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地铁(浙江省温州市及温州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更新时间:2025-04-08 22:13:56 阅读: 评论:0

温州地铁(浙江省温州市及温州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温州地铁 (浙江省温州市及温州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次浏览 | 2022.08.24 15:28:12 更新 来源 :互联网 精选百科 本文由作者推荐 温州地铁浙江省温州市及温州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温州轨道交通(Wenzhou Rail Transit)是服务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及温州都市圈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其首条线路于2019年1月23日开通试运营,使温州成为中国内地第三十六座、浙江省第三座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

截至2019年9月,温州轨道交通共有1条线路开通运营,即温州轨道交通S1线,全长53.5千米,共有车站18座。

截至2021年1月,温州轨道交通共有3条(段)线路在建,为温州轨道交通S2线一期、温州轨道交通S3线温瑞大道共建段和温州轨道交通M1线温州北站试验段。

2019年春节期间,温州轨道交通日均客流量近3万人次。2019年国庆期间,温州轨道交通日均客流量突破12万人次。

中文名

温州地铁

外文名

Wenzhou Rail Transit

轨道类型

市域铁路、地铁、城市轨道交通

所属地区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

运营线路

1条(截至2019年9月)

车站数量

18座(截至2019年9月)

报站语言

普通话、英语、温州话

车票价格

2

管理规章

《温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

运营机构

温州市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幸福轨道公司

营运地区

温州市

服务种类

城市轨道交通

所属国家

中国

别名

温州轨道交通

运营里程

53.5km(截至2019年9月)

规划建设

根据国家和浙江省发改委的批准,2012至2018年,温州市将开工建设3条轨道交通市域铁路,即S1线一期、S2线一期和S3线一期工程,线路总长140.7公里,总投资约为432.3亿元。这是温州关键性、标志性的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其中S1线是温州市轨道交通规划线网中最重要的一条主干线,总投资175.76亿元。共规划建设市区线3条,市域铁路4条。温州轨道交通建成后将成为浙江省内继杭州地铁和宁波轨道交通之后的第三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2012年12月12日起,温州建设轨道交通市域铁路通过中国工商银行鹿城支行向社会募资15亿元,这是国内轨道交通首次大力度向民资开放。

为了化解民间资金投资难,积极探索民间资金进入垄断领域对接基础设施建设,温州市委市政府决定S1线建设向社会募集民资,首期向社会增资扩股15万股,计划筹集资金15亿元。增资扩股的对象为依法设立的国内企业法人和个人投资者。企业法人投资起点为2000万元人民币,按年6%固定收益率取得收益分配,同时参与幸福轨道公司超额盈余分配。自然人投资起点为1万元人民币,按税后年6%净得,不参与幸福轨道公司超额盈余分配。

为确保实际投资者的投资安全,温州市财政建立了10亿元的市域铁路S1线项目专项偿付准备金,专门用于保障个人投资者的股权回购。同时,在市域铁路S1项目轨道沿线,划出必要的土地,出让给市铁投集团,利用土地出让、开发的净收益,来确保支付幸福股份公司股东的年固定回报收益和投资管理类企业股回购的资金需要。

线路概况

温州轨道交通共规划建设2条M(Metropolitan Railway)线(M1、M2),4条S(Suburban Railway)线(S1、S2、S3、S4)。

4条S线总投资约800亿元,或成为温州投资最大的项目。根据城市最新规划需要,M1、M2工程前期工作被暂缓执行。

2011年11月11日起建设S1线试验段,2013年全线动工,2017年底开通(桐岭-温州火车站)部分区段。

S1线

为东西走向都市快线,构建未来温州大都市核心区两大中心——中心城和瓯江口新城的快速联系通道,承担都市区范围内东西向组团间快速交通联系,串联瓯海中心、中心城区、龙湾中心与半岛,并服务高铁站。[1]

该线西起桐岭,沿甬台温客运专线、既有金温铁路通道敷设,在龙湾区以东沿机场大道到达半岛地区,于洞头区以西终止,全长77公里。该线预留了空间,今后还可与城际铁路对接。

2011年10月26日,在市政协召开的温州市域铁路规划建设情况通报会上,市铁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将于2011年11月11日开工。2011年11月11日,温州市域铁路S1线试验段(石坦隧道)开工建设。

