害,客家先民不得不向南移。有的移居于湖北、湖南等地,后又经唐末五代十国的离乱,又有的进一步南迁移居江西、福建等地。到南宋末年,宋元交兵,天下大乱,客家先民又进一步移入广东,逐渐入居粤东一带。宋代户口有主户和客户之分,分,后来者入客户,故有客家之称。在移居的过程中,由于在湖南湖北停留了近四百年时间,至唐、宋时期方入粤,因此其方言较接近两湖方言。在广东四种方言中,也显得与普通话差异最小。客家方言有六个音调,平、入声分阴、阳,上、去声不分,保留了六个古人声韵尾。其书面语与口头语在语音上有较大差别。此外,客家先民本用北方话,入居广东后,受着不同广东方言和地理历史环境影响,因而逐渐消失了卷舌音。

梅州围屋

梅州市梅县区的“围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中国民间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它的建筑和设计艺术之独特,给这个侨乡带来了浓郁的乡土风情。人们说,梅县区的“围屋”充满着客家人的“客味”。“围屋”是由一座狐形或方形的辅助建筑群,象城堡一样将主体住宅包围着的建筑。屋内布局“三堂四廊,十厅九井”:进深三座高堂,以天井和屏风墙隔开;横向是四排住房和过厅,错落有致;后面由一排排列成半圆形的房屋围成天井,叫花头。屋内房间数十间,可以住上几代数十口人家。整个“围屋”靠山坡而建,前低后高,自成阶梯形,最外围墙筑得很高,窗子开得很小,显得壁垒森严。

从低处往上看,“围屋”层层叠叠,有盘龙之状,兴宁人又称“围龙屋”。如果连大厅前的晒禾坪和一口半圆形鱼塘拼起来看,一个单元的“围屋”,就呈现一个椭圆形。它把生活起居,辅助劳作和饲养加工等统一在住宅内部,同时各部分又互不干扰,显得协调而又和谐。人们说的“客味”,精髓就在于此。梅县区的“围屋”的筑墙全部是三合土锻打而成,其抗压强度和抗拉抗剪度,均超过一百号混凝土。它的建筑尺度精确,地墙、地面、楼面、屋面的平度和标高,误差不超过几毫米。每座房子的造型,檐梁雕塑,内外装饰和绘画,均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坐落在梅江区白宫富良美村有一座华侨建的联芳楼,又称华侨“围屋”。它长近百米,宽四五十米,四周以建筑物环成“围屋”大院。屋的正面是三个凸起的钟楼式大门,其上下左右及所有窗户顶端,都装置着匀称的各种动物、花草浮雕,大大小小不下一二百幅,钟楼上端有狮子滚球,双龙夺宝,雄鹰展翅,天使临门等塑像,正楼大门的阳台下,还雕有郭子仪拜寿群像,工艺精巧。正观整座楼面,富丽堂皇。“围屋”内,分建房室一百多间,“十厅九井,三堂四廊”。最后是一间长长的枕头屋。堂、厅、房间、走廊、天井、楼上楼下,设计十分巧妙。

梅州市梅县区的“围屋”历史悠久,它与古代中原人南迁后,不时发生的“土“、“客”之争有关。客人为适应当时的环境,便建筑了能集群聚居的房子,以抵御来犯者。他们为了便于生活,把防盗、防火、饲养、加工、贮存、凉晒等各种生活设施综合一体,以图达到安居乐业的要求。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围屋”的建筑也日趋完善精美。然而,在历史的发展长河和变革中,古老的“围屋”,将成为一种住宅形式而载入史册。

