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泉州市下辖县级市)

更新时间:2024-11-16 12:01:01 阅读: 评论:0

南安市(泉州市下辖县级市

南安市 (泉州市下辖县级市) 次浏览 | 2022.08.31 17:39:14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南安市泉州市下辖县级市

南安市,雅称武荣,为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县级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中游。面积20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1万多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人口以汉族为主,此外有畲、满、回等少数民族。南安为极具实力的县市,其综合竞争力位居福建省第3位,2011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32位。南安是明清风云人物郑成功、洪承畴的故乡。南安也属清代泉州三邑之一。由于近代有大量南安人迁居海外,南安也被成为中国著名侨乡。

中文名

南安市

外文名

Nanan City

别称

武荣

下辖地区

3个街道、21个镇、2个乡

面积

2036平方千米

人口

1418451

地理位置

福建省东南沿海

著名景点

灵应风景旅游区、九日山风景区、黄巢山景区、五塔岩风景区

电话区码

+86 (0)0595

邮编区码

362300

政府驻地

泉州市南安市柳新路1号

行政类别

县级市

地方方言

闽南语(泉州话)-闽台片

车牌代码

闽C

现任领导

黄南康、王春金、张桂森

气候条件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下辖地区

3个街道、21个镇、2个乡

著名景点

灵应风景旅游区、九日山风景区

邮编区码

362300

电话区码

0595

行政类别

县级市

气候条件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地方方言

闽南语(泉州话)-闽台片

面积

2036平方千米

人口

141万人(2010年)

建制沿革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置东安县。

晋太康三年(282)改名晋安县,属晋安郡。南朝梁改为梁安县。

天监(502—519)中析晋安郡南部置南安郡,下领三县:晋安(今泉州、厦门)、兰水(今莆田)、龙溪(今漳州北部),郡治设于晋安(今南安市丰州镇),以保持闽疆南部安定取称。

隋开皇九年(589)改郡为县(五代曾改名晋平县、晋安县、梁安县),辖地包括今莆田、晋江、惠安、同安、安溪、永春。

唐武德五年(622)置丰州,贞观元年(627)丰州并入泉州(州治今福州)。

贞观九年(635),再次并丰州入泉州(今福州)。

嗣圣初(684)分出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南安县城丰州为武荣州治(故南安又别称武荣)。

久视元年(700)迁治今泉州鲤城,丰州仍为南安县治。

五代后南安县历属清源军(下辖今泉州、莆田)、平海军(下辖今泉州、莆田)、泉州路、泉州府。

满清前期开始属于兴泉永道,(下辖泉州府、兴化府、永春州)。

中华民国时期短暂属于厦门道(辖同安、晋江、南安、金门、安溪、莆田、仙游、永春、德化、惠安、十县,驻同安)。

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明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辖同安、晋江、南安、金门、安溪、莆田、仙游、永春、德化、惠安、十县,驻同安),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地由永春移至泉州。

1937年7月县治从丰州镇迁至溪美镇(另有一说:1936年县治迁往溪美镇)。

1949年8月14日解放,设南安县,属泉州专区(辖晋江、惠安、南安、安溪、永春、莆田、仙游、金门、同安九县),后又改名为晋江专区、晋江专区(地区)、泉州市。

1949年9月3日,南安县全境解放,为巩固人民政权,在9月12日,成立县人民政府,把全县划分为11个区,辖30个乡镇。各区设置区公所。

1950年4月,中共金门县工委撤销,所属大嶝区划归南安县,全县增至12个行政区。

1951年10月,全县划分12个区,191个乡镇。

1952年8月,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在已完成土地改革地区,应酌量调整区、乡行政区划,缩小区、乡行政范围,以便于人民管理政权,密切政府与人民的联系,充分发挥人民政权基层组织的作用,并提高工作效率”的指示及省人民政府“关于缩小区、乡行政区划的决定”精神,全县共划为19个区、207个乡、镇。

1955年5月,省政府宣布成立金门县人民政府,大嶝区归金门县管辖。

因金门还没解放,大嶝区仍由南安县代管。

1955年10月,为贯彻中央“关于精简机构、紧缩编制、厉行节约”的精神和加强对农业合作化的领导,全县重划为16个区,213个乡、6个镇。

1956年6月,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迅速开展,全县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开展,社会治安日趋巩固,将原16个区、219个乡、镇,调整为9个区、95个乡镇,各区直接以区所在地命名、即英都区、美林区、诗山区、梅山区、洪濑区、丰州区、官桥区、石井区、大嶝区。

1958年2月开始,开展工农业生产大跃进运动,全县进一步精简机构,即撤区并乡,除保留大嶝区外,其它8个区级机构全部取消,并将原有的95个乡镇,合并为36个乡,镇。即溪美镇、山头镇、码头镇、洪濑镇、丰州镇、官桥镇、水头镇、莲塘乡、南金乡、玉叶乡、大宇乡、榕桥乡、英都乡、东田乡、坪峰乡、翔云乡、烟山乡、蓬华乡、高盖乡、金淘乡、后坑乡、眉山乡、梅山乡、罗东乡、乐峰乡、九都乡、鹏山乡、八都乡、都心乡、康美镇、五都乡、幸福乡、黄山乡、大盈乡、成功乡、胜利乡。