因用地方面的原因,经省发改委同意,市域S1线工程线路有调整,西端由铁路温州南站延伸至桐岭,东至洞头,全长77公里,平均站间距2.8公里。项目建成后将方便城市居民日常出行,缓解交通压力,有利于促进我市“东拓、西优、南连、北接”城市发展、构建温州都市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一期工程为桐岭站~瓯采站区间,全长51.9公里,其中地下线14.3公里。根据计划,这条轨道交通原定2013年完工,由于拆迁等各方面原因,直至2014年才正式开工,现计划2017年开通部分区段。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共设车站20座,其中预留站两座,设计时速120公里/时。建成后,从温州站到机场最快19分钟,从温州站到温州南站最快30分钟。投资估算152.3亿元。温州轨道交通S1线还被列入省“十二五”发展规划。

截止2014年12月,S1线一期工程龙湾段、瓯海段已开工建设。

S2线

S2为南北走向,承担都市区范围内沿海地带南北向组团间快速交通联系,由乐清雁荡镇起,沿沿海规划道路向南,经翁垟、黄华、半岛、龙湾,穿过瑞安沿海到达瑞安万松路总长87.6公里。

2011年我市启动轨道交通S2线前期工作,力争2012年开工建设。由于拆迁等各方面原因,计划2015年全面开工。

S3线

S3线全长约102.5km,起于永嘉县上塘中心城区(上塘站),止于苍南县灵溪镇(苍南汽车西站),自北向南依次经过永嘉县、鹿城区、瓯海区、瑞安市、平阳县和苍南县,是构建温州中心城区与永嘉、瑞安、平阳、苍南的快速、大容量、公交化的连接通道,承担着都市区范围内南北向组团间快速交通联系。

S3线先期建设温州-瑞安,后期建设瑞安-苍南龙港和温州-上塘,预计工程于2016年开工建设。

S4线

S4线为西北——东南走向,是瓯北分区和七里作业区的快速连接通道,全长约47.15公里。

M1线

M1线为西南—东北骨架线,构建中心城区、瓯海中心区、乐清辅城间快速连接通道,承担中心城区内部骨干交通、中心城区与东北部都市区的快速交通联系,并服务高铁车站。线路长度约57.3公里,设车站约32个。

M2线

M2线为西北—东南骨架线,构筑中心城区与龙湾中心区快速连接通道,贯穿温州滨江CBD,覆盖沿江高密度区域,并服务机场。线路长度约40公里,设车站约28个。该线线位于2014-2015年开工的几条BRT线路站位重复,可能继续调整。

目前M线开展研究。根据规划,温州轨道交通建设时序为S1,S2,S3,M1,M2,S4。

车型

温州市域铁路的运营列车——CRH6S,该车型比地铁最宽的A车还要宽0.3米。按计划,S1线的运营列车初期采用4辆编组,为2动2拖,即两厢动力车和两厢无动力车。其中头尾带驾驶室的车厢为无动力车,中间的两列为动力车,远期则计划采用6辆编组。

站点

站点最终位置仍需不断调整市规划局官方网站公布了轨道交通远景线网图,但多次变动。对此,市规划局市政处负责人表示,图中的各个站点并非最终方案,请市民不要按图索骥。“为确定轨道交通基本框架和工程总投资,初步依照线路长度、平均站间距等数据来分布站点,以指导下一步工作。“该负责人表示,以将于2011年11月动工的S1线为例,规划推荐线网车站约为20个,站间距为2.67公里,规划设计单位再结合现场勘查情况,对站点予以初步分布。

至于站点最终建在哪里、规模多大、布局如何等,要在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及工程的具体工可报告中才能确定。到了工程实施阶段,站点还将根据当地周边的施工条件、施工难度等得到调整。“有的地段取消,有的地段加密,都是有可能的。”该负责人说。

换乘车站

由于规划的变化,截止2015年仅能确定3个换乘站:温州火车站站(S1/S3),机场站(S1/S2),莘阳大道站(S2/S3)。

运行速度

2条市区普线M1、M2以中心城区编织成网。其中M1线因服务乐清方向,运行速度为每小时约40公里;M2线服务中心城区,运行速度适中,为每小时约34.8公里。

营运公司

为扩展市域铁路投融资渠道,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市将组建温州幸福轨道交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S1线项目的投融资、建设与营运管理,采用政府投资注入和引进募集企业入股等方式,确保工程顺利建设。

市域铁路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向东面海”发展。温州城市发展总体向东、面海,这必须有交通支撑,所以,市域铁路规划建设也是“向东面海”。如S1、S3线向东延伸,S2是一条沿海线路。

第二个特点是组团式、网络型。温州市域铁路要把我市现有城市组团连接起来,形成网络型的城市格局。

第三个特点是紧密结合“1650”大都市战略。市域铁路有77个站点,希望每一个站点能成为新区域的核心,周边集聚农房建设,形成城市综合体等。

第四个特点是走TOD模式。世界上做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有两种路径,叫SOD和TOD。SOD就是交通疏导型轨道交通,TOD就是交通引导型的轨道交通。我市希望通过交通建设引导城市发展,拉大城市框架。

