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缺(中国古代文化名词)

更新时间:2024-11-19 22:44:40 阅读: 评论:0

列缺(中国古代文化名词)

列缺 (中国古代文化名词) 次浏览 | 2022.10.14 11:10:06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列缺中国古代文化名词

列缺,中国古代文化名词,主要包涵两层含义:.中医穴位名,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太阴肺经之络穴。文学名词,指闪电之神,即列缺神。指高空中闪电所现的空隙。

中文名

列缺

定义

列缺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太阴肺经之络穴

解 释

中国古代文化名词

拼 音

Lieque

出自

《灵枢·经脉》

别名

童玄 ,腕劳

类属

络穴、八脉交会穴

归经

手太阴肺经

功能

将肺经经水分穴流于任脉、大肠经

主要配伍

配合谷穴治伤风头痛项强

分词解释

(liè,)列 liè 排成一行:罗列。行(h俷g )列。队列。列岛。 名,众:列位。列强。列传(zhu刵 )。 摆出:列举。 安排到某类事务之中:列席。 量词,用于成行列的事物:一列火车。 类:不在此列。 姓。 古同“烈”,强烈,猛然。 古同“裂”,分裂。 笔画数:6; 部首:刂; 笔顺编号:135422

(quē,)缺 quē 不够:缺乏。缺少。缺憾。欠缺。缺漏。 残破:缺点。缺口。缺陷。 空额(指职位):缺额。补缺。 该到而未到:缺勤。缺席。 短欠余 笔画数:10; 部首:缶; 笔顺编号:3112525134

引用示例

清 曹寅 《赠杨舜章》诗之二:“有耳丁冬如梦雨,无牙列缺不关风。”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贯列缺之倒景兮,涉 丰隆 之滂沛。”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列缺,天闪也。”

《文选·<羽猎赋>》作“烈缺”。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列缺霹靂,丘峦崩摧。”

清 张逸少 《北征凯旋》诗:“列缺轰雷礮,横参耀隼旟。” 《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肺经分寸歌》:“列缺,腕上一寸半。”[2]

简介

列缺 Lieque (LU 7)

【文学名词】

在中国古代,“列缺”实际上指的是闪电之神,即列缺神。

《淮南子》上即有这样的记载:“雷以电为鞭,电光照处,谓之列缺。”这样看来,所谓的“列缺”,古人实际上指的是打雷时电光闪射之处。后来,“列缺”就逐步演变成了“电神”的称谓。所以明人程登吉所编著的《幼学琼林》就有“列缺乃电之神,望舒是月之御”之谓。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列缺”在古代还被文人墨客用以指代打雷闪电。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就有: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科技名词】

中医学,列缺是指人体上的一个穴位,即列缺穴。

1)列缺。列,裂也,破也。缺,少也。列缺名意指肺经经水在此破缺溃散并溢流四方。本穴物质为孔最穴下行而来的地部水,因其位处桡骨茎突上方,下行的经水被突出的桡骨(巨石)所挡,经水在此向外溢流破散,故名列缺。

2)童玄。童,少儿也,与老人相对,少为阴,老为阳,此处代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水液。玄,带赤的黑色也,即暗红色。赤为火之色,为热,意指穴内气血特点有温热之性,黑为肾之色,表示穴内气血为水液。童玄之名所指乃穴内气血为温性水液,即是受热后变成的红色液体——血。

3)腕劳。腕,手腕也。劳,劳作也。腕劳名意指本穴分配血液给手,手受血而能握也,而能劳也,故名腕劳。

4)手太阴、手阳明、任脉之会。本穴的地部经水由于其溃缺破散向外分流,向外侧流向了阳明经,向内(里)流向了任脉,向下流向了本经,故其为手太阴、手阳明、任脉之会。

5)肺经络穴。本穴的地部经水由于其溃缺破散并向手阳明、任脉分流,它有联络其它经脉气血物质的作用,故其为肺经络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即血),性温热。

【运行规律】

本穴的气血走向有三支。第一支经水流向任脉,第二支经水流向大肠经,第三支经水循肺经主干道而下行于经渠穴(当肺经经水量大并超过上述渠道的分流作用时,肺经经水则循脾部溢流)。