1958年10月,随着人民公社化高潮的到来,在城关、英都、诗山、梅山、洪濑、丰州、官桥、石井等地分别成立卫星人民公社、红旗人民公社、五星人民公社、火箭人民公社、红色人民公社、灯塔人民公社、红专人民公社、成功人民公社。年底,又以各公社所在地命名,并从石井公社划出大嶝、小嶝、成立大嶝公社,共设222个生产大队,实现了政社合一。

1958年人民公社化期间,把本县原丰州招贤点的糖房、潘山、西埔、烧厝、京塘,岐山点的新浦、黄龙、坂头、岐山、东边、黄石头、金浦、大锦田、华岩、浮桥街头划归泉州市管辖。

1959年6月,县整社工作开始。从英都人民公社分出东田人民公社,从诗山人民公社分出金淘人民公社和码头人民公社,从梅山人民公社分出九都人民公社,从洪濑人民公社分出康美人民公社。到1959年年底,全县共成立14个人民公社,286个生产队,3086个生产小队。

1961年8月,恢复区公所基层建制,全县把14个公社改为11个区公所。即城关区、东田区、英都区、金淘区、诗山区、梅山区、九都区、洪濑区、丰州区、官桥区、石井区。以及大嶝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区公所下辖65个公社。

1965年5月,本县健全农村人民公社新体制,撤销区公所,全县又调整为18个公社,357个生产大队,4602个生产小队。18个公社即城关、美林、仑苍、东田、英都、金淘、诗山、码头、九都、罗东、梅山、洪濑、康美、丰州、官桥、水头、石井、大嶝。

1984年9月,把城关公社并入溪美镇。

根据中央、国务院及省政府有关指示,1984年10月1日,实行政社公开,建立乡政府。将公社改为乡、镇。生产大队改为村委会或居委会,生产队改称为(居)民小组,全县共有22个乡镇。1984年10月,洪濑、诗山、石井改乡为镇,1985年2月,水头、官桥、丰州、梅山、仓苍改乡为镇,4月,英都乡改为英都镇,7月,码头乡改为码头镇。1988年9月,美林、金淘、康美、罗东改乡为镇。到1988年12月止,全县共有15个镇、7个乡、400个村(居)委会、5832个村(居)民小组。

1993年撤县设省辖县级市南安市,由泉州市代管。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

市人民政府驻溪美街道。

全市辖3个街道、21个镇、2个乡,1个经济开发区:官桥镇、溪美街道、柳城街道、美林街道、省新镇、仑仓镇、东田镇、英都镇、翔云镇、金陶镇、诗山镇、蓬华镇、码头镇、九都镇、乐峰镇、罗东镇、梅山镇、洪濑镇、洪梅镇、康美镇、丰州镇、霞美镇、水头镇、石井镇、眉山乡、向阳乡。共有32个社区、384个行政村。

开发区

南安经济开发区、雪峰华侨经济开发区

地理位置

南安市为福建省泉州市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中游,地理坐标为北纬24°34′-25°18′,东经118°08′-118°36′。总面积2011平方千米。辖3街道办事处、19镇、2乡。

气候:南安地处南亚热带,依山傍海,山青水秀,气候温润,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0.8℃,降雨量1487.7毫米。“四序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是南安气候特点的形象概括。境内山峦起伏,河谷、盆地贯穿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河流是晋江及其干流东溪,河道总长400多公里,海岸线总长30多公里。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南安土地总面积3052869.9亩,现有耕地517410、1亩,园地311098、8亩,林地1325182.7亩,草地198.1亩,其它农用地122034亩,建设用地448482.9亩,未利用地328463.3亩。

森林资源

南安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70.8万亩,林木蓄积量15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1.6%,现有森林多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主要的用材树种有马尾松、湿地松、杉木、木荷、相思、桉树等,还有南方红豆杉、樟树、福建柏、油杉、米槠、闽粤栲、格氏栲等珍稀树种。全市现已建设巨尾桉等速生丰产林基地4万亩,花卉基地面积1万亩,省级森林公园3个,县级森林公园2个。

水资源

南安县溪涧纵横,流向复杂,水系呈羽状。该县的河流主要属晋江水系及沿海水系。水系的发育受到新华夏系两组活动断裂的控制,主要河流晋江及其干流东、西溪切过构造线,河流流向作北西往南东流经北部和中部,其支流呈北东或南西自四周流入东、西溪。东、西溪在丰州溪州村汇合成金溪,为晋江下游,向东南流经金鸡拦河桥闸于丰州出境,经鲤城区注入泉州湾。该县河道总长400公里,形成水源丰富的水系。水资源总量丰水年25.03亿立方米,枯水年9.7亿立方米,地表水年平均15.47亿立方米。

