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女峰(重庆巫山十二峰之最)

更新时间:2025-04-06 19:41:44 阅读: 评论:0

神女峰(重庆巫山十二峰之最)

神女峰 (重庆巫山十二峰之最) 次浏览 | 2022.10.22 20:51:00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神女峰重庆巫山十二峰之最

山峰名,又名望霞峰,美人峰,仙女峰,神女天下峰,巫山十二峰之最。相传巫山神女瑶姬居住在此处。在重庆市巫山县城东约15公里处的巫峡大江北岸,位于著名的长江三峡风景区内。一根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宛若一个亭亭玉立、美丽动人的少女,故名神女峰。古人有“峰峦上主云霄,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之说。每当云烟缭绕峰顶,那人形石柱,像披上薄纱似的,更显脉脉含情,妩媚动人。每天第一个迎来灿烂的朝霞,又最后一个送走绚丽的晚霞,故名“望霞峰”。巫山十二峰各有特色,有的若金龙腾空,有的如雄狮昂首,有的像少女亭亭玉立,有的似凤凰展翅,千姿百态,妩媚动人,其中以神女峰最秀丽最有名。三峡大坝蓄水后,游人泛舟神女的石榴裙下,仍需仰头眺望,才能欣赏到神女的绰约风姿。

巫山神女峰因其宛若绰约多姿的少女、萦绕着飘渺云烟及其神秘浪漫的神话传说而吸引了历代无数文人墨客为其留下了灿若繁星的诗篇。历代诗人的不绝咏唱,与浩浩长江一道,形成了环绕神女奔腾流淌的另一条文化江河,绵延不息,代代相传。

中文名

神女峰

外文名

Goddess Peak

地理位置

重庆市巫山县滨江路9码头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

07:30-15:00

门票价格

免费

著名景点

上升峰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重庆市

建议游玩时间

1小时

简介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巫山神女峰,古老中国最多情的一块石头,神秘东方最多梦的一块石头。传说西王母之女瑶姬下凡助大禹治水,之后化身为石,为庄稼保丰收,为行船保平安。在百姓的眼中,神女是胸怀博大的护佑之神。而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巫山神女是充满神秘的美的精灵,是豪情奔放的爱的化身。飘逸在巫山云雨中的巫山神女,让文人们有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屈原的吟咏,宋玉的遐想,李白的寻觅、刘禹锡的留恋、元稹的比照、苏轼的怅望、陆游的感慨,及至当代伟人的浪漫勾画、当代诗人舒婷的深情呼唤……“锦衾瑶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巫峰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山藏神女庙,浪接楚王宫”。“巫山神女作行云,霏红沓翠晓氛氲”。“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历代诗人的不绝咏唱,与浩浩长江一道,形成了环绕神女奔腾流淌的另一条文化江河,绵延不息,代代相传。神女文化也因此成为中国文化中一朵奇。

与神女峰隔江相望的是神奇梦幻,深藏于大山之中的神女溪。传说中神女瑶姬及姐妹经常到溪中嬉水沐浴而得名。神女溪长约15公里,山高谷深,群峰叠翠、壑谷曲折、峭壁千丈;两岸植被夏绿秋红,郁郁苍苍,溪中波光潋滟,清流碧潭。奇峰、秀水、峭壁、深潭、飞瀑、清泉、幽洞、奇花异草随处可见。

唐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唐峡有诗凡四十韵》:“ 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无。” 宋陆游《入蜀记》卷六:“过巫山凝真观 ,谒 妙用真人 祠,即世所谓 巫山 神女也。祠正对 巫山 ,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 江 中……惟 神女峰 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神女峰下神女诗碑

《毛泽东三峡行》:“神女峰!大家争相观看这座扑朔迷离令人神往的山峰。只见那云雾缭绕的山峰上,有一石柱酷似亭亭玉立含情脉脉的古装仕女,那衣裙那裙带,似乎被江风吹得飘飘欲飞……

看到了神女峰,大家很自然地谈起那些咏叹神女的诗人和他们的华章:从屈原的《山鬼》,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到唐朝李白、刘禹锡、元稹、薛涛、李贺、李商隐,宋代陆游、范成大,明清黄辉、张问陶等等。一致认为:古往今来,赞颂神女的诗篇何止千千万万。