闹元宵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农历年头一个月圆之夜,它象征着幸福美满。广大侨乡人民迎神赛会。闹大锣鼓,舞金狮,迎花灯,烧烟火,以祈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如意。丰顺县埔寨镇元宵之夜迎锣鼓,烧“烟架”、“火龙”,久负盛名,饮誉海内外。据传,埔寨烧火龙己有二三百年历史。起初是由硫磺、白硝、木炭未制成火药,做火箭、火花、大犁等燃放,经过几百年来的不断演变,烟架由原来的五七架发展到今十三架,高达十多米;火龙由原来的三四段发展到今十一段,长达三十余米。并采用有声有色的烟花,表演奇特,惊险壮观。在广场上,礼炮三声巨响,在锣鼓声中,舞龙开始,百来个小伙子挥舞火炬,赤膊飞路登场,二十多个壮士高举五米龙头,由绣球引路,近百名勇士手擎“金鲤”、“龙虾”、“鳌鱼”漫游广场。由长者点燃引火索,龙口吐出金珠来后,各段火龙发出五光十色的火花,火箭呼啸腾空,五彩缤纷。舞龙者在火海中翻腾,场面壮观。现在,埔寨火龙已腾跃于揭阳、梅州、深圳等地。人民画报、中央电视台等十数家报刊、电台均作过报道。

特产

金柚

梅州金柚

名城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处。梅州历史悠久,秦汉时期属南海郡,南齐设置程乡(今梅县区)县,北宋开宝四年(公元974年)改敬为梅州,清朝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成立嘉应州(今梅州),民国初年废州改称梅县(今梅县区)。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中国金柚之乡”美称的梅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古迹众多,梅州金柚更成为一绝!

梅州金柚产自中国金柚之乡---广东梅州。梅州引进沙田柚种植已有一百多年历史,1986年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十万亩金柚商品生产基地,1998梅州成为金国最大柚类商品生产基地,柚类生产为梅州市梅县区人民奔康致富作出了巨大贡献,柚果被称誉为金柚。金柚是梅州市梅县区农村的主要经济支柱!

梅州金柚经水果专家评定:“果大形正,果色鲜黄,整齐而美观,具有香气,肉清甜,有蜜昧,质脆嫩而化渣,水分含量适中,为柚类中佳品”。经化验,果肉营养丰富,含植物蛋白、铁、钙、碳化物及胡罗卜素、维生素、黄酮体等多种物质,每百毫升果汁含维生素C120-137.4毫克,比柑橙高2-4倍,维生素D也比柑橙多,含可溶性固形物13-15%,柠檬酸0.321%。具有清热润肺,凉血降压,止咳化痰之功效。适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病者食用。其果实耐储藏,素有“天然水果罐头”,岭南佳果之美称!

梅州金柚的采收期一般都是在每年的立冬时分(11月上旬)左右采摘。而早熟柚类则可在中秋、国庆节前后采收。金柚的贮存期自采摘后可达半年之久,且随着时间越长风味越好。金柚有“天然水果罐头”的美称!

东升南瓜

东升南瓜

梅州东升南瓜是一种淀粉含量高营养成份丰富的果菜,具有品质上乘,果实之含水量少,固形物质多,非还原糖及淀粉含量多,淀粉/全糖之比率超过1,粗纤维少,粗蛋白之含量高,维生素A.C丰富,又具有高度的"维他命E"效力,完全没有“胆固醇”,恰好符合健康食物的要求,可说是21世纪的健康食物了。

脐橙

梅州平远脐橙具有果大美观,皮薄,无核,肉脆化渣,味甜芳香,耐贮、经济价值高,是橙中之王,世界公认的果中佳品,据分析,每100亳升鲜橙汁中含热量209焦耳,蛋白质0.9克,脂肪0.22克,氨基酸203.9毫克,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0.127毫克。另外,还富含钙、磷、铁、钾、维生素B1、B2、P等营养元素、常食鲜果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分解脂肪等功效。

梅菜干

梅菜干为客家人的传统名菜,其久负盛名畅销海内外。选取环境优雅的山村定点种植,采用鲜嫩大菜为主要原料,经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可作梅菜扣肉、梅菜蒸排骨、梅菜煲例汤及其他肉类佐料之用。