该县多年平均径流深在600~1200毫米,径流总趋势和降雨相适应,自西、西北向东南递减,沿海石井、水头为600~800毫米,西北山区的东田900~1200毫米,蓬华、诗山为900~1000毫米,径流主要集中在4月、5月、6月,丰水年这三个月的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50%左右,4~9月进入汛期,此时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77%。

水产资源

南安海岸线长32.8公里,1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5.6万亩,滩涂面积3.6万亩;大小溪流河道400千米,溪滩4.5万亩,可供养殖的水库、山围塘、池塘、井潭52729亩;可养鱼的稻田214425亩,可供热带鱼类越冬保种的温泉3处。水产资源较丰富,鱼、虾、贝、藻种类繁多,是我省坛紫菜主产区之一。

矿产资源

南安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藏有花冈岩、辉绿岩、陶瓷土、高岭土、铝土、绢云母、紫砂土、泥煤、钨、锰、铁、铅、锏、钼、水晶、锌、磷等28种。第一大非金属矿藏花岗岩,储量约30亿立方米,年开采量约1000万立方米。

人口民族南安市夜景

南安县人口,起源于古越族。据考古工作者对狮子山等处新石器时期遗址的考查鉴定,远古时期人类已在南安一带生息、活动。两晋时期,中原汉人为避战祸,纷纷南来,沿古南安江而居。土著古越族居民逐渐与汉人融合同化。唐初、唐末及两宋之交,中原板荡,北方大量民众南迁,其中一部分移居南安,促使南安人口增长发展。

自宋以后,南安人口发展出现三次高峰。一次在南安;一次在清道光、咸丰、同治间,“人户丁口,备极蕃庶”(民国《南安县志》);第三次即在20世纪80年代末。

民国及民国以前,南安人口再生产,由于生产力落后,经济贫困,以及战争、瘟疫等天灾人祸因素影响,妇幼保健条件的限制,虽然人口出生率高,但死亡率(特别是婴儿死亡率)也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加上人口大量外流出境、出国谋生,人口增长相对比较缓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安居乐业,物质生活条件、妇幼保健工作都有很大改善,加上一个时期人口政策的失误,虽然1963年已开始实行计划生育,努力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但南安人口一直持续增长。1949年年底全县总人口526852人,1977年突破百万大关,1990年达1320906人,是1949年的2.51倍,净增794054人,平均每年净增近2万人。

人口基数大是南安县的基本县情之一。人口增长过快,给南安国民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利。

经济概况

民国时期,南安生产水平低下,以农业为主体的单一经济处于主导地位。民国5年(1916),该县粮食总产量7万吨,民国25年发展至8.5万吨,20年间增长21.4%,平均每年递增0.95%。此后,该县粮食总产量一直徘徊在8.5万吨左右。民国34年后有所发展,但仍很缓慢,至民国38年只达到9.5万吨,12年间仅增长11.8%,平均每年递增0.9%。畜牧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生猪存栏数徘徊在5至6万头之间,肉猪出栏数每年只有3至4万头。渔业产量低,民国24年,该县水产品产量为482吨,民国25年下降为468吨,民国26年下降为448吨,民国27年下降为300吨,平均每年递减14.6%,至民国38年(1949)达到601吨,平均每年递增10.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安县通过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该县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1978年后,贯彻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进一步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提高。四十年来,该县宏观经济总量有了较大的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1988年同1949年比较,社会总产值增长14.2倍,平均年递增7.2%;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3.7倍,平均年递增7.1%;国民收入增长10.5倍,平均年递增6.5%;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2.8倍,平均年递增7%;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22.5倍,平均年递增8.4%;预算内财政收入增长18.2倍,平均年递增7.9%;城乡个人储蓄余额增长5959倍,平均年递增25.2%。

农业

南安历来是自然经济的农业县。据民国24年(1935)统计,农户占全县人口91%(包括农村侨户),农业生产以稻谷、小麦、甘薯、花生、甘蔗、黄麻为大宗。民国25年,该县粮食耕地面积为53万余亩,由于“人稠耕地狭”,且有“宅于田而亩于山”的陋习,加之长期受封建制度的束缚,农业以小农经济为主,耕作技术落后,生产发展缓慢,粮食单产低,不敷自给。据1949年统计,全县农业耕地为57.26万亩,粮食总产量98995吨,平均亩产206.0公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土地改革,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开展互助合作运动,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改良品种,生产不断发展。1956年以前,粮食平均年亩产376.0公斤,1965年475.0公斤,1970年518.0公斤,1980年提高到712.0公斤。嗣后,农村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商品经济,农业生产得到全面发展。1985年全县粮食总产241590吨,平均年亩产720.0公斤,至1988年,粮食总产量229432吨,平均年亩产695.0公斤,农业总产值发展到23223万元。人均收入640元,生活水准不断提高。

