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埠镇隶属于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地处惠东县东南部沿海,南连红海湾,东北与深汕特别合作区相邻,西与铁涌镇接壤,北与国道324线相接。镇域黄埠片区历来商贸发达,是货物集散之地,有“黄金埠头”美誉,故名“黄埠”,取中心埠头之意;盐洲片区是内海考洲洋中的岛屿,因其盛产原盐,故名“盐洲”,又称“大洲”。
全镇总面积97.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4.5公里,辖7个社区、11个村。2010年总人口约1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1万人,外来人口约12万人。制鞋业是黄埠支柱产业,2014年,黄埠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1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全镇产鞋6.2亿双,鞋业产值182亿元。
行政区类别乡镇
所属地区广东惠东县
地理位置惠东县南部沿海,面临考洲洋,南连红海湾
面积97.7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7个社区,11村委会
政府驻地惠东县黄埠镇王公村
电话区号0752
邮政区码516353
气候条件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盐洲
火车站惠东站
车牌代码粤L
地区生产总值38亿元(2011)
中文名称黄埠镇
外文名称Huangbu
建立时间1987年
知名产业鞋材加工、皮革塑料、五金、纸品包装
人口16万人(户籍人口4万,外来人口12万)(2010年)
简介广东省惠东县黄埠镇是一个驰名中外的鞋城,地处广东省惠东县东南部的海滨,北临考洲洋,南连红海湾。全镇面积5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2公里,居住人口近6万人。还有江西省上犹县黄埠镇、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黄埠镇。
行政区划区划沿革1949年后,黄埠建制乡,属第八区辖,乡辖24个自然村。1950年5月,成立了黄埠乡政府,属吉隆十七区辖。1952年土地革命运动开始后,黄埠区域内划为3个乡,即黄埠中等乡和霞坑、沙埔两个小乡。
1951年,盐洲乡、白前乡属吉隆(第十七区),1955年盐洲乡、白前乡合并为盐洲乡,建制盐洲乡政府。
1954年农业合作化运动时期,各家各户组织起来互助合作,黄埠、盐洲区域内以自然村设一村一社。1957年高级社建立,黄埠、盐洲成立高级社。1956年建制盐洲社区居委会,当时称盐洲运输队,负责把盐洲岛内生产的原盐运往大坨集中,再由大坨运放装船运往广州等地。
1957年12月,撤区建乡(镇),惠阳县50个乡镇,其中惠东县23个乡镇,建制吉隆乡,黄埠、盐洲属之。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初期按行政区划设营、连、排建制。吉隆成立人民公社后,黄埠区域内分设两个管理区。即霞坑、望京洲、圩内三个大队为一个管理区,坣头划割为东洲辖;东头、沙埔、西冲为一个管理区。以自然村合并设8个连。即四门一个连:田寮仔、西社、南门囗、东风、寮埔为一个连;金带街、下圩、望京洲为一个连;王公、平径、下坑为一个连;沙埔、山下为一个连;盘沿一个连;龙子、上太平、下太平为一个连;东头、坑口为一个连。
1959年4月,公社化体制下放后,黄埠中等乡及两个小乡撤掉,划设为沙埔大队、霞坑大队、黄埠大队。盘沿村割回沙埔大队辖,东、西冲割回盐洲辖;望京洲、霞坑合并为霞坑大队,三洲村并回盐洲辖;圩内的三联、群英、四门、居民划为黄埠大队。