盐焗鸡

用嫩鸡作原料,将鸡宰杀,除去内脏,洗净、晾干、不切碎。然后把整只鸡用竹制草纸包好,放在炒过的热盐中用炆火焖熟。盐焗鸡肉嫩、味香、清润滋补

阴那山绿茶

阴那山绿茶

阴那山绿茶,产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东南部海拔1297多米,常年云雾缭绕,日夜温差大,土层深厚肥沃,环境优美粤东第一名山的阴那山上。

阴那山绿茶系采用本地小叶茶材品种的一芽一叶制作而成。按一芽一叶的标准,于晴天上午九时至下午四时采摘,当日采摘当日加工,经炒青、揉捻、干燥、拣剔、复火等工序制作而成。成茶条索紧细、匀整,色泽灰绿油润起霜,滋味浓醇甘爽,板栗香气浓郁持久,汤色清沏明亮,叶底嫩绿柔软。在梅州市名优茶评比中多次荣获名茶奖。

梅州市梅县区思乡姜糖

思乡姜糖系采用优质生姜,淀粉及白砂糖等原料,用现代工艺精制加工而成,甜辣适中、味美香浓、口感舒适,是居家旅游、老少皆宜的送礼佳品

梅州市梅县区客家思乡牛肉干

“老白渡”“思乡”牛肉干是采用传统经改良之配方,用现代工艺精制加工而成。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入口爽脆,咸甜而不腻,具有浓郁的客家风味。荣获“国家质量达标食品”称号和“中国优化科学产品金奖”。

景点介绍

雁南飞茶田度假村

梅州市梅县区

梅州雁南飞茶田度假村粤东为第一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由广东宝丽华集团公司于1995年1月投资开发的,占地总面积4.50平方公里,1997年10月8日对外营业。度假村背靠阴那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是一个融茶叶生产、生态公益林改造、园林绿化、旅游观光、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度假村。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邹家华、叶选平、李长春、张德江等先后亲临雁南飞茶田视察,对梅州雁南飞茶田走农业与旅游相结合的开发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度假村先后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三高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青年文明号。围龙大酒店建筑工艺精湛,2005年荣获建设部授予的“鲁班奖”。

“雁南飞神石”它是度假村的标志性建筑,上面刻有“雁南飞、茶中情”六个大字,“雁南飞”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寓意客家人对“北雁南飞”的根本认同:“茶中情”表达了雁南飞经茶文化为内涵,与茶结缘,与茶会友,与茶传情。目前,雁南飞已种植白叶单丛为主的标准化茶田2600亩,建起了现代化的茶叶工厂。

梅州市梅县区

雁南飞大道大道两边种植有小叶榕树和凤凰木,树下种上各种季节性的鲜花并摆放大小溪石作园林景观,山崖上种植的是勒杜鹃、炮仗花等花卉进行立体绿化,右边种植的生态龙眼园、荔枝园以及改造种植的马占相思速生林;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树、种草和种花,不但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两边美丽的园林景观,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游客中心和茶情阁是度假村为各位游客提供咨询、休息、免费品茶、购买雁南飞茗茶和客家特产的场所。这里无环境污染的高山云雾自然环境,加上优质的品种和清湛的加工技术,生产出香气清高幽深、滋味鲜爽的雁南飞金单丛乌龙茶、金桂兰乌龙茶、茉莉花绿茶等十大系列茗茶,其中金单丛乌龙茶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和“名牌产品”认定。另外还有各式茶具、平远梅菜干、柚皮糖等旅游纪念品和客家特产。

茶艺表演雁南飞茶田度假村的茶艺表演,茶艺功夫茶分为传统功夫茶和现代功夫茶两种,泡饮流程黄有18道工序,前12道由茶艺小姐表演冲泡流程,后6道主要品饮,在这表山绿水之间把盏闻香,细品甘露,可以亲身体会茶文化的内涵。