神女峰闻名古今的原因有三:

一是宋玉在《高唐赋》《神女赋》中虚构了一个楚王与神女幽会的故事,(《高唐赋》写了一个楚怀王梦中和神女相会的故事,《神女赋》则写了一个楚襄王梦中追求神女却被神女拒绝的故事)

一是神女瑶姬下凡助禹治水的传说,

一是峰侧确实有一石耸立,形如少女。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神女峰是西王母幼女瑶姬的化身,曾助夏禹开錾河道排除积水,水患消除后,毅然决定留在巫山,为行船保平安,因而博得后人尊敬奉祀。根据《巫山县志》记载:“赤帝女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为神女。”神女峰对岸飞凤峰下现存授书台,据说是瑶姬授书夏禹处。县城东西原有神女庙,后来改名凝真观。

主要景点神女天下峰

从唐代杜甫到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历代诗人不绝咏唱,代代相传,让神女文化成为中国文化中一朵奇葩。

上升峰

上升峰海拔高度780米。位于神女溪东岸6公里处,七里塘东侧。上升峰山势险峻峭拔,尖峰高突,巍然屹立。其一角斜上,飘飘欲飞,直上云霄,犹如巨鸟飞升九天。因此得名上升峰。又因峰形似鲲鹏展翅,扶摇直上,当地百姓又称它为老鹰岩。到达上升峰顶,可以远看万里长江,截断巫山云雨,一水奔腾,万峰峭拔。还可看到大宁河从莽莽群峰间穿行,犹如飘在群山间的银带。

起云峰

起云峰海拔高度720米。位于青石镇东侧约8公里处,从蓝厂岩神女溪前行,过七里塘便到了起云峰。起云峰常年云雾缭绕,云雾常从山腰由下而上渐次腾起,变幻无穷,是观云海雾山的好去处。因此该峰取名起云峰。历代诗人描写此峰最多,如其中一首是这样描写的:“极目烟岚欲烧空,荡胸石起运峰壁疑翻水。地云云复起奇峰,变幻无端从此始”。由此可见起云峰的美妙壮观之处了。

净坛峰

净坛峰位于巫峡南岸神女溪南约5公里处的南广岩。离青石镇约15公里。净坛峰,万壑群山之向,一峰独秀而立,高数百丈,周长不过千米。山峰犹如一个静坐神坛之上默颂佛经的仙人。苍树绿蔓覆盖峰顶,龙蛇盘旋山腰,灵芝等各种名贵药材生长其间,峰峦耸翠,一片奇异景致。峰下有一泓清潭,水波微微,清洌甘甜,峰上有一个大平台,很象一处洁静的祭坛放在龙宫之上。因此,取名净坛峰。

关于净坛峰,有诗和传说流传于世。有诗人赞美净坛峰:“三清世界翠微巅,谁筑仙坛不计年。自有层城瞻紫气,更无纤翳累丹田。箫笙响奏瑶台月,锦绣文开玉宇泉。寄语江边名利客,一峰高处好参元。”诗中道出了这里的洁净无争的仙道天地。劝导世人远离名利场所,到这里参禅悟道。在传说方面,也很动人。相传很久以前,净坛峰附近的七里塘有很多妖魔鬼怪,常常危害百姓,人们就在附近的山顶上修了一座观音庙,求观音菩萨镇住妖怪,保佑平安。观音菩萨来到七里塘,拿出了羊脂玉净瓶,镇住了妖魔。为了永保百姓的安宁,观音菩萨就把空瓶放在七女塘上面,天长日久,空瓶就化作了一座山峰。后来,老百姓一遇到什么灾祸,只要在观音庙对面的空瓶山峰烧几柱香,磕几个头,灾祸就自然消除。久而久之,百姓年年朝拜,这里就变成了一个求神的法坛,这就是净坛峰的来历。早些时候,人们还传说,每当半夜子时,月挂中天,峰顶上还听得见丝竹音乐的声音,直到鸡鸣天亮前才停止。

