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岗镇是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下辖的一个镇。位于南沙区西北部,西邻中山黄埔、北接佛山顺德大良、东连南沙东涌、南望南沙横沥。镇域地貌为典型的珠三角冲积平原,蕉门水道和洪奇沥水道东西将其环抱,其中洪奇沥水道可通行3000吨级船只。全镇面积90平方公里,31个村居,常住人口12万多人,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范围广阔。大岗镇生态环境好,是省首批宜居示范城镇,城区绿化复盖率49.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30平方米。
产业基础坚实,初步形成造船、金属机械、机电产品和实木家具等4大产业。根据《南沙新区发展规划》,今后将充分发挥交通、区位、生态等优势,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区、岭南文化旅游区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区。大岗镇2002年被省政府定为首批中心镇,2005年9月被授予"广东省教育强镇"称号,2008年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确定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试点城镇",同时被国家发改委定为"第二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2009年被定位广东省首批宜居城镇,2011年被授予首批"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称号。
中文名大岗镇
行政区类别镇
所属地区华南地区
地理位置珠江三角洲
面积90平方公里
电话区号020
邮政区码511470
气候条件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大岗公园、潭洲公园、十八罗汉山深林公园等
机场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车牌代码粤A
外文名称Dagang Town
人口12万(2013年)
方言粤语
行政代码440115
行政规划大岗镇总面积90.07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规划城区面积24平方公里,已建城区面积14.3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1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万人。
豪岗社区、二湾社区、镇南社区、潭洲社区、灵山社区、江滘社区、客家村、东流村、新联二村、新联一村、南顺二村、南顺一村、东隆村、中埠村、大岗村、北流村、岭东村、马前村、龙古村、鸭利村、维毓村、新围村、增沙村、放马村、上村、南村坊村、灵山村、庙贝村、庙青村、新沙村、高沙村、圭沙岛生活区。
城镇建设大岗镇产业基础坚实,初步形成造船、金属机械、机电产品和实木家具等4大产业。根据《南沙新区发展规划》,今后将充分发挥交通、区位、生态等优势,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区、岭南文化旅游区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区。
大岗镇生态环境好,是省首批宜居示范城镇,城区绿化复盖率49.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30平方米。
农业方面,大岗镇属于发达的传统农业区。镇内域河网密布,土地肥沃,农民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技术精湛,本地农副业收入颇丰。
随着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大岗镇第三产业也逐渐完善。一直进行五大商业圈(灵岗河沿河商业圈、兴业路豪岗路商业圈、潭大路繁荣路商业圈、欣荣路民生路商业圈、灵山商业圈)的建设,吸引了大批名牌商铺的进驻,商贸流通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城市概况大岗镇位于南沙新区西北部,是广东省首批宜居示范城镇。
全镇总面积90.07平方公里,辖25条行政村、6个社区。户籍人口8.1万人,外来人口5.6万人。2014年,全年全镇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8亿元,同比增长13.85%;两税总收入(不含免抵调增值税)4.36亿元,同比增长30.9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5亿元,同比增长10.5%。
大岗镇产业基础坚实,初步形成造船、金属机械、机电产品和实木家具等4大产业。镇内共有农业耕地面积63183亩,以种植经济作物甘蔗、蔬菜、香蕉为主,畜牧业以猪、家禽为主。镇内的东升农场,主要从事绿色、有机农副产品的种植、加工和贸易,是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文化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全镇共有职业中学1间、中小学13间。对外交通发达,广珠东线、东新高速、南沙港快线、京珠高速等多条主干线贯穿境内,随着桂阁大道、放马立交等多条高快速路的建成,镇内交通路网将进一步完善,居民出行更加便捷。