工业

唐代,南安就有制糖、制盐、织布、陶瓷、铁、木、竹农具家具等手工业生产,至20世纪70年代已发现五代及宋元时期遗留下来的陶瓷窑址50处,明清时期的有3处,主要分布在东田、罗东、官桥、水头、仑苍等乡镇。相传元代本县就有人会用盖泥法滤制白砂糖。

民国时期的主要工业有制糖、制盐、纺织、食品、酿造、印刷等行业。制糖是小型机械榨蔗,手工煮炼制糖。纺织以木制织布机手工操作织布,食品有糕饼、糖果,酿造有酿酒、酱料等。印刷有木刻、石印、铅字排印。据《福建手工业土特产情况》载;民国25年(1936),南安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人员有5275人,民国31年增至5833人,草席畅销泉州、惠安、仙游、永春及东南亚;石门、石砱、石柱等石料制品远销澳门、台湾等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安工业生产发生巨大变化。194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以1980年不变价计算,下同)395.17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7.57%。1954年对私营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成立集体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国营企业。1957年工业总产值1606.98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15.75%。1965年工业总产值2601.98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21.23%。1975年工业总产值4613.42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29.47%。1978年工业总产值6962.85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34.41%,国营企业税利总额909.5万元。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乡镇工业兴起,产品门类增多,质量提高,出现一批名优产品。1988年工业总产值48612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67.67%,比1978年增长6倍。国营企业税利总额2376万元,比1978年增长1.6倍。

社会事业教育

南安历史悠久,建郡早,曾辖兴(化)、泉(州)、漳(州)三地。蔚成“文化发达,代出英才,人文荟萃”的诗礼之邦,得“海滨邹鲁”之称。唐代就有名人的读书处和书院的设立。已知书院有13处。宋靖康年间(1126~1127)创县学,为县一级最高学府。明清时代仅丰州桃源村就有馆学、塾学、读书室、书房等达37处。至清末,全县多数乡村设有义学、社学、私熟。

历代的南安名人、学士,对南安的文化教育起了推动作用。唐贞元八年(792),南安诗山人欧阳詹首登八闽甲第,得进士第二名。与韩愈、李观同科,时称“龙虎榜”。他的登科鼓舞和推动了福建的文化教育。晚唐时王审父子在南安设招贤院,一时名士云集。宋代朱熹在南安九日山书院讲学,影响尤著。南安先后登进士第共296人(文268人,武28人);明清两朝考中举人835人(文630人、武205人)。在乡试、会试和殿试时,中状元、会元、榜眼、探花、传胪、解元者比比皆是。入仕后封王封侯以及委以大学士、尚书、御史、翰林、巡按、布政使、府尹、县令者皆有。

李贽

历史上南安教育昌盛繁荣,孕育出民族英雄郑成功以及李贽等杰出人物。

民国时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南安教育事业出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民国18年至21年(1929~1932)间,在军阀陈国辉统治时期,南安设立诗淘淘码鹏教育委员会,推行改造私塾办新学制小学;除了地方军阀摊派与募资相结合解决教育经费外,海外爱国华侨汇款在家乡办教育也蔚然成风。短短四年时间,全县小学猛增至205所,新建校舍90所。至民国27年(1938),全县小学增到260余所,其中大部分是私立的。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陷金属,沿海城市的学校纷纷内迁,有11所中学(含分校)在南安布局上课,南安的中等教育出现非常时期的繁荣,入学生数激增。由于抗日救亡情绪的高涨,战时艰苦生产的磨练和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在学校出色的工作,使这个时期的中学生得到很好的教育、锻炼,成为此后几十年间的社会中坚力量。抗战胜利前后,内迁校复返,南安华侨和广大群众,在内迁校址集资创办新校,使中等教育保持稳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群众翻身成了主人,兴办学校、发展教育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人民群众的自力更生和海外侨胞的热心支持,使南安的教育事业出现一个蓬勃发展时期。经四十年的努力,实现了无文盲县,全县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有6个乡镇普及初中义务教育。至1988年,全县有小学426所,为1949年203所的2倍多,而且实现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和学生人人有课桌椅。中学有完中15、初中31、职业高中9所,(包括普通中学兼设职教班6所)。幼儿园183所(县办实验幼儿园2所)。小学教职员工9833人,为1949年1267人的8倍。在校中、小学生数179196人,为1949年29321人的6倍多。职业中学在校学生1398人。自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至1988年的11年间,考入大专院校4084人,中专4863人,共8947人,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大量人才。

南安是著名侨乡,侨胞对家乡教育事业十分关注。从废科举兴新学开始,华侨倾注心力财力,在桑梓兴办学校,成为南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正确贯彻华侨政策,提高华侨爱国爱乡积极性,全县80%的学校接受侨资捐助。198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布华侨捐资办学褒奖办法,截至1989年,南安获金质奖章80枚、银质奖章46枚、铜质奖章134枚。侨胞捐资办学进入一个全盛时代。