七女塘

净坛峰下原有一方水塘,传说是王母娘娘的七个女儿沐浴之处,故称为“七女塘”。七女塘中常常会生出白云,由此布起云阵。七女塘风景奇丽,溪流奇清,高岩壁立,曲径通幽,可谓盈盈一水,折为九曲,每一曲弯,都神秘摸测,时而山穷水尽疑无路,又忽柳暗花明豁然通,高峡出平湖。

七女塘于2006年10月,被三峡3期水位永久的淹没了,这段美丽的峡谷带着神女的梦幻,动人的故事永久性的没入江底,与世隔绝。

巫山神女峰神话传说

相传,在夏禹治水的年代,瑶池里住着西王母的第二十三个女儿,瑶姬。她聪慧美丽,心地善良,活泼开朗,耐不住宫中的寂寞生活。所以,到了八月十五这一天,她邀了她身边的十一个姐妹,偷下凡间,腾云驾雾,遨游四方。当她们来到巫山时,只见十二条恶龙兴风作浪,正在治水的大禹也被洪水围困其间。瑶姬十分敬佩大禹,决定助他治水。便送给大禹一本《上清宝经》的治水天书,不料,瑶姬还没有来得及告诉大禹如何破译这部天书,就与众姐妹一起,被西王母派来的天兵给捉拿回了瑶池。十二位仙女早就厌倦了瑶池仙宫的生活,她们挣脱了神链,重返人间,帮助大禹疏通了峡道,解除了水患。从此,瑶姬爱上了三峡,成天奔波在巫山群峰之间,为船民除水妖,为樵夫驱虎豹,为农夫布云雨......她们姐妹十二个忘记了回瑶池的事,久而久之,她们便化成了十二座奇秀绝美的峰峦耸立在巫峡两岸,称为“巫山十二峰”。瑶姬是十二仙女的杰出代表,所以,她所立的山峰位置最高,每天第一个迎来朝霞,所以又美名曰:“望霞峰”。

望霞峰人文历史

文人与山水相得益彰。神女峰之灵山秀水给文人们以灵气和灵感;而文化名人留下的足迹和诗篇又使神女峰声名远播。

让世人知道神女峰之名,宋玉之功不可没。自从《高唐》、《神女》二赋问世之后,人们自然而然把他的名字同神女峰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其实,宋玉两赋之所以传颂千古、影响百代,固然在于他的文才,但也得益于三峡的神女峰,是神女峰流传的古老神话给了他创作素材与神奇的想象,是神女峰地区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观赋予他诗情画意。神女峰之山林泉壤,乃宋玉文思之奥府。据考巫山神女并非宋玉杜撰的神话人物,他只不过取材于三峡民间,籍楚王淫惑之心态加以铺陈渲染而已。

《高唐赋》与《神女赋》是内容上相互衔接的姊妹篇,两赋皆以楚王与巫山神女的故事为题材,但《高唐赋》侧重写巫山一带山水风物;《神女赋》着重写神女这个人物,即着力塑造巫山神女的美丽形象。如果说《高唐赋》中的神女“自荐枕席”属于性开放型,那么《神女赋》中的神女则“发乎情,止乎礼”,属于贞洁型的美人。

现代学者对宋玉两赋的研究,已不再着眼于琐细的考证,而是着重探讨高唐神女之源流与神性原型,特别是运用民俗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理论来解读巫山神女传说。早在上世纪30年代,闻一多先生就推出了他运用文化人类学理论研究两赋的成果:《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学者们认为,此文是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拓荒之作,为现代的高唐神女研究奠定了基础。80年代以来,高唐神女的研究一时成为先秦文学与神话研究的热点,许多学者参加了探讨巫山神女之谜的行列,先后发表了一系列论著。

