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用具有消散作用的、或能攻逐体内瘀血的药物治疗瘀血病证的方法。有通畅血脉、消散瘀滞、调经止痛的作用。适用范围很广,如瘀阻于心所致的胸闷心痛、口唇青紫。瘀阻于肺所致的胸痛咳血、瘀阻于肝所致的胁痛痞块、瘀阻于胞宫所致的小腹疼、月经不调、痛经等;瘀阻于肢体所致的局部肿痛青紫;瘀阻于脉络所致的半身不遂等。常用川芎、桃仁、红花、赤芍、丹参、蒲黄、乳香、没药等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有桃仁承气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等。活血化瘀常同补气、养血、温经散寒、清热、行气、攻下等治法配合使用。
中文名活血化瘀
药物具有消散作用的的药物
作用畅血脉、消散瘀滞、调经止痛
特点补气、养血、温经散寒、清热
症状活血化瘀一般来说,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出现血淤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类人群典型的症状是,常常伴有憋气、心痛等不适;身体某处时常有针刺般的疼痛,夜间更严重些;面色灰暗无光,容易有黑眼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力教授说,引起血淤的原因有三种:
1.外伤而没有伤口仅在局部造成淤块肿痛。
2.血液运行不畅或无力。
3.受寒气或热气影响,导致血液滞留。
临床诊断临床上具体使用该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瘀血证有轻重,治疗时应选用不同的方药。
② 祛瘀过猛,易于伤正,因此常辅以益气养血之品,使祛瘀而不伤正。
③ 本法能促进血行,故凡出血证,妇女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当慎用。
活血化瘀,不能从字面理解,通俗的理解是: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或者因为外力使局部血脉不通,导致在人体某一部位或组织血行不畅,引起疼痛甚至形成肿块等组织上的变化。中药活血化瘀是一种综合调理作用,可调整脏腑功能,疏通血脉,消除疼痛,使病变部位恢复正常。[1]
中药治疗主要成分是苦藏花素(C16H26O7)。着色物质为藏花素(C44H64O26•H2O)。
化学成分含番红花甙-1,2,3,4(crocin-1~4)、番红花苦甙(picrocrocin)、番红花酸二甲酯(crocetin dimethyl ester)、α-番红花酸(a-crocetin)番红花醛(safranal)、挥发油等。
其柱头含多种胡萝卜素类化合物,含量约2%,其中分离得番红花甙(crocin)-1、番红花甙-2、番红花甙-3、番红花甙-4、反式和顺式番红花二甲酯(trans-,cis-crocetin dimethyl ester)、α-,β-胡萝卜素、α-番红花酸(α-crocetin)、玉米黄质、番茄红素、番红花苦甙(picrocrocin)。另含挥发油0.4%~1.3%,油中主要含番红花醛(safranal),为番红花苦甙的分解产物,其次含桉油精、蒎烯等;此外含异鼠李素、山柰素及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
藏红花主要用途:食品调味、上色或作染料。在地中海地区和东方菜肴以及英国、斯堪的那维亚和巴尔干的面包中作调色和调味佐料。也是法式菜浓味炖鱼的重要成分。古代印度蒸馏番红花柱头得到一种金色水溶性布匹染料。在释迦牟尼去世後,其弟子以番红花为他们法衣的正式颜色。在几种文化中,王室服装均用这种染料染色。在希腊和罗马,番红花作为香料撒在会堂、宫廷、剧场和浴室。
活血化瘀,治病养生;
藏红花干燥柱头味甘性平,能活血化瘀,散郁开结,止痛。用于治疗忧思郁结,胸膈痞闷,吐血,伤寒发狂,惊怖恍惚,妇女经闭,血滞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尽,瘀血作痛,麻疹,跌打损伤等。[2]
主要功效价值:
1、藏红花具有疏经活络、通经化淤、散淤开结、消肿止痛、凉血解毒、忧思郁结,长期坚持服用可收到令人心喜,全面提高人体的免疫力的功效。
2、它对改善心肌供血供氧等方面疗效确切,藏红花含有多种甙的成分,多种甙可明显增加大冠状动脉的血流量。
3、其含有的藏红花酸、藏红花、藏红花素、和藏红花苦素等都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特别对于血癌细胞、乳头癌、扁平细胞瘤和软组织肉瘤等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4、藏红花独特的神奇功效,被中外医学界广泛应用以预防和治疗脑血栓,脉管炎、心肌梗塞、血亏体虚、月经不调、产后淤血、周身疼痛、跌打损伤、神经衰弱、惊悸癫狂等疾病。
主要生产种植
1、伊朗种植量最大,以农作物种植形式进行种植,主要把藏红花作为食品的调味品。
2、上药药材上海崇明1979年引种成功,如今在上海的崇明岛,藏红花不仅引种成功,而且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特色产业。经过多年引种,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形成了一套和国外完全不同的栽培模式——与稻田倒茬轮作秋后大田种植种球,5月份以后室内养花。上药药材的神象藏红花产自拥有高新技术的中国第一批GAP藏红花种植基地,并被国家医药管理局和国家中医药局列为重点发展品种。
日常调养运动是最单纯、有效的活血方式,可以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每日用半小时左右活动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代谢,可明显改善不适症状。血淤体质在精神调养上,要培养乐观的情绪。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有利于血淤体质的改善。反之,苦闷、忧郁则可加重血淤倾向。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太极拳、八段锦、动桩功、长寿功、内养操、保健按摩术等,以全身各部都能活动,助气血运行为原则。还可按摩膈腧、血海、合谷等穴。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2 01:44: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93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活血化瘀(中医治疗瘀血病证的方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活血化瘀(中医治疗瘀血病证的方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