电力建设

民国时期,县城有一个小型的,专门供应县署之用,少数私人厂家也自用小型柴油机发电,大部分居民用煤油灯照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建发电厂,扩大供电范围,1958年新建“503”电厂,解决县直机关、行政部门及部分企事业单位的生活用电。大部分单位自备柴油机发电,供生活用电及工业用电,居民仍用煤油灯照明。1972年坂头水库竣工后,建四个梯级发电站,县城开始使用水电,此后,又用山美水库发电站、后桥水库发电站、石壁水库发电站等并网供电,至1988年,和省、市并网达11010.2万度,其中城区工业用电2730.93万度,农业用电457739万度,生活用电874.47万度。

资源丰富。境内有东,西溪两条主河流,小Ⅱ型以上水库199个。现已建成日产2万吨的市区第一水厂和石井、水头、官桥、丰州、洪濑、梅山、码头、金淘、英都等镇自来水厂,市区第二水厂(日产20万吨)首期工程和诗山、罗东、仑苍水厂正在建设,至2000年全市日供不能力达40万吨以上。电力充裕。现已建成官桥220千伏输变电站和溪美、水头、洪濑、石井、美林等6个110千伏输变电站以及10个35千伏输变电站;小水电装机容量达3.2万千瓦,1995年全市电网总装机容量达43.9万千伏安,全市10千伏以上高压输电线路1600公里。“九五”计划新建龙凤、仑苍、梅山、丰州等4个110千伏输变电站以及小水电站6处,全省第一座500千伏输变电站,已经选址定在我市官桥镇,将于1998年建成投产。

截至2006年底,南安市电力总公司拥有110KV变电站11座、35KV变电站11座,变电容量91.945万千伏安。网供最高负荷达45.75万千瓦,供电量为31.3亿千瓦时。“十一五”期间,南安市将全面推进现代化工贸侨乡城市建设,力争经济社会发展走前列,重新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一大批工业项目正陆续落地南安,电力需求将持续强劲增长,预计今后四年电量和负荷年均增长率均为17%,至2010年,网供最高负荷可达到91.5万千瓦,供电量将比2006年翻一番,达到60亿千瓦时。

交通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至唐景云二年(711),南安丰州是郡、州、县治所,为闽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水陆交通发达。唐宋时代,丰州金溪(鸡)港是泉州对外通商的重要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航点。至今丰州九日山尚保存宋代“祈风”石刻十多处。南安至安溪、永春的东西溪河道已通舟楫。嘉定年间,南安往南官道设康店驿(今水头镇蟠龙)经同安入广东潮州,往北官道设汰口驿(今码头镇土皮芸),经永春入南平北上进京。著名的金鸡大桥和安平大桥分别建于宋宣和年间和绍兴年间。石井港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后为郑成功的治兵要地。明清两朝曾实行“禁海”,南安沿海港口对外贸易逐渐减少,但东西溪及各官道仍是泉州通永春、德化、同安、安溪等县的交通要道。

民国时期,南安始建公路。民国8年(1919)泉永德公路动工兴建,南安的诗山至码头段10公里,当年率先建成,是本县第一条公路。随后,相继开辟福厦线南安段、泉(州)溪(美)、金(淘)芸(美)等公路,至抗日战争前夕,全县有公路33条、452.1公里,有公路桥35座。东西溪航道及内河、外海码头经过整修,水路运输有所改善。抗日战争期间,奉令自毁公路,外海又被封锁,交通运输靠人、畜力及内河航运。抗战胜利后,公路修复缓慢,至1949年底,全县有福厦、晋永、泉溪3条公路117.5公里,其中仅福厦线(南安段)28公里能正常通车。当年陆上运输为货运量2.03万吨,周转量23.50万吨公里;客运量0.50万人次,周转量21.50万人公里,水上运输有内、外海木帆船529艘、280船吨位,货运量2.30万吨,周转量71.70万吨公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县水陆交通有很大发展。1950年修复晋永公路。1951年建成第一座横跨西溪的南安大桥。1953年组建溪美搬运站。1956年全县组织21个内河、外海航运合作社。1958年“大跃进”时期,全县掀起公路建设热潮,至1966年共修建公路28条、236.7公里。“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县修建公路33条、193.7公里。1978年后,贯彻改革开放方针,交通运输更快发展,至1988年,全县有公路236条、1397公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拥有公路68.73公里。其中国道1条28公里,省道3条104.31公里,县道10条147.09公里,乡村道222条1117.6公里;有公路桥375座,总长9323.53米;有农村机耕路1320条,总长1716公里;全县22个乡镇和99%的行政村可通汽车;有大型客、货车1157辆,小型客、货车579辆,农用机板车741辆,二、三轮摩托车6617辆,拖拉机方向式484辆、手扶式13201辆;货运量120万吨,周转量7205万吨公里;客运量597万人次,周转量31100万人公里;水头港码头实现机械化装卸,石井港千吨级码头泊位投产,年吞吐能力达12~15万吨;有内、外海木帆船560艘、14780船吨位,机动船46艘、12970船吨位;货运量62万吨,周转量6252万吨海里。全县形成较完整的水陆交通运输网络。

