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国家植物园是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和西安市人民政府联合共建的综合性大型植物园,是国内目前面积最大、地理位置最独特、生态价值最高,原始山林保护最好的植物园,也是全国唯一冠以“国家”二字的植物园。
地理位置陕西省西安市
占地面积639平方公里
门票价格旺季55元,淡季30元
中文名称秦岭国家植物园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旅游攻略路线一:客车:
可以双休、节假日在大雁塔北广场早7.00~10.00乘做坐环山一号线旅游大巴全程12.00块空调车到达。
二:公交站点:
上行线路:
大雁塔→国展中心→明德门→电子正街→长安区政府→子午峪→秦岭野生动物园→青华山→上王村→沣峪口→国泰庄园→沣河→农家乐→东大温泉度假村→祥峪森林公园→草堂寺→葡萄基地→太平森林公园→圭峰山→金峰寺→金龙峡→阿姑泉→牡丹园→直峪口→栗峪口→朱雀森林公园→清凉山望仙坪→白龙沟→首阳山→虎峰鲜果采摘园→香山寺→集贤古乐→财神故里→秦岭植物园→楼观台
下行线路:
楼观台→秦岭植物园→财神故里→集贤古乐→香山寺→虎峰鲜果采摘园→首阳山→白龙沟→望仙坪→清凉山→朱雀森林公园→栗峪口→直峪口→阿姑泉→牡丹园→金龙峡→金峰寺→圭峰山→太平森林公园→葡萄基地→草堂寺→祥峪森林公园→东大温泉度假村→沣河农家乐→国泰庄园→沣峪口→上王村→青华山→秦岭野生动物园→子午峪→长安区政府→电子正街→明德门→国展中心→大雁塔
门票价格旺季55元,淡季30元。
A区为植物迁地保护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本区以广泛收集温带区域内和亚热带北缘的植物为目标,为进行植物的引种、驯化、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物种改良、物种培育及资源开发利用奠定物质基础。本区将主要建设裸子植物区、被子植物区、植物生态区、秦巴山区特色植物区、药用植物区、国际博览园等专科专类园区。
B区B区为动物迁地保护区和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此区域
规划地图
位于楼观台一带,有道教庙观和森林公园及动物抢救中心。除保护道教历史文化以外,重点进行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珍稀濒危动物的抢救、繁育,并进行物种回归自然实验。
C区C区为生物就地保护区和植被恢复区。规划面积575.31平方公里,本区以保护现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栖息地和生存环境为目标,进行科学观测和监测,按照保护分区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保护,同时对受到破坏的浅山区进行植被恢复重建,使项目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科学效益、经济效益协调发展,使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保护。
D区D区为复合生态功能区。规划面积37.69平方公里。规划为东西两段。东段为赤峪河以东至周至与户县交界,主要规划高尔夫球场、儿童大型乐园、田园风光及农家乐。西段为黑河以东至楼观台动物迁地保护区,主要规划为自然农业区和道文化区,供农业观光和道文化观光。本区完全实行市场化方式建设,功能以为秦岭国家植物园综合服务为目的。
投资信息官方资助省:陕西省政府投入,并将服务性项目导入市场;
院:中国科学院投入,纳入院植物园创新计划;
局:国家环保总局投入,并推进GEF项目。
国际合作接受国际组织赠款如UNEP、GEF……等赠款。
向世行、亚行、日元等国外银行申请贷款。
国内合作向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内银行申请贷款。
企业、个人投资共建秦岭植物园为加速建设,在知识和园区创新的同时,努力进行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实行政府行为加市场行为的运作方式,成立陕西秦园生态建设有限公司,邀集股东共谋大业。
山谷风景旅游
园长资料沈茂才,研究员,副院长,1954年5月出生,汉族,陕西省周至县人,大学文化。197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8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分配到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工作。1983年2月-1983年8月,在中国科技管理学院函授班学习,结业。1984年2月-1986年1月,在陕西省党校学习,毕业。1993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上岗培训班学习。1997年10-11月,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培训班学习。
1986年2月-1990年4月,任西北植物研究所党委副书记、业务副所长。1990年5月至1992年3月,任西北植物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1992年3月-1993年3月,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陕西省科学院(以下简称分院、省院)政治处处长、办公室主任。1993年4月-2002年6月,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陕西省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纪检组长。2002年6月至今,兼任陕西省秦岭植物园(陕西省秦岭植物研究院)园长(院长)。中共陕西省第十届代表;中国科研管理学会会员;陕西省生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学会第五届常务理事。《西北植物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省秦岭植物园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办公室主任。省秦岭国家级生态功能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中国科学院植物园专家委员会委员。
基本内容秦岭国家植物园是由陕西省政府、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西安市政府联合共建的国家级特大型综合植物园。
秦岭国家植物园位于西安市周至县境内,距市中心60公里。总面积639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一大植物园。功能定位为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科学普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旅游。秦岭国家植物园规划为四个区进行建设:
A区为植物迁地保护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本区以广泛收集温带区域内和亚热带北缘的植物为目标,为进行植物的引种、驯化、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物种改良、物种培育及资源开发利用奠定物质基础。本区将主要建设裸子植物区、被子植物区、植物生态区、秦巴山区特色植物区、药用植物区、国际博览园等专科专类园区。
B区为动物迁地保护区和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此区域位于楼观台一带,有道教庙观和森林公园及动物抢救中心。除保护道教历史文化以外,重点进行大熊猫、羚牛、金丝猴等珍稀濒危动物的抢救、繁育,并进行物种回归自然实验。
C区为生物就地保护区和植被恢复区。规划面积575.31平方公里,本区以保护现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栖息地和生存环境为目标,进行科学观测和监测,按照保护分区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保护,同时对受到破坏的浅山区进行植被恢复重建,使项目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科学效益、经济效益协调发展,使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保护。
D区为复合生态功能区。规划面积37.69平方公里。规划为东西两段。东段为赤峪河以东至周至与户县交界,主要规划高尔夫球场、儿童大型乐园、田园风光及农家乐。西段为黑河以东至楼观台动物迁地保护区,主要规划为自然农业区和道文化区,供农业观光和道文化观光。本区完全实行市场化方式建设,功能以为秦岭国家植物园综合服务为目的。
该项目从1998年6月开始酝酿,在中科院西安分院副院长沈茂才研究员承担的“秦巴山区优势生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课题的基础上,2000年6月省长办公会议决定建设秦岭植物园。2006年10月10日在北京召开了陕西省政府、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西安市政府联合共建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确定了省局院市四方联合共建秦岭国家植物园的重要体制,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标志着秦岭国家植物园建设的全面启动。
随着秦岭国家植物园的建成开放和科学研究、科普、生物多样性保护、旅游等各方面工作的展开,秦岭国家植物园将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特色显明、生物多样性丰富、综合效益显着的世界级大型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基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保护全球环境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2 03:16: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98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秦岭国家植物园(综合性植物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秦岭国家植物园(综合性植物园).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