大岗自然旅游资源丰富,规划发展,科学合理,“有山、有水、有田、有海、有城”。“有山”,即十八罗汉山。该山占地5048亩,海拔128米,由10多个山岭组成,山和山之间形成深谷与断层,有丹霞地貌特征。已建成金屏山、银屏山、石磨山、罗汉岭、深坑等12个景区,开辟了梅林、桃花园等观赏点。2010年,我镇集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极具岭南特色的十八罗汉塔,成为大岗地标性建筑物。潭洲仙庙、罉塘古采石场遗址等为游人所熟悉。镇内生态环境优美,城区绿化复盖率49.5%。“有水”,大岗水网交错,河涌密布。
“有田”,大岗有6.2万亩农田,通过合法调整土地规划,可为二、三产业发展提供大量土地资源。“有海”,珠江八大出海口之一的洪奇沥和蕉门水道由东西合抱我镇,可通行3000吨级的船只,连接珠江口虎门。“有城”,大岗先后由潭洲镇、灵山部分村居合并而成,已建城区面积14.3平方公里,规划城区面积24平方公里,兼有悠久的工商业历史,是广州南部重要的商贸中心。
划入南沙新区后,大岗镇以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完善各种民生服务,充分发挥交通、区位、生态等优势,向着高端装备制造区、岭南文化旅游区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区的发展方向不断迈进。
经济大岗镇,
这个夹在番禺、顺德、中山、南沙中间的沙田小镇。交通的相对落后和多年来番禺政府的相对不重视,昔日的番禺第二强镇今日已经被北部的南村、大石、石基、钟村等镇超赶,对岸顺德的容桂镇、大良镇更是进入了全国十强镇。十八罗汉山以南的新一、新二、南一、南二、东隆、庙贝、庙青、高沙、新沙等村更是番禺典型的贫困村、经济发展缓慢村。幸好,大岗的商业环境还算不错,加上大岗、潭州一带的本地民营企业扎根大岗,直接带动了当地的工业、商业、房地产发展。
今日,麦当劳、肯德基、自由鸟、李宁、安踏、361、绿叶居、采蝶轩、皇冠、百汇、六福、周大福等知名连锁已扎根大岗,说明了大岗的商业潜力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绿庭雅苑、荟萃豪园、兴业花园、翡翠蓝湾等房地产发展也令大岗有了城市味道。未来,因为南沙新区的扩容和产业格局的调整把大岗的规划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打造成南沙新区最大的重型装备产业基地。希望,大岗镇政府能抓住这次“国家级新区”的机遇,能带动经济、文化、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进而带动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经济状况2007年,全镇实现总产值86.2亿元,同比增长13.4%,实现社会生产总值(GDP)30.5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农业总产值6.7亿元,同比增长5.6%;工业、建筑业总产值为63.2亿元,同比增长14.1%;第三产业总产值16.4亿元,同比增长14.3%;全镇实现税收3.2亿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22.6%;全镇财政收入2.2亿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5.2%;第一、二、三产业GDP比例为12%、54%、34%;全镇职工年平均工资17221元,增长5.3%。
今天的大岗镇已形成了良好的投资环境、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完善的法治环境。该镇全方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注重改善软硬件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外地的企业前来投资发展,拉动了工业快速发展。2007年工业经济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工业总产值实现61.3亿元,同比增长14.2%,销售产值59.9亿元,同比增长11.2%,工业增加值15.8亿元,同比增长17.6%,工业出口交货值24.1亿元,同比增长1.4%。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挖潜,新增投资企业52家,投资总额约合计人民币3821.5万元,其中内资企业47家,外资企业5家。该镇坚持以服务企业为宗旨,设立专门人员,切实做好所有招商项目的报送、审批工作,并帮助企业切实解决招工难问题。积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以品牌带动形成产业优势。大力扶持民营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通过不断优化调整结构,该镇工业已形成制衣、五金家电、实木家具、珠宝首饰四大支柱行业。