邮电通讯

邮电通讯超前发展。现有程控电话装机容量20万门,全市各乡镇实现了电话程控化和传输数字化,移动电话,无线传呼覆盖全市每个区域。市区旧城改造基本完成。《南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修订)》已通过技术鉴定和人大审议,新城建设加快进行,星级酒店、宾馆。商场、写字楼等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建成和在建的有华侨大酒店、必利达大厦、成功大厦、武荣大厦、南安大酒店、工商银行大厦、邮电大厦等工程。“九五”期间,重点建设中心市区,至2000年中心市面积达24平方公里,人口18万,远期规划区30平方公里,人口30万。同时要加快农村集镇的规划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化。

文化

南安人文景观独特。南安历史上曾一度是闽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曾孕育出唐代开八闽文化之先河的文学家欧阳詹、宋代改革家吕惠卿、明代杰出思想家李贽k、明清军政重臣洪承畴、举世闻名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当代著名侨领李光前、一代名将叶飞等名彦俊杰,他们的活动在南安的土地上留下了许许多多千古咏诵的名篇佳作和世人敬仰的历史胜迹。如“开辟荆榛逐荷夷”的水头民族英雄郑成功陵墓、“山中无石不刻字”的丰州九日山摩崖石刻、“天下无桥长此桥”的水头五里石桥等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官桥五塔岩、丰州陀罗尼经幢、官桥蔡氏古居民、东田宋代南坑古窑址、丰州莲花峰石刻、石井延平郡王祠等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6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千年古城的山山水水,风景名胜不下数百处,处处充满神奇色彩,脍炙人口。

南安素有“海滨邹鲁”之称,1998年被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市”称号。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人们可以沉醉在浓郁如酒的乡情和美妙神奇的艺术境界中,游览遍布南安全境的儒、释、道宗教文化活动场所,倾听中国古典音乐“活化石”的南音珍品,参观千姿百态璀璨夺目的人工彩扎和剪纸工艺,观赏“民族艺坛奇葩”高甲戏和木偶戏等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品尝龙眼、荔枝、杨梅、香蕉、柑桔等四季佳果,以及石井蚵仔煎、官桥烧肉粽、牛肉羹、洪濑面线糊、卤料、黑粿、英都麻舌、诗山卤面、九重粿、溪美肉圆等民间风味小吃,领略南安独特的美食文化。

名人

郑成功,泉州南安石井镇人,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李贽(1527-1602)溪美人,明代杰出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

洪承畴(1593~1665年)清朝定鼎中国的重臣,泉州府南安县二十七都英山霞美乡(今英都镇良山村霞美)人。乾隆因洪承畴为叛明降清的人,列于贰臣甲等列入《清史·贰臣传》。可与汪精卫媲美。

李光前(1893-1967)梅山人,华人爱国企业家。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1964年马来亚最高元首授予光前“丹斯里”荣衔。

叶飞(1914-1999)南安县人。1914年出生于菲律宾吕宋岛。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著有《叶飞回忆录》等。

黄仲咸(1920-2008.7.30)南安市码头镇仙都村,印度尼西亚实业家、慈善家。

吕振万,水头镇朴里村人,1924年出生。1996年他被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

旅游

水头与晋江安海间宋建安平桥(五里桥)长2070米,时称“天下无桥长此桥”。覆船山有郑成功墓。石井西亭郑氏祠堂现为郑成功纪念馆,附近有国姓寨、国姓井、成功楼、郑成功读书处。古邑丰州有莲花峰桃源宫宋建陀罗尼经幢、韩屋墓、六朝古墓。九日山有祈风石刻、石佛及全闽最早古刹晋建延福寺遗址。诗山凤山寺闻名海内外,蓬华天柱岩拔地凌云、一峰独秀,山城有安(溪)、南(安)、永(春)革命烈士纪念碑。康美杨梅山雪峰寺曾为福建佛教总会会址,高盖山麓有唐代四门博士欧阳詹故宅。官桥有“一片寺”,五塔岩有宋元摩崖石刻。名胜古迹还有洪梅六都灵应寺,翔云龙须岩,水头呈美琼山天心洞,英都芸林宝湖岩。山美水库为新辟游览地。

九日山九日山

九日山地处南安丰州镇,距泉州市区仅7公里,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晋代永嘉年间,中原板荡,部分衣冠士族南渡入闽,沿南安江聚居,每于重阳佳节到此,登高远眺,寄托乡思,久而成习,故称此山为“九日山”,此为九日山命名之由来。九日山高约八十余米,多巨岩悬崖,分东西北三峰。山后戴云山脉迤逦自闽中腹地,山前晋江流水蜿蜒于泉州平川,山川相思树掩映摇翠;山下金溪江碧波荡漾、峰峦映发、奥衍明秀,隐为一区的风光旖旎的迷人景色,吸引了众多游人来此登临栖憩,成为闽南著名的旅游风景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仙是不存在的,而名士高人在中国则比比皆是,九日山也是一样,山之西峰因唐朝诗人秦系在此隐居而名“高士峰”,山之东峰因唐朝宰相姜公辅遭贬来泉,寄迹于山中直至老死而得名“姜相峰”。北峰连结东西二峰,三峰环抱之中有一坞,称白云坞。九日山素有“山中无石不刻字”之誉,据《南安县志》记载:“自晋以来,士大夫避世氛多游息赋咏于此,至唐而益盛,笔墨与兹山并传。”唐、宋、元、明、清均有,至今尚存75万。这些石刻群中,最珍贵最有价值的是宋代的海交祈风石刻,共有13方。海交祈风石刻又分“回舶祈风”和“遗舶祈风”两种,记载从北宋至南宋160多年间,泉州地方官吏为番舶祈风的史实,是宋代泉州对外贸易物证的珍品,是中国古代海外交通文物的瑰宝,也是我国同亚非人民友好往来的见证,同时也证明了九日山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地位。

