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堡太极拳,太极拳流派之一。赵堡太极拳产生于河南省温县赵堡镇,该镇是一个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镇。早期传人为陈青萍(1795~1868)。赵堡太极拳内容十分丰富,有拳、械、推手等,拳架就有十几种之多。赵堡太极拳的代表“架子”有“领落架”、“腾挪架”、“代理架”、“功夫架”、“呼雷架”等等。“腾挪架”和“代理架”据传由和兆元先生所创,是一种综合大、中、小架的特点,易学易练。
中文名赵堡太极拳
英文名Zhao fort taijiquan
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
师尊王宗岳
历史起源赵堡太极拳是由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祖师王宗岳传蒋法。蒋法又传邢喜怀,传张楚臣,传陈敬伯,传张宗禹,传张彦,张彦传儿子张应昌、又传陈清萍,张应昌传张敬芝,传陈英明,传王庆升,等历
代传人经数百年的辨理、习技传承下来的赵堡太极拳.赵堡太极拳无论拳架或理论、著作都是有师傅口传和身教。理论有:王宗岳师尊的专著《九要论》《太极行功歌》《捷要论》《运天机轮》《五字诀》《撒手法》还有《论推手》《论擒拿法》和《论卸骨法》等著作在太极拳花园中赵堡太极拳是民间流传的一门太极真功,有着独特的技击特点和显著特征。
赵堡太极拳形成于河南温县赵堡镇,相传是由武当派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所创,经由武当山云游道士刘古泉将武当太极拳外传俗家王宗岳,祖师王宗岳传赵堡蒋法。蒋法又传邢喜怀,传张楚臣,传陈敬伯,传张宗禹,传张彦,张彦传儿子张应昌,同时又传赵堡镇陈清萍,张应昌传张敬芝,传陈英明,传王庆升,等历代传人经数百年的辨理、习技传下来的赵堡太极拳。特点是小巧紧凑,动作缓慢,练会后逐渐加圈,以至极为复杂。因为是在河南温县赵堡镇首先传开的,故人们称为“赵堡架”。为纪念武当真传赵堡承传又称之武当赵堡太极拳.
武当太极拳的传播,是由武当张三丰祖师传于以弟子道士刘古泉,明嘉靖年间云游道士刘古泉传山西的王宗岳,而由王宗岳传于河南温县赵堡镇的蒋发,自此,张三丰之武当内家拳即分为北南两大派在中国北部与南部而逐渐流传下来。
南派太极由张三丰之弟子浙江余姚王宗传同乡陈州同,陈同州传于张松溪,张松溪传叶继美,叶继美传单思南,单思南传王征南,王征南传黄百家,史称武当松溪派。今日武当松溪派的传人有王维镇,金子弢(爱新觉罗·溥环)、裴锡荣等人。当今有南派太极太虚拳存世在广卅传承.
北派太极即从明朝流传至今六百多年来的中国北方诸家太极拳,
由陈青萍所传的另一个序列经由和兆元传和敬之,和敬之传和庆玺,和庆玺传郑伯英与郑悟清而成为流传于西安的另外两种武当赵堡太极拳,其中郑伯英所传称为武当赵堡大架太极拳,其意为拳架起伏腾落,舒展大方;郑悟清所传被称为武当赵堡小架太极拳,其意为引进宋明理学,符合天理,其架势小巧紧凑,架高灵活,实用意义强。郑悟清的弟子很多目前主要传人还有郑钧、李随成、刘瑞、吴忍堂、宋蕴华、张占迎、陈公舜等在传授郑悟清实用拳法.