1961年6月,从吉隆公社析出黄埠公社、大洲渔盐公社。黄埠建制群英、三联、四门、坣头、望京洲、霞坑、沙埔、东头8个生产大队;大洲渔盐建制三洲、前寮、望斗、联新、西冲、白沙、新渔村7个大队1个盐洲居委。1962年实行“三级所有(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队(生产队为基础)”的体制,公社成为县以下党政合一的基层政权。其中惠东有10个公社。黄埠属吉隆公社辖,以下各村按原行政区划分大队,大队分社的生产队。大洲渔盐公社建制不变。
1963年1月,黄埠公社与吉隆公社合并为吉隆公社。黄埠区域内划分为4个大队。即三联、群英、四门合并为黄埠大队,望京洲、霞坑合并为霞坑大队,东头、沙埔合并为沙埔大队,居民划为一个大队。大洲渔盐公社建制不变,下设西冲、三洲、新渔、望斗、联新、白沙、前寮、7个大队和1个盐洲居民大队。
1966年4月,吉隆公社再次析出黄埠公社,下辖沙埔、霞坑、四门、望京洲、东头、三联、群英、坣头(从吉隆东洲割回黄埠辖)、居民等9个生产大队。
1983年11月,全县进行体制改革,实行社改区编制,公社改为区公所,平山镇建制不变,即黄埠区公所、大洲区公所。黄埠将生产大队划设为一区二乡,黄埠区公、下设霞坑、群英乡政府;成立三联、四门、坣头、望京洲5个村民委员会、和居民、黄埠两个居委会。大洲区公所设西冲、三洲、新渔、望斗、联新、白沙、前寮、7个乡政府和盐洲居委会。
1987年3月,撤区建镇,将一镇二乡撤后划设为沙埔、霞坑、四门、望京洲、东头、三联、群英、坣头等8个村民委员会和一个居民居委会。
1989年11月,撤销村民委员会,建制管理区办事处,作为镇政府派驻机构。黄埠镇有三联、群英、四门、坣头、京洲、霞坑、沙埔、东头和居委9个管理区办事处。盐洲镇下设西冲、三洲、新渔、望斗、联新、白沙、前寮、和盐洲8个管理区办事处。
1998年1月,划分圩镇内的行政区域,撤并三联管理区、群英管理区、四门管理区、居民居委会。将三联管理区分设为下圩居委会、王公居委会;群英管理区分设为群英居委会、新兴居委会、田围居委会;四门管理区改为四门居委会。盐洲镇设西冲、三洲、新渔、望斗、联新、白沙、前寮7个村民委员会和盐洲居民委员会。
2006年4月,撤销黄埠镇、盐洲镇,并入吉隆镇。黄埠区域内设王公、田围、群英、四门、下圩、新兴6个居委会和望京洲、坣头、霞坑、沙埔4个村委会。盐洲区域内设盐洲居委会和联新、新渔、三洲、白沙、望斗、前寮、西冲等7个村委会。
2008年6月,从吉隆镇析出黄埠、盐洲,将黄埠、盐洲合并设立黄埠镇。原盐洲的前寮村、白沙村、望斗村、新渔村、联新村、西冲村、三洲村和盐洲居委并入黄埠镇。黄埠辖坣头村、沙埔村、龙仔村、霞坑村、望京洲村、四门社区居委会、下圩社区居委会、田围社区居委会、王公社区居委会、群英社区居委会、新兴社区居委会等5个行政村和6个社区居委会。
区划详情2012年,黄埠镇下辖四门、群英、王公、下圩、田围、新兴、盐洲等7个社区;坣头、望京洲、霞坑、沙埔、前寮、望斗、白沙、联新、西冲、三洲、新渔11个村。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黄埠镇位于惠东县东南部沿海,地处东经114°54′~115°01′,北纬22°39′~22°47′之间。东北与海丰县小漠镇为界,南连红海湾,西邻铁涌镇,西北与国道324线相接。境内东西最大距离11.3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5.65千米,总面积97.7平方千米,有海岸线44.5千米。镇政府驻地距惠东县城44千米,距惠州市区80千米,距省会广州市220千米,至香港90海里。
地质地貌境内的地质主要以红土、石质土、河沙泥土、滨海砂土和滨海盐渍沼泽为主。
地形地貌是三面环山,北部山峰为东南走向,向南倾斜,属莲花山脉。镇内海拔150米以上的山峰18座,其中有两座名山:一座为观音山,另一座为大屏山,山脚有闻名的龙亨寺,山上有新建的公园,是本地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休闲好去处。这两座名山遥相呼应,联手环抱镇内的考洲洋,把4.5万亩海平面的考洲洋围成半月形,并把老黄埠和老盐洲紧紧地连在一起。