梅州市梅县区

会议中心会议中心初建于1997年,原为酒楼和茶艺馆,2004年夏改建成会议中心,现有两个大会议厅和三个小会议室,配备了同声传译、多媒体投影等行进的会议设备,能满足250人以下的各种商务会议的需要。左边是“绿茵竞跃”,在这片绿野丛中,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再配上月亮湾游泳池碧蓝的池水和半山上的鸽子,构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1999年,广东省第十次山区经济综合工作会议期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的李长春被雁南飞茶田的发展模式和美景所打动,即兴赋诗一首:“云雾入画雁南飞,山民喜住柚子楼。梅开二度创新业,咬住青山奔康路。”这首诗充分肯定了雁南飞茶田的开发模式,概括了梅州人民进行“三高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茶果生产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梅州围龙大酒店于2002年9月建成营业,是根据梅州客家围龙屋的反围龙结构建造,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楼高6层,从大堂进入直接到第4层,上下各3层,共有标准房、套房和单间138间。每个房间都有一个特别设置阳台,站在阳台上可以尽情观赏度假村的美景,这是酒店最突出的特色之一;酒店非常注重文化内涵的建设,在每个客房和过道上都装裱了客家名人诗画和名人格言。首层为美容美发、桑拿健身等娱乐设施。

梅州市梅县区

酒店旁边有客家小吃,有蒸砵仔饭、味酵粄、三及第汤、客家腌面等各种小吃供游客品赏,并提供24小时的餐饮服务,可同时容纳270多人就餐。

围龙食府围龙食府接客家土楼的建筑结构建造,2003年建成。第二层是宴会大厅和歌舞表演台,楼梯右边有幅长联:“客相逢你是客我是客来客都是客,家团圆东一家西一家大家是一家”,这是著名书画家陈景舒先生的墨宝,把五个“客家”中成一幅对联。这边摆放了一些客家人的生活用具和瓜果,示意“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的好年景。宴会厅共有32台,可接待各种大型宴会。右边是歌舞表演台,每天晚上或中午饭市时间由雁南飞山歌艺术团表演具有浓郁客家特色的歌舞节目;请大家往上看,正上面的大圆屋可要请大家猜一猜了,一个个小圆圈是用什么做的?

这是由竹筒粘合而成的,黄有99999个,很有创意和特色。3楼有10间厢房,每个厢房的装修都很有品位,并装裱了宋湘、黄遵宪等梅州的历史名人故事、对联和名人格言;围龙食府以出品客家盐焗鸡、梅菜扣肉等传统客家菜为主,并对传统的客家饮食进行继承和改良,进一步发扬了客家饮食文化。

“笑傲江湖”瀑布,全长168米,高4.8米。瀑布下面的石碑上刻有各种名人格言,非常耐人寻味,我们可他细品读一下。

梅州市梅县区

龙那山生态谷这里有峰恋叠嶂的原始次生林区,一个天然大氧吧。进入生态保护区,请大家注意火种。龙那山有国家一类保护植物桫椤、二类保护动物穿山甲、白鹇等,经常可见到一些松鼠、变色龙等小动物。这里秀丽的山色,清新的空气,涓涓的山泉,让你心旷神怡,流边忘返。

仙茶阁也是提供免费品茶和休息的地方。仙茶阁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全部选用竹制家私,与龙那山的自然景观更加协调,在这里品茶更幽静和舒服。

高级别墅区别墅区初建于1997年秋,有度假别墅14栋,有五房二厅、三房一厅和两房一厅三种规格。2004年夏按仿古风格重新装修,由原来封闭式改为敞开式,室内装饰豪华,具有丰富文化的内涵。这是龙壶泳池,池水从石雕龙嘴茶壶中吐出,泳池外侧是锦鲤池,这是“千古一茶”,用一种叫福建茶的植物种植物修剪而成。

华银雁鸣湖旅游度假村

梅州市梅县区

梅州市梅县区华银雁鸣湖旅游度假村,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叶剑英元帅故乡---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占地一万多亩,是广东华银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开发的、粤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集三高农业与旅游业于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是梅州山区一颗璀璨的旅游明珠。

