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边鱼(鲶形目鱼类)

更新时间:2024-12-23 16:52:23 阅读: 评论:0

梭边鱼(鲶形目鱼类

梭边鱼 (鲶形目鱼类) 次浏览 | 2022.06.23 16:11:13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梭边鱼鲶形目鱼类

梭边鱼也叫钳鱼(qiányú),是北美洲主要的鲶鱼品种。它的官方产地为美国的密苏里州、爱荷华州、内布拉斯加州、堪萨斯州和田纳西州,它的俗称是“钳猫(channel cat)”。它又叫斑点叉尾鮰,通常产卵于裂缝、洞穴中。

动物界

鲶形目

鮰科

中文学名

梭边鱼

中文别名

钳鱼

性味

味甘性平

产卵环境

在裂缝、洞穴中

简介

梭边鱼就是指钳鱼,两者是一样的,是北美洲主要的鲶鱼品种。它又叫斑点叉尾鯝,具有肉厚无刺,皮滑肉嫩,肥美味浓的特点。钳鱼的营养价值极高,具有大鲜、大补的特点,通常用来做成煲仔菜,尤适合用榨菜来焖制,以吊出其鲜味,吃时钳鱼鲜美嫩滑,别有一番滋味。[1]

生长环境梭边鱼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Punctatus(Rafinesque)亦称沟鲶(ChannelCatfish),属于鲶形目(Siluriformes)、鮰科(Ictaluridae)鱼类。斑点叉尾鮰天然分布区域在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和大西洋沿岸部份地区,以后广泛地进入大西洋沿岸,在美国和墨西哥北部都有分布。现为美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斑点叉尾鮰是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84年与云斑鮰同时引进的一种鮰科鱼类,经过几年的研究及推广养殖,证实该种鱼适合我国大部份地区养殖。棱边鱼多生长于水质无污染的沙质或石砾底或流速较快的大中河流;也能进入咸淡水水域生活。[2]

外形特征

斑点叉尾鮰体型较长,体前部宽于后部,头较小,吻稍尖,口亚端位,体表光滑无鳞,粘液丰富,侧线完全,皮肤上有明显的侧线孔。头部上下颌具有深灰色触须4对,其中鼻须1对,颌须1对,颐须2对,长短各异,以颌须为最长,末端超过胸鳍基部,鼻须最短。鳃孔较大,鳃膜不连于峡部,颐部有较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体重大于0.5公斤的个体斑点消失。具有脂鳍一个,尾鳍分叉较深,各鳍均为深灰色。体两侧背部淡灰色,腹部乳白色,幼鱼体两侧有明显而不规则的斑点,成鱼斑点逐步不明显或消失。

名称起源

“梭边鱼”渊源要从上世纪三十年代说起,当时的四川自贡盐商徐氏以家传腌菜,辅之各种天然香料药材烹制河鱼,烹出的鱼,口感麻辣鲜香、肉质细嫩爽滑。而所烹之鱼,选自金沙江流水河鱼,无鳞独刺,此鱼秋冬喜到江边觅食,当地方言“梭边”,由此,“梭边鱼”亦成为当时千年盐都自流井边的一道江湖大菜,名震三江。

捕捉方法

钳鱼很容易被天然物质做成的饵料捉住,比如蟋蟀、爬行动物、小鱼、鲱鱼、小龙虾、蛙、鲇鱼、翻车鱼和吸管。钳鱼可以被象牙皂做成的饵料抓住,还可以用有臭味的饵料来抓它,比如死鱼、死龙虾、大蒜、血液、肝脏、肉、奶酪、面团,甚至酷爱粉都可以。有时这些臭饵料可以改制成面粉球或粉末状的物品,挂在钓鱼钩上。还可以把制好的这些挂在管子底部,慢慢地拴在钓鱼钩上。像鸡肝、小虾、狗食、鱿鱼和泡泡糖这些能在杂货商店买到的东西也可以抓住许多鱼。

用细颈绳、曳钓绳、树枝绳和田埂绳钓钳鱼,都是除了传统杆子和卷筒之外的流行的捕捉钳鱼的方式。还有的方法就是用圈子套,也叫“板条套子”,是一种有角度的入口的木圈子,再加上金属套。特有的饵料是变质的奶酪和狗食。用钳鱼套子捕到的钳鱼一天在100个左右。

没有安装钓鱼钩的垂钓者要特别小心钳鱼胸部的尖刺及它锋利的鳍。

食用功效

除了能补脾利水,还可以通气消胀、益阴壮阳、养血补虚、养心补肾、消肿等功效,对水肿、脚气、腰酸腿软、痔疮、癣疥、耳痛、沙眼都有一定的食疗作用,同时还对催乳补血、预防麻疹、治疗慢性肾炎、防治肺结核有益,几乎老少皆宜。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2 02:34: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96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梭边鱼(鲶形目鱼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梭边鱼(鲶形目鱼类).pdf

标签:鱼类   梭边鱼   鲶形目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