农业方面,大岗镇属于发达的传统农业区。镇内域河网密布,土地肥沃,农民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技术精湛,本地农副业收入颇丰。大岗镇已成为广州重要的都市农业区,农业总产值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200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到6.7亿元,同比增长5.6%。
随着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大岗镇第三产业也逐渐完善。一直进行五大商业圈(灵岗河沿河商业圈、兴业路豪岗路商业圈、潭大路繁荣路商业圈、欣荣路民生路商业圈、灵山商业圈)的建设,吸引了大批名牌商铺的进驻,商贸流通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2.8亿元,比增长15.2%。2007年房地产开发步伐有所放缓,但在抓好理顺已有征地手续的基础上稳定房地产开发力度。2007年房地产项目建设和销售得到同步发展,全年销售业绩达1020万元。
该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十八罗汉山、大岗园林宾馆、全民健身广场、潭洲公园、潭洲仙庙、大岗公园、罉塘、天后宫成为了"大岗镇的八景"。其中十八罗汉山是该镇及周边地区少有的一片森林丘地。
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54.8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第一产业5.05亿元,同比增长5%;第二产业27亿元,同比增长27%;第三产业22.79亿元,同比增长7%。一般性财政总收入2.53亿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13.90%;总税收3.36亿元(不含免抵退),同比增长30.03%;全镇职工年平均工资2.04万元,同比增长5.2%;农村劳平、人平年收入分别为1.62万元和1.12万元,同比增长9%和10%。
亚运保障工作顺利完成。全面完成迎亚运人居环境整治,有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形成人人参与亚运的浓厚氛围,社会秩序良好,没有出现危及社会安全和群体性上访事件,圆满完成"平安亚运"属地保障任务,被授予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番禺区运行保障优秀单位。
广州装备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基本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中船基地第一、二期储备用地共3251亩已办理用地结案,公共配套设施加快建设,安置区建设进展顺利,已签订合作意向书企业2家,签订合作协议企业12家,合计占地3620亩,总投资102.59亿元。
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治安良好。共立刑事案件321宗,同比下降13%;受理治安案件1422宗,同比下降31.1%,呈现出社会稳定团结、人人安居乐业的和谐景象。
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硕果累累。医疗科技创新成果突出,区第二人民医院共申报了210项国家专利,8项国际专利(PCT),已获得102项国家专利授权;大岗中学高考成绩超过广州市下达的任务指标,全镇中考成绩在区排名提升了两位,各小学质量评定的档次大面积提高,并顺利通过省教育强镇的复评验收。
2017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法制办的悉心指导下,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结合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重要批示精神,围绕建设法治南沙、法治大岗的目标,坚持“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强化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秉持法治精神,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把依法行政落实到镇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注重建立完善执法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着力抓好执法队伍建设。[1]
一、举全镇之力,确保亚运盛会成功举办
(一)建立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指挥工作。下设7个工作小组,与辖区内42个职能部门签订亚运安保责任书,10月15日正式启用了镇亚运运行保障分指挥中心,亚运会亚残运会期间,全镇31个村(居)和有关职能部门实行每天安保信息上报制度。落实属地保障责任,全面开展辖区内安保维稳、交通疏导、环境整治、景观装饰、应急响应、宣传教育、医疗卫生等保障工作。举办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六乱"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环境卫生应急演练、企业消防应急演练、突发供水事故应急演练、森林防火应急演练等7次。通过实战演练,提高了各职能部门的协同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