气候特征黄埠镇地处亚热带,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四季树林葱绿,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降雨量约2000mm,镇内自然景观多样,既有绵延几里的金银沙滩,又有秀丽峻美的观音山。镇内有大坑河横贯全镇自东向西流入考洲洋。历年平均降雨量:2146.5mm,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9152.5小时,历年平均气温:22.4℃,历年平均湿度:81%,年平均台风次数:3~4次(包括6~7级别)。
自然资源植物资源植物资源(主要是竹木资源和药用资源)。
林木
①用材林。有马尾松、湿地松、加勒比杉、木麻黄、黄椎、大叶樟、细叶樟、柠檬桉、大叶相思、细叶相思、台湾相思、枫树、柯树、苦楝、鸭脚木、黄杨、黄杞、柞树、檀、石斑、榕树、羊蹄甲、合欢、枊、乌、艮桦、棕榈等。其中榕树在村中随处可见,成为一道美丽景观。据镇林业站统计,全镇百年以上的古榕树有50多棵,其中东风村和王公居委分别有棵300年以上的小叶榕,这些榕树成了村民休闲、纳凉的地方。
②经济林。有南岭黄檀、计脑、杨梅、桑油桐、山楂、油茶、茶叶、山苍子等。
③灌木林。有桃金娘、岗松、稔、野牡丹、油柑子、算盘子、山指甲等。
④竹林。有苗竹、簕竹、麻竹、绿竹、箭竹、泥竹等。
药用植物境内内常见的药用植物有:生地、淮山、杞子、沙姜、巴戟、淡竹、茅根、芦根、金银花、土茯苓、陈皮、半夏、首乌、五倍子、金樱子、毛麝香、白花蛇舌草、熊胆草、透骨消、金饯草、两面针、五指毛桃、七叶一枝花、葛薄、石仙桃、薄荷、益母草、溪黄草、三桠苦、半边莲、车前草、狗旰菜、穿心莲、半枫荷、田基黄、过塘蛇、了哥黄、野菊花、九里香、大茶药、马钱子、颠茄、夹竹桃、羊角扭、鱼藤等。
动物资源禽类主要有画眉、八哥、老鹰、百劳、杜鹃、山雀、乌鸦、翠鸟、布谷、百灵鸟、猫头鹰、矛婆鸡、白鹤、雉鸡、鹧鸪、斑鸠、鹌鹑、米鸡、啄木鸟、野鸭、麻雀等。
兽类主要有野猪、黄猄、獾刺猬、狐狸、山羊、箭猪、果狸、穿山甲、黄鼠狼、水獭、野猫、野狗等。
水生动物
①淡水鱼类:鲩、鲢、鳙、鳊、鲮、鲤、鲫、福寿鱼、罗非鲫、鲶、塘虱、赤眼、倒刺耙、虾、鳝、鳅、螌等。贝类有蚌、蚬、螺等。
②海水鱼类:乌头鱼、尖头鱼、白鱼、鹤针鱼、换米鱼、黄鱼、沙钻鱼、墨鲈、鱿鱼、墨鱼、泥虻、血蟮、金牯、油鲫、蚕黄、唱歌婆、青鱼、笠鱼、粗鳞、蒲鱼、邙鱼、左口鱼等。
③虾类:对虾、沙虾、狗虾、斑节虾、五须虾、梅虾、琵琶虾等。
④贝类:牡蛎、稣蚶、红蚶、毛蚶、珍珠贝、翡翠贝、赤口贝、解氏贝、南风螺、大麦螺、钉螺、管角螺、马玲蚬、花甲、指甲贝、沙涩等。
⑤蟹类:青蟹、花蟹、石蟹、蟛蜞等。其他还有水母、鲘、海龙、海参、海胆、海马等。
爬行动物
①龟类:金钱龟、草龟、大头龟、甲鱼等。
②蛇类:蚺蛇、水蛇、三索锦蛇、白花蛇、红头蛇、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青竹蛇等。
③蜥蜴类:壁虎、狗姆蛇、甲木蛇等。④蛙类:青蛙、古巴牛蛙、蟾蜍、青蚧、石蚧、沼蛙、雨蛙等。环节、节足类有蜉、蚯蚓、蜈蚣、蚂蝗等。
⑤节肢动物:节肢动物有:蜣螂、蟑螂、螳螂、蟋蟀、蝉、龙虱、金针虫、蛍火虫、花罗虫、天牛、黄守瓜、菁、铁甲虫、地老虎、蜻蜓、蝗虫、蜜峰、马蜂、竹峰、天蛾、蚕、螟虫、蓟马、蝶类、蚊、蚂蚁、木虱、蚜虫、粘虫、椿象等。
盐洲红树林红树林,位于白沙村的海滩,水域面积350多亩,有珍稀植物红树林180多亩,红树林常年栖息着成千上万只白鹭鸟。盐洲因红树林而成为美丽的海岛。红树林生长在湿地,是陆地和水域的过度地带,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岸,在海潮最高线之下和海潮平均线以上之间的乔木或灌木,因为可以在它的树皮中提炼出红色的染料,所以称红树林。