第五个特点是绿色交通。轨道交通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可以通过其发展,带动公共交通出行量,从而缓解小汽车废气排放给环境造成的污染。

区别

众所周知,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磁悬浮等运输方式,是城市公共交通模式的一种,国内外通常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其车站距离短、密度大,速度目标值一般低于每小时100公里,平均旅行时速在25~35公里之间,线路长度一般小于50公里。

市域铁路,也称市域轨道交通,通俗地讲,就是站间距、速度目标等介于国家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两者之间的一种交通制式。与地铁和城市轻轨相比,它具有速度快、投资少、审批快等特点,还能实现与国家铁路干线的互联互通,增强城市对外辐射能力。

国铁制式

市域轨道交通可供选择的制式有两种:国铁制式和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国铁制式,就是采用铁路制式系统,适用于速度快、站间距较大的市域轨道交通网络。

温州市域铁路S线网由4条线路组成,总长301.3公里,设站77个,其中换乘站12座(含与城市轨道、区域干线换乘站),平均站间距4.1公里,每条线路长度超70公里,对时间目标值及速度目标值要求更高,地铁或轻轨制式难以满足功能要求。

温州市域铁路服务对象主要是都市区范围内中长距离的旅客出行,重点解决大都市区中心城区与外围各组团间的旅客联系,都市区各组团间旅客交流,以及为沿途城市组团之间的客流提供快速、大容量、公交化的公共交通服务,同时兼顾主中心内部部分中、长距离城市客流出行。

同时,从市域铁路S1线线路分布情况看,其一部分线路倚靠既有金温铁路沿线,可与干线铁路形成有机相连的运营系统,共用既有铁路资源,包括站场设施、检修设备、车辆基地等,节省新设施设备的投入以及运营等费用。市域铁路网在温州南站、雁荡山站、苍南站预留与国铁线路互联互通条件,采用国铁制式,将来铁路体制改革后,市域铁路列车可根据需要驶入国铁线网中,直达丽水、台州、宁德等周边城市,扩大城市影响范围,促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温州市区范围小,人口密,土地资源紧张,交通拥堵、房价高等矛盾显现。因此,需要通过市域铁路建设拉大城市框架,合理开发沿线土地,提高城市竞争力。中心城区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代价巨大,目前政府财力有限,先行建设市域铁路,可在温州大都市范围内通过“轨道+物业”积累资金,反补于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现温州市轨道交通滚动发展。

好处

出行时间大大缩短

根据调查结果,2009年温州市区居民人均日出行次数2.21次,平均每次出行时间是28.73分钟,平均每天用于出行的时间是62.9分钟。居民出行的主要方式是公交车、私家车、自行车、摩托车和步行。通勤性质的出行目的占居民出行总量的71.3%,是居民出行目的的主要组成部分。居民出行时间分布呈明显的双峰型,早高峰持续时间较长。

S1线是都市快线,线路设计时速为120公里/小时,平均旅行速度50~60公里/小时。从城市最西端的温州南站到东部的灵昆半岛地区或永强机场,运行时间在50分钟左右,从市中心(如温州火车站)至温州市西部或东部,运行时间在30分钟以内,还可以避免路阻等不确定因素。因此,市域铁路可以大大提高出行效率,缩短出行时间,缓解高峰时段出交通压力。

建成后的市域铁路S1线总长77公里,如果选择平均旅行速度25~35公里/小时的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地铁或轻轨),全线运行时间逾2小时;而采用国铁制式,则可缩减至1小时左右,也就是说从市中心(如温州火车站)至市区东西两端,运行时间能控制在30分钟以内。

串联大都市格局的快线

温州大都市区在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和产业带动下,现状呈“分散布局、组团发展”阶段。前不久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11月1日零时,温州市区常住人口为303.95万人,按照全新标准,我市人口已迈入特大城市行列,人们频繁往来于各县(市、区)。虽然市域范围内已初步形成普通公路网,但由于近年来机动车增长迅猛,高峰期间各高速出入口、进城主要道路交叉口会出现车辆拥堵现象,给市民出行造成不便。

因此市域铁路首先应当考虑解决市域层面上的组团城市相连问题,为温州大都市区主中心与副中心之间以及沿途城镇的客流出行提供快速、大容量、公交化公共交通服务。

参考资料

本文发布于:2023-06-01 23:11: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83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温州地铁(浙江省温州市及温州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系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温州地铁(浙江省温州市及温州都市圈城市轨道交通系统).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