(二)切实做好维稳工作,确保"平安亚运"。全面开展辖区内隐患排查,着力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对155个重点部位、114名重点人员实行24小时监控。落实社会面整体防控工作,设有控人岗位140个、控地岗位168个、路面内街巷巡逻守点岗位745个、三级岗位1052个,发动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员工、村居两委、社会治安志愿者、治保积极分子等社会面整体防控力量8910人,实行24小时不间断防控。
深入推进综合治理"人屋车场"工作,大力遏制打击"黄赌毒黑"、传销、入屋盗窃、破坏电力设施等违法犯罪活动,开展重点行业、重点场所综合整治,加强东升农场的安保和质量检测工作,严格实行无线电通信管制,全面加强危险品生产和储存场所管制力度,开展大气污染和挥发性有机物整治,整改完成率为100%。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无证照经营、打假、品黄赌毒等执法行动,确保社会治安秩序稳定。
(三)结合"创文"工作,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深入开展"创文"工作,全方位进行宣传,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按时完成豪岗大道、南部快线和京珠高速等迎亚运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改造人行道、盲道4774平方米,种植绿化3275平方米,清洗、喷涂房屋外墙117590平方米,清拆、整饰违章建筑物402间,共18528平方米。
大力开展治理"六乱"和环境卫生死角,开展"微笑服务月"、"友爱互助月"、"我们的节日"等系列主题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其中。广泛开展"争做好市民,当好东道主"活动,动员全社会弘扬亚运精神、普及亚运知识、参与志愿服务。认真做好亚运抽签免费惠民项目实施及赠票、纪念品的发放工作,组织了文明观众到比赛现场观赛助威,向全镇特殊群体发放亚运补助金78.35万元。开展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店"活动,授予17家优秀商户"食品安全示范店"称号。
人居环境和城市文明水平不断改善,"创文"工作在4月获得镇街系列第二名的好成绩,并在区组织的各次检查中成绩保持优秀。
二、抓配套建设,中船基地和大型装备产业基地有序快速推进
(一)"四个配套"全力推进中船基地建设。一是科学规划配套。以中船项目为龙头,科学修编《广州大型装备产业基地总体规划》,协助上级部门做好《中船配套基地控规》调整工作,协助做好新联一村、新联二村的安置区选址、户型方案比选等工作。二是安置政策配套。
安置区496栋别墅全部完成验收,目前有299户村民入住;共建公寓楼220套,其中70套已完成验收,150套正在办理竣工验收手续。三是快速交通配套。加快黄榄干线、东新快线和南部快线等重点项目建设,形成畅通高效的交通网络。
四是设施服务配套。完成南围堰工程,洪奇沥大堤加固整治、路堤结合顺利推进;开展狮子洋变电站配套工程征地工作,安置区水电、道路、通信、雨污管道、广播电视、绿化工程等一期市政工程完成验收,二期市政设计和预算编制工作已完成,征地村民2833人全部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
(二)大型装备产业基地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一是道路建设。港口大道、中船大道已开始施工,正申报综合管线方案审查;中船中路取得规划设计条件,正在申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中船东路通过招标选定设计单位并申报规划方案审查。二是水电气建设。完成临水工程,临电和天然气建设按计划推进。三是污水管网建设。
已完成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并通过招标选定了设计单位,设计方案审核中。四是航道疏浚工程建设。完成洪奇沥航道测量,市港务局已制定清疏淤泥初步方案并完成专家论证,划定抛泥区域,计划2011年初进行疏浚。
广州中船船舶钢构有限公司和广州电气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占地3620亩,总投资102.59亿元,预计年产值为261亿元,另有3家企业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三、调经济结构,促进产业优化转型升级
