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一中学是北京市示范高中校。创办于1950年9月,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北京建立的第一所公立完全中学,为北京市普通高中示范校。
中文名北京十一中学
校训坚韧自强,尽责感恩,笃学进步,开放创新
知名校友果淑兰
英文名Beijing No.11 High School
别名十一中学
创建时间1950
类别公立中学
现任校长果淑兰
所属地区北京
主要院系东校区、西校区
学校简介北京市十一学校原为中央子弟学校,1952年在周恩来、罗荣桓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建立,聂荣臻元帅用新中国的诞生日为学校命名。
学校于1992年提出并实行“国有民办”办学体制改革,自此,学校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师资力量雄厚、环境设施一流、办学质量优秀的现代化学校,享誉京城内外。2004年被评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2009年底,学校回归公办。2010年被批准为北京市综合改革实验学校,2011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深化基础教育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项目学校”。 2014年荣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学校占地234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现有4500余名学生,是一所拥有初、高中的完全中学。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与时俱进,追求创新,营造一个适合学生成长的学校生态,让他们逐步发现自我、唤醒自我,最终成为自我。[1]
教师队伍现有特级教师27人,正高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197人,来自北大、清华、中科院等名校的中方博士86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13人,来自剑桥、哥伦比亚、伦敦大学学院等世界名校的76名外籍教师。此外,学校建立了由中科院、北大、清华、北师大等科研院所的专家组成的教师成长指导团队。
课程体系学校通过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构建了一套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体系。包括334门学科课程、26门综合实践课程、145个职业考察课程、171个社团、828个学生管理岗位,学生自由选择,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校还相继开设了中英合作项目(A-Level)、中美合作项目(AP)、国际文凭组织合作项目(IB)三个国际课程,将国外课程先进的理念和优质的资源引入我校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
学科教室通过选课,每位学生形成了自己的课表,到不同的学科教室上课,在不同的教学班之间流动,通过走班上课,有选择的课程体系落实到每一个学习过程,学生的课程选择权真正变为现实。
传统的行政班转变为教学班,教室从单一功能转变更符合学科特点的学科教室需要承载更多的教育功能。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建立了电子工程、粒子物理、纳米材料、水资源分析、微生物、分子生物学等高端实验室。
创新学制为了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我们实施了“大小学段制”。每个学期分两个大学段和一个小学段,大学段主要进行统一课程的集中学习,两个大学段之间的小学段,为期2周,不安排统一的学习内容,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制定出符合自己的自主学习规划,既可以到校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到校外社会和实验基地进行实地体验学习等等。小学段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升。
评价诊断体系多样化的可选择的课程实施,必然需要评价体系的多元化。
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随时随地的记录和反馈,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学习状态,成为学生学习动力的推动器,也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评价体系变革中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学业诊断。我们把考试转变为诊断,通过诊断分析,帮助学生查找问题,为改进教与学提供服务。同时,个性化的学生学业诊断与考试评价分析系统,借助网络平台和数据分析工具,也提供每一位学生不同角度的学业发展信息,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规划提供服务。
教育网络随着选课走班的实施,原来的班主任管理模式被打破,面对拥有了自主选择权、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日渐凸显,我们逐渐建立起全员育人、自主管理的教育网络。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行政班和班主任的消失,任课教师的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大大增加。每一位教师从学科教学走向了学科教育,他们不仅要负责学科的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情绪和人际交往。当每一位教师都是教育者,学校就实现了全员育人。
全员育人还与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结合起来,构成一张和谐的网络。按照“评优体系引导+基本行为规范为底线”的思路,我们改革了评优体系,让具有不同潜质和能力、特长的学生展露出来,发挥优秀学生正能量的引领作用。同时,我们出台了“学生在校基本行为规范”,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学习并认真遵守。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学生状态、教师情态和学校形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是课程的适切度有了明显提高。
二是学生的自我负责的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愿望和能力日渐增强。
三是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四是资源服务于学生,学校整体状况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高度认可。
五是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被激发出来,并逐渐具有了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
荣誉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管理先进学校、全国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先进学校、北京市高中示范校、北京市科技教育示范校、北京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北京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北京市艺术教育金帆奖、北京市电化教育先进校、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校等,并成为国家教育部、中央教科所等10余个单位各级各类教育课题项目的实验学校。学校先后被评为“北京市最具影响力的中学”、“市民满意度最高的中学”、“毕业生最具竞争力的中学”。学校党组织2011年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校区分布十一中学分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7083平方米,建筑面积39743平方米,古朴典雅的老校区和气势恢宏的新校区在天坛北门的东西两侧遥相辉映。
校址在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天坛的正北。分东西两个校区。东校区为药王庙旧址,前大殿、五一堂、爱生亭、红楼、灰楼等建筑见证了十一中的成长;西校区于2003年启用,校园现代典雅。
校园文化口号:学习无限,发展无限
校训:坚韧自强,尽责感恩,笃学进步,开放创新。
教学思想
以人为本,持续发展;优质教育,服务社会。
教学信念
相信,人类智慧和心灵的力量;
确信,宽容团结是一种美德;
坚信,学习是进步的桥梁。
教学精神
团结奋进、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主动发展。
目标成为特色鲜明、社会公认的二十一世纪新式示范校。
学校事记2001年12月
学校与教育部北师大比较教育研究中心签订学习型学校建设合作协议书。
2002年5月
《学习型学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课题立项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校本专项课题。
2003年11月
学校代表崇文区接受北京市学习型社区先进区评估验收,得到专家组“开学习型学校之先河”的高度评价。2004年11月
2004年11月
在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十二届年会中作为主理嘉宾作《学习型学校的战略思考》主旨发言。
2004年11月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为学校题词:教育改革需要创新,教育创新需要学习,并为学校导学中心题名。
2004年12月
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被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评为2004年度学习型组织建设优秀工作项目。
2005年4月
《学习型学校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结题,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本项研究具有开创和示范意义。
2006年3月
学校《学习型学校建设的行动研究》课题立项为北京市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
2006年4月
《学校导学中心建设研究》课题立项为崇文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校本专项课题。
2006年5月
学校荣获全国首届学校文化建设展评全国学校文化建设金奖。
2005年6月
学校成为崇文区天坛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2006年7月
在中央教科所“首届全国新课程下德育创新与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中作《学习型学校整体构建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主旨发言。
2007年8月
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共同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1 23:17: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84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北京十一中(北京市普通高中示范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北京十一中(北京市普通高中示范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