郑成功陵园郑成功

郑成功陵园座落在南安水头镇覆船山,距南安市区35千米,整座陵园坐东南朝西北,总占地面积160亩,是泉州地区现存最大陵墓,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郑成功1662年病逝于台湾,初葬在台南洲仔尾。1683年其孙郑克爽归清后,“念台湾远隔溟海,祭扫维艰,具疏请乞迁葬内地。”1699年康熙帝感郑成功忠贞爱国之志,即下诏同意送郑成功灵柩归葬其故乡南安祖坟,并饬地方官吏刻日守冢,建祠奉祀。同时迁葬于祖坟的还有郑成功夫人董氏、儿子郑经夫妇及其父郑芝龙夫妇。陵墓建成后,清政府长期派御林军守护陵墓。陵墓为三合土构筑,墓碑、墓道为石砌。墓分九室,列成三排,分置九部棺木,墓前有一小室叫“墓志铭厅”。墓前坚立的是《重修民族英雄郑成功陵墓碑记》。碑记铭刻英雄一生的光辉业绩,表彰他为收复被荷兰殖民者掠夺了38年之久的神圣领土台湾,以及开发建设台湾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墓前还有八角形华表一对,高约14米,华表下面坚有石夹板九对,左五右四,作为立旗之用。郑成功收复台湾,统一祖国的光辉业绩,330多年来一直受到海峡两岸同胞的深入切怀念与敬仰,台湾岛上建有58座供奉他的祠庙。凡来南安旅游者,也几乎都要来陵园凭吊英灵,默祝忠魂与山河共存,永垂不朽,千古璀璨!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福建南安官桥漳里村,距泉州市区20公里,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永定土楼并称为福建的两朵民居奇葩。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1862)至宣统三年(1911)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依次前后平行排列有序地分布于大约3公倾(40多亩)的长方形地块中,东西通长200多米,南北通宽100多米,占地面积15300平方米,建筑多为穿斗式结构,硬山或卷棚屋顶。前后座之间铺宽10多米的石埕,山墙之间有两米宽的防火通道。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轴线取南偏西5度,夏季南面日晒不入室内,冬季北风被后墙挡住,为闽南地区民居的最佳朝向。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门前墙砖石浮雕,立体感强,窗梭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华丽,门墙厅壁书画点缀,别有一番情趣,篆隶行楷,各具韵味,留下较多当时名流的书画。书画如墨、彩、金、素等色彩斑谰;匾额如书、卷、扇、菱等别具一格;门窗如圆、拱、菱、方等形式多样。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多数采用透、浮、平雕等手法。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朴,而东北角最后一座附建的书轩,梳妆阁,为二层小楼,凭栏远眺,令人油然而生幽幽古情。古民居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同时古民居以其宏大的规模、严整的布局、精美的雕饰、丰富的内涵,从而被誉为一座地地道道的清朝闽南建筑博物馆。

安平桥安平桥

安平桥坐落在泉州城南约30公里处的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之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全部用花岗石构筑,桥面用阔厚大长石条铺成桥板,最长者达2丈馀。据载:“晋江、南安之界,旧以舟渡.宋绍兴八年(西元1138年),僧祖派始筑石桥未就。二十一年,宋赵令衿卒成之。郦水(分水孔)三百六十二道,长八百十有一丈,宽一丈六尺”。因桥建于安平镇(今安海镇),故称“安平桥”;民间以其“如渴虹饮流,蜿蜒五里桥”,俗称为“五里桥”。又因其长度冠于古代桥樑之首而号称“天下无桥长此桥”。据说安平桥当时建桥的巨石,多系从咫尺相对的金门岛开採运来,其桥墩有长方形墩、半船形墩和船形墩三种造型,桥基则採用北宋建造洛阳桥时发明的“筏形基础”形式。安平桥规模巨集伟,工程浩巨,结构壮美,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才智和创造伟力。当代学者、诗人郭沫若漫步安平桥时,赋词吟颂:“英雄气魄垂千古,劳动精神漾九霄”,对我国桥樑史上这一杰作讚歎不已。