(一)加强自主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一是突出招商选资。引进德善数控科技有限公司、凯平制衣有限公司电子五金项目、丰盛科苑工业园、双桥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高产值的优质企业,投资额超10亿元,预计年产值超34亿元。二是培育创新型企业。积极引导、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共有7个项目获得区科技立项;协助创新型节能企业广东芬尼克兹环保公司办理土地分割手续,配合项目的投资建设。三是加快建设龙头企业。
粤新造船有限公司由原来的小船厂发展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海洋平台供应船生产基地,发挥木家具行业协会作用,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行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形成以榉木家具为主的家具生产基地。四是力促第三产业发展。客家食街、东流食街已形成一定规模,通过商业信函的形式发送到榄核、顺德、中山等地的大型企业和职能部门,吸引更多的群众来旅游购物,促进第三产业迈上一个新台阶。五是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以农科基地为依托,引进精品瓜、甜玉米等40多个优质品种,为广大农民育苗75万株,推广面积1200多亩,为农民增收230多万元。
(二)抓好"三旧"改造,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抓住机遇,用好用活"三旧"改造政策,通过努力挖潜,拓展建设空间。我镇"三旧"改造项目共163宗,总面积11798.9亩,其中旧城镇改造12宗,面积2484.2亩;旧村庄改造122宗,面积6353.9亩;旧厂房改造29宗,面积2960.8亩。争取2011年初上报用地申请。
(三)加强企业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为了帮助企业发展,安排班子成员带队、镇干部直接联系,对37家重点项目、企业实行"一对一"帮扶服务,协助企业举办招聘会、产品展销会,为中小企业搭建融资、贷款沟通平台,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对2009年在依法纳税、生产发展、科技创新、热心公益等表现突出的企业进行表彰,号召以先进为榜样,促进企业的发展。落实为企业减负措施,按照"先征后补"和"能取消则取消、能减免则减免、能暂缓则暂缓"的原则。
四、迎亚运盛会,加快宜居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完善总体规划修编,提高城镇建设品位。注重城镇总体规划工作,开展《大岗镇总体规划》、《潭洲片区控规》、《北区综合区控规》、《大岗片区、灵山片区控规》的调整和修编工作,对东新高速、南部快线、鱼飞线、黄榄干线、高新联围大堤加固工程等做好规划方案、选址调整及上报审批工作,开展土地现状调查、留用地的集聚规划、中船安置区选址规划、路网调整和村民住房布点规划调整等工作,完善城镇功能。
交通运输该镇地理位置优越,处于广州、澳门、香港三地的三角形中心,广州至珠海东线、北京至珠海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网在大岗经过,从大岗出发到广州、澳门、香港三地车程都在1小时左右,还可以在60分钟内到达珠江三角洲内任一经济发达区域。同时大岗境内河网交错,与中山、顺德分隔的洪奇沥水道是珠江八大出海口之一,可通行3000吨级的船只,水陆交通都十分便利。因此该镇成为正在开发中的南沙港的最重要的走廊,也是承托"大南沙"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点。
群众文化积极发挥镇内7个群众文化团体(盘景协会、诗书画研究会、象棋协会、篮球协会、舞蹈协会、岗城乐社、潭岗乐社)作用,丰富地区的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如迎春书画展、象棋赛、节日游园活动、普通话比赛和送戏下乡等等;继续坚持集宣传、娱乐于一体的广场周六免费电影专场,每场观看人数超过2500人次;编纂出版了《大岗风情》、《大岗书画作品集》、《潭江诗草》(第12集)。
旅游资源大岗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镇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映衬,既有历史悠久的天后古宫和潭洲仙庙,又有蕴涵着美丽传说的十八罗汉仙石,还有景色秀丽的大岗公园、潭洲公园,充满浓郁的乡土风情,是一个迷人的岗城。
大岗公园:原为古代屯兵守土的炮台岗,前有百步石磴,后为悬崖峭壁,古木葱茏,榕阴蔽日,历来是小镇居民登高晨运,休闲避暑的好去处。增辟大门口小广场,半坡卉园,将塘、天后宫与公园景区连成一片。山上小径通出,并有半山亭、山顶亭、临崖亭、情侣亭、观深亭、观天桥等,成为人们晨运、假日休闲的好场所。
新建于望楼岗上,人民、博爱、民生、欣荣四路环绕期间,是潭洲城中高点,登高近看,旧城新区,高楼鳞栉;纵目远眺,水乡阡陌历历在目。园内小径悠闲,雅庭临风,相思拥翠,是人们迎曦晨远、凭栏诉爱的好地方。
罗汉山:又名十八罗汉,海拔高127.3米,以山顶有十八块一字形排列石块而名。并附有秦末农民起义楚汉相争时项羽手下原陈胜吴广旧部十八将领在此此皈依佛教的“十八罗汉朝观音”的传说。