神女峰文学典故

许多年以来,“巫山云雨”的神奇梦幻的确让太多的人赞叹过。而在那云雾缭绕的背后,其实还有着无数隐秘和浪漫流传下来……

神女峰:世间最多情的石头

巫山云雨的景致尽在神女峰。对于神女峰,古人是这样描述的:“峰峦上主云霄,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泰、华、衡、庐皆无此奇”。而它最美丽的景观是:每当云烟缭绕峰顶,神女峰就像披上了一层缥缈的薄纱,欲说还休中显得脉脉含情、妩媚动人。此情此景,南宋诗人陆游早在《入蜀记》中就感叹过:“天宇晴霁,唯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

神女峰的闻名不仅仅是由于它形貌酷似少女,更来源于历史上楚国文人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高唐赋》塑造了一位热情美丽、自由奔放、大胆追求爱情的神女,她有着朝云暮雨的神秘感,又有着保佑楚国世世代代人口繁衍、民族兴旺的庄严、高贵与神圣。神女的故事是楚地的,而南方楚地风俗较为原始浪漫,并不同于中原礼教束缚下的北方地区。《高唐赋》中的神女是一个具有明显原始神话特征的神话式人物,一个地地道道的女神。[1]

《神女赋》中则塑造了一位服饰华美、容貌姣丽、举止端庄、神态娴静的神女。宋玉除了强调她光彩照人的外貌之外,更强调她的内在的精神和气质,主要突出了两个方面:一是温柔和顺,安闲自得,骨法奇美,适于侍奉君上;一是贞亮清洁,意态高远,以礼自持,凛然难犯。文章展现出神女美丽多情,但又洁清守身,非礼难近的形象。

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细腻地描绘女性外貌、形体和情态之美的先河,创造了中国美女标志性的形象。神女形神兼备,既端庄典雅,超凡脱俗,又美丽多情,风情万种。这位女子的美丽令毛嫱自惭,以袖遮蔽;西施失色,凄然掩面。她容貌绝美,端庄娴淑;肤色洁白,温润如玉;双眸炯炯,脉脉含情;娥眉弯弯,樱唇红润。总之,这位女子浑身上下无一不美艳四射,光彩照人。

在宋玉的生花妙笔之下,神女丰满靓丽,完美无瑕。她瑰丽奇伟,姿态万千。刚见她时,但觉光彩耀目,如旭日初升,光照屋梁;当她稍走近些,则皎洁映人,如明月泻地,晶莹闪光。她绚烂似鲜花,温润如美玉,光彩四溢,动人心魄。

《高唐赋》《神女赋》情节:战国末年,楚襄王与宠臣宋玉在巫山打猎游玩,楚襄王极目远眺,觉得神女峰周围云气缭绕,形状如山,一层层直上九天,可还没来得及细看,云雾又变了样子,各种奇景层出不穷。

楚襄王十分惊讶于眼前的景象,向宋玉询问原因,宋玉回答:“云雾变幻是为了隐藏朝云女神的居所。多年前,您的父亲楚怀王(“先王”)曾巡游到此——当时他感到十分疲惫,于是就在白天小睡了一会儿。在梦中,怀王遇见了一位自称是巫山之女的神女,她愿意献出自己的枕头、席子与怀王共享。临别时神女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意思是自己在巫山南面,最高最险的地方,早晨我是一团云,傍晚时我又变成飘忽不定的阵雨。每天早晨晚上,我都在巫山南面一个高台靠下一点地方等你。第二天楚怀王醒后出门观看,景象果如巫山神女所说——神女峰处的云彩,层层叠叠,升腾如挺拔的松树。云层忽地变化,又有如倾国倾城的美女,举起袖子遮住太阳,像在张望她思念的人。云雾中夹杂着温柔的雨滴,来去无踪,变幻莫测。怀王观望良久,愈发留恋巫山神女,便在此修建了神女庙,并取名为朝云。‘巫山云雨’的典故便由此而来”。