它还有胎生、呼吸根等特殊的演化,海水涨潮时,红树林的呼吸根、支撑根、枝条等弯曲无序,180亩密密麻麻,似在同心协力地擎起地一片绿色的天空,可作为保护伞。红树林曾经发生过一些保护村民的真实事件,白沙村人把红树林视为保护伞。1943年,日本鬼子从黄埠过来盐洲烧杀抢掠,白沙村400多村民逃走不及,只好躲进红树林里避难。日本鬼子明知他们他们走进了红树林,却不敢进去,只好在红树林外围用机枪扫射。在红树林密林中的400多人,竟没有一个人受伤。
红树林是海边的保护神,它适应强风,它防风消浪,促淤保滩,固堤护岸,净化海水和空气,红树林是海上的绿色长城,海岸线上的忠诚卫士。每次遇到有强台风或特大暴雨,盐洲海堤都安然无恙。
由于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林区觅食、栖息、繁殖,因此有近5万只鹭鸟在这里栖宿。1998年白沙村人自动捐款集资5万多元,用来购买塑料网、木杆,在外围将红树林围住,以阻止海上污染物流入红树林,同时也防止有人来此偷捉鹭鸟。
人口黄埠、盐洲这块土地,在周朝以前就有人在此繁衍生息。晋唐以后,由于中原战乱,大批百姓被迫不断南迁,黄埠、盐洲人烟稀少,这里便成了一些中原人居留之地。明清以后,因政府鼓励,从中原和福建、梅州地区流入的人逐步增多,从而第一次形成人口的两大主体。1979年改革开放后,黄埠、盐洲经济蓬勃发展,特别是以制鞋业为主的乡镇工业名声大振,全国各地的人大量纷纷来这里打工创业,到20世纪90年代,形成了一个史无前例的人口迁入高潮,全镇人口迅速增多。至2010年,全镇人口包括盐洲16万多,其中户籍人口4.1万,外来人口12万多。
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具体分布为:新联新村委会670户,3250人;前寮村委会376户,1688人;三洲村委会334户,1757人;沙埔村委会418户,3415人;坣头村委会243户,1647人;望斗村委会276户,1519人;望京洲村委会325户,2040人;西冲村委会390户,2308人;霞坑村委会225户,1720人;下圩村委会635户,2217人;群英居委会148户,1190人;四门居委会675户,3510人;田围居委会62户,218人;王公居委会978户,6200人;新兴居委会120户,380人。此外,外来务工的流动人口约12万多人,旅居港澳和海外的侨胞约3300人。
社会事业文化事业境内地处东南沿海,既有传统的民族文化底蕴,又有地方特色文化。1970年10月,黄埠、(大)盐洲两公社相继建立文化站,配备专职干部1人。大洲人民会场也相继落成,成为盐洲人民的娱乐中心。1979年以后,各生产大队普遍建立文化室,由公社文化站统一领导,从而促进两地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站建立以后,根据中央关于农村文化站要"加强领导,积极发展,因地制宜,稳步前进"的工作方针,配合每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结合当地实际,组织群众开展各项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
1980年,两地相继建有电影院,共2222个座位。其中黄埠观众厅有942个座位,盐洲1280个座位。配有35cm电影放映机3台及多部16cm电影放映机。满足了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文革"期间,各生产大队文化室相继改为政治夜校,掀起学习《毛泽东选集》和"毛主席语录"的新高潮,1979年恢复文化室名称。