十八罗汉屹立于沙田平畴之中,东有蕉门水道,西有洪奇沥,均为珠江八大出海口之一,周围几百平方公里,独此一山口。峰峦起伏4000多亩,山上层林叠翠,松风阵阵,山顶平展,有高宇与凉亭点缀期间,登高望远,万顷平畴,村舍阡陌,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心胸顿豁,有超尘脱俗之感,是游人登临的好去处。现正拟建为广州市森林公园。
位于大岗公园炮台岗脚,是番禺继莲花山外又一古采石场遗址的岩塘景观,于清乾隆初至光绪年间采凿红石而成。四面悬崖,底有深潭,长110米,宽65米,崖高23.7米。水潭长年水满,且与外河相通。整个岩塘形状似罉,塘内有一4米见方小岛酷似罉盖,故而得名。罉塘融山水秀气,有缩龙成寸之美,且有“观音菩萨救石匠”的美好传说,历来是人们喜爱游览的好去处。二○○一年修公园时,将三塘连接修亭建榭,栽花植树,成为进入公园大门后人们首去之景点。
大岗天后宫位于十八罗汉山下大坑尾谷,三面环山,树木葱茏,常有云霞缭绕,故名“云霞古观”。古观建于明天启年间(公元1605-1627年),供吕祖先师像。旁有小瀑鸣泉,落自岩,岩洞幽森,涧石起伏,清縘绕观而下,终年不涸。观前有“灵龟出洞”酷似龟头巨石,并有“观音台”、“枕流”、“银虾井”、
“憩”等古人墨迹与“梅郎与布娘”的美丽神话爱情传说,冬暖夏凉,流水淙淙,加上瑰丽的人文景观,到此有远离烦嚣,超尘脱俗之感,成为人们乐到的休闲之所。
建于清初,供奉的是中国东南沿海渔民及水上居民的守护神。本庙历来香火鼎盛,并有三年一大祭之盛诞,曾历数次修葺,现增建有观音堂,后倚荔山,前临闹市,旁与新修葺的大岗公园联为一体,是旅游祈福的好地方。
位于南沙港快速庙贝出口附近,正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教育旅游,以1000亩蔬菜农田为基础,以农为特色,以“吃科游玩购”为亮点,现已建设菜壹楼健康食府、动物小镇、会议中心、亲子厨房、亲水茶坊、烧烤场、现代加工场等现代农业景点,2013年开放至今,已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3万人,是华南最大的亲子、美食、农业观光旅游基地。
农业概况大岗镇位于西江北江下游,河网密集,灵岗河,洪奇沥,横沥水道环绕全镇,河流水位受潮汐影响。耕作土壤主要为淹育性和潜育性水稻土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2—3%。有“大岗红”石料,是制作石磨佳料.
2009年农业总产值达8.2亿元,同比增长5%。通过引进和推广良种,增加高产、优质、高效农作物面积,大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观光型农业,增加农民收入。2009年我镇在建水利工程量达到3亿元,仅高新沙联围就投入1.5亿元。全镇耕地面积3,410公顷;蔬菜常年种植面积786公顷,播种面积5,022公顷,总产量114,480万吨;生猪上市5.98万头,鱼塘面积1,238公顷,产量21,499吨;花卉面积246公顷;水果面积679公顷,产量25,071吨。
加快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一是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全年发放粮食生产、自然灾害、缓慢村财政补贴等惠农补贴990.6万元。二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良种引进和推广,增加高产、优质、高效农作物面积,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在建水利工程3亿元。
地方特产潭洲白蔗:又称潭洲大蔗,因产于南沙潭洲镇而得名。潭洲白蔗以潭洲镇的鸭利村、马前村和龙古村种植历史最长。据说正宗的潭洲白蔗以镇郊的马前村"大将军庙前"的一亩多地所产的白蔗品质最佳。
潭洲白蔗潭洲白蔗蔗茎高大,蔗径一般2.6–2.8厘米,粗的达到3–4厘米,株高3.2–4.5米,产量10–13吨,以其特有的色泽翠绿,皮薄肉脆,汁多爽口,回味清甜,纤维少而脍炙人口,以"一条玉蔗跌落地上而立即碎断"而着称;其蔗汁味甘平,为解热、润躁、生津之佳品,早已驰名中外,畅销穗、港、澳。1999年起,该镇在区农办的指导和支持下,开展试验示范,恢复创建潭洲白蔗品牌。经过两年的努力,使潭洲白蔗的质量和产量都得到很大的提高,产品更远销香港、澳门等地,成为当地部分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为了使潭洲白蔗品种更纯,质量更好,该镇与番禺区科委基地合作,利用组织培养等技术,对潭洲白蔗品种进行提纯复壮,估计在三年内完成这项工作。届时,品种纯、质量好的潭洲白蔗就会再度成为市场的畅销品,成为该镇的一个拳头农业产品。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2 02:56: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97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大岗镇(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下辖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大岗镇(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下辖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