楚襄王听罢,不禁对巫山神女思慕不已,当晚他也梦见了神女。然而尽管楚襄王对神女苦苦追求,但神女却洁身自持,“怀贞亮之清兮”,似乎向世人表明她的心早已交付给长眠幽冥的先王(楚怀王)。最终“欢情未接,将辞而去”,楚襄王被神女拒绝,故而“徊肠伤气,颠倒失据,”“惆怅垂涕,求之至曙。”(伤感失意之下泪流不止,苦苦等待直到天明。)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神女是未嫁而死、葬于巫山的赤帝(炎帝)之女,神女死后精魂化为瑶草,服用瑶草的果实就可以得到别人的喜爱。据《巫山县志》记载:“赤帝女瑶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阳为神女。”这位神女曾经下凡帮助过大禹治水,水患消除后,她依然决定留在巫山,为行船指点航道,为百姓驱除虎豹,日子久了便化为一座山峰,而随行的侍女也和瑶姬一起化作了巫山十二峰中的其他山峰。

诗画千载的烟云浪漫

历朝历代,数不清的文人墨客慕名而来,把“神女峰”和“巫山云雨”要么入诗要么入画,一颗颗多情的心,共同把这里的风景抬进了中国文化的殿堂。而巫山云雨,也宛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泼墨山水画,向人们展示着中国画中“留白”的真正含义——山色因云雾遮掩,在这里由青翠渐渐向墨绿、深黛转换,似层次分明但又捉摸不定,恰如“留白”的真谛。周围的烟云模糊了万物,重重叠叠的江山就这样粘合在了一起。

江水无声,天地间只剩下云的独舞——浩浩荡荡,沾衣欲湿。它们漫过山峰,在峡谷中挥袂舞袖,空灵而从容。曼妙的云雾中,你仿佛能听见神女细细的歌声,如泣如诉,随云而升腾,随雾而低回,随烟而飘散,随雨而凝聚。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名句“巫山十二郁苍苍,片石亭亭号女郎。晓雾乍开疑卷幔,山花欲谢似残妆。”正是源于此。

一块石头、一幅美景,已在长江边展览了千年。

“巫山披云雨而神秘莫测,云雨绕神女而变幻迷离”,后人对“巫山云雨”神奇美丽的遐想从来没有停歇过。然而,此处的美丽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奇观,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浪漫的一个章节,而最令我们幸福的是,我们依旧能看到这块叫做“神女”的石头在巫山烟云里,永远多情下去。

巫山云雾投保1亿元

新华社重庆12月8日电(记者韩振)记者从重庆巫山县旅游部门获悉,该县旅发集团与江泰保险签订《神女峰投保保险协定》,对神女峰景区投保1亿元,以便更好地对该景区进行保护。神女峰及其周边附属物受到损坏,可以获得一定数额的赔偿金,以便更好地对其进行生态修复。

神女峰神女诗

作者

诗题

诗句

上官仪

咏画障

未减行雨荆台下,自比凌波洛浦游。

于武陵

王将军宅夜听歌

东南正云雨,不得见阳台。

于濆

巫山高

何山无朝云,彼云亦悠扬;何山无暮雨,彼雨亦苍茫。

于濆

早发

流苏帐里人,犹在阳台畔。

储光羲

杂诗二首之二

鄙哉楚襄王,独好阳云台。

储嗣宗

圣女祠

神来云雨合,神去蕙兰香。

刘商

题黄陂夫人祠

苍山云雨逐明神,唯有香名万岁春。

刘媛

送远

闻道瞿塘滪堆,青山流水近阳台。

知君此去无还日,妾亦随波不复回。

刘希夷

公子行

倾国倾城汉武帝,为云为雨楚襄王。古来容光人所羡,况复今日遥相见。

刘损

愤惋诗三首

云归巫峡音容断,路隔星河去住难。

刘沧

题巫山庙

婵娟似恨襄王梦,猿叫断岩秋藓稀。

刘禹锡

有所嗟二首

相逢相笑尽如梦,为雨为云今不知。

刘言史

赠童尼

料得襄王惆怅极,更无云雨到阳台。

刘长卿

杨州雨中张十宅观妓

不知巫峡雨,何事海西边。

刘长卿

观李凑所画美人障子

此中一见乱人目,只疑行到云阳台。

司空曙

送史申之峡州

蒹葭新有雁,云雨不离猿。

司空曙

送夔州班使君

云白当山雨,风清满峡波。

吴融

浙东筵上有寄

襄王席上一神仙,眼色相当语不传。

吴融

还俗尼(本是歌妓)