盐洲、黄埠合并建镇后,镇文化站认真履行文化市场管理职能,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所有文化经营场所进行检查、监督,落实管理责任,及时清理镇内文化毒瘤,取缔黑网吧和无牌无证游戏机室、影吧、音像店等,收缴翻版、盗版书刊、光盘。黄埠镇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教育强镇"、"惠州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卫生设施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关心群众的身体健康,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和医院卫生设施建设,实施公共卫生服务。经过多年的努力,黄埠、盐洲沿海地区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设施建设日臻完善,技术队伍不断壮大,医技水平不断提高,传染病和地方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持续得到延长。
城建发展黄埠镇经过多年经济发展,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建有跨海大桥1座。镇内公路总长60多公里,海滨开发新区长3公里、宽32米的海滨路和宽24米的黄吉公路、环城路蔚为壮观,在全县镇级公路中独占鳌头;
厂房用地理想,建有鞋材开发区"大坑工业区",占地面积14.2万平方米,价格优惠;能源充足,供应黄埠的110千伏变电站已投入使用,投入3000万元的吉埠自来水和投资600万元的麻竹坑水库已建成使用,供水将得以保障;通讯发达,已开通程控电话25000门,开设了移动电话基站,投资4000多万元的黄埠人民广场已完成主体工程。
交通黄埠镇水陆交通便利,陆路离广汕公路仅7公里,距平山县城45公里,据惠州80公里,水路直通香港仅58海里。经过多年经济发展,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建有跨海大桥1座。镇内公路总长60多公里,海滨开发新区长3公里、宽32米的海滨路和宽24米的黄吉公路、环城路,在全县镇级公路中独占鳌头。
旅游景点杨屋村古村落
杨屋村(又称杨厝寨)位于惠东县黄埠镇盐洲西冲村北面,始建于明
末清初,占地面积约25000千多平方米。屋宇、巷道排列有序,祠堂、庙宇雕花、灰塑古朴清晰,整个村呈龟形状,讲究布局风水,合理严谨。周边围墙、卵石铺砌的巷道保护完好,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超百年以上的古老建筑约占70%以上,是惠东沿海农村唯一保存得比较完美的古村落。
杨屋村较有代表性的古建筑有石屋、大王宫、杨氏祖祠、杨屋学堂和方氏祖祠。
龙舟山古文化遗址
龙舟山古文化遗址位于黄埠镇三洲村,龙舟山是延伸至考洲洋的一个半岛,因形酷似龙舟而得名。1956年,广东省博物馆普查人员在龙舟山的东南面挖掘出土新石器晚期的石器一批,其中有石镞、石矛、石刀、石喯等。现收藏于广东省博物馆。1985年,县文物普查工作组在龙舟山采集到一批以红陶为主的陶片,现收藏在惠东县博物馆。
古窑址
现名叫瓦窑头。位于黄埠镇盐洲下田坑天马山脚,今盐洲大桥偏西约200米处。相传有一次该窑竟烧出琉璃质的瓦,因怕官府闻知找麻烦,窑主只好整窑琉璃瓦倾倒入海,然后弃窑另谋职业。后来渔民在古窑址对开海面作业时曾钩起过琉璃瓦。遗憾的是没有把它保留下来。该窑址在解放初期还存在。
参考资料本文发布于:2023-06-01 22:00: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92/1879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黄埠镇(广东省惠东县辖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黄埠镇(广东省惠东县辖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