梅州市梅县区华银雁鸣湖旅游度假村,突出“休闲度假、养生娱乐、绿色生态”主题,按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的概念,建成“春晖园、夏晓园、秋实园和冬融园”等四大功能景区,兴建有游客服务中心、银湖大酒店、山庄别墅、银湖宾馆、康体中心、会议中心、溢香坊、益寿廊、百药园、滑草场、铁索桥、蹦极、空中飞人、碰碰车、9洞高尔夫球场等配套旅游、娱乐设施。度假村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管理科学、服务上乘,已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以其规模宏大、布局完美、景观别致、格调高雅、绿色生态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称赞和推崇。先后被授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青年文明号、广东省文明窗口、精神文明单位、梅州市文明单位和价格、计量信得过单位等荣誉称号,是梅州市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阴那山省级风景区(灵光寺)

梅县

灵光寺,位于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境内的阴那山麓,离梅州城46公里。是广东省四大名寺之一。创始人为唐高僧潘了拳,他于咸通二年(861年)圆寂后,始由村人建立寺院,初名“圣寿寺”,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粤东监察御史梅鼎捐钱扩建,更名灵光寺,现正门石匾上所刻“灵光寺”三字,就是梅鼎写的。

灵光寺依山建筑,面积10000多平方米,自古远近闻名,吸引大量游人参观,为什么呢?因为灵光寺有"三绝"。其一绝是:寺前草坪有两棵柏树一生一死。生者高30多米,枝繁叶茂,傲然挺立;死者高度相当,干大枝壮,枯死而不腐不朽。这就是称为"广东宝树"的"生死柏"。此柏树是建“圣寿寺”之前潘了拳亲手种的,树龄达一千六百年以上,那株枯树也死了近四百年,却与生的那株几乎同样高大,前几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曾拍过一部电影《生死树》,就是以这两株树为背景。其二绝是,寺里最壮观的主殿大雄宝殿,经常香烟鼎盛,但不管任何情况下,都没有香烟薰人,是什么原因呢?传说是因为殿顶的藻井所起的作用。这个藻井,是用1000多块精制的长方木构成的螺旋形藻井,俗称为菠萝顶,结构巧妙奇特,是寺庙建筑艺术的杰作。在我国这样的菠萝顶仅有两处,另一个是北京天坛的方形藻井。这个菠罗顶妙就妙在它会把大殿内的香烟及时吸到殿顶迅速排出,而不会使殿内游人被烟呛着。其三绝是大雄宝殿后面山上绿树繁荫,但大殿屋顶上却没有一片树叶,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至今仍是个谜。

梅州市梅县区

灵光寺除大殿外,还有金刚殿、罗汉殿、诸天殿、观音阁、钟鼓楼、经堂、客堂、斋堂等。此外,灵光寺还有不少神奇传说,如“五色雀”、“无笃石螺”、“片生熟鱼”,以及一些珍稀植物等灵迹。

灵光寺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现已修整一新。由于人民政府重视和海外侨胞的资助,修建了“三柏轩”、“观音阁”,塑制了“三宝”、“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等像,以及重建了山门、歇石亭、粲花馆、陶茶亭、古银桥。目前,它与附近景点“叶剑英纪念馆”和“雁南飞旅游度假村”相衬联辉,吸引着不少海内外游客。有心登上五指峰观看日出美景和山顶风光者,可以头一天到达灵光寺,第二天一早登上五指峰顶等待日出,幸运者还可能看到“灵光”的出现。

参考资料

1.政府网www.gdmx.gov/default.aspx

2.梅州市梅县区旅游网www.gdmxta/

3.阳光在线www.gdyj/read/htm/tid-166818.htm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2 03:35: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99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梅县(广东省东北部城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梅县(广东省东北部城市).pdf

标签:梅县   广东省   城市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