历史发展赵堡太极拳之“承架”本意为继承了张三丰太极拳的原风原貌,原汁原味,故名为“承架”,无论是拳架、推手、散手、擒拿充分体现了中国武术抗敌御敌的高水平,特别是体现了武当内家“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四两拨千斤”阴阳对立统一的上乘境界,故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自张三丰传授以来,从武当山到河南温县赵堡镇,以承架为旨规继承太极正宗功夫而代代流传下来,
赵堡太极拳整个套路共108式,外三合和内三合是练赵堡太极拳的要求。外三合是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膀与胯合;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盘与骨合。练法要求不撒不停、不流水,手、脚身体要互相配合,周身合成一劲。做到刚柔相济,招招清楚,式式发明。
功法特点赵堡太极拳有拳架七十二式,(加上预备式、起势、收势又称七十五式),式式皆为立式画圆,走立式化圆,是本拳种的核心与特征,整个拳架是从先转大圈后小圈,犹如春蚕抽丝连绵不断,里有顺圈逆圈组成,以身而言,有:以手化圆,以肘化圆,以胸腹化圆,以膀化圆和以胯化圆。丹田转动,此乃一圆化太极。
拳架的演练遵循,(三直)(四顺)(六合)和(意贯四梢)等规则,(三直)即头直、身直、小腿直、(四顺)即腿顺、脚顺、手顺、身法顺,六合即手与足合、膀与胯合、肘与膝合此乃外三合,内三合有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四梢)为牙为骨梢,舌为肉梢,发为血梢,毛孔为气梢。
赵堡太极拳架轻灵圆活,动作舒展大方,演练时,步活圈圆,环环相扣,无明显发力动作,套路贯穿,有柔有刚,在掌握套路后,即逐步化圆为圈、由简到繁,提高技巧,难度,在演练过程中,练至数趟,一经启动,旁人观之、见走圆画圈,却找不到头与尾,犹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
赵堡太极,在走技方面擅长拿、跌、掷、打、靠诸艺,又有各种擒拿与反擒拿动作,融于套路中,使其技击特点甚为突出,在推拿方面,以二人立步推手,绷、履、挤、按、之动作,活步推手,以练采、列、肘、靠、之法。
技击原理太极拳是以道家的吐纳、
咽津、导引图、龙守、虎引、龟咽、蛇曲等仿生与功法,溶健身、技击与意念活动为一体而发展至今,故道教思想是武当太极拳的核心。道教历来重视养生延寿、修道成仙、追求“长生不老”。其修炼宗旨是“法天贵真、静观天道”,并将自己的身体与自然融为一体。“重人贵生”是道教的精义,极为重视今生,认为生长、生命、生存,是生道的本体。养生术成了道教的精粹,立足之本。
而赵堡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名家大师李随成原籍河南盂县。1948年生于西安,1963年武当赵堡太极拳一代宋师郑悟清先生为师,研练武当赵堡太极拳40多年。1984年曾获陕西省太极推手75公斤级第一名。现任陕西华夏太极推手道馆有限公司法人、馆长兼总教练。西安武当赵堡太极研究会副会长兼总教练,国际太极易拳道总会名誉会长。《武当》封面文章,《武魂》杂志均刊登有关太极拳搏击文章。陕西电视台、陕西广播电视报多次报导传拳事迹。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西安教育电视台播放教学光盘达一年之久。。
在第二届焦作国际太极拳推手擂台赛获得65公斤级银牌、70公斤级铜牌、80公斤级第四名、75公斤级第五名,60公斤级第六名的成绩。这是武当赵堡太极拳第一次在国际大赛中亮相,也是陕西省参加中国推手比赛历来最好成绩。2005年10月18日在来自法国、英国、美国、西班牙、意大利、香港、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上海,天津、河南、河北、陕西等25省市66支代表队,参赛队员700多人的首届武当赵堡太极拳联谊大会,馆长李随成先生荣获优秀论文一等奖,名家表演一等奖,参赛队员荣获套路竞赛团体第一名。
牛西京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实战技击家,武学家牛西京,人称“西北大侠”,曾拜师于刘瑞门下。祖籍河南,出生于陕西西安市。博览群书,寻求武学真谛。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他认为太极拳才是最具代表性的拳术,它能代表所有的拳术,在太极拳中能找到任何拳的影子,但其它拳术不能包揽太极拳。为了研究太极拳,他购置各类太极拳书籍,为探究太极之奥秘,钻“易理”,学“内经”,深究“老庄”学说。并向多位“名人”学习过陈式太极拳和它派太极拳,曾上武当向高道朱诚德道长求教过武功和中医。
团体中国赵堡太极拳联盟(China Zhaobao Tai Chi Chuan Alliance简称CZTA)成立于20[4]12年,是由赵堡太极拳爱好者与数十位名家共同发起,其宗旨是围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实现赵堡太极拳内部团结为目标,围绕维护赵堡太极拳者共同权益,发挥明师与拳友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中国赵堡太极拳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2 00:15: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87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赵堡太极拳(太极拳流派).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赵堡太极拳(太极拳流派).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