三峡却为行雨客,九天曾是散花人。

唐彦谦

牡丹

为云为雨徒虚语,倾国倾城不在人。

乔知之

和李侍郎古意

妾家巫山隔汉川,君度南庭向胡苑。

乔知之

定情篇

家本巫山阳,归去路何长。

严续姬

赠别

风柳摇摇无定枝,阳台云雨梦中归。

孟浩然

同张明府碧溪赠答

自有阳台女,朝朝拾翠过。

孟浩然

送桓子之郢成礼

今夜神仙女,应来感梦情。

孟浩然

途次望乡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

孟郊

悼亡

朝云暮雨成古墟,萧萧野竹风吹亚。

宋之问

内题赋得巫山雨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

宋之问

内题赋得巫山雨(一作沈佺期诗。题云巫山高)

裴回行作雨,婉娈逐荆王。

宋之问

宋公宅送宁谏议

一散阳台雨,方随越鸟巢。

岑参

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

疑兼阳台雨,似杂巫山猿。

岑参

醉戏窦子美人

细看只似阳台女,醉着莫许归巫山。

和人听歌

巫山唱罢行云过,犹自微尘舞画梁。

崔湜

襄阳作

醉中求习氏,梦里忆襄王。

崔素娥

别韦洵美诗

神魂倘遇巫娥伴,犹逐朝云暮雨归。

张又新

赠广陵妓

云雨兮飞二十年,当时求梦不曾眠。今来白头重相见,还上襄王玳瑁筵。

张潮

江风行

巴东有巫山,窈窕神女颜。

张祜

送人归蜀

萧萧暮雨荆王梦,漠漠春烟蜀帝魂。

张祜

送蜀客

不妨高唐云,却藉宋玉说。

张说

下江南向夔州

城临蜀帝祀,云接楚王台。

张贲

和袭美醉中先起次韵

何事桃源路忽迷,惟留云雨怨空闺。

徐寅

追和白舍人咏白牡丹

裁分楚女朝云片,剪破姮娥夜月光。

戎昱

送零陵妓

殷勤好取襄王意,莫向阳台梦使君。

戴叔伦

相思曲

妾身愿作巫山云,飞入仙郎梦魂里。

戴叔伦

经巴东岭

旧栈歌难度,朝云湿未开。

方干

赠美人四首

才会雨云须别去,语惭不及琵琶槽。

曹邺

古相送

巫山千丈高,亦恐梦相失。

李世民

赋得含峰云

非复阳台下,空将惑楚君。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

宋玉谩夸云雨会,谢连宁许梦魂通。

李商隐

偶成轻韵七十二句赠四同余

众中赏我赋高唐,回看屈宋由年辈。

李商隐

有感

非关宋玉有微辞,却是襄王梦觉迟。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

李商隐

木兰

桂岑含芳远,莲塘属意疏。瑶姬与神女,长短空何如。

李商隐

深宫

岂知为雨为云处,只有高唐十二峰。

李嘉祐

江上曲

可怜应是阳台女,对坐鹭鸶娇不语。

李峤

拟古东飞伯劳西飞燕

传书青鸟迎箫凤,巫岭荆台数通梦。

李峤

灵童出海见,神女向台回。

李德裕

秋日美晴郡楼闲眺寄荆南张书记

不因烟雨夕,何处梦阳台。

李涉

寄荆娘写真

少年才子心相许,夜夜高堂梦云雨。

李涉

竹枝词

十二山晴花尽开,楚宫双阙对阳台。

李涉

遇湖州妓宋态宣二首之二

当时惊觉高唐梦,唯有如今宋玉知。

李白

久别离

去年寄书报阳台,今年寄书重相催。

李白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之一

楼中见我金陵子,何似阳台云雨人。

李白

古风

神女去已久,襄王安在哉。

李白

寄远十一首之五

远忆巫山阳,花明渌江暖。

李白

寄远十一首之六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

李白

寄远十一首之十一

可惜凌波步罗袜,美人美人兮归去来,莫作朝云暮雨兮飞阳台。

李白

寄远十一首之四

相思不惜梦,日夜向阳台。

李白

捣衣篇

明年若更征边塞,愿作阳台一段云。

李白

江上寄巴东故人

汉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东风吹客梦,西落此中时。