桥樑,往往是一个时代崛起的象徵。近几年来,国家拔钜款重修安平桥,使这座古代名桥更为奇伟壮观,雄姿不减当年。每逢春秋佳日,便可见到风姿翩翩的红男绿女前来游赏,长长的古石桥上,洋溢着充满青春气息的欢声笑语,形成一幅桥上行人如云、桥下碧波如镜、桥畔风光如画的“清明上河图”,令人心迷神醉,陶然忘归。儘管当今世界已有跨越江海的大铁桥、凌空飞架的立交桥等现代化桥樑,但海内外游子还是喜欢到安平桥游览漫步,摩挲石刻碑记,观赏魁伟英武的护桥石将军,领略一番古桥情趣,古代先民胼手胝足,垒石成桥的惊人毅力和开拓精神,经历八百多年风涛洗礼仍巍然屹立的长桥雄姿,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凤山寺

凤山寺位于南安诗山镇境内的文章山麓,是历史悠久闻名遐迩的闽南古刹,也是闽台和世界各地广泽尊王宫阙庙宇的祖庙。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供奉广泽尊王、文昌夫子、释迦牟尼、观音佛像等,属多神庙,三教合一和睦相处。如灵应寺,凤山寺等

自宋以来,凤山寺屡著灵异,受历代皇帝封号,香火十分鼎盛。广泽尊王的信仰也远播各地,一年四季进香朝拜者近百万人次,其中境外几十万人次。历代名士诗人墨客多招徕题咏,以志景仰,散发着浓厚的古文化气息。明代通判颜延渠赐额题匾“凤山胜览”,把凤山寺景区列为诗山十八景之冠。

凤山寺规模宏伟,寺宇为一派典型的四进宅皇宫式殿宇。屋顶为釉面陶塑的飞禽走兽、龙飞凤舞,燕尾形屋角飞、大门彩绘、拱斗间也附刻“飞天乐伎”翩翩飞舞,建筑布局奇特,造型雄佛。雕龙画栋,结构极为精巧,绣花鸟于窗栏,作书画于墙壁,使寺宇显得富丽堂皇,充满厚重朴实,精工巧饰具有古香古色的闽南传统风格。

特产

南安为省乌龙茶、龙眼、柑橘、甘蔗、西蕃莲、花卉,全国肉牛生产基地之一,有“中国龙眼之乡”、“中国建材之乡”之称。

农副产品有:稻米、甘薯、小麦、黄麻、花生、油桐籽、油茶籽、棕片、白木耳、蘑菇、杨梅、橄榄、荔枝、凤梨、余甘、香蕉,名产长梗乌海,眉山马龙茶、丰州“石亭绿”茶著名,海产品带鱼、大黄鱼、蛏、蚶、海带、紫菜,禽畜良种闽南火鸡、闽南黄牛。工业有制糖、食品、机械、五金、建材、电力、塑料、纺织、服装、鞋帽、陶瓷、工艺美术等门类。特产丰州砻石、石井蚝油、金淘草席。

特色小吃蚵仔煎

南安的餐饮以闽南风味为特色,对中国各大菜系兼容并蓄,内容包括家常风味、传统风味以及创新口味,并采取不同的烹饪技术,满足人们不同口感的要求,同时注意荤素兼顾,营养搭配合理。以烹制生猛海鲜、蔬菜素菜、风味小吃著称。生猛海鲜以地产的黄鱼、甲鱼、鱿鱼、对虾等闻名。素菜坚持素菜素料、素菜素做、素菜素名,如“满园春色”、“香妮藏珍”、“竹荪如意”、“莲中圣果”、“鸳鸯菜卷”等色、香、味、行、名俱佳。风味小吃香醇甘美、清淡爽口,是南安的一大特色,较知名的有蚵仔煎、烧肉粽、牛肉羹、面线糊、卤料、黑粿、麻糍、九重粿、肉圆等等,数不胜数。

蚵仔煎:属小吃,主要由鲜海蛎拔去外壳后,加入适量地瓜粉和青菜丝或葱丝,搅绊均匀后放入热油锅煎炒,吃时加辣,口味嫩香,口感油滑。

洪濑鸡爪(卤料):南安洪濑特色小吃,由鸡爪、调味粉和适量辣调适而成,然后经过热蒸和热炒,吃时可沾醋,口味微辣,口感滑韧,有越吃越上口的感觉。

九重粿:属家常小吃,主要由糯米、籼米加工而成成,品色泽微黄、冰凉滑韧,口味微甜,口感微粘。

英都麻糍:闽南著名小吃,主要由糯米加工而成,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食用时要蘸佐料,口味香甜,口感软韧、微冰。

嫩饼:闽南特色家常小吃,用嫩饼皮包卷各种辅料,手捧着吃,口味嫩香甜润。

芋圆汤:特色家常风味小吃,芋圆由香芋、地瓜粉加工而成,做时加入适量海蛎和葱丝,吃时富有韧性,味道十分香美。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2 00:34: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88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南安市(泉州市下辖县级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南安市(泉州市下辖县级市).pdf

标签:县级市   南安市   泉州市   下辖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