类属

中医腧穴。

常用词组。 指闪电。列,通“裂”,分裂。缺,指云的缝隙。电气从云中决裂而出,故称“列缺”

列缺霹雳。——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类别

1)手太阴肺经腧穴。

2)手太阴经之络穴,别走手阳明经。

3)八脉交会,任脉。

定位取法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微屈肘,侧腕掌心相对取之。

简便取穴法

两手虎口自然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到达之凹陷处取穴。

局部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拇长展肌腱、旋前方肌、桡骨。皮肤由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的浅支双重分布。桡动脉有两条伴行静脉,位于肱桡肌内侧。动脉后方下段有拇长屈肌和旋前方肌。桡动脉可由肘窝下2厘米与桡骨茎突前方作一连线,该线为桡动脉的体表投影,桡神经浅支与动脉伴行,该穴位于桡动脉和浅支的外侧。

功效

止咳平喘,通经活络,利水通淋。

主治病症

咳嗽,感冒,气喘,咽喉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正头痛,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痉挛,三叉神经痛,牙痛,颈项痛,掌中热,腕痛无力,小便热,阴茎痛,尿血,遗精,瘾疹,惊痫,健忘。

操作

刺法:1).向上斜刺0.2——0.3寸,局部酸胀,沉重或向肘、肩部放散; 2).向下斜刺0.3——0.5寸。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临床应用

1)治腕部狭窄性腱鞘炎,列缺配偏历(或阿是穴),阳溪。

2)治肾阴虚之咽喉干痛,列缺配照海。

文献摘录

①《席弘赋》------配太渊治偏头痛

②明·高武《针灸大全》

定位:去腕侧上一寸五分。滑氏曰:“以手交叉头是指末筋隙中。”

《素问》云:“实则手锐掌热,泻之,虚则欠(去欠)【此为一个字,左“去”右“欠”】,小便遗,补之。”按《素问》曰:“直行者,谓之经;旁出者,谓之络。手太阴之支,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是列缺为太阴别走阳明之络,人或有寸、关、尺三部脉不见,自列缺至阳溪脉见者,俗谓之反关脉。”此经脉虚而络脉满,《千金翼》谓阳脉逆,反大于寸口三倍,惜叔和尚未之及,而况高阳生哉。

《针灸大成》∶偏风口面歪斜,手肘无力,半身不遂,掌中热,口噤不开,寒热疟,呕沫,咳嗽,善笑,纵唇口,健忘,溺血,精出,阴茎痛,小便热,痫惊,妄见,面目四肢痈肿,肩痹,胸背寒栗,少气不足以息,尸厥寒热,交两手而瞀(音mao,四声,目眩)。实则胸背热,汗出,四肢暴肿,虚则胸背寒栗,少气不足以息。中风痰咳,肘挛,寒热惊痫:列缺。手腕无力:列缺。

《铜人》针二分,留三呼,泻五吸,灸三壮。(《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明堂》针三分,日灸七壮至七七壮。

按摩方法

(1)按法:用拇指指端按在列缺穴处,逐渐用力,作深压捻动。

(2)掐法:用拇指指端甲缘按掐列缺穴处,作下掐上提的连续刺激。

(3)揉法:用拇指指端揉动列缺穴。

(4)推法:拇指指端按在列缺穴处,作有节律而缓慢均匀地推动。

养生作用

(1)治疗头面部疾病:在列缺穴处按摩,有助于治疗偏头痛、头痛、颜面神经痉挛及麻痹、咽喉炎、牙关紧闭、齿痛等头面部疾病。 (2)治疗上肢病变:手肘、腕无力及疼痛,半身不遂,可在列缺穴处按摩。

(3)治疗肺经病证: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咯血及咳喘等肺经病证,均可按摩列缺穴。

说明

(1)按摩时,患手宜轻握拳,拳心向上,轻放桌上,然后如法或按或掐或揉。

(2)按掐时,列缺穴处会有酸胀或疼痛感,以酸胀感者为好。

剑侠情缘网络版三中万花花间游内功被动招式,效果为:施展春泥护花则重置太阴指调息时间。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2 01:35: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92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列缺(中国古代文化名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列缺(中国古代文化名词).pdf

标签:列缺   中国古代   名词   文化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