李白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霓衣不湿雨,特异阳台云。

李白

清平调词三首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

系寻阳上崔相涣三首之三

虚传一片雨,枉作阳台神。纵为梦里相随去,不是襄王倾国人。

李益

立春日宁州行营因赋朔风吹飞雪

非时妒桃李,自是舞阳台。

李端

古别离二首

巫峡通湘浦,迢迢隔云雨。

李群玉

九日

行云永绝襄王梦,野水偏伤宋玉怀。

李群玉

宿巫山庙二首

寂寞高堂别楚君,玉人天上逐行云。

李群玉

宿巫山庙二首

自从一别襄王梦,云雨空飞巫峡长。

李群玉

我思何所在

我思何所在,乃在阳台侧。

李群玉

闻湘南从叔朝觐

为报湘川神女道,莫教云雨湿旌旗。

李群玉

临水蔷薇

所思云雨外,何处寄馨香。

李群玉

赠人

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

李群玉

送友人之峡

巫云多感梦,桂楫早回旋。

李群玉

送友人之峡

东吴有赋客,愿识阳台仙。

李群玉

送郑京昭之云安

莫令巫山下,幽梦惹云雨。

李群玉

醉后赠冯姬

愿托襄王云雨梦,阳台今夜降神仙。

李群玉

云安

瑶姬不可见,行雨在高丘。

李群玉

题二妃庙

不知精爽归何处,疑是行云秋色中。

李贺

恼公

蜀烟飞重锦,峡雨溅轻容。

李贺

洛姝真珠

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李贺

湘妃

离鸾别凤烟梧中,巫云蜀雨遥相通。

李贺

追赋画江潭苑四首

行云沾翠辇,今日似襄王。

李郢

中元夜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杜牧

伤友人悼吹箫妓

艳质已随云雨散,凤楼空锁月明天。

杜牧

润州二首之二

城高铁瓮横强弩,柳暗朱楼多梦云。

杜牧

为人题赠二首

凝魂空荐梦,低耳悔听琴。

杜牧

羊栏浦夜陪宴会

戈槛营中夜未央,雨沾云惹侍襄王。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

楚江巫峡半云雨,清簟疏帘看弈棋。

杜甫

哭王彭州抡

巫峡长云雨,秦城近斗杓。

杜甫

夔州歌十绝句

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

杜甫

奉使崔都水翁下峡

白狗黄牛峡,朝云暮雨祠。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襄王薄行迹,莫学冷如丁。

杜甫

寄柏学士林居

荆扬春冬异风土,巫峡日夜多云雨。

杜甫

春夜峡州田侍御长史津亭留宴

始知云雨峡,忽尽下牢边。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他日辞神女,伤春怯杜鹃。

杜甫

冥冥翠龙驾,多自巫山台。

杜甫

干戈盛阴气,未必自阳台。

杜甫

雨不绝

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杜甫

雨四首

神女花钿落,鲛人织杼悲。

杜甫

何须妒云雨,霹雳楚王台。

杨巨源

名姝咏

独有荆王殿,时时暮雨过。

杨巨源

美人春怨

妾家巫峡阳,罗幌寝兰堂。纵便朦胧觉,魂犹逐楚王。

杨师道

初宵看婚

更笑巫山曲,空传暮雨过。

杨凭

春情

暮雨朝云几日归,如丝如雾湿人衣。

杨凭

赠马炼师

行雨若迷归处路,近南惟见祝融峰。

权德舆

赠友人

晓随云雨归何处,还是襄王梦觉愁。

权德舆

杂诗五首之二

阳台巫山上,风雨忽清旷。朝云与游龙,变化千万状。

武元衡

同幕府夜宴惜花

芳草落花明月榭,朝云暮雨锦城春。

武元衡

赠歌人

他日相思梦巫峡,莫教云雨晦阳台。

武平一

妾薄命

洛川昔云遇,高唐今尚违。

汪遵

瑶台

仙梦香魂不久留,满川云雨满宫愁。

沈佺期

十三四时尝从巫峡过他日偶然有思

使君滩上草,神女馆前云。

王勃

江南弄

江南弄,巫山连楚梦,行雨行云几相送。

王勃

杂曲

若向阳台荐枕,何啻得胜朝云。

王涯

思君恩

谁入巫山梦,唯应洛水神。

皇甫冉

同李苏州伤美人

阳台千万里,何处作朝云。

皇甫冉

见诸姬学玉台体

朝朝作行云,襄王迷处所。

卢象

峡中作

高唐几百里,树色接阳台。

祖咏

古意二首

梦寐睹神女,金沙鸣佩环。

秦韬玉

吹笙歌

好笑襄王大迂阔,曾卧巫云见神女。银锁金簧不得听,空劳翠辇冲泥雨。

窦巩

宫人斜

云雨今归何处去,黄鹂飞上野棠花。

章孝标

贻美人

何事不归巫峡去,故来人世断人肠。

綦毋潜

送崔员外黔中监选

神女云迎马,荆门雨湿衣。

繁知一

书巫山神女祠

为报高唐神女道,速排云雨候清词。

罗虬

比红儿诗

巫山洛浦本无情,总为佳人便得名。今日雕阴有神艳,后来公子莫相轻。

罗虬

比红儿诗之二十五

自隐新从梦里来,岭云微步下阳台。

罗虬

比红儿诗之六十一

疏属便同巫峡路,洛川真是武陵溪。

范元凯

章仇公席上咏真珠姬

神女初离碧玉阶,彤云犹拥牡丹鞋。

莲花妓

献陈陶处士

处士不生巫峡梦,虚劳神女下阳台。

蒋冽

巫山之阳香溪之阴明妃神女旧迹存焉

行雨有时度,溪流何日穷。

薛能

戏题

思惟不是梦,此会胜高唐。

薛馧

古意

昨夜巫山中,失却阳台女。朝来香阁里,独伴楚王语。

袁皓

寄岳阳严使君

也知暮雨生巫峡,争奈朝云属楚王。

袁郊

荒淫却入阳台梦,惑乱怀襄父子心。

裴虔余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许棠

贞女祠

精灵应自在,云雨不相关。

许浑

秋晚云阳驿西亭莲池

神女暂来云易散,仙娥初去月难留。

谁氏女

题沙鹿门

同来不得同归去,永负朝云暮雨情。

贾岛

友人婚杨氏催妆

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阳台近镜台。

赵冬曦

奉答燕公

疑岭春应遍,阳台雨欲收。

邵谒

经安容先生旧居

云雨有归时,鸡犬无还日。

郎大家宋氏

朝云引

巫山巫峡高何已,行雨行云一时起。一时起,三春暮,若言来,且就阳台路。

郑世翼

看新婚

疑逐朝云去,翻随暮雨来。

钱起

送衡阳归客

江山追宋玉,云雨忆荆王。

陈子昂

彩树歌

状瑶台之微月,点巫山之朝云。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二十七

朝云无处所,荆国亦沦亡。

陈希烈

赋得云生栋梁间

无心伴行雨,何必梦荆王。

韦渠牟

步虚词十九首

云行疑带雨,星步欲凌风。

韦庄

送李秀才归荆溪

楚王宫去阳台近,莫倚风流滞少年。

韩偓

六言三首之一

朝云暮雨会合,罗袜绣被逢迎。

韩琮

牡丹

云凝巫峡梦,帘闭景阳妆。

韩琮

春风淡荡无心后,见说襄王梦亦稀。

顾况

春游曲二首

明朝若相忆,云雨出巫山。

骆宾王

忆蜀地佳人

莫怪常有千行泪,只为阳台一片云。

高蟾

楚思

风流化为雨,日暮下巫阳。

鲍溶

巫山怀古

青春楚女妒云老,白日神人入梦稀。

神女峰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2 03:27: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99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神女峰(重庆巫山十二峰之最).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神女峰(重庆巫山十二峰之最).pdf

标签:神女峰   巫山   重庆   之最   十二峰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